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15)节约能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9-18 13:30:21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美国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为除美国以外世界平均量的66倍,为发展中国家的10倍左右。美国是一个浪费巨大的国家,尤以能源的浪费最为典型。公路上穿梭奔驰的小汽车中绝大多数只坐一个人,公共汽车里也是乘客稀少。马路上的街灯昼夜都亮着,这是公家花钱点的灯;私人厂家的,甚至私人花园里的灯多半也是“与日月争辉”。能源是一切商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几乎和劳动一样重要。一切商品中都包含劳动;同样地,一切商品中也都包含能源。汽油和电力的过度消耗固然是能源的浪费,其它任何产品的过量消耗同样也是能源的浪费。当垃圾车装运着成吨废弃的饮料罐、报纸杂志、包装袋、广告宣传画册呈现在眼前时,使人进一步认识到美国能源浪费的严重性。要节约能源,不仅要节约汽车、电力、煤炭、天然气,还要节约一切用它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产品。

 

 

   1973年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47%的石油,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猛涨了三四倍,石油的替代品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也随着猛涨。美国所消耗的石油中有一半来自进口,油价上涨意味着美国必须出口更多的商品,结果国内商品供应总量减少,物价水平上升。这就是“能源危机”。今天看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过不了关的危机,只是对经济的一个冲击。20年以后的今天,美国的能源价格已回落到能源危机以前的水平(以可比价计算)。它真正的后果是提醒人们,矿物能源最终是会耗竭的。以后又发现由于燃用矿物能源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地球变暖,其后果十分深远又难以预测,所以节约能源成为全世界的重大课题。

 

 

   对一般的美国家庭而言,最主要的几项直接能源开支是汽车用的汽油、用于冰箱及照明等的电力、以及用于炊事、热水及采暖的天然气。有些地区电力价低(因为有水力发电供应),或者一些孤立住房接煤气管道大昂贵,则炊事、热水、采暖都用电力。我在美国时既在高级住宅区的阔气房子里住过,也在近乎贫民窟的连暖气都没有的房子里住过。但不论是什么等级的住房,热水和洗澡缸是必不可缺的。在美国,除了在高楼里的公寓式房子,那里热水和暖气是集中供应的之外,一般独门独户的住家(这是美国主要的住房形式)都是自备供热锅炉。锅炉是根据循环水的温度自动起停的,如果调整不好就会浪费燃料。而且燃料中煤气和空气的比例有一最适范围,偏离这个范围也会浪费燃料,住户就会多花煤气钱,这些调整工作都有专门技术,普通住户未必懂得其中窍门。于是专门帮助住户调整锅炉的各种名目的节能公司应运而生。住户只要每年付一笔服务费,节能公司就会按季节变化前来调整。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北部买了一所新房子,搬进去后第一个月竟花了近500元电费。后来请节能公司来检查和调整,以后电费降到100多元。节能公司的创建和发展虽然在美国的百行百业中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这里包含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如果任何人能发现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浪费,并且能想办法避免这种浪费,那么他就能从节约的金额中得到一部分。这得力于经济体制的安排。这种体制鼓励每个人凭自己的才智去发现和杜绝社会浪费,结果是各种浪费得以克服,社会的经济效率得以提高。以后我将介绍旅行支票的发明,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相反,如果存在着人人都能看到的浪费,可是大家对此无能为力,也没有人愿意去想办法加以克服,因为作了贡献并不能分得报酬,这说明经济体制中存在着问题。我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一条极重要的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否则生产关系就必须加以改变,正是说明了上面的现象。

 

 

   在美国,大多数住户的电表和煤气表都设在户外,所以抄表不必进入门内。这大大地方便了抄表。但抄表终究是一个耗费劳动的业务。在人工昂贵的美国,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采取每隔几个月才抄一次表的办法来降低成本。用户每月缴的电费是电力公司根据过去耗电的记录测算的。但电话费却是每个月都寄来分项的账单,账单上详细列出本市通话次数,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次数,并记有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和地区号,以及通话时间和通话日期。这些都与管理手段有关。电话账单之所以详尽且及时,因为它是计算机管理的。

 

 

   电费和煤气费几个月抄一次表,和每月抄表比较,公司和用户双方都不会吃亏。但当电价调整时就发生了问题,因为分不清用户用的电是在调价以前使用的还是调价之后使用的,除非电力公司能在调价的当天将所有的表都抄一遍。在美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是信任顾客和不让顾客吃亏,也就是抄表以前所用的电一律按提价以前的电价计价。与此相类似的一个现象是邮资调整。美国平均每两三年要调整一次邮资,每次调整大约要上涨10%左右,但调整以后的一两个月内,如果你仍按老标准贴邮票,邮局不会按欠资信退回来。这意味着假定寄件人还没有得悉调整邮资的消息,或者过去买的邮票还没有用完。这样一种互相谅解的习俗,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易于相处,有助于形成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无形的所得大于有形的所失,何况未必就真的有所失,因为电力公司和邮局可以把这一部分损失计人成本,他们未必就真的吃了亏。写到这里就想起我国邮局中办事员对投寄邮件的无理挑剔,造成时间和物资的浪费,人际关系的恶化。据说这是邮电部统一规定要求的。再如由此我想起我国邮局出售3分钱一张汇款单和电报纸的制度,这增加了窗口的拥挤,引起排队顾客之间的纠纷,邮局职员因为经常受干扰,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容易出错。统统这一切只是为了3分钱,如果改为信任制,即无人看管的自己投币自己取单,无形的所得将大于有形的所失。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多数群众存心揩油,不交钱也取单,这种信任制就会行不通。一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道德水平。但为什么银行里的存取款单就可以免费取用而邮局就不行?这都是发生在中国的事。

 

 

   根据1987年的统计(1987年以后美国统计摘要中不再包括下列数字,也许因为能源危机已经过去),美国平均每个家庭全年的能源支出(不包括汽车用油)为1080美元。其中公寓式住房的平均支出为681美元,独立住宅的为1226美元。因为公寓住房设计紧凑,又没有花园和游泳池,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几乎一半之多。这笔开销中用于电力的占63%,用于煤气的占27%,用于煤油等液体燃料的占7%,还有3%主要是木柴及少量煤炭。与我国比较,我国城市家庭目前的主要燃料还是煤炭,这与我国盛产煤炭而石油比较少的这种资源特点有关。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家庭燃料迅速改变为煤气,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按用途划分,美国家庭的能源开销中平均32%用于采暖,14%用于热水,10%用于空调,43%用于冰箱、照明及其它电器用具。家庭的能源开销又与家庭的收入水平有关。收入高的富有家庭用能也较多。例如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每年用于能源的开销达1440美元;而年收入为5千的家庭,能源开销仅为818元。而且富有家庭的能源开销中电力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因为电能干净没有污染,使用方便,美国1988年电力的平均价格是每度7美分,其中工业用电平均5美分,居民用电平均8美分。再有一个特点是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低,这正好与我国的做法相反,目前我国规定,用电量超出规定的要“罚款”五倍到十倍。对正当交易施以罚款在美国是闻所未闻的。偷电应该罚款,电价也可以调整,买电有何理由罚款?这大概是因为电力短缺的缘故,也同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而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罚款,安装了许多低效率的自备电站,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巨大浪费。有的企业干脆贿赂分配电力的官员,增加用电计划以免挨罚,这些弊端都是破坏市场规则造成的。

 

 

   美国素称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但那里也发生过因违背了市场原则而导致重大失误的例子,一个明显的事例就是在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国家对于能源价格的干预。

 

 

   1973年海湾国家控制石油输出,造成全世界石油价格上升3倍。当时美国所消费的石油中约40%依靠进口。按照市场规则,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会导致石油进口国的国内生产的石油油价上升到同一高度,其结果一方面是消费者的负担加重,另一方面是原来国内的石油生产者将获得暴利,美国国会关于国际油价飞涨对策的辩论中出现了两派尖锐对立的意见。一派主张按市场规律办事,油价该涨多少就涨多少,让市场去决定价格。另一派主张限制油价,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并避免石油企业的暴利。由于辩论中石油消费者人数多,结果后一派意见占了上风。最后决定石油生产者必须以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一定数量的石油,此数量正比于该企业自产石油的量。然后将进口石油和国产石油合起来供应国内市场,在市场上形成一个供需均衡的价格。这个价格控制在介乎国际油价和原国内油价之间(通过进口比例的调整来控制),既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能照顾生产者的利润,似乎是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油价。由于美国采取强制国内石油业负担国际高油价的办法,使国内油价大大低于国际油价,所以当时美国的汽油价格在各个市场经济国家中是最低的,尽管和1972年相比也涨了将近1倍。

 

 

   这个貌似公平合理的定价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市场运行的原则,实行不久就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本来可以用比国际油价低的开采成本从国内的油田采油,但由于国内油价低于国际市场上的油价,石油业不愿在低油价下扩大生产,于是国内的石油资源没有很好利用,反而去国外买高价油。外国的石油业生产者得到了美国的所支付的美元,最终要回到美国市场上买东西。和开采国产石油比较,美国要支付更多的经济代价来得到同样的一吨石油。

 

 

   其次是国内的低油价妨碍了节能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节能”的定义是用其它价值比较低的资源来代替价值较高的能源的消耗。譬如用较好的隔热材料以减少热量的消散,而且前者的价值必须比后者低,这才是真的节能。再如随手关灯,则宣传也是有成本的。通过宣传节能确实是一项好的政策,但宣传的成本不得高于所节能源的价值,否则从经济学上讲非但不是节约反而是浪费。经济学中对于节能的定义强调了两点,首先是不仅要节能,而且应该节约一切资源,片面为了节能而浪费了更多的其它资源,则对社会造成损害,其次强调了各种资源的消耗存在着替代的可能性。绝缘材料可以代替部分能源,精确的自动控制(例如对室内采暖和空调温度的控制,对炼铁高炉和热处理炉内温度的控制)则是用精良的控制仪器代替部分能源。但是这种种的替代都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并不是绝缘材料用得越厚越好,能源用得越少越好。这个限度直接取决于各种资源和能源价格之比。当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上升时,立刻出现成千上万种节能的机会。因为在老的能源价格下,节约已经达到了最适当的限度。现在能源涨了价,则此限度跟着变化。使用更多的其它资源以代替能源成为合理的。现在美国政府故意压低了国内能源的价格,使得理应实现的节能措施表面上成为不合理的节能,成为无利可图的节能,错误地压制了人们的节能限度,结果使美国每年多消耗几千万吨石油。一些以石油为生产原料并出口化工产品的企业因为国内油价低,还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当然也增加了美国石油的进口。

 

 

    经济学特别强调各种资源消耗之间的可替代性。发一度电用的煤,如果我们是追求效率不计成本,则可以降低到200以内;如果我们因缺乏资本而用一些简陋的陈旧的发电设备则要超过500。这个比例的变化范围很大。可见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产量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正因为如此,才有经济学这门学问,它研究如何随着资源的稀缺性的变化来选择生产工艺。如果消耗量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就不会有经济学,只存在物理学和化学。1973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美国的能源价格虽然没有涨到应有水平,但也上升了1倍,并引起了更能节约能源的工艺的开发。从1973年到1987年的14年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45%(以可比价格计算),而能源的消耗完全没有增加。1987年能源价格明显下跌,美国的能源消耗量开始上升。

 

 

    1973年以后美国能源低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由于汽油价格相对较低,使得一些可以节约汽油的替代性工艺没有得到发展,特别是汽车的汽油消耗占了总能源消耗的14弱,占石油消耗的约一半。为了制止因油价偏低而浪费汽油,美国国会再一次犯了错误。他们没有改变价格而是企图用节能立法来避免汽油的浪费。197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和节能法案(EPCA),其中要求从1978年以后生产的小汽车,必须满足以每加仑汽油行驶距离为指标的节能要求。1978年这一指标必须达到18英里(合765公里/升),以后逐年提高,1985年要达到275英里(117公里/升)。否则汽车制造商将被处以罚款,其数额是不足标准的汽车每差01英里罚5美元。通用汽车公司1985年生产400万辆汽车,其油耗指标只能达到255而不是275英里,结果被罚了4亿美元。事实上这笔钱大部分被加到了车价上,由购车的人负担了。

 

 

    粗看起来,这种用法律手段避免因低油价造成的浪费是合理的,它强使汽车制造厂用其它资源来代替能源,例如用高强材料以降低车身自重,用电子控制喷油来节油。然而事实上效果适得其反。原本计划要买新车替换旧车的消费者现在因为新车涨了价而推迟了新车购置,旧车虽然费油但油价便宜,所以更为经济。一辆汽车平均能用七八年,所以路上跑的旧车数目七八倍于新车的数目。如果汽油涨了价,不但车主会尽量提早更换新车,而且对旧车也愿多花些钱,精心保养,维持较好的机件状态而节约一些昂贵的汽油。此例说明法律和行政手段不能代替市场价格的作用。其原因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可以选择的方法极多。价格的作用直接决定了各种资源的使用比例,当采用其它手段时,人们可以改变达到目的的方法,仍旧尽量利用低价格的资源,逃脱法律和行政规定的束缚。

 

 

    用行政法规办事的另一个毛病是“一刀切”,不能照顾不同场合的不同需要。仍以汽车耗油为例,救火车的油耗经济性和出租汽车的经济性要求完全不同。前者难得出动一次,后者整天在马路上跑;前者首要的考虑是可靠性高,马力大,起动快,后者则要求油耗低。一刀切的办法只强调节能,反而造成使用不便或经济上的浪费。事实上我们要节约的不仅仅是能源,粮食、淡水、土地、钢材……都需要节约。如果用行政法规的办法搞节约,就得制订节粮法、节水法、节钢法等等。其中节能法就可能和节钢法矛盾;节粮法又可能与节水法矛盾,弄得我们无所适从。只有价格才能适当地照顾到一切资源的合理使用。当一种资源变得更稀缺时,由于市场的作用价格会自动上升,当事人便会更经心地节约它,用不着第三者操心。法规和价格各有其作用的范围,逾了界,事情就要乱套。美国以市场立国,市场运行已经有了百多年历史,可是遇到了能源危机仍闹了被世界各国经济学家讥为笑柄的错误。遗憾的是这一类错误早已发生过几百次、几千次。因为不懂得经济学的人占多数,再加上手里有权,迷信行政手段的人常常决定政策。看来,类似的错误还会几百几千次地重复下去。

 

 

   小结:通过节能为例,说明了美国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浪费。尤其可贵的是如何创造人际关系的宽松环境,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极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论生产和消费,各种投入品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可能:而决没有什么固定的比例。当价格变化时,利用替代关系就可以得到节约。用行政命令搞节约往往是节约了一种资源,同时却浪费了另一种资源。法律和市场各有其作用范围,不能误用。

 


TAG: 读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5-09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9546
  • 日志数: 53
  • 文件数: 3
  • 建立时间: 2006-04-30
  • 更新时间: 2008-12-0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