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的“资料模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3 22:58:11 / 个人分类:说三道四

      到过许多企业审核,常常发现企业总是临时准备资料,把以前缺的记录一股脑儿都补齐了,然后来应对审核组,结果搞得自己很累,还美其名曰:“资料模式”。

      诚然,中国许多的中小企业,就是建立了所谓的“资料模式”体系,平时该现场做的记录不做,该形成的文件没有形成,总是在短短一两天内把一年的记录完成,或者让咨询老师提供一大套记录,打印出来了事。

      这样的做法有意义吗?意义就是给审核组看后,给自己发个证书,或是保持了那份证书。所以证书是靠资料堆叠出来的。

    其实,中国从导入ISO9000开始,就陷入了“记录”的陷阱中无法自拔,从企业建立体系,到咨询老师辅导,到审核员审核体系,都在做所谓保持证据的事情。

    适度的保持证据是应当的,这个无可否认,但是,当它过度化,就将给体系的运行带来伤害,而且是极其深远的伤害。

   第一:形成了对记录的误导。在认证活动中,做得最假的往往就是管理层的体系验证报告之类的活动,管理层带头作假记录,会给操作层面的人员一个概念----记录是不重要的,而且可以造假。

   第二:妨碍了体系的持续改进:因为有太多的记录,企业即使对体系的实际运行有了许多的改进,也轻易不敢对原有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改,一改一方面涉及文件的修改,一方面涉及记录的变化,成了一个浩大工程,还不如不改的好,因而改进的结果,往往变成体系和体系文件越来越远,最后就成了互不相干的两个部分。

   第三:阻碍了真正有用信息的收集:盲目过度记录,或者是类似信息的反复记录,让执行者因为疲于记录,而不愿把现场或操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下来,从而导致记录反映不了真实的情况。


     现在有许多说法,要给体系减肥,其实减肥首要减的,就是记录。

   体系的策划者应当真的去做一次体验:如果我是这个岗位的人员,要填写这么多记录,可以日复一日地做吗?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吗?可以在最大生产量的条件下完成吗?只要真的这样去尝试一下,我想所有的策划都会人性化一些。

    简化的记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可追溯信息单一化:比如有些企业有定单号,批号,原料号,等追溯标记,这样的标记,只要不造成混乱,一个足矣。

   2,记录简约化:用打勾打叉,来代替具体的文字描述,会省掉许多事情。

   3,同一过程或同一时段记录在一张表格:有些企业会有专门的卫生检查,机器保养,监控等记录,只要可能,是要可以把它简化成一张表格。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做,检查记录很不方便,不同部门要抽取记录也不方便。但,只要想想,是检查记录的频率高,还是填写记录的频率高,是真实记录信息重要,还是抽查记录重要,就知道:不能为了图管理方便,而让操作者麻烦。


TAG: 体系 记录

引用 删除 yjs5448663   /   2009-10-14 17:24:35
老师说的好,可实行起来真的很难,有些审核员和客户就要你分开,你真是没辙,哎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12-26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948
  • 日志数: 14
  • 建立时间: 2009-09-29
  • 更新时间: 2010-02-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