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6
先觉醒,后唤醒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发生改变,孩子的命运将产生巨变。
婷婷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讲。当时我看了一本名为《幼儿才能开发》的书,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用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1年内培养出700名过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想铃木先生能把智力正常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我骑马飞奔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婷婷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只要长大有口饭吃,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就能眼闭了。而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我女儿残缺的身体中。
希望天下父母通过我觉醒后教育女儿成长的经历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天赋,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孩子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改变,孩子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忠告7
赏识使孩子赿来赿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遭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懂孩子的奥秘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唤醒好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孩子,一片爱心反而变成害,会逼出坏孩子。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就像农民种庄稼,庄稼长势绿油油的,没有好收成都难。
父母有好思维就能唤醒好孩子,有坏思维就会逼出坏孩子。好思维和坏思维的本质区别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父母把孩子的优点看成百分之九十九,孩子被赏识,即使批评,孩子也知道你是为他好,百分之一是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永远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成功教育的结果是唤醒好孩子,失败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遭。
忠告8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母鸡,捋捋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笃笃笃”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有些父母让孩子学习,像不像强要老母鸡吃米?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迫下被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被破坏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只盯着分数,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忠告9
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来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子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学习成绩差,我们看成是
未来的好,是差中生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所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将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那壶,是负面强化。就像跟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一些正强化,少一些负强化。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孩子在父母的赏识激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
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么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
忠告10
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以为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物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就出来了,父母整天盯引导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优点炒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灰溜溜的,以为尽到了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要把目光都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就能成为天才。
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一定让孩子不断尝到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