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痛揭国人伤疤的人走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30 22:36:51
/ 个人分类:随想
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去世,享年89岁。对于一个上世纪2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来说,柏杨先生一生的颠簸流离命运映照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大身影。和所有那一代旧式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经历过内战连绵、国难当头。也面临两难选择,最终背井离乡,孤悬海外。作为一个大陆型知识分子,不得不蜷缩在弹丸之地的小岛,又因为这一份大陆型知识分子的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头破血流,身陷囹圄,却依然铁骨铮铮,矢志不渝。食品伙伴个性空间6i#m%{oqH%W'D8f2I
中国大陆读者认识柏杨先生,是在拨乱反正的上世纪80年代。1985年8月,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横空出世。1988年湖南出版社引进发行,举国震动,一时洛阳纸贵。在柏杨之前,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过批判,从二十四史中看出“吃人”二字。到了柏杨这里,《丑陋的中国人》如同一把银针,穿透了中国人麻木不仁的面皮,直揭国人丑陋的心理伤疤。柏杨先生对中国人观察之深刻,让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觉得恼怒,甚至感觉到了莫大的冒犯。而他对中国人观察之细致,到今天我们走亲访友时,都还会因为门口的“臭鞋大阵”而会心一笑,想起他的话来。
-EY#NFH$r
A0U0
柏杨先生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所以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正因为我是中国人。长期以来,你们所看到的,多是虚骄的中国人。而现在,20世纪70年后,有检讨能力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中国人诞生,我们需要各位的帮助。”——有必要复习一下柏杨的这段话语,因为自他说完这段话之后的二十多年间,我们在培养检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仍然没有显而易见的进步。盲目和从众,死不认错,自我膨胀……这些柏杨尖锐批评过的国民性格缺陷,仍然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找到对应点。食品伙伴个性空间ZdnZnh
柏杨最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二千余万字的文学和史学著作,更体现于在中国人的劣根性逐渐被美饰得近乎虚假的时候,再次揭了全体中国人的心理疮疤。自他之后,东施效颦者众,一时间批评国人也成了一股文化潮流,但柏杨和那些只会批判不会建设的人是不同的,虽然他也给不出如何让中国人不丑陋的最佳答案,但他的写作是带有尊严的写作,他的笔触蘸有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依然是他多年不变的“爱之深,痛之彻”。2003年,《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在内地出版,这本书,被视为《丑陋的中国人》的姐妹篇——有尊严地活着,也算是柏杨给了自己和大家一个共同的答案。今日中国,“尊严”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践身厉行的关键词。食品伙伴个性空间s1}iM{!cB`WM&T
今年农历大年初一,台湾当选“总统”马英九专程拜访柏杨,柏杨特别向马强调,希望他身边有“魏征”型的人物;马当时向柏杨保证,未来当上“总统”后,一定提醒自己不要变“丑陋”。
j-m`0i/J
C^ f0
现在,柏杨走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先生的教导,时刻提醒自己要割除“丑陋”心理,一天比一天变得美丽。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食品伙伴个性空间-Z,E(?5sA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