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状况大调查用数据检验真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8-15 16:52:10 / 个人分类:食品

查看( 405 ) / 评论( 2 )
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状况大调查用数据检验真理
2007/8/15/09:20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高层声音

    中国出口食品很安全

    近几个月来,中国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一系列退货、抵制中国食品的事件掀起了一阵妖魔化中国食品的风潮。然而,少数鼓吹者并没能抹黑中国出口食品,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中国政府的行动有利地证明了——中国出口食品很安全。

    检验十分到位安全不用担心

    “为保证出口食品安全,中国政府对出口食品有一整套严格管理措施。只要是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中国食品,是可以信赖的。”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说。据他介绍,食品在出口过程中,监控工作主要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基地均实施检验检疫备案管理,获准备案才可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第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制度,只有注册企业才可生产出口食品;第三,在生产过程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食品的生产过程实行监控;第四,要求出口的食品加贴符合相关要求的标签或标识;第五,食品出口前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还要逐批进行检验。迄今为止,我国所有28类525种食品都已全部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到今年6月底,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4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90%以上。

    “在食品认证方面,中国基本建立了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品质量、绿色市场认证等多种形式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林伟说。

    他向记者透露,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965项,其中强制性标准634项,推荐性标准1331项,食品行业标准2892项。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也表示,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各级质检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此过程的思路是“全面强化,重点整治”,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作用。

    数据说明问题事实检验真理

    据质检总局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为265655批次,合格率高达99%以上;同期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为878847批次,合格率在99.8%以上;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食品为275774批次,合格率为98%以上。

    此外,近年来欧、美、日、韩、东南亚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代表团对中国出口食品管理体系进行考察后,均对中国出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中国政府的管理表示满意。

    日本厚生省公布的2006年度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输日食品抽验合格率超过美国、欧洲输日食品。报告显示,尽管中国食品不合格件数最多为530件,但由于进口量最大,不合格率仅为0.58%,而美国是1.31%,欧洲是0.62%。尽管中国出口的食品数量大,少数食品也出过质量问题,但从未发生过像美欧“疯牛病”那样大的质量安全毛病。

    “中国食品安全危机主要是国内不法商贩利用非法渠道出口的食品所致。而通过正常渠道出口的中国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是安全的,放心的,有保障的。”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

    8月2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成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负责任的贸易大国,中国欢迎国外对中国食品的客观报道和评论,也相信出口食品质量不会因为恶意的诋毁而改变,中国食品是经得起检验、安全的食品。

    行业举措

    专项行动保障水产品质量

    广州市恒发食品有限公司李总经理最近比较忙。美国以不断在中国出口的水产品中发现药物残留超标为依据对中国出口水产品进行扣留。出口受阻最直接的影响是价格大幅下降,这一情况几乎波及所有出口水产品,以美国市场为主的恒发公司为减小损失,开始着手开辟俄罗斯、南非等新的国际市场。

    药物残留困扰水产业

    记者从国家渔业局了解到,中国水产品产量12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产值也名列全球榜首。2006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310.3亿美元)的30.2%,排在大宗农产品出口的首位。

    水产品药物残留一直是困扰水产行业、影响水产品出口的问题。“中国主要靠养殖增加产量,养殖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的67%、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一般而言,出现质量问题的基本都是养殖水产品。”国家渔业局陈毅德局长坦言。

    据中国渔业协会信息部吴先生介绍,我国养殖水产品目前在质量存在不足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可能生病,养殖户喂药过多或违规用药可能会造成药物残留量超标;第二,我国与外国检测标准不一致,虽然各国的标准都是以不对人体产生危害为前提,但是外国检测更严格;第三,不排除有通过别的渠道出口,没有经过国家相关机构检测的现象,这些水产品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实际上,近来在国际市场出现问题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是严格按照美、欧盟、日本等出口目标国的标准进行生产,一般都获得了出口目标国的相关认证,质量没有问题。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企业的问题,使质量安全危机波及到了全部水产品出口企业。”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梁先生告诉记者。

    多方努力保障质量安全

    作为世界第一大水产品生产与出口国,中国一直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保障水产品质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陈毅德告诉记者,我国水产品质量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渔业局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健康养殖推进行动、首次养殖专项执法行动、市场质量监控行动等。对出口水产品,实行了养殖场备案管理和更加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质量安全水平因此得到保障。今年1至5月份,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2.3%和15%,达到120.7万吨和38.3亿美元,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

    “据我了解,为从源头上控制质量,浙江省水产局还建立了加强质量安全保障的‘三检’体系,水产品进入市场前要过三关——生产环境检测关、水产品质量检测关、疫病检测关。现在水产品生产企业更加强化了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实行了规范化养殖。”渔业协会吴先生说道。

    “水产品质量的提高,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检测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但这一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陈毅德指出。

    学者言论

    检测标准只须符合本国国情

    中国食品安全最近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接连发生的二甘醇牙膏、巴拿马药品中毒、大白兔奶糖含甲醛、水产品扣留等事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大肆报道。这不仅影响了企业出口,也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中国食品安全真的就像国外媒体所报道的那么严重吗?

    记者致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何教授表示:“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食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做到所有食品百分之百合格并非一件容易事,少数出口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理解。我们必须看到,近几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总体说来,中国出口食品是安全的,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中就指出,中国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0.58%的不合格率远远低于美国与欧洲出口到日本的食品。

    何教授告诉记者,可以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食品出口企业都是严格按照出口国要求进行生产的,国内相关质量检测部门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检验制度与标准,其拥有的检测设备也比较先进,质检方面把关很严,出口食品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中国食品出口量大,近年来一直都是顺差,因此也不排除其他国家为保护国内产业从技术层面找借口以限制中国食品出口。

    “国外媒体对中国国内食品安全的评价也没有意义和道理。”何教授说。他向记者解释道,由于中国与欧美国家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存在差异,食品检测的标准因此会有不同,对有害物质的含量等规定也会不同。但是,各国的标准都是以对人体健康无害为前提的,在此前提下,中国食品检测的相关标准只要符合本国国情,不一定非要按国外标准去执行。

    何教授指出,目前,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混淆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概念。实际上,有些食品不合格,只能说明它们在质量上存在问题,但是并不能代表不安全。因为这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只要有害残留物不超过人体正常摄入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外有些媒体的报道夸大了中国食品不安全的严重程度,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食品的恐慌。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国内确有少数食品企业为谋取高额利润,在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一些国家明令禁用的药物或者化学物质,从而埋下食品安全隐患,但也决不能因为少数企业的不良行为就否认全部中国食品是不安全的这一事实。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应该有长远发展眼光,加强管理,加强自我规范。”何教授强调。

    企业行动

    “大白兔”跳出“甲醛风波”

    自2007年7月17日“大白兔”在菲律宾等国爆出“甲醛风波”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大白兔”奶糖已被迅即解冻,正重新发往新加坡、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美国6国。

    无辜的冠生园合格的大白兔

    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冠生园)总经理翁懋提起此前在菲律宾发生的“大白兔”事件,语气略显激动。本来有十个集装箱产品等待发货,都压住了,这次对我们影响太不好。”

    7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大白兔”奶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甲醛,质量是安全有保证的。

    记者致电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此次甲醛事件发生后,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权威检测机构也立即对当地销售的大白兔奶糖进行了抽样检测,并公布了检测结果:“大白兔奶糖不含甲醛”。而在香港超市撤柜的大白兔奶糖已逐步恢复上架;新加坡方面还向冠生园集团增订了2个货柜的大白兔奶糖。同时,受甲醛事件影响停运的10个货柜大白兔奶糖也开始进入正常的出口过程,其中7个货柜已离开海港,分别运往上述6国。

    紧急措施澄清事实

    据翁懋介绍,事件爆出后,冠生园集团立刻主动回应,3天内完成了三件重要的事情:给菲律宾有关方面发函沟通;请全球权威检测机构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对生产线的产品进行检测,公开的检测报告由SGS提供;约见中外媒体宣布检测结果。

    与此同时,在获知大白兔奶糖被禁售之后,上海市质监部门和国家质检总局及时派员在第一时间介入,并出具了权威检测报告;向媒体通报情况,让公众知晓真相,以正确信息代替负面信息带来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负面猜测,占据舆论主动权。

    冠生园集团称,所有的工作都是依据权威证实原则展开的,只有用事实才能驳斥不实传闻或谣言,使公众和消费者解除对当事者的警戒心理,重新恢复对当事者及其产品的信任。

    标准介绍

    多项措施为食品安全把关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对于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持续不减。众人目光聚焦过后,中国政府开始为出口食品验明正身。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是99.1%,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9.8%,同时围绕食品安全的进一步整治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又有一系列大动作。

    管理体系紧密筹划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刘主任告诉记者,我国现阶段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ISO14000等对所有企业都适用,除此之外,一个仅针对食品行业的安全监管体系正在紧密地制定当中。同时他表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和实践当中。

    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简称,作为国际流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我国质量认证中心早在2002年就公布了关于这一认证的相关信息。这一体系要求企业经过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科学合理的HACCP计划,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效运行,以保证达到食品安全的预期目的。今年3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中,参考了这一认证的相关内容,至此我国管理体系的制定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这一调整将促进了我国食品的出口。

    刘主任说,除了管理体系的建设外,企业对于产品标准也越来越重视。现阶段食品生产不仅要达到国家标准,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还有各自的标准,有的生产企业还设有自己的更为细化的企业标准,这些生产检测标准在某些方面与国家标准相比更为严格,这也是企业作为经营个体严于律己的表现。

    参考外国标准严把出口关

    与在国内销售的食品产品遵循的国家标准不同,出口产品还应该符合国外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在国外销售。

    刘主任说,由于国外标准强调的监测方法和个别指标更为严苛,这与国内实行的标准形成了一定差异,这也是我国为什么遭到进口国质疑的原因之一。然而,为了保障出口食品的安全性,我国对于出口食品检验慎之又慎。

    上海WTO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贺鸿昌告诉记者,目前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对于出口产品检验的范围和抽检的比例都是相当大的。尽管因此会增加部分出口企业的成本,但在国内产品质量体系尚不完善,出口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的情况下,把好出口检验这一关还是必要的,中国政府的这一努力应该得到肯定。

    安全播报

    7月27日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03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严格规定了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强化了地方人民政府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大了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无证经营案值过万可罚款20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也纳入到了政府工作考核当中。

    8月4日

    目前,我国政府正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解决食品安全这个全球问题。

    8月4日,经过友好协商,中美两国就食品等产品安全合作备忘录的基本框架达成一致,内容涉及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监管制度和法规标准合作、信息交流、部级会议制度等。中美双方商定,下一轮副部级会议将以此框架讨论形成具体文本草案。

    国家质检总局与欧盟的消费者保护总司、企业总司等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预计于下半年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中欧工业品安全与WTO/TBT磋商合作机制的合作年会,将进一步规划中欧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内容。

    8月5日

    8月5日,央视经济频道特邀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的新闻发言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做出了回答。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表示,商务部将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建立信用体系;二是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国家质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平表示,国家质监总局还继续落实3项制度。第一项是许可制度,即对生产条件、质量控制进行审查。第二项是派检验检疫官员驻厂监管。第三项是建立黑名单制度,违规企业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中国对水产品中药物的使用有严格限制。卫生部将对食品安全提供预警信息。

    9月1日

    近日,为保证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打击食品非法出口行为,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出口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的公告》,要求自2007年9月1日起,所有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出口食品,运输包装上必须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卫生注册登记号、产品品名、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并加施检验检疫标志,即CIQ标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所出具的证单中注明上述信息,以确保货证相符,便于追溯。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在对出口食品进行查验时如发现货证不符,或未加施检验检疫标志,一律不准出口。

    有话要说

    莫将食品安全政治化

    “大白兔”风波过去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狼来了”的闹剧。但是,为什么少数国家对这场闹剧如此的捧场呢?说白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随着出口量的增加,恐怕哪个国家也不能保证出口食品一点儿不出质量问题?我想谁也不敢拍胸脯。但是美国少数媒体总是喜欢抓住中国极少数食品出口企业的极少数质量问题大做文章,“一竹竿打倒一船人”。笔者不禁想问,如果一出毛病就抓住一点否定全面的话,首当其冲必是美国出口食品——美国的牛肉因质量问题至今在日本、韩国、中国受阻。而身为受害者的我们都从未对美国进口食品全面否定,为什么少数美国人对自己的食品质量问题视而不见,对别人的“质量问题”却老是鸡蛋里挑骨头?

    在此,笔者想申明三点:首先,中国出口美国被扣留的食品绝大多数是因为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真正影响消费者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少。中国食品大部分由2亿多松散中小型企业加工而成,倘若所有食品都合格那就不正常。

    其次,中国是负责任的贸易大国,中国欢迎国外对中国食品的客观报道和评论,也相信出口食品质量不会因为恶意的诋毁而改变。近年中国对出口产品把关愈来愈严也是众所周知的事。中国能够用行动和事实证明出口食品安全,抹是很难抹“黑”的,最终受到谴责的将是不负责任的媒体。

    最后,从整个全球市场的利益来讲,美国不应该把食品安全与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而面对某些带有政治色彩的“中国产品安全危机”论,最好的办法是用事实证明,用测检报告说话。

    如今,科技发展了、人们意识提高了,崇尚捕风捉影混淆是非过日子不再奏效。这年头,全球经济正在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思维方式也该改改了,揣着那么重的“私心”对别国产品说三道四的作法,更是要不得。

    短短100天,流言不攻自破。

TAG: 食品

youqszx的个人空间 youqszx 发布于2007-08-15 17:05:08
唉!老外是上帝!国民是草根。出口的产品采用那么严格的控制,国内销售的却是垃圾般的食品,吃什么都不放心,我们的领袖们,你们都在做什么啊!可怜的中国人!
清茶幽幽飘食坛 清茶幽幽 发布于2007-08-15 20:06:06
出口食品安全不是真本事,所有食品都安全才是真本事。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5-07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703
  • 日志数: 44
  • 图片数: 8
  • 文件数: 3
  • 建立时间: 2007-02-09
  • 更新时间: 2010-04-1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