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标准化概论
第一节 标准化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标准化?
1 标准化的定义(GB/T20000.1-2002)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条款 provision
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法,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的形式。
注:条款的这些形式以其所用的措辞加以区分,例如:指示用祈使句表达,推荐用助动词“宜”,要求用助动词“应”。
(“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规定见GB/T1.1—2000附录E)
陈述 statement
表达信息的条款。
指示 instruction
表达应执行的行动的条款。
推荐 recommendation
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要求 requirement
表达应遵守的准则的条款。
2 其他相关定义(GB/T20000.1-2002)
标准化(的)对象 subject of standardization
需要标准化的主题。
注1:在本部分中使用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表述,含有对标准化对象的广义理解,宜等同理解为包括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
注2:标准化可以限定在任何对象的特定方面,例如,可对鞋子的尺码和耐用性分别标准化。
标准化领域 field of standardization
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
注:例如工程、运输、农业以及量和单位均可视为标准化领域。
标准化层次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的范围。
注:标准化可以在全球或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层次上进行。在某个国家或国家的某个地区内,标准化也可以在一个行业或部门(例如政府各部)、地方层次上、行业协会或企业层次上,以至在车间和业务室进行。
3 标准化的目的(GB/T20000.1-2002)
注:标准化的一般目的是基于2.1.1的定义(即前面的标准化定义)。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这样的目的可能包括品种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能、贸易等等。
二 标准的概念
1 标准的定义(GB/T20000.1-2002)
标准 standard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协商一致consensus(GB/T20000.1--2002)
普遍同意,表征为对于实质性问题,有关重要方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按程序对有关各方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和对争议经过了协调。
注:协商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
机构 body(GB/T20000.1—2002)
(负责标准和法规)有特定任务组成的法定或行政的实体。
规范性文件 normative document
(GB/T20000.1—2002)
标准文件(拒用)
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
注1:“规范性文件”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这类文件的通称。
注2:“文件”可理解为记录有信息的各种媒体。
注3:界定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术语,是将文件及其内容作为单一整体来定义的。
2 标准的对象
标准的对象就是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
重复投入、重复生产、重复加工、重复出现的产品和事物才需要标准。
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3 标准的本质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
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统一。
4 标准的价值
1)标准是什么?
标准是一种产品。标准是由其核心内容加上物质载体所构成的独立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产品。它由专家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生产
出来。
2)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标准的使用价值:标准的使用价值通过其适用性表现出来,是标准的自然属性。标准的适用性如何,可以作为衡量该项标准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尺度。
—— 标准的价值:标准的价值是指在标准的生产过程中物化在该标准(这项产品)中的一般性人类劳动,是标准的社会属性。
5 标准的载体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的载体表现,最初都是纸质的文件,现在既有纸质文件,也有电子版文件(如磁盘、光盘等等)。
6 标准制定的十要素
1) 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
2) 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协商的一致性;
3) 标准的内容涉及的是技术(某些标准中也涉及一些管理性条款,这些条款也是与技术条款配合使用的);
4) 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5)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
6) 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7) 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通过社会和企业自愿实施,体现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8) 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9) 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10)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7 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的系列国家标准
1) 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ISO/IEC导则第3部分,代替GB/T1.1—1993、GB/T1.2—1996)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ISO/IEC导则第2部分,代替GB/T1.3—1997、GB/T1.7—1988)
——第3部分:技术工作程序
(ISO/IEC导则第1部分,代替GB/T16733—1996)
2) 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ISO/IEC指南2,代替GB/T3935.1—1996)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ISO/IEC指南21)
——第3部分:引用文件
(ISO/IEC指南15,代替GB/T1.22—1993)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ISO/IEC指南51)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ISO/IEC指南64)
3) 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
(ISO10241,代替GB/T1.6—1997)
——第2部分:符号
(代替GB/T1.5—1988)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代替GB/T7026—1986)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ISO78-2,代替GB/T1.4—1988)
三 标准化的作用
1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2 科学管理的基础
3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4 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5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6 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本质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能够有序运转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
第二节 标准化发展历程
一 人类无意识的标准化行为
二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实践
三 中国古代标准化
四 近代标准化
五 现代标准化
1 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2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系统理论是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终级产品趋于多样化,次级产品趋于简单化;
——软件标准化的急剧发展;
——组合及其接口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
——动态特性的增长;
——标准的国际化。
鉴于现代标准化的科学性、社会性、广泛性、国际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当代在进行标准化活动时,必须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工具,充分地进行协调和优化,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
第三节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一 标准化原理
1 简化原理
——简化的含义: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达到最佳。
——简化的两个界限:必要性界限;合理性界限。
——简化的应用举例:产品和原材料品种规格;工艺和工装;产品零部件;结构要素。
2 统一原理
——统一的含义: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
——统一的应用举例:概念、符号;产品品种、规格和特性;产品零部件;数值和参数;程序和方法。
3 协调原理
——协调的含义: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