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城堡: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2007年食品行业预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1-28 11:18:09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 个人分类:暗夜城堡食品资讯
查看( 7441 ) /
评论( 63 )
TAG: 空中花园食品资讯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11:20:00
-
乳业
2006年度乳业焦点评述
(一)国务院总理心系乳业曾两次南下考察
这两次分别是4月23日在重庆光大奶业和10月29日在广西皇氏乳业考察。在这两次考察中最引人关注的是4月23日,总理在重庆考察时深情写下:“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总理还对企业的负责人讲:“希望您们能让我的梦想成真。”温总理的牛奶梦,是何其的真诚和感人!又是何其的朴实与伟大!总理的题词引起全国奶业同行们的强烈反响,随后伊利、蒙牛品牌乳业率先发出倡议书,旨为早日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我们从温总理提出的牛奶梦后看出,举国上下已掀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牛奶运动”。
(二)10月20日—23日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
IDF是惟一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世界级组织,现有49个成员国,覆盖了全球73%的牛奶产量,目前在亚洲仅有日本、印度、中国三个国家是IDF成员国。IDF世界乳业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06年是IDF成立103年以来首次在中国(上海)召开。
毫无疑问,中国乳业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全球目光,这是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落户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IDF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潘蓓蕾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正在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中国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中国乳业也希望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乳业的联系和交流。这次盛会重点是关注乳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使各国能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速中国乳业加入世界乳业大家庭的步伐。本次大会上蒙牛特仑苏赢得全球乳业的最高荣誉,这是我国食品产业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毕将载入中国乳业辉煌的史册之中。
(三)戏剧性的“禁鲜令”三度延期
2004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那些即使只经过低温杀菌的巴氏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这一强制性规定当时就被业界称为“禁鲜令”。按当时规定,牛奶“禁鲜令”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然而,2005年8月1日,牛奶“禁鲜令”实施时间被延期到2006年6月1日。而到了6月1日前夕,正当大部分人都以为牛奶“禁鲜令”实施已无可逆转时,5月31日晚又被再度延期至11月1日。而11月31日,国标委又一次称,“禁鲜令”推迟到2007年1月1日才实施。三度延期反应了实施难度,“禁鲜”和“反禁鲜”两派斗争的复杂性。前三次“反禁鲜”人士看到了新的希望,不过当新年钟声响起时,我们再也没有看国标委发布延期的公告,于是争斗几年的“禁鲜令”终以“禁鲜”而尘埃落定。在反禁鲜的过程中,王丁棉是冲在“反禁鲜”最前沿的人之一,他三翻五次地撰文呼吁:“不要是使我国就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牛奶“禁鲜”的国家。”但笔者认为若有机会就要竭力争取,若希望渺茫,就必须坦然面对,中国乳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行业少一些争吵,政府多一些理解,让乳企先把蛋糕做大才是关键!
(四)“酸酸乳”商标引起行业争议
2005年12月,蒙牛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五棵松超市业主董建军及河南安阳白雪公主乳业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的“酸酸乳”乳酸菌饮料不仅使用了原告的“酸酸乳”一样的品牌,而且包装、装潢也与原告的“酸酸乳”饮料近似,极易导致消费者混淆和误认,要求判决对方立即停止侵权,并负担全部诉讼费用。首先是被告不服,其次是同行乳企者对持有“酸酸乳”商标有异。于是,这把“火”点燃06年“酸酸乳”之争。
当时光转到2006年2月16日时,呼市中院再次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做出了判决: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酸酸乳”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受理费1000元由被告承担。在此之外,三鹿、光明、伊利等多家企业纷纷表示反对,并在8月份向内蒙高院出示了反对证据。其中,三鹿集团在异议书中辩称,三鹿是获得国家认定的驰名商标企业,“酸酸乳”是该公司在2001年作为一种配置型饮料产品名称创造和使用的,“三鹿酸酸乳”原名为“三鹿酸牛奶”。而中国乳品工业协会也提供了该协会根据各企业自己年度上报材料编撰的全国骨干企业经济技术指标汇编,内容就是统计各骨干企业的生产销售状况,其中也有蒙牛公司的材料,而在2000年和2001年度栏目中蒙牛就根本没有“配置型乳饮料”的记录。但内蒙古高院已经在8月11日二次审理了此案,但还没有最后判决。“酸酸乳”,或将成为专属于蒙牛乳业的驰名商标,或继续保持行业产品名称,都拭目以待。“酸酸乳”商标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乳业近年最大的商标之争。
(五)市场打起了“细菌战”
06年的乳品在功能开发上,实质使用最多的是添加菌种。常见的品牌如:光明AB100益生菌、达能碧悠BE80益生菌、伊利LGG益生菌、味全优酪乳的龙根B菌、蒙牛BB-12活性双歧杆菌,各种菌种的名称都出现在了产品包装的突出位置。功能上是各说各理,有点精确到每毫升多少亿个,这大可不必,结果有没有是其实不然,宣传上更是有点“王婆卖瓜”味道。其实大概都差不多,但是一些市场上的活性乳酸菌饮品存在易与普通乳酸菌饮品混淆、名牌产品被大量模仿、包装标签不合格等多种现象,令消费者在挑选时难辨真假。06年此类的产品在市场上较为混乱,有许多厂家的产品完全不具备活性菌或所含活性菌甚少的产品冠却以活性菌产品销售。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活性指标较低,产品品质其保健功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反差较大,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乳酸菌标准以规范行业市场,但07年乳品“细菌战”仍将持续上演。
(六)“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蒙牛赠奶公益活动启动
2006年6月7日,中国奶业协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和蒙牛乳业在京联合宣布,将从近期开始,实现在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按照每人每天一包的标准,向每位小学生免费供应一年蒙牛牛奶,并启动一项覆盖全国的普及饮奶公益宣传计划。蒙牛乳业将投资亿元,负责为这项计划提供全面的产品和物流服务。6月30日上午,由中国奶业协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蒙牛乳业倡议发起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大型饮奶普及工程在“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市的宁冈希望小学正式启动。蒙牛率先启动总理牛奶梦想,得到了社会好评,在事件营销和回报社会中做出实质性的大一步。笔者认为“蒙牛赠奶”启动,将有更多乳企立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地参与到“赠奶公益活动”当中。
二、07年预测:
1、奶(乳)业固定资产投入相对减慢;
2、外资介入和收购进一步扩大,直接操守市场将露出水面;
3、全国品牌乳业加剧布子,品牌乳业更看重消费意识高、饮奶意识强的区域市场,地方性乳企盲目性的市场战略日趋理性化转而进入“巷战”;
4、产品的本质、包装、规格、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个别高端产品持续领跑乳业利润;异军产品出现如驴奶、牦牛、骆驼、羊奶等。产品更多的是向差异化、功能性发展。
5、不堪重负的乳业奶源成本、生产成本、营销管理成本持继续加大,半数乳企将慎重对待生存问题。
6、国家、媒体进一步加大对奶(乳)业关注,并加大监管力度。由于有关多部法规、标准严格实施后,曝出问题将层出不穷,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7、乳业会再次迎来涨声一片的好景,但总是在降声中收尾。产品涨价后的价格战将为更加惨烈,且争夺的形式将多样化。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11:21:52
-
白酒业
2006年白酒业,资本进进出出:双沟寄情维维,孔府家几度易手,酒鬼酒委身中糖,水井坊(17.25,-0.11,-0.63%)攀枝帝亚吉欧。
2006年,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继续保持了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前列地位。
据统计,2006年前10个月,食品工业总产值2.01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17%;利税总额3307亿元,同比增长21.62%;实现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加29.05%。
作为食品业的中坚,2006年,我国酒类发展好于往年,截至2006年10月底的数据,白酒产量331.25万吨,同比增长17.7%,啤酒总产3108.51万吨,增长13.8%,葡萄酒36.8万吨,同比增长15.1%,黄酒48.47万吨,增长15.8%,白酒业呈现回升态势,数据显示,2006年1-8月,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564亿元,同比增长24.37%,利润总额为60.4亿元,同比增长24.84%。白酒产量和消费量回弹,白酒上市公司受到追棒,白酒上市公司犹如鲜花簇锦,烈火喷油,在产业市场红红火火中,2006年,成为白酒的大年。
我国有17个优质白酒,53个名牌白酒。白酒板块一直被投资机构非常看好。中信证券(37.76,3.10,8.94%)在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白酒行业尚处于景气之中。酒类上市企业,特别是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酒类公司价值进一步凸现,酿酒板块中的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类知名企业值得继续进行稳健型投资。
2006年,国家对白酒税收政策调整,合并薯类白酒15%和粮食白酒25%的从价税为20%,税收政策向优质白酒倾斜。这样,国家对白酒产业变打压政策调为扶优限劣,宏观环境更有利于名优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和资源配比也向名优白酒企业转移。同时,白酒作为烈性酒种,消费结构也继续向优质白酒转移,低劣白酒市场空间持续萎缩。
06年初,贵州茅台(109.78,4.50,4.27%)、五粮液(30,-0.40,-1.32%)等高档白酒提价,成功释放了市场风险,也搅动白酒行业一池春水,使白酒行业两极分化现象更加明显,白酒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名优酒企市场份额稳步扩张。2002年,白酒销售前十名的企业,所占的白酒市场份额是40%左右,2006年上半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27.69,-0.01,-0.04%)、剑南春、汾酒等前五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白酒市场39%的份额,销售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不达标的白酒企业几年内将退出市场,名优白酒品牌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2006《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指数表明,2006年5月8日至2006年12月19日期间,在一级行业消费品中,16个个股样本数量,阶段升涨达78.38%。分析师阶段指数表明,白酒类贵州茅台、五粮液涨幅最为突出,对指数上涨贡献率也较大,贵州茅台(600519),阶段上涨107.04%,指数贡献率3.28%;五粮液(000838)上涨90.92%,指数贡献率2.13%。同时,食品饮料类其他上市公司股票也急速走牛,S双汇(31.17,0.00,0.00%)(00895)上涨73.36%;伊利股份(600887)阶段上涨33.05%;张裕A(66.8,0.05,0.07%)(00869)上涨63.88%;第一食品(21.02,0.27,1.30%)(600616)涨66.33%.
业内专家称,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1700美元,按国际上的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升级的触动点。从酒类消费角度看,我国人均白酒消费2.76升,消费者倾向低度和健康,白酒总体转向中档及中高档,高档白酒的主要消费方式是馈赠和宴请,走向高端和超高端的趋势愈加明显。
2006年末,白酒板块再度整体飘红,一线品牌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水井坊涨幅达5%以上,伊力特(7.78,0.07,0.91%)、山西汾酒(40.92,0.43,1.06%)、皇台酒业(5.93,-0.06,-1.00%)和沱牌曲酒(7.63,0.03,0.39%)更是涨停。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出现投资者追涨白酒的情势,一是看好年内第二次提价后,白酒企业毛利率进一步上升;二是多宗并购重组事件接连发生,白酒中游企业有望再次激活。
近期,发生在白酒业的并购主要有四宗——孔府家先是与合作三年的万基分手,继而传出转让给河套酒业的消息,但日前又发生变故;酒鬼酒在险被摘牌后终于找到中糖集团这个“婆家”;双沟酒业纳入维维股份(7.04,-0.03,-0.42%)的食品板块;水井坊则“投靠”洋品牌帝亚吉欧。
这四起并购事件“搅乱”了国内白酒行业既有格局,资本和品牌的竞争愈加激烈。
这其中,维维入主双沟可以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样是江苏省的知名品牌,同样是食品饮料板块,由维维股份并购双沟酒业应算是“行业内部消化”。当2006年11月14日,维维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入主双沟酒业时,业界并没有感到诧异,毕竟二者有着地缘关系,而且此前维维的报价也是所有意向者中最高的。
维维将如何运作双沟?虽然维维在豆奶行业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导地位,但对白酒市场却并非熟悉。据维维股份公司负责人透露,介入白酒行业是维维长期以来的打算,维维将利用已有的渠道和网络,将“苏酒”打造成中国的高端白酒。
目前,双沟拥有“珍宝坊”和“苏酒”两个中高端品牌,中低端则以“双沟”为主。双沟酒业的底子不错,维维揽得双沟,是一个大利好。
2007年1月15日,沪深股市以白酒板块为代表的消费升级板块大幅上攻,贵州茅台每股101.47,增长4.65%,茅台一举突破100元,成为当前沪深两市第一支超过百元的股票。
贵州茅台突破100元整数大关,带动酒类板块大幅上攻,山西汾酒增长6.82%,古越龙山(24.64,0.30,1.23%)涨幅达6.16%。
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河流在移动,必有黑鸟在飞。”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11:25:21
-
冷饮行业
2006年是中国冷饮涅槃重生的一年,受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而大浪淘沙的整合年。主要表现在大企业拉动规模引擎,依托行业纵向资源链条频频发力,以图霸业;中型企业苦练内功、压缩成本,探讨新锐管理和营销模式,力图扬长避短以壮大发展跻身行业第一阵营,发展势头不好、战略失误的中型企业以及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在行业成本、利润、规模、竞争等门槛加大的情况下被清洗出局,东山再起变得遥不可及。
根据中国冷饮行业协会总结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冷饮的产销量已经超过22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实现销售额270亿元左右,预计2007年产销量能突破250万吨,实现销售额300亿元以上。中国古代帝王的享乐降温产品和法国宫廷的奢侈美食逐渐演变了今日寻常百姓的生活用品,回首不远的2004年中国冷饮的年销量还不足百吨,看来中国的冷饮行业真是因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
一、06年行业总体特征和现状
1.发展速度加快,行业规模总量加大。
冰淇淋以其美观、冰凉、快乐与甜蜜的感受,自十九世纪问世以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悬殊。目前世界第一大冰淇淋消费国美国人均消费冰淇淋是23kg,澳大利亚为17kg,瑞典为16kg,日本为11kg,荷兰18kg,而中国人均消费量经过几年的发展总算达到了人均1.7kg,但与世界人均相比还判若云泥。所以说冰淇淋市场尽管从90年代以来,每年以约10%的速度在递增,中国冷饮产量增加了12倍,但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中国潜力巨大的冰淇淋市场吸引了巨大资本的追捧和关注,这一切都为中国冰淇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广州三个特大城市的销售量占了全国冷饮市场的25%,东北市场销量占国内市场总额的13%。以上海为例,2004年冷饮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2006年更是突破13亿元大关。预计2010年中国冷饮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万吨,届时人均消费量可达2.1公斤/年;2015年产销量将达到32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2.4公斤/年。可见中国的冷饮市场潜力之巨大。
2.优胜劣汰出现质变,行业垄断势头增加。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冷饮市场还处在一个品牌极为分散的状态。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冷饮都只是季节性产品。对于很多食品厂来说,生产冷饮只是一年中一个阶段性的安排,对于诸多个体户来说,则是“忙三月,吃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冷饮行业根本谈不上全国性的市场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也存在诸多空白,诚如很多专家所言,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冷饮业也不可避免地处于“低、小、散、乱、差”的局面。但是随着伊利、蒙牛等国内品牌在冰淇淋领域异军突起,雀巢、和路雪、哈根达斯等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一场残酷的冷饮业洗牌开始了。历史上全国一度有1000多个冷饮品牌(相信如果加上无品牌的小厂和个体作坊,生产者远不止千家),但是现在80%已经失去竞争能力甚至干脆消亡。
中国冷饮市场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在2006年显现了强者恒强、弱者出局的重大雪崩局面,改变了以往长久洗牌的僵持阶段。具体表现为大企业无论从规模、效益乃至到管理上日渐优势,而区域中小企业受资金、观念等囿制,窘态毕现。前几年都过得不错的一些小企业,在经过2005年举步维艰后大部分小厂出现关停并转的局面,已属被淘汰出局,而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巨头利用资金、技术、原料、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取得不菲的战绩。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
蒙牛、伊利、和路雪、雀巢组成第一集团军,其中伊利、蒙牛2006年的销售额都在20亿元以上,占中国冷饮市场的25%左右;而光明则沦为和祐康、五丰、宏宝莱、天冰、德氏等齐头并进的第二阵营,第三阵营乏善可陈,但两极分化之余也看出些许端倪,以辽宁天淇、吉林红旗以及山东鹏程、美伦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正利用有效的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品牌产品力提升等方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扩展之势表明第二阵营可能会有新成员也将有落伍者;而昔日辉煌的大桥道、多朋、鹏宇等企业几度沉沦仍然未见曙光,前途堪忧。
3.原料成本成了中小企业逾越不了梦魇,资源整合、有效管理和品牌之道是企业生存的金子法则。
奶、糖、巧克力、棕榈油是冰淇淋最主要的四种原料,从2003年以来其价格一直呈快速攀升状态,如果没有附加值品牌根基和对原料价格的整体把握、资源整合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期货均衡,那么单靠一味压缩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是难以为继的。无论是国产工业粉还是进口粉近年来价格一直攀升,涨幅高达20%,巧克力原料也是行情看涨,国产中档巧克力也逐渐突破吨万元大关,进口巧克力和以吉百利为代表的高档巧克力涨幅更是高达22%。我们再来看看主料糖价:因为2006年中国糖市场供不应求产生300多万吨缺口,导致冰淇淋行业最敏感的原料糖的价格一路飙升,今年3月白砂糖出厂价一度高达5500元/吨(2003年初糖价为每吨2600元),这让以白糖为主料的冰品行业痛苦不堪,虽然国家十多次拍卖国储糖平抑糖价,但暂时的波澜根本无法控制有些失控的糖价。我们再来看看棕榈油的价格。2006年棕榈油主产地印尼价格达到了6年来新高,并带动世界棕榈油市场不断刷新历史价位。11月20日,棕榈油价格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报价在5500元/吨,较上周末上涨250元/吨,同时受国内豆油价格强劲上涨对棕榈油行情的带动(目前一级豆油报价已涨至8000元/吨),棕榈油有进一步提价的可能。
原料的大幅度涨价,使得中小企业顿时面临生存危机。管理手段原始、资金短缺没有规模采购便利、投资单一缺少战略回旋余地再加上没有附加值很高的品牌为依托,导致以生产低档产品的小企业面临严重危机,极个别转型成功暂时渡过危机,但大部分小企业还是不幸折戟消失。这是2005国家政策的提升和QS质量体系的强制推行后冷饮行业的又一个优胜劣汰的寒冬。
4.中国的冰淇淋消费已经从防暑降温转向不分季节的休闲享受步伐加快,冰淇淋正逐渐具备休闲食品功能。
中国冰淇淋市场冬季是夏季的1/30,而这个差距在美国是1/2到1/3,季节性的差异反应了消费结构的单一,产品发挥的功能单一。随着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冷饮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有所改变和增加。入世五年来,我们的农村和城镇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入世前一年也就是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仅仅为849美元,而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703美元水平,首都北京2006年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GDP增长率从2001年的8.3%到去年的10.2%,经济处于高速、稳定增长当中。这些都为中国冰淇淋市场结构升级和市场壮大提供了前提条件。
暖冬的2006年市场延续了2005年度出现的冬季旺销的良好势头,南从上海、江苏乃至到东北、内蒙,冬季产品一路走好,市场的变化反映了国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和社会进步。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冷饮企业争夺的目标消费群体更加明确、细分,其营销观念也开始从“产品主导型”向“消费者需求主导型”转变,更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本土化的进程。
5.06年冷饮行业价格策略呈现单极发展,洋品牌高举价格利器。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冷饮市场最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是1~5元价位的冰淇淋。在中国冷饮市场有70%~80%的销量来自于1-1.5元之间的冷饮,有39%的消费者经常购买1.5元的冰淇淋,经常购买1元的占到33%。而此前这一区域是外资品牌的软肋所在,零售2-3元的价位曾是外资苦守的底线。
“往年冷饮都是从春末夏初开始做宣传,而今年从春节时就开始做促销了,产品从去年一直卖到今年。”某冷饮配送店的工作人员说。据其介绍,今年市场上各知名冷饮品牌的价格均下调5%左右。往年在3月底才开始启动的冷饮市场,今年在2月就已经暗潮涌动。盒装冰淇淋价格平均降幅在5%左右。降价产品主要集中在家庭装冰淇淋上,在国际卖场里,雀巢家庭装冰淇淋从原来的5.8元降到4元左右;还有的品牌采用了买二赠一的方式。2006年冷饮市场依旧是价格战开路,促销随行。
目前的市场,伊利以1元到10元的售价系列产品“包打天下”,实行对中低档市场的继续垄断。而新生代的蒙牛也尝试在价格方面实现市场的扩张,再加上三元、光明等冰淇淋新贵的频频出击,产品在价格上出现了“物美价廉”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近年来开始调整经营路线,价格逐渐贴近普通百姓,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1.5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国际品牌产品力调整和国内巨头的挤压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虽然和路雪和雀巢虽然都在大打价格战,走平民化策略,但堪具代表性的还是是和路雪的价格策略。降价似乎成了和路雪的最后一道杀手锏。早在1998年,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路雪调整了营销策略,有4~5个品种分别降价,降幅为17%~38%。但因为不愿放弃多年来苦心经营起来的高档品牌形象,和路雪重组了价格系列,将多个档次产品纳入麾下,0.5元一支的“小牛奶”到12.5元一盒的“千层雪”,全面覆盖高、中、低档产品。而自1999年收购日本冰淇淋企业蔓登琳之后,2元以下产品开始加大比重,尤其是前两年的一款1元钱的“绿舌头”为其带来近两亿元的收入之后,和路雪更是加重了低端产品的开发,目前2元以下产品已占到50%。2003年后,为了应对蒙牛和伊利低价位产品的冲击,和路雪高端主打产品“梦龙”、“可爱多”再度跳水,由过去的7元和4元分别降至3.5元和2.5元,直到超出人们心理底线的6支梦龙卖13.8元出现在市场上,和路雪的平民化策略已走得非常彻底。
和路雪平民化策略使其在北京和上海市场上都获得200%的增长,但总体来看,这几年和路雪的销售额却一直停留在5~6亿元之间。这与后来居上的伊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伊利的盈利在其销售额才6亿元时就已经达到了几千万元,之后销售额和利润不断增加,遗憾的是和路雪一直在盈利和亏损边缘徘徊。
由于中国能源和原料市场的高涨,行业巨头趁机拉低产品价格,冲击低价位,力图整合行业格局。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未来中国的冷饮市场将是七八家企业的天下,大部分企业将在红海中化为记忆。
6.促销形式依旧,创新较少。
对于一些中型企业虽然没有资金投入在电视广告上,但是他们也在产品的促销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产品搭赠,坎级促销,箱箱有利,刮刮卡,连环抽奖等等,整个冷饮市场异彩纷呈。2006年促销沿袭了上年的特点,国内几大品牌如伊利、蒙牛全线参与,赤膊上阵,与中小企业厮杀成胶着状。相对而言跨国背景的雀巢、和路雪显得礼度有加,颇有些大家风范,但在KA卖场也是打折不断,各种特价行为似乎和促销有异曲同工之妙。和路雪经典品味系列推出的购物狂欢节促销颇有创意:只要品尝和路雪经典品味系列冰淇淋就有机会获得5000元大型购物中心的购物礼券,满足广大女性消费者又一个经典的梦想——购物。经典的口味与经典的梦想,巧妙的创意,充分展现了和路雪“回归经典”的时尚之风。
7.2006年冷饮行业的产品策略呈现更多的看点和特征:
1)新品研发步伐依旧紧促,健康和娱乐是今年主题。
冰淇淋好吃却容易发胖,针对消费群体这一心理,今年各大冰淇淋品牌厂商不约而同推出了多款低糖健康低热量的品种。
和路雪冰淇淋产品包装上注明的营养含量指标,在去年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混合物“四大元素”基础上,又增加了纤维素、饱和脂肪,其旗下各系列品牌中都提供清淡、低脂、无添加糖和无糖品种;雀巢公司今年推出的“X脆大脚怪”、“奇趣虫”等几款冰淇淋都属于低糖产品;光明在大力推广原来的加盐冰基础上又推出国内首款植物蛋白冰淇淋“雪趣庄园”,热量仅是纯奶制品的二分之一。含糖量低是近几年食品市场新动向,在迎合现代人“吃健康”趋势的同时,冰淇淋一改过去单纯“消暑食品”的概念,重塑自己健康四季食品的新形象。
但也有不跟风的单纯注重营养的,还在修葺升级老产品的。伊利2006年MIX巧乐兹仍然强势。伊利巧乐兹品牌今年推出两款新品——焦糖糯米和粉丝脆。这两款产品的结构极其丰富,在巧克力脆皮冰淇淋中创新的加入焦糖酱、阿华田脆饼、糯米粒、珍脆等多种成分,给消费者带来多重美味享受,再加上巧脆棒和香奶棒,构成今年最流行的MIX版巧乐兹!为了充分展现MIX版的巧乐兹,今年伊利请了新一代人气小天后——张韶涵,为巧乐兹品牌进行代言,市场反应还算不错。值得一提的是代表行业新潮的产品销量虽然目前仅在大城市有上升趋势,整体势头尚不明朗,但未来前景毋庸置疑。此外伊利的草莓和蜜瓜口味的冰奶系列、大果粒市场份额逐渐上升,2007年有火爆的趋势。蒙牛乳业巨头的本行结合的较好,将奶酪产品发挥到了极致,其78g的奶酪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前景看好。宏宝莱、天冰、佑康、德氏、五丰今年陆续推出的新品如脆脆香、新时空、迷你系列、江南果系列、非凡、功夫豆、巧克力架、爽一族、臻我、随心酷等上百个新品大都重复过去的冷饮思路和记忆,都是些区域销售产品,从研发思路到推广策略乃至到销量都乏善可陈。
另外中国冰淇淋市场2006年针对孩子的娱乐式的产品份额大幅增加,双响炮、魔术杯、小喇叭等产品层出不穷。雀巢产品中以活泼时尚的青少年为消费群的明星产品“X脆”中脚丫形状的“大脚怪”、为孩子们制作的“奇趣虫”、有三层奶味浓郁十足的“摩爵芭菲杯”,方便卫生、格子形状的活力冰,创意十足。
“X脆”产品是今年的明星产品,适合活泼时尚的青少年消费群,该系列包括新“X脆大脚怪”(一种脚丫形状的冰棒,表层涂有坚果巧克力和香草);“X脆黑筒”和“X脆红筒”;还有最为畅销的“X脆三角杯”。深受年轻冰淇淋爱好者钟爱的“奇趣杯”内装有蜡笔小新玩具奖品,今年换成了极受欢迎的HelloKitty形象,定会赢得小朋友们的喜爱。另外,孩子们还会为“奇趣虫”这款冰淇淋所惊诧,他们会发现一只扭动着身体的“毛毛虫”藏在冰棒里。娱乐元素成了冷饮行业不断试水的一个新领域,前几年火爆的魔杯和绿舌头都是经典的娱乐式产品的典范。以蒙牛为代表的产品推广中融入超女来宣传炒作也是今年行业娱乐化的一个未来趋势演习。
2)与老产品降价相反,今年冷饮企业新产品档次普遍提升,逐利高端成企业青睐选择。
冷饮的生产厂家深知,一个冷饮品牌要成功,新品开发要占到30-40%的分量,它不仅有助于夺取市场份额,还会带动老品种的销售。新产品包括在口味、结构、组合甚至包装上不断更新的产品。为了争夺冷饮市场,许多冷饮品牌纷纷推出新品。冰淇淋是众所周知的低毛利产品,打了很多年价格战。今年各冰淇淋厂商心照不宣地把产品价格底线从1元提高到1.5元,2元至3.5元的中档产品成为主打。有专家指出,这与年初以来居高不下的糖价不无关系。除了提高单价推出中高档产品,国内几家冰淇淋厂商还开始试水高端,伊利蒙牛更是高调宣扬2007年全力进军高端市场。
今年雀巢一下子推出了2个冰淇淋品类、26个创新和改良的产品。雀巢主打的“花心筒”,今年特别增加了芝士口味;去年销售甚旺的X脆,今年作了进一步改良,在鸡蛋卷中填充冰淇淋,外面涂上美味的雀巢巧克力,“X爆破脆”非常酥脆可口;对于酷一族的青少年,雀巢推出了一款独特的具有“软冰淇淋”概念的新品——“夏倍酷我挤”。如果这些产品档次还不算高,那么雀巢引入国际顶级冰淇淋品牌莫凡叫板哈根达斯应该算是今年高端化的一个明显的趋势了。
光明食品开出了仟果季冰屋,定位与定价都叫板哈根达斯;雀巢酝酿推出价格在十几元左右的冰淇淋,在各星巴克咖啡连锁店中出售。众厂商对中高端冷饮市场的青睐,一方面是希望借助高利润来冲淡高成本影响,更深刻的原因在于,经过前几年成百上千个冰淇淋品牌的混战,如今小品牌已淘汰大半,为实力强劲的大品牌腾出了高端逐利的市场空间,所以2006年冷饮行业出现了销售额增长大于销售量增长的趋势,与各个生产商都把开发高品位的冷饮放在重要的地位息息相关。
3)重视品牌形象,塑造新品品牌灵魂。
和路雪将新品发布会安排在上海音乐厅,经典的小提琴演奏、经典的老建筑,加上形象代言人一身赫本式白衣黑裙的“经典”着装,尽诉和路雪2006年新品“经典回味”的品牌定位。相比之下昨天还被看成是大手笔的光明“第二种冰淇淋”在瑞金宾馆的清凉面世就显得有些不上档次了。
雀巢北京新品发布会上,国内著名时装模特春晓一身闪闪发光、时尚优雅的精灵公主时装裙,头发上还别一枚小巧的钻石皇冠,精心打造的“蓝冰精灵公主”形象,成为雀巢冰淇淋求新求变的品牌象征。
蒙牛挟“超女”赞助商之雄风,请来时下人气超旺的李宇春与何洁,每晚两超女用“蒙牛随变冰淇淋”轮番轰炸各大电视台,“随变”几乎与“超女”一样妇孺皆知了。将冰淇淋大战从产品竞争拉入品牌竞争,这对市场营销水准是个挑战。
4)冰类产品脱离开发主流,但单品销售额依旧惊人,成了利润地下的渠道润滑剂。
据统计,“伊利冰工厂”2006年1~11月份销量占整个事业部产品总销售额的10%左右,销售额达2.6亿元之巨,单品实现近50%的销售增长率。从市场来看,类似产品纯冰糖、板冰、相当凉、拔拔凉等销量与上年相比均十分理想。
5)中小品牌求生上扬,开发中档产品,走品牌附加之路。
中小型企业面对原料涨价,消费者消费活动日趋理性的前提下,单纯靠量维持的战略受到生存危机。为此以红旗为代表的中型企业开始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的开拓过程,使得单支0.5元的产品迅速向一元产品迈进,产品向中档方向发展趋势明朗,
6)多支装的产品市场销路一般,盒装产品销量看涨。
去年年初市场上销路较好的一种产品是一袋两支,用威化壳生产的甜玉米产品,因产品的畅销曾一度使威化壳供不应求。还有一种多达五支的产品曾经火爆整个东北市场,今年市场此种趋势不太明显,昔日多支装产品的火爆成为记忆。但今年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KA超市,盒装产品出现了极大的上升趋势,而多支组合装势头风光不再,这很大程度由于KA销售产品和传统渠道产品雷同、加上社区店的不断渗透和增多导致的。
7)实物料产品势头趋缓但销量依旧可观,纯奶类产品销量攀升。
虽然今年的粮食类作物价格持续升高,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厂家及消费者对它的青睐。除红豆、绿豆类产品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外,实物类产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火爆的黑米类产品,今年让位于红豆、糯米产品而颓然之势,各个地区的厂家都不再热衷黑米糕类的产品。白米和红枣结合的产品销量相对较小,但也占据了不小的市场;鲜果肉产品悬浮于直灌料中在去年的东北市场销售较好。从2006年冬季市场来看,整个实物料、豆类产品上升动力不足,未来市场份额会缓慢下滑的趋势,但这个市场的群体消费量仍然不可小觑,同时市场和消费者期待有更高档次和质量的产品出现。
今年冷饮市场奶类产品销量一直十分可观,这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行业无曝光以及奶业市场规模扩大有一定关系,酷暑盛夏来一支营养丰富又冰爽的奶味冰淇淋,岂不是一举两得。特别是未来冰淇淋将逐渐具有休闲大众食品功能,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需求将更加明显,直接收益的就是奶味的冰淇淋。
8.渠道策略倾向高端和特通场所,大众渠道处于精益化状态。
国内冷饮行业对渠道的竞争已趋和缓,无论是渠道专营、冰柜战、买断战乃至后来的配送整合,都已经完成了对销售网络的优化和整合。物流回归,十分流行的中转分销站也放慢了步伐,企业逐渐在整合市场精细度的同时,加大了对利润的要求和把握,不再盲目的争夺渠道和大打促销价格战了。由于国内两大巨头伊利、蒙牛冷饮市场布局的完成,2007年渠道格局将有大的动作。伊利、蒙牛将借开发高端产品和网络纵深的有利条件下,大举开发KA市场,这将给资源有限、善于借势的国际国内卖场一个有利的商机,更会震撼和路雪、雀巢和巴喜三足鼎立的KA格局,新一轮竞争将不可避免。同时航空机场、酒吧、俱乐部等特通场所也将面临伊利、蒙牛的渠道压力和竞争,至于能否抑制或打乱哈根达斯的开发中国市场的步伐尚不得而知。
9.媒体传播预算总量略显下滑,广告投放多样性增加,平面广告备受青睐。
具体表现为大企业广告宣传上投入的力度有所下降,蒙牛公司花巨资购买央视的黄金时段的广告也仅仅是夏季润色一下渠道而已,力度和频次有所下降,伊利更是以点带面,适可而止,大中型企业逐渐把广告投入当做巩固老市场,开发新品市场的有力手段,这将逐渐夯实企业的自身品牌价值,但对度的把握确实比以往更加清醒和理智。受行业利润的影响,冷饮行业有和纯净水市场的未来归宿趋同的可能,即广告总体规模越来越少,且都为巨头热衷参与。中小型企业面对产品成本增加,管理费用高昂的情况下,广告传播的费用预算逐渐缩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日趋散淡,同时也发现中小企业的户外平面、车体广告和报纸广播的投放量有所增加,从另一面也验证了行业发展的艰难处境。
二:2007年冷饮行业趋势预测
1.竞争将更加激烈,大企业优势将更加明显,中型企业破产数量还会增加。
2007年总体原料成本将持续上扬,管理费用仍将持上升趋势,因此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如果不能迅速提升将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局面。虽然我们看到糖类、棕榈油价格有下降10%的市场迹象,但对中小企业来讲,优势依旧并不明显,大企业所带来的能量也将更加充足。
2.几大巨头投资趋缓,市场的战略布局基本定型。随着伊利、蒙牛大型冷饮企业利用其品牌优势,逐渐南下建厂布局,以降低其长途运输带来的不利因素,并利用新的战略中心构建区域营销新布局完成后,中国冷饮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品牌竞争阶段。
3.区域市场工作重点将从精细化向精益化方向转变。面对竞争格局和区域市场地位已大体定论的情况下,企业将淡化价格战和渠道厮杀,品牌营销和体验营销将大行其道。表现在区域市场也将是对渠道精耕细作的战略档次上升到利润回归的战略高度上来。
4.健康类产品市场将逐级成熟,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营养丰富的高端产品也因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而导致市场份额上升,甚至可能压缩一部分食品的市场份额。
5.低价产品将成为大企业的战略武器,中高档的高附加值产品仍将是开发的重点。
大企业利用资本对中小企业的市场驱逐和倾轧是市场竞争的无奈,高质低价是一个很有利的武器。但市场综合成本的上涨,使得企业对附加值偏高的中高档产品的青睐和热衷的战略地位不会改变。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中国冷饮企业,2007年最大的动作将是提高在中档产品2-5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意在提升产品和品牌的低端形象,以便与国际品牌的品牌化战略和高端市场根基相博奕和抗衡。国内品牌谁能充分利用好中国冷饮升级的大好时机,既提升销量利润也提升品牌含金量,将是衡量企业运作优劣的关键指标。错过了这两年人均收入增加消费升级的大好时机,国内冷饮企业将一直重复低端品牌故事,面对国际品牌的依托高端产品战略和低端产品线下沉的双重打压而渐失核心竞争力,那将成为国际品牌培育市场空间和未来消费者的友情客串的“小兄弟“,虽然可爱但更可悲!
6.奶味是冷饮的永恒主题,但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冷饮产品的口味要求也越来越高,奶味香型的发展向纯正化发展,以和路雪“小牛奶”、德氏“奶排”为代表的纯正厚实的纯奶香气还将会流行。
7.水果味、含颗粒产品将趋上升,蛋筒类和粮食类产品将趋下滑。
一般含有以下几大类实物颗粒的产品比较畅销:含水果粒,蔬菜粒或果冻粒、果冻条等的产品;含葡萄干的组合型产品,如冰葡萄;含糯米类的产品或含碎玉米粒的产品,如玉米香棒冰。低档的蛋卷类产品和豆类产品随着产品解暑功能的下降将逐步呈下降趋势,但水果和创新口味蛋卷将逐渐走上营销前台,未来的蛋卷市场将出现大手笔创新格局,档次也会提高,高档的豆类产品也会在市场找到一席之地,营养和健康的均衡将是企业创新的基点,谁找到最佳的黄金分割点,谁的产品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2006年中国冷饮行业在渠道改革、新品开发和营销模式探讨上都乏善可陈,最大的看点是因为行业门槛的提高,原料的高涨使得行业竞争更加充分,以此导致的市场重组而出现市场优化之格局。虽然过程痛苦难捱,但总归算是良性发展和利好趋势。未来二三年冷饮行业将逐渐进入了品牌时代、资本时代,没有资金、没有积累的将在这个行业因缺少筹码无法下注而玩不起出局,至于谁是赢家预测鹿死谁手,还难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超过10企业能安然生存,国际化、市场化的中国冷饮市场未来依然步履沉重,但饮料行业“水淹七军“的痛苦我们都经历过了,冷饮行业的总体表现依然值得我们赞许和鼓励,更值得期待和寄予厚望。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11:28:54
-
水产品
水产品出口
2006年1-11月水产品出口总额8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67.3亿美元增长14.1%,比当年1-6月增长率13.2%高出1个点,比2005年全年增长率6.17%高出8个点高出幅度128%高出1.28倍。比6年来平均增长率15.25%低1个点。1-11月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额278亿美元的比重20.8%。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在上年度出口额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恢复性增长,14.1%的增长速度与2004年26.88%、2005年6.17%比较,是理性的增长速度。水产品出口可能已经步入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水产品主要出口品种经受了太多的出口障碍,时起时伏。在太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水产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养殖农户、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遭受过严重打击,一拨倒下去,一拨又起来,前赴后继长江后浪埋前浪。由于出口贸易起伏过大,导致社会资金投入的巨大损失。由此,纯粹的水产企业真正形成集团规模同时又能站稳脚跟的不多,水产出口型企业形成集团规模几乎没有。有吗?主业企业几乎就不能在水产圈子立足,而副业企业在用其他主业里面的赢利支撑着水产副业,开始在水产圈子里形成主导性地位,比如:能源企业、饲料企业、鱼药企业、投资企业、机械企业等等。换句话,水产企业越来越远离水产。辅助性企业、实力企业、战略投资企业开始成为水产行业的主力部队、正规军。
2006年1-11月出口前三大品种:
烤鳗4.196万吨,增长率7.9%,金额5.35亿美圆,增长1.2%。烤鳗出口在几乎一年中的前9个月一直处于萎靡状态,仅仅是在10月份数量飙升之后才勉强超过2005年特别低迷的水平。换句话,烤鳗出口数量微薄、绵软的增长率是在2005年下降幅度达31%的基础上得到的,且出口金额几乎没有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今年10月份,我国烤鳗出口突然达到3027.5吨,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440.7%,比去年同期增长4.4倍。如果没有10月份的突然飙升,烤鳗出口的下降原本是板上钉丁的事情。烤鳗品种是我国出口水产品大类品种中唯一的独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东南亚国家没有办法与我国进行抗衡的唯一的水产高资金、高投入、深加工产品。对于烤鳗品种,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保护烤鳗产业的持续发展。烤鳗产品的市场不仅仅在日本。烤鳗具备了西方西式饮食的所有特点、刺少、脂肪足够、做法简单、营养丰富。烤鳗产品打开欧盟、美国、东南亚、澳洲、(出自农博水产)加拿大等市场已经具备了几乎所有的条件。关键在于,中国在市场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在国际市场上的投入几乎为零。而我国的所有政策,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地区政策全部倾斜在生产环节。一句话,如果我们把在生产环节上的投入稍微向市场倾斜一下,那么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意思是,我们能不能依托生产产区、依托超大型烤鳗企业在主要的消费地区、潜在的消费地区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来主动的开发市场。什么时候,我们在世界最大的水产品、渔业博览会上看到了中国展区,什么时候,我们的出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太习惯于一个个的企业在那里单打独斗。
其实,不需要到那时,我们现在也可以在鳗鱼市场中把日本拿捏在股掌之中,我们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但是,为什么没呢?
2006年1-11月墨鱼与鱿鱼出口9.65万吨,增长15.4%,表现出色,金额2.18亿美圆,增长7.1%。
墨鱼与鱿鱼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与辽宁北方沿海城市,主要又是来进料加工业务。来进料加工业务对于保持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也特别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需要在产业的发展上专门的进行调研工作,提出更快发展的有利政策。墨鱼与鱿鱼市场是比较低档次的市场,是西餐中被永久性使用的产品。这个市场在水产品市场中,可能是最稳定、风险最小的市场。我们在短期内必须牢牢的掌握住墨鱼与鱿鱼的国际供给、加工市场。在巩固墨鱼与鱿鱼初级产品市场的同时,要吸引来进料加工企业向高档次产品市场发展。向金枪鱼产品的加工进行重大的转移。要采取措施,把泰国、马来西亚、非洲、墨西哥等地的传统的金枪鱼市场份额转移到我国来,逐步的成为墨鱼市场的替代产品、换代产品。
2006年1-11月,我国对虾产品出口6.45万吨,增长率?22.7%,出口金额2.07亿美圆,增长率?35.7%,问题突出。在数量急速下降的同时,出口金额更是超速度下降。此点说明,如果我国对虾出口的价格保持已有的水平,那么出口数量就不会是?22.7%的程度,而应该是?50-70%水平。在我国对虾市场的10大出口国中,3增7减。出口消费的大国,全线下降。增长的三个国家:英国316.4吨,增长率97.2%,几乎不够我们一个村庄的生产量;台湾6661.2吨,增9.9%;韩国1.618万吨,增1.2%。出口金额增长的国家与地区为:英国81.8%,台湾6.1%,香港18.8%。韩国进口数量的增加,是我国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基础上的增加,其实不是比较意义上的增加。
2006年,对虾出口数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国家是:墨西哥?77.7%,西班牙?63.2%,澳大利亚?62.6%。本来,在2004年我们好不容易的开始在欧盟对虾消费量最大的西班牙、澳大利亚打开市场,在2005年有比较优秀的表现,而仅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呈现出溃退的局势。此点信息提示我们,水产品出口的主要麻烦并不在贸易壁垒,也不在于非贸易壁垒。水产品是食品源中的重要构成。(出自农博水产)水产品的安全是我们保证出口顺利的根本条件。水产品质量才是保证水产品出口的关键环节所在。之所以,我国在2004年美国多我国对虾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之后,我国没有更多的打开国际市场,而在2006年全面溃败,原因还在于产品本身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泰国对虾产品在同样受到美国反倾销措施之后,出口反而大幅度飙升,对虾生产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原因何在?原因还是泰国在对虾低迷的几年中,产品质量有了根本的改变与提高。
2006年,泰国虾的出口量28.6536万吨,同比增长25%。出口总值超过710亿铢(泰国货币单位),同比增长23%。全年虾类出口量有望达到34万吨,出口总值800亿铢。泰国虾业协会主席SomsakPaneetatyasai表示,2006年无疑是泰国虾的黄金年,全年总产量将达到52万吨吨,这反映出养殖技术的提高。两年前,泰国虾的产量为36万吨,其中黑虎虾和白虾(penaeusvannamei)基本各占50%。去年,白虾产量达到95%,而黑虎虾和海虾仅占5%。Somsak先生预计,明年产量将在今年520000吨基础上增加20%,出口量也将随之增加。如果泰币汇率保持稳定,出口总值将达到1000亿铢。美国是泰国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5%。
上述情况看出,烤鳗产品、对虾产品既是我国水产品出口中的大类产品、主要产品,也是问题最多、前景最不明朗的产品,是水产品出口工作中的最大问题产品,是出口市场中的难点。
如何解决难点问题,是摆在水产品出口工作中的所有同业人士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出自农博水产)也是2007年,水产品出口能不能顺利开展,能不能保持平稳发展的首要问题。烤鳗产品最需要解决的是,当出口市场发生变化,国家能不能采取收购政策,对于重点企的优秀产品应该全额收购,由国家指定的进出口企业消化或者存储风险,给予生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对虾产品比较复杂。对虾产品主要着眼点在于采取较长期的政策,就是尽快培育大型加工企业向养殖延伸,实行公司+公司+基地的政策,从源头上保证加工原料的可靠性。只有解决产品的可靠性,才有可能保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如果做不到原料的可靠性,促进对虾产品的出口,只能是一句空话和幻想。
2006年以至2007年,出口型产品养殖热点仍然是罗非鱼、斑点叉尾回鱼。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加、培育、引导更多的养殖热点,用以分散出口风险,降低省与省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县市自身的激烈竞争。养殖热点的宏观考虑,应该把淡水鱼热点向比较理想的海水鱼养殖转变、向高档鱼养殖转变、向资金投入大的产品转变、向比较安全的养殖方式转变、向不容易引起竞争、起点高的产品转变。比如:红鱼、军曹鱼、鲷鱼、金昌鱼等。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已经超过了温饱意识,安全需求超过了生存生理需求。不仅仅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国内大型消费市场的安全意识提前到来。水产品出口的政策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过去的优势产业带向安全产业带、安全产品转移,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市场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优势产品,如果出现了优势产品,并且形成了优势产业带,那么,这个产业注定要全军覆没。事实已经多次的,反复的教育着我们。所谓的优势,只有产品质量的优势,产品科技含量、资金含量、技术含量的优势。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产品优势到挪威、智利三文鱼那样的优势。(出自农博水产)智利三文鱼年产量60万吨,超过中国所有海水鱼养殖产量。当然,它所创造的产品价值,更是远远超过我国养殖海水鱼创造的价值。三文鱼已经不是鱼了,不是完整的产品的概念了,在我们看来还是,在别人看来不是。三文鱼仅仅是深海鱼油产品的下脚料。人家生产下脚料的价值超过我们不是下脚料的鱼的产品的价值。那么,我们还不应该认真反思吗?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单一产品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水产品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5年。优势仅仅是相对的、短暂的。只有过硬的产品,才是长期的、靠谱的产品。才可以百年辉煌。
相比较而言,养殖模式或者养殖环境的依次排位应该是这样的:深海养殖、浅海养殖、江河流水网箱养殖、山区流水养殖、湖泊自然养殖、湖泊大范围栏网养殖、池塘养殖,最后才是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室内养殖。养什么鱼好,出口什么鱼好,一直是困扰养殖农户、出口商家的第一大问题,而其实养什么鱼或者出口什么鱼好已经特别不重要了,在市场发展的今天,不是养什么鱼好,是怎么把鱼养好的问题,是怎么去杜绝养殖毒鱼的问题,(出自农博水产)是怎么为市场,当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加安全的鱼的问题了。养好鱼就必须用好水,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养殖密度,就必须让养殖的水,让养殖的鱼流动与游动与运动起来,这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如何养殖好鱼,如何为市场提供更加安全的鱼而不是更加高产的鱼,不是更加怪异的鱼,是当前摆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2007年,在水产品出口中,养殖业者,加工厂家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有几下几点:
一、对虾依然是水产品出口的大宗产品,而由于我国对对虾产品种苗管理无序,对虾种苗严重退化,劣质虾苗充斥市场,造成成品对虾质量严重下降。增加了对虾出口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对虾以及所有水产品虾苗、蟹苗、鱼苗种苗市场准入制度,大幅度的抬高市场进入门栏势在必行。
二、水产出口龙头企业发展困难,做大做强受到资金瓶颈约束。尽快培育大型、超大型水产出口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工能力、设备档次,整合、规范出口市场势在必行。
三、我国出口产品药物残留问题把握尺度过于严格,人为形成水产品出口障碍。我国药物残留标准的制定存在混乱状态。自己给自己设限。(出自农博水产)日本参照我国自己规定的硫丹残留标准4ppm而变成他们椐此检查我国产品的标准,而对美国进入日本市场的大豆,硫丹检测标准确定为1000ppm,比对我国水产品的检测标准高出将近1000倍,让人匪夷所思。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就管商检,商品检测越是严格,说明他们工作越出色,出口水产品多与少或者出与不出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主管水产品出口的是农业水产行政部门,他们虽然想尽办法要扩大出口,却在出口商品的检测标准上束手无策。政府管理部门的不协调或者单兵作战,给广大渔业农民、广大水产出口企业的养殖与出口造成严重混乱,他们已经无所适从而怨声载道。
四、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出口产品的水产养殖场,必须实行“一对一”政策。既,只能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给规定的唯一一家加工企业,不允许自行销售。规定好的加工企业对养殖厂家形成生死合同,制定成法定的婚姻关系,形成严重非市场准则。厂家说你产品值多少钱就多少钱,说你白你就是白的。养殖场家无处说理无处伸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市场经济今天,个别不是主管部门的部门把自己看成是主管部门采取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做法,是对社会主义现行政策的公开问责与挑战,这样的做法还能够存在下去吗?
五、由于人民币汇率增值,出口水产品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攀升6%。2006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3%,同期日元兑美元贬值1.4%。2007年人民币继续呈现走强。去年一年中,出口水产品毛利下降幅度达到3%,而成本同比例上升,产品本以稀薄的利润空间更加窄小。如果要保持产品生存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水产品多数出口企业在当前政策影响下已经放弃了产品出口,(出自农博水产)而把市场转移到国内。单一的水产品出口企业也已经开始实行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原则。如果现有的出口难点问题不及时调整或者解决,那么水产品出口的倒退是必然趋势。不仅仅水产品,所有农产品出口也将出现倒退局面。不仅仅是倒退问题。在当前农产品进大于出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断措施,那么会有一天光有进口而没有出口,中国市场真正成了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能全部要给外国企业打工。当然,是在中国本土上给外国打工。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11:39:54
-
零售业
2007年,消费需求仍将呈现扩张趋势,主要由于:政策环境将继续有效引导消费需求的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消费扩大的根本;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消费预期看好,潜在消费不可估量;消费景气预警表明2007年消费景气指数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初步预测,2007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增长13.1%,农村消费增长11.3%。
受多种积极因素的影响,2007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13%左右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新一轮扩张性增长周期远远不会结束,这一趋势将贯穿整个“十一五”时期。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消费增速不会直线提高,而是呈现波动上行的走势,2007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回落,消费增速也将有所放慢,但消费增速的调整要小于投资和出口,其名义增长仍将位于13%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实际增长也将继续高于GDP的增速。
四大因素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1、政策环境将继续有效引导消费需求的扩大。“十一五”规划和各项经济工作安排反复强调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通过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和高质量增长。针对突出存在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7年我国要继续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我国有望在2007年迎来消费的快速扩张期。
我国政府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重点,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考虑;一是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转变为由消费主驱动,需要持续扩大消费。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是依靠高投资产生的粗放型增长和产能快速扩张,给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要抑制投资需求的过分膨胀、又要保持经济增长,必须大力挖掘消费潜力,让消费逐渐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二是压缩出口需求,必须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来补偿。近年来我国出口需求迅速增长,贸易顺差急剧扩大,不仅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经济增长的海外风险增大,而且来自国际社会的责难和压力越来越大。要减少贸易顺差,降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能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上下功夫,其他环节取代不了。
2、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消费扩大的根本。2006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举措,如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水平,几乎所有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和沈阳等部分省市再次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一些省市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从不同渠道源源体现出来,预计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不会低于10%。与此同时,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保证进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通过新农村建设、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及其他多项对农民“多予”措施促进务农农民收入的增长。2006年1至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3%,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跨越,“十一五”规划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均增长6%,从目前看超过这个增幅的可能性很大。
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收入增势良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是必然的。
3、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消费预期看好,潜在消费不可估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多次实施宏观调控,但大多数以经济一管就死、由大起到大落而结束,而本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对局部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是一概而论,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较快增长,政府调控和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居民对经济前景、收入前景预期良好,消费信心不断增强,积极乐观的消费心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扩容。
4、消费景气预警表明2007年消费景气指数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商务部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研制的消费景气指数预警系统表明,消费景气先行指数超前一致指数4-5个季度,2006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先行指数达到106.72和107.88的较高水平,这就意味着2007年二、三季度,乃至四季度,消费景气指数都将保持上升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2007年消费景气提升、消费需求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三大不利因素
1、住房消费疲软,将影响一大批相关消费的增长。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决心很大,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房价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落,因而2007年商品房销售的观望气氛在所难免,需求、价格和供应处于胶着状态,商品房销售和成交量将有所减少。商品房交易清淡必然会影响家用电器、日用品、装修装饰和家具一大批相关商品的消费。
2、经济增速有所减慢,消费相应减速。受世界经济特别美国减速的影响,2007年国际经济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因素,而国内控制过快投资增长、适度减少出口需求都会在一定程度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预计2007年经济增长9.5%,涨幅比2006年降低1个百分点。经济涨幅回落,消费涨势也会受到连带影响,2007年消费增速大约会比2006年降低1个多百分点。
3、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消费增长,2007年不复存在。2006年消费增长较快,在一些部分地区与服务消费统计口径扩大、统计内容增加有关,如果2007年继续按照2006年新的统计口径计算,新增部分将不复存在,个别地区继续实现消费较快增长面临一定难度。
综上分析,初步预计2007年将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名义增长12.5%,受2006年高基数影响,增幅比2006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但仍然属于较快增长区间。预计城市消费增长13.1%,农村消费增长11.3%。
- reynard 发布于2007-01-28 21:11:25
-
果汁饮料行业怎么没有啊?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02:18
-
饮料业
在2007年,食品饮料业将延续高速增长主旋律。在这样的预期面前,关键是如何从增长超预期的驱动因素入手,来寻找那些业绩增长能够超过预期的“奶酪”。
食品饮料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涉及农业、工业和商业流通领域,根据食品行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从2005年的20345亿元增加到40900亿元,年均增长15%,利税总额从2005年的3365亿元增加到676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2005年的0.5:1提高到0.8。
2007年至2010年,整个食品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际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为食品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原料;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食品工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为食品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食品工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2007年,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主题下,与之关系密切的食品饮料行业有望继续取得较好的发展势头,人均收入的提升(尤其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对食品消费质量诉求的提升等将带动对葡萄酒、中高档白酒、啤酒和黄酒等酒精饮料、安全肉制品、健康乳制品等的需求,而且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是一个长期的慢热过程,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因此,预计2007年食品饮料行业仍将继续维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销售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在20%左右。“十一五”期间,那些能够积极适应消费升级、注重品牌培育、大力进行渠道建设、改善管理绩效、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质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2007年食品饮料行业增长超预期的驱动因素包括三方面因素。
增长超预期的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之一:行业环境变化—消费安全
——消费安全助推行业“马太效应”龙头公司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消费安全是食品饮料业首要“关键词”
——国家出台相应法规和标准,影响行业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
——消费选择向品牌企业集聚,行业龙头强者恒强
——政策性投入增加,将为相关行业(如兽用生物制品业)带来发展机遇
驱动因素之一:行业环境变化-结构调整
驱动因素之一:行业环境变化-两税并轨
——两税并轨将使重点公司业绩整体提升8.04%
驱动因素之二:公司行为变更
——股改和股权激励将成为公司行为变更的源动力
管理层激励与ROE、净利润增长率、市值考核
公司治理的改善(如信息披露透明度)
——行为变更与二线公司可能的咸鱼翻身
通葡股份:MBO+新华联营销团队+高端产品“国宴1959”、“雅仕樽冰酒”
新天国际:战略收缩突出主业(剥离商贸、停止房产开发)+葡萄园基地进入优质高产期
沱牌曲酒:“舍得”高档文化酒+5万吨优质基酒储备
驱动因素之三:重大事件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举办,食品饮料行业中有不少公司已成为这一盛会的赞助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重大事件,将驱动其赞助商公司的超预期增长。研究报告以三星、百威为例,分析了奥运会对它们超预期增长的作用。
2007年主要子行业增长超预期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受益子行业
消费安全食品饮料各子行业、动物药品
结构调整高档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
两税并轨高档白酒
重大事件啤酒、葡萄酒、乳制品
增长超预期驱动因素案例
五粮液(000858):
收购普什和股权激励两大不确定因素的消除将使公司业绩增长超出预期
2007年五粮液销量预计将达1.2万吨,未来产能利用率提升有充足空间
估值折扣与价值回归
伊利股份(600887):
乳制品行业持续增长,竞争向具有资源、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倾斜
公司产能扩张即将见效,乳制品产销规模将由250万吨增至400万吨左右
奥运因素、股权激励可能使业绩增长超出预期
中牧股份(600195):
兽用生物制品业龙头,动物疫苗产品齐全,主要畜禽疫苗销售规模居全国第一
业绩增长依赖新产品上市(如宠物疫苗、喹唏酮等)和禽流感疫苗市场份额增加(定点生产企业由9家减少为6家)。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09:03
-
食品价格
2007食品价格涨幅可能加大
新华网浙江1月10日电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07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该报告预测,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将上涨2%,较去年上涨幅度有所提高,其中食品价格的上浮程度可能会有所加大。
去年1~9月,我国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走势,月度同比涨幅一直在2%以下。这样的态势势必对未来一段时间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不过,考虑到国内经济走势和其他因素影响,上述报告认为,2007年工业消费品价格可能会较上年有所下降,服务价格将继续保持上年涨幅,而食品价格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3年保持增产,但是粮食供求的紧平衡状态并没有改变,仍然需要动用库存满足近5000亿公斤的需求。另外,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在上年减产的情况下继续减产1000万吨,造成国际粮价再次上扬,并且使世界粮食储存与消费比例大幅度下降,达到近30年的最低水平。因此,我国粮价在2007年将继续小幅上涨。
当前,国内肉禽价格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这种持续了近两年的状态在今年将被打破。2004年,我国肉禽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拉动各种投入大幅增加,导致供应大于需求价格旋转直落。这种状况一下延续到去年年底。经过两年的调整,该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然扭转。报告认为,肉禽副食品价格在2007年走入上升通道。如果饲料价格继续上涨,那么在成本推动下,肉禽的价格上涨将非常明显。
近年来,国内服务价格涨幅一直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2007年,一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快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调整力度,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也会对服务价格产生影响,但考虑到2007年燃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许多领域的服务价格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据此估计,2007年服务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11:09
-
渔业
流年似水,2006年我国渔业在全国渔业工作者及渔民的辛勤劳动下,在抗击台风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艰苦奋斗中,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懈努力中,在自觉自省自谋发展的刻苦求索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回顾去年的奋斗历程,该如何筹划今年的渔业发展呢?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明确了2007年的工作重点,概括来说就是:提升发展质量,注重资源养护,加强对外开放,增强安全保障,加大支持保护。围绕这个中心,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应找准2007年渔业经济增长的潜力,同心协力,共谋新年渔业更大的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今后渔业发展亮起了指路明灯。质量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但要在行动上全面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却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以往那种传统型、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数量和质量、生态和效益和谐发展,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水产品安全。这就要求我们的养殖方式要无公害化,无公害养殖方法主要有: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多品种立体养殖法、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养殖法、全封闭循环工厂化养殖法、水产品与农作物共生互利养殖法、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法、休药期养殖法和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为使我国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能平稳过渡,推出了许多支农惠农政策,为扩大出口提高竞争力,政府发布了《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农产品出口将放低速度,更注重质量效益,提升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提高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比重。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水产养殖业要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相关专家也提出了我国渔业要抓住机遇,促进增长方式的第二次飞跃,即从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在2007年乃至今后,质量是渔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水产企业或经营者应当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产业的生命”的意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健康生态养殖,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及饲料和渔药等生产领域,重点搞好HACCP、ISO9000等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健康养殖,确保达到国际标准。
把握市场变化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渔业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并存,两大竞争无时不在,一些对国内水产业有利的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日益显现,水产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全面提升。那么在这样一个市场大势之下,该如何应对呢?从去年水产品市场形势来看,估计2007年仍是平稳过渡阶段,不会出现较大的起落,买方市场将长期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实现增收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掌握水产品消费需求。目前消费者所迫切需要的是现有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口感的改进、肉质的改善及规格的适度,这就要求养殖经营者必须选准养殖品种,创新养殖方式。据专家分析,在淡水养殖品种中,从目前的水产品市场来看,传统淡水产品价格已基本上稳定,但有些品种如鲫鱼、鳙鱼、草鱼、罗非鱼,季节性价差较大。草鱼、鲫鱼、鳙鱼已日渐为消费者所青睐,草鱼和鲫鱼均为草食性鱼类,在淡水鱼中是脂肪含量最低的品种,草鱼肉质细嫩,清爽可口,且富含维生素;鲫鱼味道鲜美,滋补性强,尤其入汤食补极佳,为妇女、儿童及老人所喜爱;鳙鱼以鱼头中的营养为消费者所津津乐道。这些常规淡水产品迎合了市场追求健康、营养的消费价值观,加之物价上涨拉动,故养殖经营尚有市场份额。在名特优淡水产品中,虾蟹是水产品种中的主流产品,但其价格不很理想,应该从养殖方式、品种改良及品牌打造上多做文章,方可走出低谷,实现增收;鳜鱼、鲈鱼、鱼回鱼、黄鳝、虹鳟、鲟鱼、鳗鱼、泥鳅、鲶鱼、鳊鱼、银鱼、罗非鱼、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仍然是家庭、餐饮及节日消费的热销品种,养殖仍然有利可图。鳜鱼凭着优良的肉质,为消费者所青睐,零售价一直处于40元/千克左右;鲶鱼表现也颇为出众,市场零售价在15元/千克左右;斑点叉尾鱼回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出肉率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多种优点,在美洲市场十分畅销;罗非鱼仍是水产品出口的龙头老大,该鱼味道鲜美,价格低廉,尤其是鱼片产品食用方便,深受大众喜好,条冻鱼、冻鱼片、鲜鱼片等各种形式的产品均受欢迎,其中鲜鱼片最为看好,价格也比较稳定;黄颡鱼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人气甚旺,国内市场价格在28元/千克左右,也是出口日本、韩国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观赏鱼养殖近年发展较快,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养殖经营也很有“钱”图。在海水养殖经营品种中,带鱼是第一大类产品,由于进口带鱼的竞争,国产带鱼应该走区域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与加工之路,方可守得云开见月明;美国红鱼、东海马鲛、鲳鱼、石斑鱼、大黄鱼等由于品种及价格优势,在韩国市场前景看好,这些鱼十分适合在我国江河、浅海养殖;墨鱼、鱿鱼、鳗鱼、龙虾、鲍鱼在国内有着较好的市场,还远销日本及东南亚一带;大菱鲆目前因受“多宝鱼事件”影响,市场尚不稳定,并且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小黄鱼渐渐走俏,价格从24元/千克上升到30元/千克;海参受虾反倾销影响,去年虾农转产养殖海参较多,效益较好,但养殖尚需谨慎;河蟹价格尽管呈下跌趋势,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150克/只以上的大规格商品蟹一直供不应求;还有供垂钓的鱼类如鲫鱼、草鱼、鲂鱼、加州鲈、淡水白鲳等,有着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搞好综合经营
农业部渔业局官员在谈到2007年的渔业工作时,提出要“自觉把渔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自觉地把渔业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去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把渔业融入大农业的格局中,跳出渔业抓渔业,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渔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渔业、服务渔业、加工渔业、特色渔业及外向型渔业,集生产、运销、加工、垂钓、休闲、观光、旅游、餐饮、游乐于一体,扩大渔业的外延和内涵,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渔业增收。要继续推进名特优新水产养殖。近几年来名特优新养殖在我国全面推广,名特优养殖占整个养殖面积的比例不断攀升,为水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各地有必要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名特优新水产养殖经营。名特优新水产养殖要注重市场,灵活应变,千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引进。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混合型养殖。从单一型养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水面和资源,发展科学的混合型养殖。要不失时机进行有机水产开发。有机水产品以其天然、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特点迎合了世人的需求,并成为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产业。发展有机水产养殖可打破国外的贸易壁垒,增强我国水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有机水产养殖,开发新品种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战略选择。
创新经营策略
目前渔业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渔业生产资料特别是柴油价格大幅上涨,渔业自然灾害及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使渔业成本不断上升,2007年这种形势很难尽快缓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市场营销策略,把准信息,抓住商机,随机应变,化难为易。第一要采取“灵活上市”策略。要改变过去单季上市的习惯,采取轮捕轮放,随机上市的灵活经营模式。可以提前放养大规格鱼种,错过旺季赶在淡季上市;卖不起高价,可以搞垂钓,发展休闲渔业;也可以在重大节假日或重要时期随机上市,还可以上门配送、连锁经营、超市经营、订单销售、网上销售。第二要实行差异化策略。市场上产品多,要找准自己的产品与大众化产品的差异,进行定位。差异就是优势,就是卖点。“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廉”,要么“规格更大”,要么“口感更好”,要么“质量更好”。第三要利用地区差价。不同的地域,水产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各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利用地区差价,巧妙实现养殖经营效益的提高。第四要实现加工增值。水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在我国方兴未艾,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水产方便食品、快餐食品、营养保健品、美容食品及海洋药物的开发不但能消化季节性或地区性过剩的水产品,而且能实现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第五要注重品牌经营,大力推进精品名牌战略。水产企业及经营者应当改变以往“靠低价优势抢占市场”的做法,与国际接轨,变“贴牌经营”为“品牌经营”,依托渔业大国优势,实现“渔业强国”之梦。第六是发展外向型渔业。在外向型渔业发展中,开发多元化市场已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要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条件下,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品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积极应对各种贸易磨擦,促进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更上层楼.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14:35
-
饲料质量安全监测重点
在珠海召开的“农业部2007年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重点确定。今年,农业部在开展饲料质量例行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在饲料生产、经营环节和养殖场(户)开展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在牛羊养殖和反刍动物饲料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重点开展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
由于2006年的“红心鸭蛋”、“多宝鱼”和“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农业部为此正在全国农业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行动。2007年饲料质监部门将如何作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既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饲料行业的发展。因此,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在年初率先召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饲料质量检测机构负责人和部分重点省饲料行政主管部门,在明确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共同研讨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可谓意义非常。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在会上谈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行业大有可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这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农业部将启动“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现在正值关键时期,全国饲料行业部门应把握时机,按照饲料业发展“大安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提高饲料安全水平,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因素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据了解,2006年,我国饲料产量预计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部严把饲料企业和产品的审核,以饲料卫生指标为重点开展了饲料市场整治,通报处理不合格企业213个。同时,通过开展针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专项整治,对4900多个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进行了抽查,检测饲料、猪尿样品9600多批次,查处违规饲料企业和养殖户141个;通过动物源性饲料例行监测行动,有效阻止了疯牛病通过饲料途径在我国的传播。据统计,2006年,全国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89.4%,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合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饲料中瘦肉精的检出率已经连续三年为零。
“2007年,农业部在保持饲料监测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监测计划还将更具针对性。”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副处长马莹告诉记者,2006年,农业部组织成立了“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针对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河北“红心鸭蛋”事件等开展了瘦肉精拉网式检测和禽蛋中苏丹红专项检查。今年,农业部将针对上述事件,新增蛋禽饲料中苏丹红监测项目,加大对水产饲料中呋喃唑酮的抽检力度。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15:44
-
饲料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辉煌成就。20多年来,特别近10年来,饲料工业年平均以10%左右速度增长,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同步增长。2002年饲料产品总产量达8200万吨,饲料加工业产值在2000亿元左右。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由数量的扩张、快速发展,转向优化结构、稳步提高,所有制构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产品向名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也在调整。这些变化趋势,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而日趋明显。
进入“九五”后期,饲料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放慢,一些制约我国饲料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饲料原料问题、饲料企业科技、管理水平问题、饲料安全问题、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支持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期间及之后,我国饲料工业能否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
当前,饲料行业发展具有地区发展不平衡、饲料业与养殖业相互依存、饲料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饲料企业转换经营策略、主原料价格波动大等特点。在资本结构方面,我国饲料业形成了以民营资本(含外资)为主的产业资本结构。从数量上看,中国目前已有300多家外资饲料企业,90%的饲料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种产业资本结构决定了较为开放的产业政策,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构。
我国的饲料工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种植业一饲料业一养殖业“的产业链条中,饲料业是中间一环。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支柱,饲料加工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重要途径,饲料卫生质量是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2007年我国饲料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饲料占畜牧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对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超过40%。2007年畜禽产业发展形势良好,畜禽产销形势整体上会好于2006年,畜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不会产生大的振荡。2006年7月份以来,养猪形势开始复苏,生猪价格稳步上升,养猪业开始由亏损、保本走向赢利。按照生猪产业经济规律分析,2007年3月前后,将迎来养猪业新一轮波峰,然后缓慢地回升;家禽业呈现恢复性发展,但年度禽流感疫情对其影响较大,2007年国内禽流感疫情是否发生,这是决定本年度养鸡业产销形势的决定性因素。蓄禽养殖的发展会使饲料需求增加,为饲料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海水鱼饲料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饲料行业处于稳定发展期,目前全国有饲料企业15500多家,从业人员约50多万人。中国饲料业改革开放后年平均发展速度保持在20%以上。已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的飞越,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产业规模大幅提高,总产量突破1.07亿吨;市场竞争加剧,利润趋于平均;行业盈利模式为更多依赖总量增长的盈利模式。
2007-2015年我国饲料行业将取得长足发展。到2015年,世界营养不良的人口将削减一半,其间,肉制品将会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加快猪肉和禽肉增长。这将促进世界添加剂,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需求量的增加。2010年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努力达到38%。亚洲人偏爱猪肉,是以禽流感似乎促进了我国的猪肉产业化进程,促进了饲料需求。牛奶产量也日益依赖工业饲料投入。预计2015年饲料需求量21723万吨,其中猪饲料8549万吨,占39.35%;肉禽饲料1195万吨,占5.50%;蛋禽饲料5203万吨,占23.95%;反刍动物饲料1671万吨,占7.69%;奶类消耗1566万吨,占7.22%;水产饲料3539万吨,占16.29%。
我国饲料行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一是由于国民经济(GDP)的稳定快速增长、畜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带动饲料行业增长,我国饲料总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将扩大对水产品和牛羊肉的需求比重,从而推动水产和反刍饲料的快速增长;三是未来我国饲料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高,优势企业将得到发展壮大。在新农村建设政策影响下的饲料行业出现新的特点。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行业将会迎来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会面临各种投资风险。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22:20
-
蛋鸡形势
2006年上半年蛋鸡市场持续低迷,引发整个行业动荡,存栏量急剧下降;下半年,蛋价逐渐攀升,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分析全年行业发展轨迹,两大因素决定了行业的走势,一是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二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事实证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并不是主要因素,它的影响力只是局限于由于疫情不断曝出,各地采取封锁政策而影响了蛋品的运输;而供求关系变化才是行业起伏的决定因素,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依然是行业发展的软肋。
经过2006年行业的大阵痛之后,“变革”已经在行业间悄悄地进行。
变化一:养殖模式的变化
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一直是蛋鸡饲养的主体,利用旧房闲舍,饲养个千儿八百,还不耽误地里农活,曾经是许多养殖户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种模式正逐渐被规范的饲养小区、各种合作组织模式所取代,而促使饲养模式变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疫病的困扰。由于这种模式的饲养户饲养条件简陋,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生疫情往往是整村整乡整区域发病,极少逃脱,养殖户损失巨大,最近几年,禽流感反复在散养户暴发便是例证。二是只要维持生产,旧养殖场就迫切需要改造升级,这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民本身无钱又缺乏融资渠道,只能选择退出。三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就业门路拓宽,挣钱渠道增加,从事养鸡业风险大,挣钱少,不如打工或从事其它工作保险,在2006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从蛋鸡业分流的人员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变化二:养殖技术注重细化
行业利润的下降,疫病的困扰使养殖者生存压力增大,迫切需要降低风险,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最切实的办法是防制发生疫病,提高生产能力。倡导商品蛋鸡饲养按阶段进行社会化分工,即分成专门的育雏场、育成场和成鸡场,有条件的场逐步实现全进全出制。细分饲养阶段,每阶段采用不同的全价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报酬,降低饲料成本等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
变化三:绿色品牌鸡蛋受宠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日益关注鸡蛋的新鲜度、药物残留、沙门氏菌污染等质量问题,优质的绿色品牌鸡蛋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鸡蛋兽药残留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2006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不但让鸭蛋业蒙羞,也给蛋鸡业敲响了警钟。目前消费者选择高质量产品时,最关心的是品牌和诚信,品牌消费、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特别是食品消费的品牌化优为突出。
2007年形势分析:
2006年上半年养殖形势低迷,引发的后果是部分养殖户退出,能够坚持下来的养殖户补栏信心受挫,同时,种鸡存栏下降严重,就目前看,蛋鸡存栏量并不大,所以,今年只要不发生大的疫情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养殖形势应该比较乐观;但由于蛋鸡育成时间短,见效快,所以,蛋价不会长期处于高位,行业微利是发展方向。
2007年还需要关注两大动态:
一是我国首个鸡蛋国家标准草案已制定完成,已上报国家标准委。据了解,该标准出台后,产地和生产日期将被直接喷涂在鸡蛋上,鸡蛋生产企业将被强制执行该标准。虽然该标准还没有实施,但已经向行业发出了一个信号,业内人士认为,鸡蛋国标出台后,一些小企业将因门槛提高而选择给大企业做代工,或是被龙头企业收购,禽蛋行业将进一步整合。
二是饲料价格将决定养殖成本,进而影响养殖效益。2006年年底,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令许多养殖企业措手不及,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下降。所以,养殖企业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一定要关注饲料行情变化,及早贮备,化解饲料风险。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25:15
-
10大创业领域发展钱景
在新的一年里,您想要创业吗?哪些行业将最红最火、最具钱景?通过分析当前市场潮流中的“脉搏跳动”,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创业研究专家和生意场上的实战人士,都比较看好以下10个行业项目的发展钱景。
TOP1:早餐、休闲饮品、中式特色小吃等餐饮行业
民以食为天,14亿中国人“一天不吃就饿得慌”,因此餐饮业仍是在2006年最被看好的大众化创业行业。另外餐饮业因投资门坎最低、爆发力最强,也一直大受创业人士的欢迎。
餐饮行业专家分析,现阶段做餐饮最具赚钱潜力的项目,当属早餐店、休闲饮品店和中式特色小吃店。
早餐店与休闲饮品店具有本低利丰、回收快的优势,平均投资成本在2~10万元,平均净利25%~35%,一般6~9月可收回投资,因此是许多创业者首先应考虑的选择。
行业专家建议,现阶段这两类店的单店形式已不太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业绩,甚至在一些竞争特别激烈的地段已不太容易生存,所以创业者不妨考虑以加盟知名品牌的方式创业,但在挑选真正有竞争力的加盟总部时,一定要格外用心。
另外随着中国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设近年逐渐成形,创业者在经营思路上要改变过去以经营“过路客”为主的思维,而应以培养“熟客、回头客”、创造顾客忠诚度为主。
中式地方特色小吃,一直被看好。另有专家特别推荐:随着各地百姓生活档次的提高,相较于锅贴、粥品等传统中式小吃,2006年可能会兴起沿海风味的“平价海鲜快炒店”。
平价海鲜快炒店,每盘海鲜只要三四十元的价格,能被城市居民普遍接受,据说目前已在一些城市生意兴隆。但其开店成本相对较高,约20万元左右,但如能以连锁加盟方式经营,可以通过压低海鲜进价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毛利和增大赢利空间。
平价海鲜快炒店,一般适合开在夜市或是人潮较多的住商混合区。
TOP2:服务多元化的城市便利店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我国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少数发达都市中服务多元化的便利店行业已发展迅速,甚至一些便利店日营业额已高达万元以上。
但纵观中国的整个便利店行业,目前仍只处于起飞阶段。种种迹象表明,服务多元化的便利店将是中国大多数地区下一阶段零售业发展的重心。
根据国外的便利店行业发展经验,便利店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地区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口数超过500万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以及二线城市深圳、苏州、无锡、杭州等,人均GDP均已超过了3000美元。这就是说,上述城市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便利店的大环境,并且市场空间非常大。
便利店行业规模,目前在中国还远未饱和。就以经济发达城市北京为例: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以北京城区人口800万计算,北京至少需要2000家便利店,而据北京市商委统计,目前全北京的便利店仅为300多家,便利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或日杂小店的重要区别,是其服务多元化。行业人士建议:在目前整体商业零售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便利店或日杂小店仅靠出售商品已无法取得 “异业竞争”优势,所以创业者应在自己的店中扩展其服务功能。比如全球知名的便利店“7-11”,多年来根据顾客要求不断补充服务内容,利用其店铺网络之便,扩展了包括速递、存取款、发传真、代收公用事业费、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有关的多项24小时便民服务。
TOP3:药品店和健康食品店等健康服务行业
随着中国人知识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家都对健康概念越来越关注,因此与人们健康紧密相关的药品店和健康食品店,都是钱景不错的创业方向。
从投资门坎来看,综合药品店或中药店的投资门坎,平均都在50万元以上,毛利约35%,投资回收期较长,适合资金较充足的创业者长期发展。
健康食品店,则分成天然健康饮品店和讲求养生、食疗的健康食品餐饮店,后者开店成本较高,平均约在40-60万元间。而健康饮品店的投资门坎则相对较低,开店成本平均约10—15万元,不仅较易入行,且目前毛利可高达60%,一旦成功将是健康概念行业中赚钱速度最快的。
TOP4:加工、批发及零售等服饰行业
服装与纺织是每年为中国提供9%以上GDP和25%以上外汇收入的一个支柱产业,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1/5。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今天的中国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在全国各城市服饰行业里都蕴含了巨大的商机。
以童装市场为例。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0到16岁儿童有3.8亿,年童装消费需求量在8亿件左右。权威机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童装市场每年仍将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是中国最有增长性的市场之一。
从个人投资创业的角度而言,在服饰行业创业,一是可以办服饰加工厂或工作室,进行服装加工。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设计必须要能跟上潮流,否则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二是可以做服装的市场销售,批发或零售皆可。
对于资金少的创业者而言,开家服装零售店以完成原始资金的积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有一定资金量的创业者,可以开销售小公司做服装生产商的销售代理,或进入服装批发市场。
投资服装批发市场的摊位有以下几个优势:1.批发市场的摊位是固定的,省去了创业者的装修投资;2.服装摊位聚集,客源丰富,也容易从其他摊位的同行身上学习经验,总结教训。但是竞争是必然存在的,所以销售压力也是在批发市场投资摊位的最大难点。
TOP5:化妆护理、瘦身减肥等美容行业
以往想创业的多为男性,但从近期加盟创业展的调查中发现,女性与男性想创业的比例已跃升为1:1。
女性创业意愿提高,除了其他因素,也是因为近年很多女性都看到了“化妆护理”、“瘦身美容”等专门针对她们同性的商机钱景。
女人的“美丽产业”大有赚钱机会。买菜时可能会为了一两块钱计较的女性,为了让自己更美,却是花钱毫不手软,尤其近年化妆护理、瘦身美容等观念不断通过大众媒体的猛烈宣传攻势,几乎激起了每个女人爱美的天性欲望,也因此拉动了女性美容产业的兴起。
据行业协会统计,中国目前美容行业市场每年约3000亿元,美容经济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递长率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率。
高额利润、庞大市场和每年都有难以计数的美容新产品、高科技护理仪器、高科技瘦身设备等问世,为美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
(一)以化妆护理为主的美容院随着女性经济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如今各种新型化妆护理概念每天都在改变着中国女人们的生活,嫩肤、美甲、头疗、SPA、舍宾……等新名词吸引着不少女性消费者大胆尝试。
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前有两三个美容师、两三张美容床,最多不过几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办成一个以化妆护理为主的美容院;但如今随着美容业的发展,投资一家有竞争力的以化妆护理为主的商档美容院,平均需要60-90万元,其入门门槛已大幅提高。
不过,由于其高额的利润回报,如果生意走上正轨,投资一般也能在二年内收回。
(二)以瘦身美容为主的美容院目前国内有瘦身减肥需求的人数,仍在不断攀升。根据调查,有高达70%以上的女性,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因此,瘦身美容业大有商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瘦身美容业也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脸部、身体美化,为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协助女性全方位身心提升的美容业已是发展趋势,因此创业者除了店里充分应用高科技仪器与天然营养品外,还应结合SPA与美容讲座活动,这将是瘦身美容产业未来的经营重点。
一般来说,目前一家较规范的瘦身美容院投资成本约30-50万元,其毛利高,正常运营后一年半内可收回投资。
TOP6:专卖店形式的婴幼儿用品行业
婴幼儿用品市场到底有多大?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大陆每年新生婴儿1600万,0~3岁的婴幼儿约69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超过10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人口总和。
从市场资料分析得知:我国城市新生儿用品的家庭月平均消费达900元。再加上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婴幼儿消费,中国大陆的婴幼儿用品市场每年将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消费的轴心,且家长们在为婴幼儿选择衣物、玩具等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安全性、教育性和个性化,这就使得家长们把目光自然盯在了婴幼儿用品的专卖店或其大商场的专柜上。
因此,一些品质优良、价位适中的品牌儿童用品的专卖店经营形式,将成为未来婴幼儿用品市场的主流。
目前投资国内品牌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的起点已较高,一般应在15-25万左右。但由于采取的是品牌专卖经营形式,货品质量能得到严格保证,且利润较丰厚。
但创业者必须注意:品牌婴幼儿用品专卖店中产品价格较高,易受区域消费水平的限制,所以在选址时应特别小心,一般应选在高档或成熟社区附近。
TOP 7:儿童早期教育行业
超过半数的中国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
以北京一个城市为例:月收入在1500元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532元;月收入达到5000元的家庭,每月用于孩子的消费额则是1135元。如果按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计算,北京一个城市的儿童早教市场每年就高达数百亿元。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为了孩子出人头地,很多家长认为“花再多精力与金钱都值”。所以,儿童早教正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热潮,各地纷纷办起了美术班、舞蹈班、钢琴班,生意十分兴隆。
投资儿童早教机构的门坎,平均约10-20万元,选址较适合在少年宫、儿童游艺场所及学校附近。选择熟悉儿童心理、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是在此行业竞争中致胜的关键。
然而只要生意走上了正轨,未来的生源根本不用愁,1年半内完全可以收回投入。
TOP 8:成人在职教育行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在职上班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找或保持一份好工作或一份好薪水,越来越多的中国成年人加入到在职教育中,周末培训班、夜校“充电班”等成人教育行业正日益壮大。
成人教育可以分成两个概念,一是上班族培养第二专长的补习班,如英语、计算机知识或创业知识等补习班;二是利用双休日,针对成年人的个人兴趣的进修班,如插花艺术班、交际舞培训班等。
前者目前商机较大,投资门坎平均10万元,较适合开在办公商务区等商圈。
师资是致胜关键,只要打出了口碑,生意就会源源不绝。
TOP 9:老年用品和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有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
按照国际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亿,占总人口的11%。
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相当可观。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60岁至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45%的人还在就业;而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另外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老年消费市场应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巨大市场。
目前我国的老年用品和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涉及养老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旅游、房地产等领域,在各方面的专项产品及服务都还亟待开发。
TOP 10:汽车后续服务行业
汽车后续服务市场,是指消费者自购车之日起至若干年后报废之日止,期间若干年之内在该车上的所有花费所引发的商机,称之为汽车后市场。
专家预测,在近20年左右汽车产业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虽然整车销售利润将呈现下滑趋势,但与汽车相关的售后服务市场却将是上升势头。
许多创业者认为搞汽车服务,必须庞大投资。其实汽车服务业的资金起点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独立投资一家汽车服务企业,启动资金在10-50万元之间皆可。
另据了解,我国汽车美容养护连锁企业如驰耐普等,其加盟店中投资要求最少的基础店,启动资金为7万左右;投资要求最高的旗舰店,启动资金为80万元左右。
如果经营得法,一般1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回报率非常高。
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汽车美容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26:32
-
食品物流行业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高质量的产品已不能作为顾客选择的惟一因素,食品企业必需有一个专门的为其提供物流的企业来保证顾客对食品本身以外的服务的多种要求。而如何将食品行业的操作模式与现代物流平台相融合,是发展现代食品物流的关键。
——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签名
2005年,物流行业已经从不被重视而逐渐成为企业公认的“第三利润源”。而当时的食品企业由于缺乏食品物流相关知识和行业经验,正面对着艰难的抉择。此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应时而生,用秘书长张签名先生的话说:“正是因为行业目前的这种现状,我们食品物流行业协会也才能更加有所作为,肩上的担子才更重,为行业和企业的服务点也才越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食品物流行业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其意义非常深远。用当时媒体的话来讲:“将对我国食品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规范和推进作用。不仅有利于全国食品物流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同时,也为各会员单位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广大的平台。”
屈指算来,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也已走过两个年头,期间委员会都做了哪些工作?我国的食品物流行业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带着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张签名秘书长。
走向有序
“2006年,我国的食品物流行业同整个物流行业一样。走过了在混乱和无序中逐渐整合和规序的艰难过程。”张签名秘书长对食品物流行业的总结耐人深思。的确,中国的食品物流从无到有,近些年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安全”等要求。张秘书长解释道:“说我们的食品物流行业仍处在混乱和无序中,绝对没有贬低这个行业的意思,相反,正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是很大的,从建立现代食品物流体系的意义上说,逐步从混乱和无序中走向规范和有序,从企业物流即自营物流走向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意味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正常的现象。”
首先,张秘书长对食品物流专业委员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组织会议两次,一是与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在2006年10月于上海举办了中国食品物流专用车品牌推介活动。二是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2006中国食品物流年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开得非常成功,与会的很多代表都表示希望来年继续举办这样的会议。根据企业要求,草拟并在第一届理事会上通过了振兴中国食品物流百家企业呼吁书,就制约食品物流业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向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吁请政策扶持。另外,建立了食品物流数据库,包括近千家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详细资料,并制成光盘。发展了近百家会员,并对其中几家符合条件的食品和物流企业授予了“中国食品物流示范企业”或基地的称号。还有,经过我们的有效工作,促成了上海太太乐食品集团与北京和众奥顺达物流公司的华北地区物流外包业务合作。”
张秘书长特别提到了2006年底成立的“中国食品物流会员之家”,这是为了更好地为行业和会员企业服务。他介绍到:“现在‘会员之家’可以接待全国各地包括国外的会员企业,并欢迎所有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来‘娘家’看看,在聊聊天、喝喝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也许就能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和商机,甚至挖到一座‘金矿’也未可知。”
规划发展
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下发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文件中,首次提出构建现代食品物流体系的理念,要求相关企业和部门今后重点做好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标准化的物流中心、建立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体系、举办各种食品博览会和交流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等工作。这无疑是促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心剂”。
对此张秘书长说:“根据上述精神,2007年食品物流专业委员要在如下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切实办好我们的会员之家,在完善硬软件的基础上,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争取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娘家”。为此,我们要继续完善充实食品物流行业数据库内容,并制作成数据库光盘,争取使我们的会员之家成为我国在食品物流行业最权威的数据采集和查询机构。同时利用委员会资源优势和会员之家的便利,为食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提供切实的中介服务,促成更多的外包业务合作。
二要继续加强中国食品工业网食品物流网站建设,增加招投标栏目,为食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业务合作平台。
三要开好两个会议,一是继续与汉诺威合作,开好乳业冷链物流研讨和业务洽谈会。二是在去年成功举办年会的基础上,办好2007中国食品物流年会。
四要继续发展国内外会员企业,做到两个同步:一是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会员发展同步进行,一手托两家,并尽可能地多促成食品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二是发展企业物流与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步进行,并帮助和促成更多的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业务领域发展;与此同时,扩大协会在国内外食品物流行业的影响力,力争促成策划已久的“中国食品物流产业国际推进联盟”。
五要继续打造“中国食品物流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在去年已发展的几家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原有的基地办得更扎实、影响力更大、示范效用更好;让新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更具有地域和行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六要加强行业调研,并与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做好食品物流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所授权的有关部门初步认可,并正在物色有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适当的时候正式委托其起草标准的初稿,并计划2007年下半年作为行业标准(草案)颁布实施。”
建立联盟
据记者了解,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国食品物流产业国际推进联盟”,谈到开展此项目的原因,张秘书长说:“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在行业内外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与行业和企业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整个食品物流市场及行业资源的调研不到位,至今尚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业数据,特别是企业的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明朗;二是由于自身人力财力所限,还未能对食品物流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食品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鉴于上述原因,制定食品物流行业标准的工作尚未启动,从而也就不能对行业进行更加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既是制约中国食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也是三大行业空白。这些问题,外资物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今天,形势更趋严峻。而国内食品物流业在面临外资物流业的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最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成熟的技术、设备,并设法利用其为我们的企业服务。机会都是双向的,这同时也是国外发达国家最好的商业机会,并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填补空白就是商机。”
张秘书长解释了这个大胆的设想:利用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设备和资金,与委员会共同搭建一个整体推进中国食品物流产业的国际平台,也就是找到能与委员会一起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共同发起构建和运作《中国食品物流产业国际推进联盟》。即利用委员会这一由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行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度,加上具有先进理念和资金优势的国外大型企业的经济实力,实施旨在推进产业大步健康发展的强强联合,从而实现双赢。联盟的组织形式为松散性与紧密性结合,即在委员会基础上形成的与国外企业合作建立的产业联盟;对外是两块牌子(委员会和联盟),内部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共同使用,互为依存,相得益彰。
行业剖析
最后,张秘书长对食品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转换的起步阶段,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很落后。调查显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现有主要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只有很少几家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现在还没有准确的食品行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量的统计数字,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的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上还是采用自营物流即企业物流这种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物流运作水平还停留在运输车队的阶段,食品生产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认知程度偏低,利用社会上的物流资源降低物流环节成本的动力不足。而因此造成的食品行业物流成本过高,已经直接导致食品的终端价格趋高,进而不利于食品企业技术先进其核心竞争力。由于食品物流的高成本并没有对应着合理的物流服务水平,食品物流企业也不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30:47
-
利于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
初步核算,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 中新社发吴芒子摄
中新网1月25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今天上午在公开场合表示,展望2007年,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居主导地位。
谢伏瞻是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还说,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谢伏瞻宣布,初步核算,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4%、11.5%、10.6%和10.4%。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棉花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产17.8%。畜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增长。预计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和2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3.0%。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12月份增长14.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长17.9%,轻工业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增幅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472亿元,增长24.5%,回落2.7个百分点(12月份14160亿元,增长1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分地区看,除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1%,加快0.4个百分点外,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增长20.6%和25.9%,分别回落3.4和4.7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加快0.9个百分点。
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0.8个百分点(12月份7499亿元,增长14.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2%,汽车类增长2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0%,通讯器材类增长22.0%。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3亿美元。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房价涨幅仍然偏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8%),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5%。从构成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3%,其中粮食上涨2.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5%,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说明,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仍比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展望2007年,尽管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总的看,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居主导地位。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部署,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43:27
-
榈油价格
北京德润林1月24日消息:据印尼Samuel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称,今年毛棕榈油平均价格可能比早先预期的水平高出15%,原因是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提高。
分析师克里斯蒂·萨利姆称,2007年棕榈油期货价格可能在每吨575美元,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期为500美元。萨利姆还将2008年毛棕榈油价格预估上调了6%,达到每吨550美元。
除了用于烹调食品及生产肥皂之外,棕榈油正在越来越多用于生产燃料,因而棕榈油的需求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据欧盟委员会称,欧盟计划2020年将再生能源用量提高至20%。欧盟规定,到2020年汽车燃料中的生物燃料掺混率至少要达到10%。目前的目标是义务性,要求到2010年掺混率达到5.75%。
萨利姆称,欧盟更希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不仅仅是原油价格。这有助于棕榈油价格获得牢固的底部支撑。
去年马来西亚基准棕榈油期货价格涨了41%,因为需求提高,尤其来自中国的需求。
周三,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四月交割的合约成交在1856令吉/吨,相比之下,去年的平均价格为1559令吉(合445美元)。
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印尼今年将会取代马来西亚,成为头号生产国,因为成熟面积提高以及单产改善。尽管如此,印尼可能限制毛棕榈油出口,更多鼓励国内精炼加工。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47:08
-
中国快速消费品营销
中国快速消费品(以下简称FMCG)而言,2006年是值得庆祝的年份,我们看到很多品类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很多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对自己的传播策略进行改进,对渠道管理进行优化,一个相对理性的营销秩序正在形成。然而,个别品类的发展和个别企业的表现也不容忽视,品类出现衰退,企业跟着倒霉,整个市场喜忧参半,也并不能完全陶醉在庆祝的氛围中。
那么,就2007年中国FMCG行业营销而言,我们的企业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如何更加科学的从事我们的营销活动,进而避免“原地踏步"或“多走弯路"呢?基于对中国FMCG市场的连续观察,以及诸多FMCG企业的营销咨询,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供大家参考:
一、品类管理
从2006年的FMCG发展态势上看,不少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升级换代产品,有意识的向中高端市场延伸。这虽然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经历很长时间的无序竞争,加上国际品牌的打压,很多企业的利润率都跌倒了谷底,好则在3%左右徘徊,差则在1%左右徘徊,甚至发生亏损,盈利能力成为很多企业的头等大事。
在2007年,这个问题将仍然成为焦点,企业必须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上狠下功夫,对自己所涉足的行业和品类,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
然而,一提“盈利模式",很多企业家就会两眼发光,迫切想找到一个拯救他们的灵丹妙药。遗憾的是在营销领域这种灵丹妙药几乎不存在,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最好的“灵丹妙药"也许是科学的品类管理。
经观察发现,很多企业不盈利的原因其实不在于销售费用有多高,而在产品毛利率整体下降。很多企业还是未能走出“有市场的产品没有利润,有利润的产品没有市场"的怪圈,进而陷入“穷则思变"的促销陷阱,把自己逼向亏损的边缘。
因此,在2007年,这些企业要想彻底走出窘境,必须把盈利的第一斧砍向产品,在产品上实现“加法"和“减法"的对立统一,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扬长避短的、健康的盈利模式。
二、消费者洞察
谈论“行业营销",必须要谈市场驱动因素的演变。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FMCG市场驱动因素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到目前我们清晰的看到,前些年备受青睐的“渠道"对生意的驱动作用悄然被“消费者"驱动所取代。在饮料、乳制品、白酒、洗发水、电池等品类上,我们明显看到消费者的话语权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是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谁要是在消费者洞察方面下大功夫,谁就可能成为市场的真正赢家,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利润。
将这个话题再换一个角度分析,同样也能找到这样的结论。比如,由于竞争规则的升级,单纯的“技术导向"研发也难以提高新品上市成功率,企业经营不得不转向“市场导向",关注终极消费者。
因此,在2007年FMCG领域,“消费者洞察"将成为更加热门的话题,诸多企业会不同程度上运用此工具,在不同程度的获取相应的市场机会。相反,与此话题背道而驰者,自然会加大自身失败的几率。
三、再细分
经相关机构消费者连续研究工具的连续监测发现,中国的FMCG产品市场细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很多品类上,不像有人所提出的“细分过度",而恰恰相反“细分不足"。尤其,购买后的细分很不成熟,真正的“战略营销"只是刚刚开始。
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甚至开始厌倦“购买前的细分",而严重忽视的是“购买后的再细分"。从而,很多营销策略变得目的性不强,甚至徒劳无功,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在2007年,企业要想扭转这个局面,必须要注重“再细分",即便你的产品处于成长期,甚至处于成熟期,也要进一步细分你的目标顾客,并对不同的目标“量身定做"相应的营销策略。
多年的咨询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目标顾客的购买习惯和使用习惯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细分你的目标顾客,企业才能找到更多的优化空间,让你的营销策略变得更加有的放矢,逐步从“成功"走向“成熟"、从“优秀"走向“卓越"。
四、整合营销
2006年,相关研究机构也对中国县级以上城市居民购买行为的计划性做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消费者无论对品类选择也好,品牌选择也罢,都表现出较高的计划性,尤其,香烟、牛奶、白酒、葡萄酒都非常高,计划性均70%以上;酱油、卫生巾、胶卷、方便面、速冻食品等虽然不算太高,但仍然在平均水平(54%)之上。这就说明,一个强势品牌对生意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这种计划性在不同城市和不同品类上有所不同,但这有很多的客观原因,我们不能因此而仓促下所谓“品牌无用"的结论。比如,有些城市消费者购买计划性不高的原因是因为城市消费能力不足、有些品类购买计划性不高是因为品类发展指数不高等。
因此,在2007年,对绝大多数品类而言,“品牌建设"也应该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企业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品牌建设上,从以前的“广告轰炸"、“促销轰炸"尽快转向“整合营销",从品牌定位到品牌个性,从品牌内涵到产品研发,从传播策略到渠道管理,要形成一套科学的运作体系,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五、终端拦截
对FMCG而言,销售终端一直是个重要话题。就像很多销售人员们所信奉的那样:你在客户在,你不在客户就不在。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随着消费者的挑剔,终端的有效拦截将成为更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
从2006年中国FMCG销售终端的总体状况看,超大仓储和连锁超市所体现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30%,尤其,超大仓储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这个趋势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字铺货率和加权铺货率对生意的推动作用很大,谁要是做好这两点,谁就会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快捷有效的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进而推进产品销售的快速提升。
因此,在2007年,“终端拦截"继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有效的铺货、生动的陈列、专业的导购和适当的促销活动仍然成为一个企业拦截终端的重要手段。
六、事件营销
2006年,我们看到FMCG领域很多企业“奥运营销"、“体育营销"的序曲。有些企业拆巨资获得“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的冠名权;有些企业打擦边球,采用“支持奥运"、“全民运动"等概念来争取更大的贴近“奥运"之机会;而有企业却另辟蹊径,走文艺和娱乐路线,成功运作“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同一首歌"等,也赢得了不错的业绩。
不管怎么说,在2007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随着企业间所谓“造势"需求的膨胀,“事件营销"将更受重视,成为很多企业“既爱又恨"的营销手段之一。“爱"是因为它的成功很有可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使企业快速成长;“恨"是因为运作风险较高,一旦失败,轻则浪费资源,重则前功尽弃。
笔者认为,在2007年,事件营销虽然备受关注,但毕竟资源投入相对较大,成败风险相对较高,很多中小企业会望而却步,真正的“游戏"将在少数几个大中型企业之间展开,而且大多数企业将以失败退出“游戏"。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49:31
-
2006年四川消费品市场形势及2007年展望
2006年,在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引导下,四川省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健康发展。全省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增强,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的较快增长势头。2006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6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2005年加快0.8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一、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品零售额突破3000亿元,消费需求开始驶入快车道。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四川经济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这些都为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省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商品品种不断丰富,商品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比2005年高0.8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创出10年来新高。
2、城市消费品市场继续扩大,农村市场趋于活跃。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商业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为四川省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加上交通便利,农村居民进城购物不仅十分方便,而且由于店多、商品丰富、选择余地大,使城市消费品市场范围逐渐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而农村消费品市场,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购买能力也有所增强。2006年,全省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1%,占全部零售总额的48.3%,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拉动全省消费品市场增长7.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增长14.5%,占全部零售总额的51.7%,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0.7%,拉动全省消费品市场增长7.5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经济活跃,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比重继续下降。近年来,四川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流通领域开放程度加大,消费品市场多元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地方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2139.7 亿元,同比增长15.2%,对全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4.2%,是全省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的主推力量,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356.8亿元,同比仅增长5.6%,在消费品市场中的份额由上年11.4%降低到10.4%,下降1个百分点。
4、餐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活跃。近年来,四川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旅游景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拉动了消费群体的增加,刺激了居民的消费,并为零售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特别是“黄金周”期间,各种婚宴、旅游宴、家宴等节日餐饮消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促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去年三个“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各类游客4399.1万人,旅游收入12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8.5%,而1月、5月和10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4.4%、15.5%和15.2%,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5.4%、20.0%和17.5%。
5、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06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方式已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表现在:一是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食品类消费支出比重继续下降。200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67.2亿元,增长15.3%,低于同期各类商品零售平均增速11.8个百分点,占各种商品零售类值的11.5%,同比降低了1.8个百分点。二是以汽车、家用电器、化妆和金银珠宝等为代表的现代生活用品销售快速增长,在消费品零售额中比重明显上升。200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零售额112.3亿元,增长41.6%,占商品零售类值19.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家用电器零售额46.4亿元,增长35.7%,占商品零售类值10.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目前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06年,四川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但从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1、全省消费率偏低,上不利于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根据一般规律,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应保持在60%左右。2005年全省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但全省居民消费率仅为45.6 %。如此低的消费率,反映出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够突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减弱。
2、居民收入和消费分流限制了消费品市场的更快发展。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是形成购买力的基础,购买力水平决定着消费品市场的规模及其结构。伴随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城镇居民对未来预期支出意识增强,而农村也要大量增加预备性储蓄用以养老、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从而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消费方面,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居民生活消费社会化倾向明显,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比重迅速提高,而商品性支出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继续扩大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农村市场还有较大潜力。2006年,城乡市场虽然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农村市场增长依然慢于城市市场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呈扩大的势头。从收入水平看,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从市场环境看,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消费条件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快速增长。
三、2007年消费品市场展望
展望2007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增加工资、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等为标志的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一系列措施,将为城市市场持续活跃提供有力的支撑;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大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特别是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努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着力点,必然有助于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住房、医疗等体制改革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居民预期支出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下降。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成长的政策建议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消除进城务工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障碍,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2、继续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大众消费热情。“十五”时期,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等新兴消费热点的快速增长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大众消费效应。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必须继续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制定鼓励经济型轿车使用和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要重点发挥消费信贷对普通大众家庭的支持力度,使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大众化。
3、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解决投资率较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压投资,而在于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使扩大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让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55:49
-
2007年厦门进出口货物将试行“直通放行制度”提高效率
福建省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3日对外称,2007年,该局将积极争取试点实施进出口货物直通放行、出口免验制度,提高口岸验放效率。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仲符表示,今年将专门成立免验工作领导小组,培育和帮扶更多的优秀企业达到出口免验标准,帮助厦门提高汽车及零部件、计算机、液晶电视和光电等优势产品出口比例;力争培育和帮扶一至两个出口轻化产品、一至两个出口食品农产品实现免验。
据介绍,自去年以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在落实免验政策、关税优惠政策、绿色通道政策、认证认可政策以及港区集中验放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厦门已有九成以上的进口木包装集中在港区实施检疫查验,现场查验合格即予以现场放行,查验效率成倍提高,每批入境废物原料通检时间可节省半天。
厦门检区实施绿色通道出口企业已达32家,获得出口免验企业共三家,是中国内地拥有出口免验产品最多的城市之一。
- iqkiss 发布于2007-01-28 22:58:43
-
海口农副产品仍有上涨趋势
海南省价格监测中心和海口市物价局,昨天联合发布了2006年海口市居民消费价格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居民消费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26%,在政府价格调控范围内。并预测2007年农副产品仍有上涨的趋势,液化石油气价格存在不确定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压力。
据了解,2006年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价格改革的力度,价格调整的幅度和频率都大于往年,由于价格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虽然药品等也降低价格,但广大群众仍切深感受到价格上涨给生活带来的压力。其中食品类上升2.56%,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14%,交通和通讯类上升1.65%,居住类上升6.26%,衣着类下降2.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0.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4%。
我的栏目
标题搜索
日历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5886
- 日志数: 339
- 图片数: 97
- 影音数: 8
- 商品数: 11
- 文件数: 8
- 书签数: 7
- 建立时间: 2006-08-02
- 更新时间: 200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