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谢本寻常,潮起潮落自有时!

寻找食品的蓝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28 09:15:32 / 个人分类:杂谈

查看( 125 ) / 评论( 1 )

     我是2005年6月6日(周一)注册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网站的。第一次上去,傻傻的,就看到一个很显眼的Download Free。Clicking之后,是一个蓝色pdf文件,名叫《Blue Oceans Strategy............》 ,当时没看懂。删掉了居然。这是与《蓝海战略》的第一次无聊接触。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某书摊老板向我推荐《蓝海战略》,其书面与题目都显得与别的书不太一样,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哗众取宠的时尚类读物。非常不屑。
    3月17日获悉郎咸平2006年4月14-15日要在北京主讲★中国企业《蓝海战略》研讨会★,当时的感觉就是郎咸平推崇的书,肯定不错。还就本书开一个研讨会,此书定属不凡。 紧接着,就第一时间买并看完了本书。读后感就是,春秋航空做的就是这个。果然,春秋航空的某领导做客《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讲述他的蓝海,滔滔不绝。
    8月某日,本公司新任董事长在就职见面会上,只做了一件事,推荐《蓝海战略》。后来,我的那本书就在同事间传播了,至今未回。
    那么什么是蓝海战略?
    趋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伦在《第一财经:波士堂Boss Town》节目里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就是蓝海。”
   蓝海战略,蓝海战略,就是要让你的顾客群眼前一亮。恰似该理论一样,让全世界眼前一亮。
蓝海战略在实际应用上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风险。规避了(部分)竞争的蓝海战略,就像没有望远镜的Titanic, 不要轻易尝试。

-------------------------------------------------------------------------------------------------------------食品的蓝海

食品,红海中的八大蓝海

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总经理 娄向鹏

 

  食品行业通常被认为是红海一片。食品行业的技术门槛、资金门槛都不高,致使涌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极多,市场集中度很分散。但这个红海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红海,在这个红海中,许多品类群龙无首,许多行业有待整合,在貌似红海中蕴含着众多蓝海。在现有食品市场中,许多品类市场已经被细分了,实际上,当一个品类充分成熟,被一再细分,那么通过细分带来的差异化就微不足道,只有更窄的消费人群,更加失准的媒体传播以及更高的终端建设维护成本,企业得到的不再是高速发展的蓝海,而是,贫如鸡肋的死海。(我很欣赏)

 

  所以,在食品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走上通过一味地细分获得差异化的道路之前,应当先仔细梳理一下食品行业还有那些品类市场是蕴涵巨大商机的“蓝海”市场,兴许你的企业正身在其中,也许有些品类与企业近在咫尺,企业可以信手拈来。

 

  什么是“蓝海”没有以一贯之的标准,福来在鉴别蓝海时有三个标准:(俺赞同)

  1、“蓝海”市场因该是品类成熟,但又没有成熟品牌占领。

  2、“蓝海”市场应该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

  3、“蓝海”市场一定是企业付出较低的营销成本,可以切实占领的。

 

  依据以上三大标准,福来在大食品行业里,找出了八大食品品类“蓝海”,下面分别阐述如下,供食品企业参考。

 

  茶 叶:地缘茶香千年,行业品牌不见。

 

  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茶叶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国饮,而就在产销虚光的背后,是整个茶叶行业品牌营销缺失,工艺的落后以及经营业态的单一

  我们可以顺口说出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等茶叶名品,但是这是品类不是品牌,在市场上能够立得住的茶叶品牌少得可怜。

  本土能够称为茶叶品牌的也就“竹叶青”一家,多数的茶叶生产企业,都躺在产区的怀抱里,吃着地缘的大锅饭,所以,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真假难辨。

  既然茶叶种植加工企业不能提供可以信赖的品牌,消费者也只有买渠道商的账。这一现状带来的是,各地茶叶渠道商的兴起,消费者看商号买茶叶。北京的“吴裕泰”、“张一元”就是京城茶叶渠道商的代表。

  但是即便在茶叶领域处于强势地位的茶叶渠道商,也没有逃出传统僵化的行业通病,时下茶叶终端,都以专卖店的形式存在,其基本的终端模式积习了,千百年来,“茶庄”的模式。

  在自选超市的货架之上,本土企业的茶叶精品难寻踪影,倒是外来的立顿品牌一家独大。其袋泡茶和速溶茶的产品形态,获得了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同,立顿一年的销售额比中国茶叶企业全年的出口总和还要多。

  国际品牌的成功,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超市货架和更方便得茶叶冲饮方式显然是茶叶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总言之,茶叶企业应该尽快对自己所处的地缘品类实施占领,让自己的品牌成为地缘品牌的代名词。(我很欣赏)龙大粉丝是龙口粉丝的代表,乌江榨菜是涪陵榨菜的代表,你也可以成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的代表!

  茶叶企业要建立“大传播,大流通”的营销模式,让自主品牌在更为广阔的超市货架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形成专卖店与超市货架相结合的渠道结构。进一步改进茶叶的传统冲泡及包装形式,贴近消费者。

 

  调味品:让调味变成一种品味!

 

  食不可无味,可见调味品在食品行业的重要性。

  中国人喜欢复合型的味道,通过“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巧妙调和,使中国成为世界的美食国度。但是中国的调味品大多停留在产品竞争的层面,许多品类还“光着屁股”上阵,像小茴香、桂皮等。

  在调味品类中,只有味精、鸡精出现过全国性大品牌,而醋,料酒,香油,辣椒,花椒,孜然等,也包括酱油等众多调味品类,呈现着很强的地域性。山西的醋,江浙的料酒,河北的香油,川府的花椒、辣椒,新疆的孜然,这些地方都在调味品中有自己的优势品类,但是,这些区域的企业,却没有凭借这些先天的优势对品类实施占领。

  解铃还需系铃人。地域性是调味品类走出区域成就品牌的瓶颈,同时也是突破口。榨菜中的“乌江”、凉茶中的“王老吉”可以给调味品的突破以启示。

  腌渍品:打破千年老缸,唤醒品牌新天。

  腌渍产品在农产品种植水平、储运技术、物流能力还很低下的过去,成为百姓餐桌不可缺少的主角,随着百姓菜篮子的不断丰富,腌渍产品由餐桌主角变成了配角,但腌渍品依然是百姓调剂饮食的主要方式。在大饭店里,照样有人向服务员要咸菜、要辣酱就是证明。

  但是,腌渍品在营销上有点像它那传统的大缸,被束缚住了。腌渍品的全国性品牌少之又少。北京的“六必居”名满京城,今天依然靠“城”吃城,并没有成为腌渍行业的全国性品牌。昔日的老板榨菜,已被涪陵的乌江榨菜取代,保定的酱菜,四川的泡菜,东北的泡菜,南方的橄榄咸菜、芽菜,更是没有一点品牌的声音。众多企业都在批销渠道里拼价格,要销量。

  中国市场的迅速增长和升级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品类角落,这种变化,只要我们向后看,变化是巨大而显著的:榨菜,如今再也看不到从大坛子捞出来买了;辣酱,老干妈老干爹们早已经把它装进漂亮的瓶子里。全国风味独特的调味小酱菜多着呢。只有把它装进袋里、瓶里,让它有了品牌,它才能够长上“腿”,走出地域,走向全国。

 

  谷制品:主食行业,品牌无主!

 

  谷制品从过去只有产品标准或产地标志(如:面粉分为标准粉、富强粉、雪花粉等;大米的天津小站稻,五常大米等)没有产品品牌,到各地区域品牌的出现,像中粮的古桥面粉,河套的雪花,东北的北大荒等。这些品牌并不是由品牌传播造就的,而是通过各企业在一定区域,较高的终端铺货率造就,消费者通过终端接触的漫长积累,认识了这些品牌。

  从品牌的忠诚度上看,谷制品并没有寡头地位的品牌出现,谷制品的品牌传播在大众媒体中并不多见,说明谷制品品类竞争的层级较低,领头品牌的结构尚不稳定,后发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整合传播对品类实施颠覆。

  从产品的细分来看,目前大众消费阶层和小众高端消费阶层消费的谷制品都一样,产品档次、品牌档次并没有拉开。

  在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日本大米曾经喊出百元一斤的天价。据专家称,这种日本大米的营养不及我国的原阳“黄金晴”。所以,仅有产品的高品质还不行,更要有超乎竞争者之上的胆识和品牌建设功力。

  食用油市场有鲁花、金龙鱼和福临门这些响当当的大品牌,相比之下,谷缺口的品牌建设还是初级阶段,市场呼唤更多档次、更多特色的品类代表性品牌。

  豆制品:作坊林立,豆制品难见青天!

  从现在每个超市都有的豆制品作坊不难看出,国人对豆制品的钟情,同时也反映出豆制品市场的容量之大,显然让国人每天喝一碗豆浆,要比喝一杯奶来的更容易。

  乳制品行业从“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开始教育,今天的“伊利”和“蒙牛”都已是销售过百亿的行业巨人,而有良好消费习惯的豆制品市场却神龙不见,高碑店豆豆集团尚在华北市场里小富即安,“豆豆厨”在超市冷链偏安一隅,好“豆”的中国人,何时才能遭遇一个好斗的豆制品品牌?我为中国第一个过百亿的豆制品品牌祈福!

  喝豆浆的人再少也比喝凉茶的人多,王老吉壮大能够让可口可乐震惊,每日的消费量与牛奶比肩的豆浆不出几个大品牌真是可惜了。思路决定出路,豆制品行业只有通过大突破,从豆腐房中走出来才会有大出路。换一种思路可能就是蓝海!

 

  生鲜肉制品:品牌价值,结束5000年品类价格战。

 

  凌晨,神州大地还在沉沉的梦乡里,各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很热闹的,鲜鱼鲜虾,活鸡活鸭,拌和着商贩的嘈杂声,各类生鲜肉制品,被配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看卖相,然后杀价,就这样5000年,生鲜肉制品企业饱受杀价之苦,被酒店和超市喝来使去。双汇的猪肉走出来了,草原兴发的牛羊肉走出来了,阳澄湖大闸蟹走出来了,成为每个超市必不可少的生鲜肉制品品牌,但是鸡、鱼、虾等其他产品呢?还要继续这种在买家的眼色中反复成沉的日子么?

  这类产品在国外被称为高度均质产品,产品中的差异在直观上不容易区别,这是做品牌的难点,也正是突破点,正因为难做,一旦做起来就是蓝海。(我很欣赏)

  北京德青源健康养殖生态园在别人看来难以做品牌的鲜鸡蛋行业里抢先做品牌,从2002年创业,短短五年,企业规模从50万直线发展到5个亿,占据了北京品牌鸡蛋71%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价格相当的咯咯哒、嘎子哥等品牌,成为北京市场品牌鸡蛋的绝对老大。20073月,18432枚德青源鲜鸡蛋坐着飞机飞进了香港市场,单枚价格为2.6元。销量在香港吉之岛(Jusco)连锁超市同类商品中排名第一,超过了来自日本的鸡蛋品牌。

  德青源06年实施全国战略,在华东、华南投入3.5亿元各建设一个与北京同等规模的养殖基地,旨在全国掀起一场“鸡蛋的革命”,到2009年可望成为全国鸡蛋市场第一品牌。

 

  果蔬产品:品牌让果蔬“鲜”得有一套!

 

  关于如何挑选果蔬产品,家庭主妇(夫)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菜筐中的蔬菜反复挑选,对果摊上的果品仔细拿捏,主妇们总能找到自己心仪的选择,或许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在保鲜膜的保护之下会显得更有品质,但是,黄瓜还是黄瓜,苹果还是苹果。消费者对于果蔬的选择只能跟着感觉走,这种现状,使得任何一家果蔬种植企业,都很难从终端上脱颖而出,再好的产品都会被淹没在无品牌鉴别的喧扰之中。

  这不是消费者的错,这是正是果蔬企业的机会。果蔬企业在生产上高度分散,靠生产企业牵头做品牌规模不够,这里整合资源恐怕是最重要的突破口。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经销商,如果能够通过整合产地资源,整合卖场资源,我想,在果蔬市场开辟蓝海建立品牌是完全可以的。

 

  罐头制品:颠覆行业“罐”性,转出品类迷途!

 

  计划经济之下,罐头是稀罕之物,逢年过节能有罐头相送那是相当的有面子,随着百姓餐桌的不断丰富,国人对食品有了更多的选择,罐头品类逐渐没落,这似乎也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但是,比罐头更不新鲜的果冻却悄悄的兴起。按理说水果就应该吃新鲜的,这个现象我们如何解释呢?任何一个休闲食品,都需要告诉消费者一个必须的理由吗?显然不用,有些产品是必须吃的,有些产品是玩着吃的,除了味道之外还能给你乐趣。

  喜之郎cici可以吸的果冻,妙脆角的“脆”,乐事薯片的乐事连连,都是用娱乐、调侃的口吻与受众沟通,所以,罐头食品的营销不能再用“午餐肉”,“豆豉鲮鱼”等传统的“铁”面与受众沟通,而应用更娱乐,更时尚,更国际化的视角对自身的营销体系进行更新。再者,罐头在户外运动及旅游的特殊生活境遇下,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最近出现的“水果捞”,改掉了正统、严肃的面孔,暗合了时尚休闲趋,不错。食品通过产品创新、包装创新、消费方式及场景的创新,罐头品类一定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上的八个蓝海市场之所以还是蓝海市场,是因为老旧的观念和行业陈规蒙蔽了多数企业发展的眼光,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我很欣赏)但是我相信,企业家的心永远是跳动的,营销不因出自传统行业而观念老旧,不因风险而惧怕变革。其实,正因为出于传统才更需要观念更新,正因为有风险,我们才要将变革进行到底。八大蓝海就在面前,你准备好了么?

-----------------------------------------------

 

食品营销---从红海中寻找蓝海

 

曾几何时,蓝海战略的概念风靡一时。许多在红海中拼杀的企业和经销商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些新概念产品成为行业的宠儿,但几年下来,这些所谓的新概念产品纷纷折翼,即便存活的也度日如年。

 

是蓝海战略欺骗了我们,还是我们没有找到蓝海?

 

策划公司和广告公司只告诉我们,是我们投入不够,方向没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难道只有大规模的广告投入才能引领我们走进蓝海吗?

 

在我所服务的客户里面,甘汁园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在其他食糖企业在价格战中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甘汁园却跳出了价格竞争的怪圈,牢牢占据了中高端食糖的市场。在其他企业为新概念产品的广告投入愁眉不展的时候,甘汁园却几乎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功能红糖市场。在低价白糖、贴牌白糖垄断超市的时候,甘汁园净炼系列食糖却横空出世,成为都市中高收入人群的新选择。

 

那么,甘汁园是凭借什么成为了中国食糖第一品牌?又是如何在激烈的食糖红海中施展凌波微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

 

一、开创功能红糖市场——从红海走进蓝海

 

传统红糖市场是真正竞争激烈的红海,几乎每一家食糖生产企业在红糖方面都有涉足。而众多企业竞争的结果就是价格下滑,利润空间狭小。面对竞争激烈且几无利润的红糖市场,如何寻找突破口,甘汁园的掌门人蔡铁华总经理也苦恼很久。

 

曾经做过教师的蔡总深知红糖的保健功能,《本草纲目》中就曾经记载:女子不可百日无红糖。红糖的保健功效早已被消费者熟知,民间早就有用姜汁配红糖治疗预防感冒、以及红糖添加其他成分为产妇补充元气的传统。想到这里,蔡总便找到了上海食品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共同努力,姜汁红糖、益母红糖和产妇红糖就诞生了。

 

2002年全国糖酒会,功能红糖的面世吸引了很多经销商和超市的眼球,除了经销商纷纷打款进货外,一些超市甚至直接现款和甘汁园合作。甘汁园开创了中国功能红糖的市场。随着其他企业的进入,功能红糖已经成为了食糖行业的生力军,为更好的规范市场。国家食糖标准委员会决定设立功能糖和营养糖的标准。作为行业的开创企业和领导企业,甘汁园也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甘汁园功能红糖的成功告诉我们,新概念产品绝不是”无根之水”,要建立在符合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远比创造需求容易(我很欣赏)而营销也是这个道理。

 

二、挺进现代商超——如何在蓝海中成长

 

现代商业系统的费用问题,是横在食糖企业面前一道很大的障碍。做为低毛利低价格产品,进入商超和卖场在当时被看成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除了一些国家扶持的低价糖和超市用来吸引消费者的低价贴牌糖,其他品种非常少。

 

刚刚开创了功能红糖市场的甘汁园果断做出决定,为经销商承担进店条码费用,协助经销商进入商超卖场。这一举动在当初看来是有些冒险的,因为一个条码动辄几百上千,十个条码就是几千上万。其他费用更数不胜数。并且当时很多卖场每月的销售量不过几百元,因此绝大多数食糖企业是不敢碰这块烫手山芋的。但甘汁园知道食糖的市场绝不会这么小,因此尽管前期是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运行,甘汁园还是牢牢抓住了零售系统的高端阵地。

 

既然选择了商超卖场,就要有相应的对策。放其自然销售很可能连费用都无法支撑。甘汁园从终端入手,建立了一批终端队伍。把终端维护工作持之以恒的做了下去。以江苏的苏果系统为例,从开始的年销售几十万,到现在年销售近千万。在没有任何高空广告的支持情况下,甘汁园已经占据了苏果系统同类产品70%以上的份额。

 

同样的办法复制到上海、北京。甘汁园从小到大,也慢满成为了当地市场的主流品牌。东北大富源、北京华联、山东银座、郑州丹尼斯、徐州家乐福、上海乐购、华东大润发、宁波三江。甘汁园月销售过万元的单店层出不穷。只要甘汁园进驻的系统,都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食糖第一品牌。

 

现代商超目前越来越成为食品营销的主渠道,主渠道的费用如何投入,如何控制,相比之下就非常重要。有时候,终端的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投入方案,方能事半功倍。

 

三、再出奇兵——净炼标准挑战国家标准

 

在中国食糖市场中,白糖是最大的蛋糕。但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的白糖市场一直被各地方食糖企业割据。即便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白糖的竞争依旧没有走出价格竞争的怪圈。而中国的白糖行业标准也一直停滞不前。

 

传统的白糖制作工艺里面,二氧化硫的残留一直相对稍高。而由于整个行业的技术改造较慢。中国的白糖质量国家标准远低于欧美的质量标准。甘汁园经过市场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逐渐提高,消费者有消费更高品质食糖的要求。因此果断决定,引进德国先进的无炭设备,制造高品质食糖。

 

甘汁园净炼系列白砂糖,绵白糖的问世,代表着中国高品质白糖的诞生。它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白糖的需求,使中国的厨房食糖达到欧洲厨房食糖A级标准。也将重新创造一个市场,就是高端白糖市场。甘汁园又一次走到了行业的前沿,又一次引领了行业的革命。

 

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行业的“潜规则”并不能成为低质量的理由。净炼白糖在某种程度上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食糖更高品质的要求,也迎合了“食品安全”这一行业热点。相信也将很快在市场上形成一股潮流。

 

从红海到蓝海,有时看起来只是小小的一步。但这一步里蕴涵着对传统思维的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对现代需求的满足。满足需求总要比创造需求容易。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别人没做到的你做到了。找到好的方向,用务实的方法执行下去。(我很欣赏)

 

甘汁园的成功不仅仅是行业创新的成功,对其他行业,其他企业同样有很深远的意义。红海中同样有浩瀚的蓝海,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寻找的勇气和寻找的眼光。

------------------------------------------------

 

传统食品推广的蓝海之不一样的腐竹

 

  腐竹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特产食品之一,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因其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价格便宜,食用多样而深受广大百姓的厚爱。腐竹含蛋白质45%,脂肪25%,与其它豆制品相比,营养价值最高,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故被称为“素食之王”。远在唐代腐竹就已成为居民尤其是僧人的常菜,八十年代以来,高血脂症、高血压、肥胖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大豆及其蛋白的保健作用被证实以后,“少吃肉,多吃豆”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宗旨,据初步统计,腐竹的年需求量在50万吨以上,年产值在60亿元以上,且每年仍以20%的速度增长。

  然而,一个具有如此悠久历史和营养美味的食品,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项目,生产加工的主体却以家庭和作坊为主,加工设备和技术非常落后,在生产、检测等方面缺乏国家标准,而且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使用非食用添加剂,卫生质量不合格等事件被频频曝光,非法添加这颗老鼠屎坏了传统美食的这锅汤。

  河北省D公司的腐竹产品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诞生了。而有所不同的是,D公司耗千万巨资开发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研发的基地,基地建筑面积上万平米,生产加工区、产品及原料周转区、生活区、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四位一体。这样无论是生产能力、加工技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保证,然而同时也背上了另一个包袱,就是只要生产线一动,每天就要吞吐六吨的大豆,而销量一但保证不了,就会出现大量库存积压。D公司也曾生产过一段腐竹产品,从包装、产品形态、产品的质量和市面上常见的腐竹相比,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也被一部分消费者认可,然而小加工点的快速跟随,低价拼杀,很快就将D公司的腐竹逼向了市场的一侧,产品是好产品,可是就是卖不动。综合分析D公司的产品情况,我们发现它的推广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成本相对偏高,而腐竹作为一个传统食品,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心理价位的

 

 二是没有找到很好理由来支撑自己腐竹产品的性价比,也就是差异化,与一般的腐竹产品不同的地方在哪。

 

  三是D公司的腐竹产品没有市场壁垒,别人想怎么跟就怎么跟。

 

  四是产品缺乏市场创新元素,老百姓对你如何加工是不感冒的,他们需要的是你的核心利益,技术优势成不了市场优势。

 

  五是由于不添加吊白块,韧性、口感、色泽相对较差,出现李奎打不过李鬼的现象。

 

  六是由于没有国家标准,D公司的腐竹到市场上就是秀才遇到兵,出现大家打乱拳的状态。

 

  七、产品的品牌名称缺乏利益诱惑和感知

 

  如何扬长避短,突破现有市场的迷雾,在重重围堵中杀出一条血路,让腐竹快速动销,D公司就必需解决这七个方面的问题。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分析一下腐竹的市场状况:

  腐竹做为传统食品,有着良好的饮食基因,不需要对消费者做任何的教育,而且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需求会越来越强,容量也会越来越大,这方面已无需考虑,从竞争上,桂林生产腐竹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但尚未形成强势品牌,而且价格也相对较高,品牌腐竹以及功能性的腐竹产品尚未出现,冲击D公司市场的主要是小加工点低成本运作的腐竹,价格是优势,但质量和卫生是它们的市场死穴。

  如何寻找到一个传统食品推广的蓝海,卖出不一样的腐竹,在一片市场混沌的情况下杀出重围?

  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我们为D公司的腐竹产品制定了如下推广策略:

 

  一、引导行业标准,制定市场规则

  国家如果没有法律,受害的一定是好人。游戏需要规则,市场竞争同样也需要相应的规范。规范不仅使消费者可以有安全保障,同时也能使整个产业良性发展,如果带头去做这件事,企业的标准就有可能上升为一个行业的标准,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有百利无一害。因此,面对腐竹生产尚无标准的现状,D公司敢为人先,先定规则,将市场的害群之马先淘汰出局,泥沙淘尽,清水自现。D公司做为河北农科院的机构的背景,使它更加具备申请标准的资质,一旦标准确定,腐竹行业将重新洗牌。目前,D公司已将经腐竹类豆制品工业化生产标准建设及示范正式立项申报。

  二、功能产生差异 品牌建立区隔

  腐竹产品的营养价值大同小异,如何能让产品的核心利益有所不同?那就是将传统的食品功能化。大豆及其制品因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大豆异黄酮既能美容又能调节内分泌,因此可以开发出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腐竹产品:糖尿病人专用腐竹、女性抗衰美容腐竹、减肥腐竹等等。这些功能化的利益不仅在市场上可以产生差异,同时因其功能化,使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就会有相应的心里包容,高质、高效自然高价,从而化解了价格瓶颈。

  D公司原有的品牌名称缺乏品牌感、品质感,也没有利益诱惑和感知,而快消品的品牌是最大的市场区隔,所以必需重新进行命名和整套系统的VI设计。腐竹自唐已有之,而且被称为素食之王,对于一个传统的食品,卖历史无疑是个好方法,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讲,品牌需要给人大气的感觉,食品的品牌需要干净卫生,因此将其腐竹产品重新命名为“唐素斋”,这为产品在推广时进行软文宣传产品背景打下了伏笔。

 

  三、支撑高树壁垒 查假一针见血

  小加工点的产品跟随是因为D公司的市场推广没有壁垒,而建立壁垒的方式除了品牌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产品背景、权威机构、专家名人来建立。比如D公司是河北农科院的机构,这是一张质量和技术的王牌,可信度很高,充分放大用来支撑产品的宣传,可以起到一举二得的作用。一方面让消费者相应D公司的功能化腐竹有相应的技术背景作支撑,另一方面是其它的小加工点所不具备的,如果他们乱用就违法,如果不用就会拉开差距。河北高碑店的豆制品在华北是极其闻名的,D公司就在其附近,而在这一区域用的同一眼泉水,所以豆子浸泡的质量与其它腐竹产品会完全不同,各种有机矿物质会渗入其中,解决了产品的功能问题。对于“唐素斋”这个品牌来说,可以通过一些寺庙、僧侣的背景故事来包装品牌,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和品牌的厚重度。

  对于食品来讲,消费者最大的疑问就是安全问题,腐竹产品更甚。加工腐竹的过程中如果添加“吊白块”经加热后分解成甲醛和二氧化硫,前者具有防腐作用,后者可使腐竹产品颜色黄中发白,色泽光亮且耐腐,煮食时有韧性,口感好。超量食用含有“吊白块”腐竹后会损坏肾脏、肝脏;“吊白块”产生的甲醛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并能刺激肺部引起中毒性肺水肿,从而危害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吊白块已成为小加工点的通行做法,这正是它们的市场死穴,D公司的产品正是可以抓住这点进行市场引爆。D公司可以进行分步推广:第一步,通过申请标准一事,进行媒体炒作,建立品牌知名度,第二步,炒作公司的生产规范和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系列功能食品的推出,第三步,利用媒体的行业曝光,D公司以正面形象出现,并在媒体上宣传,如果消费者查出D公司的腐竹含非法添加物,就将悬赏十万元。自身查假是在如此混沌市场状况下的一步险棋,但必需如此方可撕开帷幕,切入市场,并建立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招过后易转入正面的品牌宣传,避免树敌过多。  

 

  营销From EMKT.com.cn本身就是在解决竞争问题,即使相同的产品也要卖出不一样来,传统食品单纯在品牌传播上浴血拼杀,那是一片红海,不如换个角度,让传统食品变得不传统,规避红海,寻找蓝海。

--------------------------------------------------------------


TAG:

食者NO1的个人空间 食者NO1 发布于2009-10-28 11:40:40
喜欢这个蓝海战略,
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找到或找对适合自己的蓝海,
这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8914
  • 日志数: 81
  • 图片数: 1
  • 建立时间: 2009-06-01
  • 更新时间: 2010-03-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