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的印度城市居民平时还在邮寄信件,而中国城市居民邮寄信件的比例仅剩11.2%
实习生 何叶
有人这样形容过去落后而封闭的村子:“吃水基本靠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喊”。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大大缩小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通讯靠喊”的时代可能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已经无需再“喊”了呢?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调查和发布的《2007年零点中印居民沟通指数报告》对中印城市居民媒体接触和沟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在媒体接触和沟通工具的使用上表现出更强的优势,对于即时性、互动性较强的移动和网络通讯工具更加热衷,使用也更频繁。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上网人群比例为46.2%,城市地区互联网使用者中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25.3%)的忠实网民,这部分人几乎每天都泡在网络世界,平均每天上网159分钟,是继“沙发土豆”之后的中国新一代“鼠标土豆”一族。而在印度城市,“鼠标土豆”只有18.4%的比例。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无孔不入,网络社交人群在即时沟通工具的选择上更具多样性,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大。对于调查中有网聊交友经历的受访者,QQ是网聊的最主要工具,使用比例高达91.8%,其次是MSN(28.3%),网络聊天室的使用比例为26.5%。对这群人来说,QQ的使用率甚至已经超过了手机(89%)和固定电话(84.3%)。
在使用QQ的受访人群中,54.5%的人“只要一上网就会上QQ”,在使用MSN的人群中,“如果MSN突然瘫痪登录不上去了”,44.9%的人就会感到生活学习受到了很大干扰。其中11.7%的人“影响非常大,根本无法工作和学习”,33.2%的人感觉“影响比较大,心里不踏实”。
“如果假想一下,现在身边所有的联络工具都将一下子消失,而你只能选择三样留在身边,那么什么沟通工具对你来说最重要最不舍呢”,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城市居民留下的分别是手机(91.1%)、固定电话(82.3%)和腾讯QQ(21.5%),而印度城市居民则选择了固定电话(89.2%)、手机(89.1%)和邮寄信件(64.3%)。79.3%的印度城市居民平时还在使用邮寄信件,而中国城市居民仅有11.2%。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居民似乎对电子邮件更感兴趣,传统信件已经逐渐被代替,在所有城市居民中有29.1%的人平时收发Email,平均每人每天收发8封电子邮件(不算垃圾邮件)。
可以看出,中国居民对于网络通讯工具的热情明显更高,E-mail、网络聊天室、博客、BBS这类网络沟通平台和QQ、MSN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中国城市居民中的用户率和使用频率更高,而印度居民对它们则很少问津。
中国居民如此热衷于网“话”不无原因。近四成城里人(39.6%)只是偶尔和邻居有些来往,24.5%的城里人与邻居从不来往,甚至有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越来越少,隔膜越来越多。调查中,和邻居不熟悉的主要原因在于羞涩(33.8%)、觉得没有必要交往(19.7%)、安全顾虑(16.4%)、缺乏交往机会(13.4%)等等。与现实社交中的羞涩、障碍和顾忌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居民的网络社交带有比较鲜明的主动性。调查显示,36.6%的有网聊交友经历的受访者在网络聊天室里会主动找陌生人聊天,该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陌生人交往场合,如商业酒会、旅行团和参加朋友婚礼等。而在腾讯QQ的用户中,平均每人QQ上挂有64个联系人,其中陌生网友占到了34%左右,这个比例明显超过家人(16%)、同事(26%)和其他朋友(24%)。看来,网络社交确实给人提供了一个更容易与人亲近的平台。
尽管人们在网络社交圈中忙活得不亦乐乎,但另一方面却对它的“可信性”和“健康性”大大怀疑。调查表明,37.1%的人明确表示在网络交际中肯定不会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想法,只有7.4%的人表示会以真实面目出现于网络社交之中,另外52.4%的人要看情况再说。“不以真面目示人”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种交往方式存在诚信缺失的看法,另一方面,网络交往的虚拟性,随意的身份置换,可以给人带来现实交往中所不能体会的快乐和满足。
同时,网络交往的深度仍然不如生活中的见面接触。受访者通过QQ聊天的主要内容涉及面比较杂、缺乏深度,一半人(50.1%)的网聊是“没有什么特定话题的闲聊”,如果遇到需要深谈的机会,如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心情郁闷,只有22%的人表示愿意找网友进行深谈,大部分人(61%)还是选择身边认识的人来倾诉。
虽然人们警惕防范网络交际的负面影响,但在网络交际主动意愿的推动下,还是有近三成网友放下戒备心理在线下进一步发展友谊,曾经和网友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的人已占网聊总人数的29.1%,也就是说每三个网友就有一个曾经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