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通过平菇栽培中的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消毒、灭菌等操作,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为将来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原理
平菇为较常见的食用菌,属好气性腐生真菌,在分类上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类。目前栽培的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类,最普通的为低温型菇类。菌丝在一定的营养物质(C、N、无机盐、维生素等)、温度、湿度、空气、pH等条件下生长。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改变温度、通气良好并给一定的散射光(日光灯照射也可)可刺激形成子实体原基,增大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进而形成菌托、菌柄、菌盖的大型子实体,即可供食用。
主要实验工具
接种刀、接种耙、接种铲(用自行车辐条自制);接种箱(自制规格不定)、恒温箱、高压灭菌锅(用家用24~26 cm高压锅代替也可);温度计、干湿温度计、酒精灯、脱脂棉、试管、菌种瓶(用罐头瓶代)、0.04 × 25~0.04 ×30 cm聚乙烯塑料筒、聚丙烯塑料(耐高温可用方便面袋代替)、牛皮纸、线绳等。
操作过程简易工序图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母种
玉米粒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木屑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
木屑培养料→播种→培养→出菇→采收
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制备:20%的马铃薯浸汁液500ml、葡萄糖2%。、MgSO4 0.015%、KH2PO4 0.03%、琼脂2%、 pH6.7。
(1)取去皮马铃薯100g、加水500m1煮沸约15分钟,至熟而不烂用纱布过滤得滤液加水至500ml为止。
(2)取上述各种微量元素于烧杯内,溶化后加入琼脂加热,待琼脂溶化后用 1N NaOH和1N HCl调pH为6.7。
(3)倒入干净试管中,以斜面上端到试管底部约占试管总长的3/4为宜。塞上棉塞。
(4)灭菌。用高压灭菌锅可先使压力表到0.5kg刻度,打开气阀放出冷空气。关阀后加压达1.2 kg刻度,计时30分钟,断电。若用家用高压锅时,加热至冒出蒸气3分钟后盖上高压阀,直至阀门冒出蒸气时开始计时,并维持50分钟,然后摆成钭面自然冷却。
2.母种的转管:转管在无菌环境(接种箱)条件下进行。若没有接种箱可在酒精灯下进行。
取事先引进的母种,用70%酒精棉球将手和试管口消毒。右手拿接种耙在酒精灯上烧,表面旋转灭菌。左手并排拿起母种试管和未接菌的斜面试管,先轻轻旋松试管口棉塞,用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下棉塞,试管口用灯焰封口。将接种耙放入未接菌的试管口冷却,把试管内菌面上0.5 cm,下0.5 cm废弃。用接种刀(也要在灯焰上灭菌放入试管口冷却)在菌种管内划纵刀,再用接种耙(灭菌冷却同上)横切为20块;最后用接种铲(灭菌冷却同上)产出一块,左手中指将两试管分开送入母种培养基上,塞上棉塞。注意整个过程试管口一定要用灯焰封闭,尤其是在露天进行一定要严格操作。贴好标签放入恒温箱内培养。72小时后打开箱内检查,若发现有杂菌及时处理掉。待菌丝长满到斜面培养基4/5时,停止培养。
3.原种的制备与培养:玉米粒培养基的制备,取玉米粒在水内浸泡24小时后小煮15分钟,过滤得玉米粒加 1%白糖、l%石膏粉、10%马粪加水适量拌匀。将拌匀的玉米粒培养基装入 500 ml的干净菌种瓶内,装料至瓶肩处为止不要压实。用直径为 1.5 cm的锥形木在瓶的中间向下插一小洞,并随即将瓶口内外及瓶身外洗净,用一块聚丙烯塑料包好瓶口,再盖上一层牛皮纸,用线绳(或橡皮筋)扎紧瓶口灭菌。灭菌方法同上由于原种培养基体积大、瓶壁厚,故灭菌时若用家用高压锅需灭菌1.5小时左右。若数量较多时,可用大蒸锅常压灭菌,连续煮沸8小时左右,并焖一夜,也能达到灭菌目的。灭菌后,在接种箱内冷却接种。将长好的母种斜面试管用接种铲取黄豆粒大一块,连同培养基迅速装入原种瓶内的洞穴上,封口。接种后的原种全部移至培养箱或培养室内,根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进行培养。培养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要小于60%。72小时后检查,发现有其它颜色杂菌时,及时清理掉。
4.栽培种的制备:栽培种由原种扩制而成。其培养基成分为:木屑80%、玉米面18%、石膏粉1%、生石灰1%、过磷酸钙 0.3%、pH7.4,干料与水的比例约为1∶1.3。拌匀后装瓶,装料松紧要适宜,一般为上下紧、中间松。然后灭菌、接种、培养方法同上。
5.袋式生料栽培:此法优点是不用搭架子,且不易染病。在播种前,菇房(采用的是学校菜窖)要打扫干净,进行消毒。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ml,加高锰酸钾5g。密闭菇房熏蒸24小时,然后开窗换气,至菇房无刺激气味时将培养料移入菇房。培养料为新鲜木屑98%、生石灰1%、石膏粉1%、多菌灵0.1%,用碳酸钙调pH为6.8(或至7.4),加水拌匀,至手紧握料手缝有水渗出且不下滴为宜。 取0.04×25~0.04×30 cm的塑料袋截成 45 cm长,装料。距两端封口处各 5 cm处撒一些菌种,料中间也撒一层菌种,边装边压实(但不要压的太紧)两端用大头针封口。封口要求尽量防止杂菌感染、又透气良好。一般每袋装干料约1.75 kg,2袋共接 3瓶栽培种为宜。放菇房内垛起,但不要垛的太高,一般不超过1m左右。避光在25℃条件下3天可长满菌丝,利用温差等刺激袋口两端将有子实体原基出现。此时将袋口打开上卷,需光照l~2天(日光灯或散射光,避免直射光),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通风,待子实体原基分化出可见的菌柄、菌盖时,料面可直接喷水,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待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后仍按上述管理方法进行,待两茬后应适当作中间补料,可收获4~5茬。
观察与记录
1.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接种记录:
3月1日:接母种、在25℃下6天长满菌丝;
3月6日:接原种,28℃下22天菌丝长满;
3月27日:接栽培种,在25℃下培养4天,即长满菌丝。
2.袋式生料栽培记录:
4月1日:装袋、培养温度25℃,菇房内不需要光和湿度的增加,至4月5日。
4月5日:袋内菌丝长满,通风换气早晚各一次,每次1小时,菇房的相对湿度为70%。以后几天照常进行。
4月8日:通风换气同前不变,降低菇房温度到20℃,给散射光照射,至4月10日。
4月10日:袋口两端出现子实体原基,地面撒水,使菇房内相对湿度达85%,提高温度到25℃,通风次数增加,至4月12日。
4月12日:子实体分化出可见的菌柄、菌盖。料面直接喷水,菇房相对湿度为92%。换气、温度不变至4月18日。
4月18日:子实体已八成熟、菌盖边缘尚未上卷可见菇房弹射的雾状孢子。
4月19日:子实体边缘刚要上卷——采集。同时去掉两端残留的死菇、菌托等。清理干净去掉料面表层菌膜、喷撒适量水重新将袋口塑料用大头针封好。使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管理同前。
实验结果
第一茬采收平均每袋收鲜菇1.25kg,第二茬采收平均每袋为0.75 kg,每袋两茬采收2 kg左右。
按该地区市场价 3. 2元/kg出售,除去成本,每袋至少纯收入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