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绝望的希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7-06 07:25:31

这一天,6月29日,李正邦坐在他位于杨凌西农路的食杂店里看着眼前驶过的一辆辆出租车,这些出租车一整天都没有停过,载着离校的学生从学校的大门口到火车站,一些人将在两个月后回来,另外一些人,则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这所学校的名字叫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杨凌,西农依靠着这个小镇,这个小镇的大部分人也依靠着西农。1997年,杨凌被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此后,西农成为西北高校中的明星,和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一起,成为国家985高校,这是一个中国冲击世界级大学的名单,大概40所学校名列其中。西农得到了许多钱,建了许多楼,招来了许多学生,3万多人的规模,填满了这个小镇。

小镇只有简单的几片区域,示范区和会展区的路宽阔地让西安人羡慕,人烟稀少,在会展中心门前半个小时无法看到一辆的士。小镇的人气更多地集中在西农所在的区域,一旦学生放假,这里就成了一座空寂的城。

李正邦早已经习惯了学生离校的场面,他嘟哝着,过几天店得关门了,离开了学生,很多人的生意都难以为继。从杨凌1997年一飞冲天后,李正邦的地成了示范区的地,这里的农民不用在土地上耕种,他们都成了生意人,对于他们来说,杨凌的变化大得吓人。

天已晚,李正邦的店里来了一个学生,买了一包烟,分给周围送行的同学抽,买烟的学生沉默不语,拍着旁边用自行车帮他驮行李兄弟的肩膀,一些离别前的伤感。这是一个奇怪的场景,至少对于博士生H来说,杨凌是她急于离开的一个地方,但对于生活的惯性来说,离别前的留恋又成了必须寻找的生活注解。急于离别的伤感,绝望中的希望,杨凌大概可以这样被概括。

我们的故事从小吴开始,他算是一个对未来有看法的人,报考西农是因为他看重了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出身于农家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将来投身农业。还有一点,既然这里是示范区,或许菜价更为便宜,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考虑。

和他一起来到西农的人思路倒没有这么清晰,H和其他的一些人都是被调剂到这个学校的,他们从外地买到的车票上,杨凌还被写成杨陵镇,因为这里过去是隋文帝杨坚墓的所在地。H的两个同学在大一下学期退学了,不想继续呆在这个地方,更多的人选择坚守,过着教室、图书馆、食堂、寝室四点一线的生活。小吴说:"除了学习,我们无事可做。"

这个小镇离西安82公里,在学校的官方宣传口径里,他是扎根西部和农村的典范,而在更多人的心里,他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如此封闭。"大学四年,每年寒暑假回家,和高中同学聚会,我都是最土的一个。在西农,你可以穿四年的校服,在别的大学能行吗?在西农的四年,衣服只买过两件外套,两条裤子、一双皮鞋一双旅游鞋,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五百块钱。不知道有多少西农学子是大学毕业后才第一次吃麦当劳和肯德基,我是其中的一个,直到北京才第一次吃上这种快餐。当时都不会买,先看看别人是怎么买的,依葫芦画瓢也就会买了。"

小吴这样回忆他的大学生活。他在曾经自豪的生物技术专业学习,那在21世纪初是一个热门的专业,刚进校的时候,西农培养出了自己的克隆羊。多少年过去,这只克隆羊仍然被关在博览园里供游客参观,这里还种出了硕大无比的西瓜、猕猴桃,每年在农高会上展出。

H说起自己印象中的农高会,"第二年我就不愿意去了。"那像一个赶集的大会,展厅内是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前来参观的人群,外面则是附近农民的集会,便宜的衣服、日用品,人山人海。

问起在这里生活八年的H对示范区的印象,她好像至今仍然不理解示范区的真正意义,对于西农人来说,谈到杨凌的变化,更多的是那个无比壮观的红楼--西农的行政楼及图书馆构成的巨大建筑群。

而示范区呢?小吴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上大二的时候,高中时因为鼻窦炎而退学的同学老吉和他叔开了一个养牛场,他们当时知道了胚胎移植技术,正好我在农大,他让我帮问问在学校或杨凌是否有传授胚胎移植技术的。我找不到相关的人,于是跑到位于杨凌南部的科元生物,人家告诉我学习这个东西需要什么学历,多少钱云云,而且还不一定能学会……事情也就到此为止。"

这是我在这里听到的不多的和农业有关的故事,当然,人们向我谈论了这个学校远至甘肃、宁夏的试验田,虽然没有人可以更准确地予以描述。我倾向于认为,杨凌更多的故事应该来自西农那些平凡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在他们身边生活的农民,而不是示范区。在这个小镇上,农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学生们更多地在考虑自己的就业,整个学校都在学英语,想出国的人越来越多,而教师们呢,出名的教授们到世界各处访问学习,参观指导,一年四季,很多人甚至不会呆在杨凌这个地方。

4年的时间,小吴要告别这个城市了,生物技术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专业,对于就业来说显得那么沉重。班上超过一半的人考上了研究生,在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面前,考研究生成了大学生逃避生活的一个捷径。

从事农业工作终究没有成为小吴的一个选择,他和朋友一起到北京创业,开了一家IT公司,虽然对他来说,投身农业可能是毕生的梦想。他开始怀念西农的日子。他说这里朴实,不浮躁,当然,除了踏踏实实地活着,似乎也没有更多的选择。怀念总是发生在事后,当你身处那里的事后,更多的是抱怨和哀怨。

H也谈到了高校扩招的盛况,在她读研究生的前后,到高校当老师是她所在的农学院学生找工作的一个重要去向,因为全国的高校扩招需要大量的老师前去填充空缺,但很快,等老师招满了,就业形势又一下子黯淡了下来。

她马上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前往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访问学者项目,她对我说,终于要离开了。8年的时间,她在这个被视为鸡肋的地方呆着,8年后,托985工程的福,她成为一个公派出国的学者。两年后,她将回到中国,至于对未来的打算,换一个地方就是换一种希望。

这几年,杨凌、西农看起来得到了许多经费,因为他是西部大开发的样板。在其6000多亩的校园里,每年都能看到新楼拔地而起,一年光是校园绿地的维护就得耗资数百万。但是西农偏僻的地理条件,以及以农林为号的校名,使这里很少能吸引人才,虽然学校这几年也开始通过免费住房的方法来招揽人才,但一签就是十年,让很多人不敢踏足。H说起了学校的老教授、中科院院士赵洪璋,西农人一直传说,赵洪璋的儿子因为在杨凌无法接受很好的教育,耽误了,现在只能受照顾,成了学校的保安。

6月30日,杨凌下起了雨,街道显得更为空旷。在修饰一新的杨陵火车站前,周克的手里攥着一张去河南兰考的绿皮车票,身边是他的背包,他和送行的四个同学拥抱在一起,大家都哭了。

我问周克:"你还会回来吗?"他擦干眼泪说:"不会。"他的家在河南,当父亲得知自己的儿子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大骂他不争气,毕竟,对于一个像周克这样的家庭来说,耗资数万的学习工程看起来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收获。

他是一个学农学的学生,正打算去北京卖电脑。他对我说:"我自己都不知道卖电脑为什么需要念4年的大学。"但看得出来,他还是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终于从这里走了,去北京会有希望的。


TAG:

引用 删除 xilinxu   /   2008-07-11 05:02:07
无语,美国的大学全部在小镇的,但是中国不同
东海钓夫的小船 引用 删除 东海钓夫   /   2008-07-06 09:40:38
靠国家的钱堆起来的东西,但很多人从中受益了。

我在的时候除了西农和西林,就没有一座像样的楼,在镇中心的铁道和镇东头小火车站扬起的煤尘将整个小镇涂成黑色,下一点小雨,路上就布满黑色的泥泞,即使下大雨,也冲不干净。

可以算是娱乐场所的地方,是镇西头的电影院,周末去看一场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那个年代,对农村出来的 学生来说,每周看电影是比较奢侈的。如果是春秋,还可以去渭河岸边傻呆着,也可以去学校后面的农田岭更瞎转悠。

这就是我当时的印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12-26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205
  • 日志数: 44
  • 图片数: 1
  • 文件数: 8
  • 建立时间: 2008-04-15
  • 更新时间: 2008-12-0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