土家过年习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1-12 00:08:12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 个人分类:生活常识
土家过年
s7Qw0Qe4t$X6?p0`zY#d*v@%@
[h0 “大人望端午,细娃盼过年”,之所以盼无非是过年可以吃好东西、穿新衣服、放烟花爆竹、尽情玩乐。虽说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日子比原来过年还好,可对于鄂湘渝边的土家人来说,过年还是很隆重的。就地方习俗而言,土家过年也颇为讲究。
l_`b*~0O(I8_0 一是办年货。冬腊月时节,立春前不久,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打糍粑,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买酒水、糖果、香蜡纸草等。十冬腊月,谷进仓,钱入柜,地里的农活也顿时少下来,选一个红砂日杀年猪,据说来年可以养大猪。这一天,烧一锅滚烫的水,将猪杀后搁在戽斗里刨。杀猪时,主人家还要准备好一盆糯米接猪血,蒸熟切成片状晒干,即是土家人特制的民族风味食品“血粑”,或炒或煮,特别好吃。食品伙伴个性空间0^
j WhPv
土家人杀年猪,时兴“吃刨汤”。俗话说“鱼吃跳,猪吃叫”,“赶刨汤”就是杀年猪时趁热打铁,邀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起撮一顿。
+OO@0?`'L+e0 二是祭祖先。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三十前三五天,都要到坟头祭祖先,俗称“送亮”。三十、初一、十五也要在家进行小敬,同时还要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祭祀的食品有猪头、粑粑、团馓、包谷酒等,祭完才能开饭。吃饭前还要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
wSG1kM(g%j;W0 三是过“赶年”。土家人年节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要过“赶年”,又叫过“小年”,即在过大年的前一两天举行,多因姓氏不同而时间各异,有的过二十八、有的过二十九,若当年无三十,则倒推过二十七或二十八。
n3W'@t-}4hE9D0 过“赶年”的特色是吃大肉,大肉又称过桥肉,有的称为坨子肉。
+P)QF.d F2y`L d0 相传土司祖先奉旨出征。时值阴历年关,他们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坨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打败倭寇。”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和菜”。吃罢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皇帝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一”。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腊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侯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风俗。”来凤河东,过年蒸甑子饭时,上盖巴掌大的肥肉,饭熟后沾满油,天天吃,可以吃到正月十五。食品伙伴个性空间,}b'lj\
土家人过年有三十夜洗脚的习俗。土家人互相走动,如跨进屋门恰好遇到主人家大酒大肉正欲用餐,据说这就是三十夜膝盖头洗得好,走到哪里都碰到吃好的。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j`&ZJ.mt
J+~[}
土家族赶年食品伙伴个性空间6Nz1ET
}#p B,m,}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食品伙伴个性空间,h)E*r
n!Ye0o
舍巴日 “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8v"seIF(O3zQs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