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07日03:28 来源:
中国乳制品龙头企业蒙牛的命运,目前似乎与两份文档绑在了一起。一份是牛根生抛出的“万言书”——《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已对此进行过详细报道,另一份便是蒙牛与摩根士丹利之间的“对赌协议”。
尽管蒙牛日前已宣布,其已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关于蒙牛4.5%股权的抵押贷款,但是,蒙牛与大摩之间的那份“对赌协议”仍然是舆论热议的焦点。这一协议被众多媒体视为悬在牛根生头上的一把利剑。
协议已于3年前自动解除
据媒体报道,蒙牛上市前曾与大摩有过一个对赌协议,其中,牛根生承诺:10年内,外资系随时随地可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价格,增资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权。这样,即使牛根生准备对抗外资系,外资系也可以轻松地增持“蒙牛股份”的股权,从而摊薄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架空牛根生。
记者仔细阅读牛根生的求援万言书后发现,从头到尾他都只字未提过什么“对赌协议”,万言书中更没有显现出老牛对该协议的任何担忧。那么,舆论所传的“对赌协议”到底存不存在?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协议?它对牛根生真的有那么大的威胁吗?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摩根士丹利,大摩中国区媒体负责人表示,最近有关蒙牛和大摩的报道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揣测有失凭据,对此,摩根士丹利有必要作个澄清。
据该负责人表示,大摩与蒙牛于2003年的时候的确签订过一份对赌协议,但该协议早在2005年就已经自动解除了。
“我们没有要收购蒙牛”
据介绍,所谓的“对赌协议”,通俗点说就是投资方和融资方在达成协议的时候,对未来某种不确定情况的约定,如果约定条件出现,那么投资方可以“行使某种权利”;反之,如果约定条件未出现,则融资方可以行使某种权利。
2003年,蒙牛与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三家投资机构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约定:如果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内,蒙牛乳业的每股赢利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三家机构投资者就会将最多7830万股转让给金牛(蒙牛为了在海外上市注册的壳公司);反之,如果年复合增长率未达到50%,金牛就要将最多7830万股股权转让给机构投资者。
“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股权激励机制。”上述大摩负责人表示:“由于蒙牛业绩表现很好,2004年6月份就提前达到了预期增长目标,所以对赌协议也就自动解除了。”2005年4月,三家机构投资者以向金牛支付本金为598.76万美元的可换股票据的方式提前终止了双方协议。
也就是说,最近舆论大肆渲染的“对赌协议”其实早就不存在了。那么,大摩又会不会趁现在蒙牛股票大跌的时候大量收购蒙牛股份,最后架空牛根生呢?对此,上述负责人明确表示:“蒙牛是一家非常好的民族企业,我们非常看好并支持它,并没有要收购它的计划。”
他说,所谓的“稀释蒙牛股份、架空牛根生”等言论都是媒体以讹传讹,自股权质押风险解除后,大摩对牛根生的蒙牛控制权已完全没有威胁,“至于蒙牛目前在二级市场上出现的股权变动,则是其他境外投资机构的行为,与大摩没有关系。”
记者昨日就对赌协议已解除一事联系蒙牛新闻发言人赵远花,但她的手机始终无法接通。
外资持股量正逼近老牛
虽然经记者证实,蒙牛并没有遭受到来自因股权质押而带来的恶意收购威胁,但牛根生的担心也并不是莫须有,蒙牛在二级市场上正遭受着可能被“蚕食”的危险。
记者通过香港联交所的权益披露资料发现,瑞银及摩根士丹利在近段时间正大量从二级市场买入蒙牛乳业(02319,HK)的股份,外资对于蒙牛的持股量在不断增加。
据悉,9月至今,瑞士银行不断增持蒙牛股份,并且其增持频率变得越来越高,增持股份也越来越多。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从9月2日开始9月份的第一单增持算起,至10月14日,仅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瑞银一共买入蒙牛乳业11次,共增持约6620万股。截至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的最后日期,瑞银对蒙牛股份的好仓持股量已增至12.23%。成为仅次于牛根生的蒙牛第二大股东。而据蒙牛此前发布的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瑞银持有的蒙牛股份仅占5.89%。与此同时,蒙牛的另一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也在10月10日增持了1781000股蒙牛,其好仓持股量增加至5%。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还显示,花旗好仓持有蒙牛股份占4.89%。
据计算,截至披露最后日期,瑞银、大摩及花旗三家投行在蒙牛的好仓持股总量占去蒙牛全部股本的22.12%,而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好仓持有蒙牛26.27%的股份。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铁的事实:外资投行们的持股量正在逐步逼近牛根生的持股量。
昨日,蒙牛乳业股价报收6.6港元,下跌了2.22%。
【作者:张娟娟 李凌霞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秦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