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话养老!
有人会说,我们刚刚
工作,想5、60岁后的事情是不是太早了!中国有句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期的规划,就不会有顺利的成功之路。
这个也是我经常问大家,在哪里养老合适,挣多少钱够花的原因。
将事情考虑周全并不是坏事:比如
结婚的时候考虑离婚了怎么办?
外出的时候考虑翻车了怎么办?
工作的时候考虑到被辞退了怎么办?
自己的小孩出生了考虑要是孩子出了意外怎么办?
[风险意识形成和养老观念的改变]
因为我从小是在医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亲又在矿山工作,所以风险对于我来说,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还好,爹妈赐予我快乐的性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我祛除烦恼的好方法。
刚刚工作的时候,我想,应该回报父母;后来算算节省的钱,不够。平时还要学习——花钱,同事间应酬——花钱,我还没谈恋爱呢。工作前四年,平时的时间就是在学习,学习中渡过的。空闲时间除了陪爹妈买买菜做做饭、串亲戚之外,就是去上补习班,去图书馆,去书店,去市调。
在工作第二年,我开始买了商业保险,每年2000元,相当于每个月存点零花钱,现在已经有11年了。基本有个心理的安慰,反正出了意外,还是有一点补偿(乐观的说哈,悲观的说可能保险公司会推脱很多责任)。
在这一年(第二年),我遇到一位老人,自己对养老有了新的感受。他是我姑姑的同学,没有亲生骨肉,老伴突然故去,过继给他的孩子在海外。他住在一个老人特别多的社区,也有很多服务项目,生活还是很方便。因为他是军医,自我调节控制身体能力非常强,现在十几年过去了,精神状态和体质很正常,比好多6、70岁的人好。所以,我就在考虑,中国养儿防老的农业传统观念对不对?子女,不应该是自己的养老金来源,不能指望孩子为自己养老。应该年轻的时候将钱尽量赚够,年老的时候花,或者供年老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花费。
所以,我基本放弃了拼命攒钱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做到以开源为主,不奢侈浪费就可以。在工作的前几年,多学习,多应用,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提高。
习惯养成也是很容易的事,现在我还能保持每天学习两个小时,时刻关注新知识,很自觉学习的习惯,并且将所学归纳提高,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从一个被动到自觉的过程,是因为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养老手段形成和养老的驱动力]
当我们抱怨别人不尊重我们,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为什么尊重其他人,理解其他人?我们和他人之间差距在哪里?我们能解决或者缩短这个差距吗?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