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药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16 08:09:28

危险化学药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危险化学药品

根据国家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及品名编号》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有以下几类:

1.1 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如:乙醇等,此类药品易燃,其蒸气都或多或少具有麻醉作用,长时间吸入会使人失去知觉,深度或长时间麻醉可导致死亡。 

1.2 易燃固体类危险特性: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1.3 遇湿易燃物品类危险特性: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易于自然或产生大量危险的易燃气体的液体或固体。

1.4 氧化剂危险特性: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1.5 毒害品危险特性:毒害品,如此类物品如吸入、吞服或与皮肤接触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死亡、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1.6 酸性腐蚀品危险特性:此类物品呈固态或液态,具有强烈腐蚀性。其挥发的蒸气,能刺激眼睛,吸入会中毒。大部分酸性腐蚀品受热或遇水会放出有度的烟雾,有些无机酸性腐蚀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接触可燃物易燃烧。

1.7 碱性腐蚀品危险特性:此类物品呈固态或液态,具有强烈腐蚀性。其挥发的蒸气和粉尘能刺激眼睛,吸入会中毒。

2   化学事故的特点

化学毒物经大量的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土壤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故的发生,称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2.1 化学物质大量意外排放或泄漏造成的事故,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

2.2 化学事故具有化学性损害多样性,即化学事故除造成人员伤亡外,也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暂时性可永久性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可以是急性中毒也可以是慢性中毒;不但影响本人也可影响后代;可以致畸也可以致癌。

2.3 化学事故由于各种毒物分布广、事故多,因而污染严重,环境被污染后,消除很难。

2.4 化学事故的发生不受地形、气候和季节影响。无论企业大小、气候条件如何,也无论春夏秋冬,化学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2.5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个人如果没有确定的危险源,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的事故,将十分困难,对人员中毒或身体损害的确诊也很难。

2.6 化学事故不仅可造成人身中毒,也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3  化学事故的后果

3.1 中毒

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农药中毒。

3.2 爆炸

气体爆炸;固体爆炸;高压设备爆炸;

3.3 燃烧

4  化学事故救援的特点

针对化学事故的特点和后果,可以看出应急救援的方法除通用的救援方法外,还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现场灾情控制·现场急救·医院救治·配置个人防护用品

5  染毒区域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

5.1 做好个人防护。

5.2 迅速判明上风向。撤离现场的人员应迅速判明风向,可利用旗帜、树枝、手帕来辨明风向。

5.3 防止继发伤害。染毒区人员应尽可能利用交通工具向上风作快速转移。撤离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毒源中心区域或危险地带,防止发生继发伤害。

5.4 应在安全区域实行急救。遇呼吸心跳骤停的伤员应立即将其运离染毒区后,就地实施人工心肺复苏,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前来抢救,或者边做人工呼吸边就近转送医院。

5.5 发扬互帮互助精神。染毒区人员应在自救的基础上,帮助同伴一起撤离染毒区域,对于已受伤或中毒的人员更是需要他人的救助。

6   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的注意事项

6.1 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必须事先了解染毒区域的地形,建筑物的分布,有无爆炸及易燃烧的危险,毒物种类及大致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毒用品,必要时穿好防护衣。

6.2 应至少2--3人为一个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6.3 进入染毒区的人员必须明确一位负责人,指挥协调在染毒区域的救援行动,最好配备一部对讲机随时与现场指挥部及其他救援队伍联系。

7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要点

7.1 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的场所给予吸氧,脱除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的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

7.2 保护呼吸道畅通,防止梗阻。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7.3 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皮肤污染冲洗不够时要继续冲洗或中和。经口中毒,毒物为非腐蚀性,立即用催吐或洗胃以及导泻的办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但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一般不提倡用催吐与洗胃的方法。

7.4 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解除或对抗毒物毒性。通过输液、利尿、加快代谢,用排毒剂和解毒剂清除已吸入人体内的毒物。

7.5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

8   化学烧伤状况:

化学性烧伤为人体接触某些强腐蚀性化学物所引起的损伤。在局部可因热力作用,化学刺激、腐蚀等造成皮肤、粘膜灼烧,同时还可因吸收造成全身中毒。

8.1 酸类烧伤:例如接触到硫酸,烧伤局部会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

8.2 碱类烧伤:烧伤局部皮肤粘滑或如肥皂样感觉,严重时会出现小泡,疼痛较剧烈。

8.3 无机物烧伤:例如铬酸重铬酸钾等铬化合物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铬的化合物可以致癌,吞服中毒。

8.4 有机化合物烧伤:例如接触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会使皮肤干燥、破裂。

9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非常重要,处理恰当可阻断或减轻中毒病变的发展;反之,则可加重或诱发严重的病变。

9.1 一些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早期安静休息,常可避免肺水肿发生,如休息不当活动太多,精神紧张往往促使肺水肿的发生。

9.2 中毒病情有时发展较快,故需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并随时掌握主要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9.3 治疗中还应预防继发性或并发性病变。如中毒性脑病进展期应防止呼吸中抑制及脑疝形成,昏迷期应防止继发性感染。

9.4 恢复期患者体力、精神状态都未恢复时,应防止发生其他意外(如跌伤)。

9.5 抢救过程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准确地记录出入水量,调整输液总量及电解质量,使机体环境保持稳定。

9.6 可引起中毒的毒物多种多样,有些毒物不但缺乏临床资料,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吸入量不同或有毒物含有杂质,使中毒者差异大,变化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TAG: 救援 预案 事故 化学药品 危险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12-25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383
  • 日志数: 47
  • 文件数: 1
  • 建立时间: 2008-05-03
  • 更新时间: 2009-07-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