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联络,共同关注食品安全!

震后食品安全关注关键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5-23 20:20:34 / 个人分类:国内资讯

 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了7天后,灾区搜救工作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此次里氏8.0级的大地震造成大量灾民失去家园露宿街头。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了解到,露宿街头使得不卫生和不安全因素增加。因此当下怎样防止疫情发生就成了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尤其是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更是灾区人们最关心的。有关专家提出下面的几点具体建议,希望对灾区的人们有所帮助。

   救援食品选送要适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李凤琴、吴永宁指出,由于地震灾区的居住卫生条件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身体相对虚弱,因此确保灾区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不过,并不是所有食品都符合灾区需要,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适宜作救援的食品包括:清洁的饮水、直接入口、定型包装的食物、干燥食物或水活性值低的食物、清洁的瓜果蔬菜等。由于灾区居民遭受了惊恐、野外暴露、饥饿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状况已处于危险边缘;而救援人员由于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不平衡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可以向灾民和救援人员提供小包装的营养素补充剂(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以缓解灾区因膳食不平衡造成的营养缺乏病;一次性使用的炊具、食物容器和餐具也应与救援食物一起运往灾区。

    不适宜作救援的食物有:鲜肉类、水产品类;熟肉、熟的鱼贝类;冷冻鲜肉、鱼类;含水量较大的非定型包装食物如馒头、烙饼、包子、面包等;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物。

   捐赠食品应建立“身份证”

    震灾后食品易发生变质和受到污染,日前,湖南省防疫救援队食品卫生监督专家张一青就表示:“为保障灾民健康,我们建议,应该对捐赠的食品进行登记,包括食品制作时间、保质期以及谁捐赠的,给捐赠食品建一个‘身份证’。”

    张一青介绍,震后交通不畅使食品运输困难,远距离或长时间运输常使食物变质。食品储藏环境易受污染和虫鼠侵害。救援食物来源广泛,品质参差不齐。因此,灾后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尤其医疗救援部门应对本部门分发的食品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注意选择救援食品,避免选择不易保存的鲜肉类、含水量较大的非定型包装食物,加强教育,防止食物中毒。

   正确加工食品

    对于如何正确加工食物,有关专家指出,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漂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安全饮水

    震灾后应在灾区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使用前要持续沸腾3分钟。只用煮过的水饮用、刷牙、稀释果汁或烹调食物。

    对于如何给浑浊的水消毒,专家指出,漂白剂能杀死部分病菌,但不能杀死水中全部的致病生物。如果水是浑浊的,应用一块干净的布过滤,或者在沸煮、消毒过以后静置,取澄清的部分。

 

相关链接

   灾后现场防病操作:重点注意灾后食品安全

    5月17日,卫生部发布了《四川省地震灾害卫生防病现场操作手册》,特别提醒灾民和救援人员,注意地震灾后的食品安全问题。

    卫生部提醒灾区居民和当地的救援人员,不能食用的食物有:被水浸泡过的食物(罐头除外)或因地震砸死、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家畜;被水淹过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食品、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食品、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类似食物的不明物;严重发霉的粮食和腐败变质的食物和野生的蘑菇。灾区的食品安全要注意饮水消毒,不喝生水,集体用餐优先配备清洁用水。粮食和原料要在通风、干燥处保存,防止发霉和受虫、鼠侵害;灾区水域内死亡的鱼类,应考虑水体受到污染,一般都有中毒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话,每天使用的餐饮具首选1%碱水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