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方法3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4-09 01:01:09

查看( 603 ) / 评论( 0 )
需要的才是营养
'Xx:x{v9k"i Q&C!ykN ^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u [8yW3~
引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cd&l} Ki{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pzk5Iy
时下,许多人都重视补充营养,听说哪种食品营养好,就不假思索买来食用。不少人花钱买来营养过剩,甚至找病上身。
@ P5_8YT0
b5}.{~7v l0所谓营养,确切地说,应该是人体内所必需或正需要的能量和元素。只有在人体需要时,它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营养。否则,它很可能成为体内“垃圾”,甚至是有害物质。
i'a+h$\,F5o5JiEr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vuT JN*t1KA
虽说人体有调节营养元素的功能,但它们的承受力有限。一旦超过承受极限,人体就会与疾病结缘。人参是好东西,不顾身体情况盲目进补,轻则口鼻出血,重则上火发烧。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C3Qj9Cz T/[

r Q.i)Q4hb.X8XXB_0人对营养的需求,除了一般的营养标准外,要根据年龄、工作特点、身体状况等酌情增减或更改。有人需要长肉,有人需要减肥;有人需要进补,有人需要泻火;有人缺钙;有人缺硒;有人缺碘;有人缺铁……不可能男女老少、东西南北的人同时需要同样数量、同样种类的营养元素。
$T^,liW4n4p-v"u5x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Y3im.`'Ld
科学的饮食、科学的补泻,才能保证人的健康。道听途说、盲目进补,难免会给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落得一个花钱买罪受。退一步说,我们平时的荤素粗细搭配的饮食方式中,已经具备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似乎餐桌上的五谷杂粮、蔬菜肉蛋,根本无法维系人体所需,人类已经到了只能靠进食营养品度日的地步了。

"c"@ev)M/Kb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Sr{K4C
传统养生贵在修德食品伙伴个性空间)c }VCH*g7M0]7i

hz?}9umn,e0引用:
z`5Y:IY_%\BS.V0
'jz4r~'En g0养生专家、青岛市崂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孙守信日前提出,人们在探求养生的过程中,摸索出许多方法,我们称之为养生术。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道德修养是中华传统养生术的精髓,贵在修中体悟。
{#_,t`*tG x7jN{ k|0
g'aw x.amUp0他指出,德,具有清净、自然、公平等特点,是一种无欲、无我、超凡脱俗的虚无境界。自古以来,佛、道儒3家都把道德修养置于养生之道的首位,它既是修身养性的诀窍,又是为人处世的法宝。德者,是道在人身体的体现,所以求道必重修德。德,人人皆有,只是多寡高下不同,只有功德圆满方为得道。生活中,人们指责那些损人利己者缺德或损德。其实,缺德和损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缺德是指修德尚不全面,不完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常态;损德是指德在原有基础上的减少,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y!O`L } `0
D BQ4qwJ[7_M$z7Z0孙守信分析,人在社会上奋斗,不外乎名与利。对名利皆不重的,一是德全德高之人,二是不懂人生价值之人。修德可以提高人的层次,低层次的人只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过多强调自我,凡事要占上风,得便宜,常常为达到私利而不择手段。高层次的人追求的是民族之名,国家之利,表现出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其行为顺其自然,惟道是从。
v@%PZ:A4m:Y_0b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GtT#bmGq7ec~_
养生的目的是要延年益寿,就是指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合乎自然规律。这涉及遗传、教育和社会经历,还涉及到情感、意志、信仰等多方面,所以修德养性之路比较艰辛。而立志修德者,首先要把自己追求的层次摆正,不然,层次低者有害,层次中者效微。所谓治病先治心,修行先炼人,也就是这个道理。修德者重人格,重仁义,重道而贵德,心胸宽广包容一切;修德者恬淡而寡欲,不以得喜,不以失忧;修德者注重体察自然平衡之理,探讨社会协调之法,“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修德具有净化心灵、增加智慧之妙。食品伙伴个性空间\VBt4sS

1X9i4j,B%Bujz0孙守信强调,大道无为而至简。通往健康长寿的大道广阔而光明,只需我们从极平凡的小事做起就行了。古人云:“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养生秘诀恰恰就在这“小”字之中。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s W(W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v+N(R
“遗忘”亦养生食品伙伴个性空间:k`aT8ct9` X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eB%j)L5r5O4B6y
引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l+~8m!lg

7HmQ~Wvn0人人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记忆力,能把少而壮、壮而老所经历的一切事情全部记住,而没有谁愿意遗忘,因为遗忘使人对已获得的见闻、学习过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回忆不起来。咋看起来,遗忘是有害无益的事,但细加分析,适度遗忘不但有利于正常记忆,而且在养生保健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K$x,@+nY(P#yv C0
oC Hr0O4k0“遗忘”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降低脑细胞的消耗。人的脑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死亡10万个左右。但是,如果受到外界条件的强烈刺激,大脑每天死亡的神经细胞比正常情况下就增加几倍。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大脑就难以承受。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对由于某些事情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的病人,人们常常采取转移当事人视线的做法,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这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遗忘规律”。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遗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绝对必要的。
yK@~3w ?Q {l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W'a X@ `@#v-zv]6G6C
我国古代《列子》一书中记载着一个与遗忘有关的有趣故事:宋国有一个名叫华子的中年人患健忘症,朝取而夕忘,夕取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求神问卜,均不见好。后来被鲁国的儒生给治好了,他不但不感激,反而勃然大怒,“操戈逐儒生”。问以其故,他说:“我健忘时荡荡然不知天地之有无;现在记忆恢复了,过去数十年中的存亡、哀乐、好恶,搅得我心烦意乱;我怕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更乱我心,使我更不得安宁!若能再回到遗忘中去,那该多好呀!”这虽是一个寓言,但说明遗忘倒使大脑得到静息,防止神经细胞的耗损,对于患病的人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o(EL*w`

#?i'q^m0人们在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留下的印象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俱备。在这许多印象中,有些是愉快美好的记忆,有些却是无用的琐碎信息和扰人心绪的烦恼。这些烦恼和无用的印象,既影响人脑中必要信息的巩固,又羁绊着思维的活跃,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损害。爱因斯坦说过:“我常常使自己的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他还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至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可见,“遗忘”是有相当积极作用的生理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使人心潮难平的烦恼,更要善于把它渐渐淡忘掉,从而经常保持自己平静的心境。有病的人,更需要把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一切疑虑完全抛开,安心静养,使大脑的保护性抑制容易发生,以利疾病康复。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12-04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2816
  • 日志数: 73
  • 图片数: 3
  • 文件数: 2
  • 书签数: 6
  • 建立时间: 2006-09-07
  • 更新时间: 2008-11-0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