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之我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12 21:18:40 / 个人分类:女人空间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之我见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同样,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因此也顺理成章的形成了另外的一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在现实中,教育者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各不相同,在赞同的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我谈谈我自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
??一、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个“好”,从什么角度来定义?我认为,把孩子教“好”并非单纯让孩子争得第一、获得奖赏、在某个领域出人头地。也不跟社会的财富、地位、名声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成才成“家”的资质,孩子有个体差异,孩子之所以是您的孩子,就是因为他是不同的。因此,“好”的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

??我认为,孩子“好”的定义应该跟孩子的个体有关。不能拿它跟社会成就(财富和名声)来比较定义。它只能跟孩子自己有关系。 “好”孩子,就是把自己做到最好的孩子,把孩子“教好”,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爱因斯坦、变成为比尔.盖茨。孩子只需要在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明天比今天多些进步。足够了!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非常高的、终其一生的要求,所以,这只能作为是教育孩子的一个目标和追求,向这个方向靠拢,孩子就会越来越好!
??
??二、什么样的家长是合格的?
??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认为这里说的并不仅仅是教的问题,还应该包括“不教而教”的问题。

??教是一种主动实施的行为,也就是由父母来引导学习和教育的行为。而“不教而教”就是指由孩子自主成长的一部分,通过放手和不抵抗孩子的自然需要来达到让孩子成长的目的。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首先应该想法了解自己孩子的各项能力极限。刺激孩子的能力成长到孩子能到的最高高度。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环境和欲望诱惑干扰下保持对自己孩子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刺激和发展自己孩子本身可以发展的能力素质。淡化整体社会比较定义的需求、把孩子当作一个个体社会来发展调整、刺激成长。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都一味的在“教”和“阻”而不放。而这种教,被父母限制在自己的经验里、在成人的认识中以及社会的要求下。因此,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满足自己,变成了阻碍孩子。大部分的父母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按照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社会对未来成人的要求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发展来实施,而是根据家长和父母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教育。

??孩子的所有经验和认识以及感觉、需要都跟成人有很大的差距!要教育孩子,首先就要清楚自己的教育对象,找准教育的目标、了解自己要教育的对象、有的放矢!从孩子的需要入手,考虑教育手段,从孩子的发展来选择教育方式,这也需要父母的智慧!
??
??三、做个会教的父母
??
??说到教育孩子,父母几乎一律讲手段,也就是方法。教育讲方法有错吗?没有,错的是方法的滥用和套用。我们知道,同样的结果,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未必是一样的。反之也是,同样的原因,不一定发展成为一样的结果。有因就有果,但“果”未必一样。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父母经常套用某个专家的方法,套用书本上的或者另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经常忽略了“此孩子非彼孩子”的判断。所以,教育经常陷入死角和误区中。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伴随着需要而成长的。如果我们可以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要,教育孩子就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在佛学里,了解人的真相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觉察”。在现实普通的教育中我们就要去感受。感受孩子的需要。而对每位有孩子的父母来说,就是去感受自己孩子的需要。

??人的生活依赖四种基本的情绪:喜悦、愤怒、悲伤、恐惧。教育孩子也逃不开这四种情绪的满足。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来自这里。所有的解决也来自这里!无论孩子叛逆、消极、好动、自卑、恐惧、不良习惯,暴力、没有积极性。它都缘于孩子的情绪。保持正常的、正面的情绪,是孩子也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孩子的能力可能跟父母不一致,孩子的感觉跟父母不相同,孩子的认识很幼稚和简单。但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大脑的结构是一样的,神经也是一样的。所以,尽管父母和孩子思考的层次有差别,但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心理和情绪的来源以及需要。

??当孩子有了这些情绪,被这些负面的情绪所控制。我们不必要去分辨情绪的对错。我们需要的是把孩子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情绪无对错!!如果孩子说谎,我们要了解到,孩子说谎,为什么说谎。如果我们自己也说谎,我们就可以知道,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因此,说谎是孩子在当时的一种需要,一种保护自己的需要。解除对孩子的伤害,说谎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制造同样的处境,我们就能够了解并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奠定教育孩子的基础。

??父母要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需要,就要尝试回到自己的需要点上,我们也就要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当父母因为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父母可以为自己制造一个同样的处境来感受孩子的需要。是否别人的指责可以帮助自己?或者是打击可以让自己更加的上进和积极?这样的时候,什么是我需要的,怎样的行为可以激发我的积极的欲望……当我自卑时候,我最需要什么、我为什么自卑、我害怕什么?面对我感觉自卑的东西或者处境,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什么东西可以让我感觉到安全?当我有暴力倾向的时候,或者我要使用暴力的时候,我是想得到什么感觉?当我不积极的时候,我自己是害怕什么、担心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刺激我的解决欲望?我心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我的处境?我如何可以改变我自己的处境?……——从自己来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和成人的表现不一样,但心理基础和心理需要是一致的)。知道了孩子需要什么、他是什么感受、他需要什么感觉。那么解决方法很容易找到!

??作为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即便是在做了错事的时候,他也是在努力的想把事情做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负面行为上,而是要看到孩子行为后面的良好的动机,父母要避免对孩子使用的错误方法指责,而是要协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达成自己的良好动机……

??每位孩子的父母,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而且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那么教育就合理而有效。不必要刻意的去追寻道理,而要看到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效果。道理是效果的产物,效果是道理的检验

TAG: 父母 孩子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12-26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3186
  • 日志数: 119
  • 建立时间: 2009-06-24
  • 更新时间: 2009-10-0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