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如同钓鱼,每次抛出去的钩并不见得都有收获,但你心中要永远寄予希望,经得起鱼漂的上下沉浮,把握好手中的这根鱼竿,快乐生活每一天!

食品物流:脆弱的供应链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9-15 15:43:07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 个人分类:食品技术

查看( 744 ) / 评论( 1 )
跟家电行业一样,食品行业是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一个国际品牌涌入迅猛,国内品牌后起之秀最多,发展最快的行业。然而,我国的食品行业仍然处在繁荣下难以回避的尴尬和无奈之中:在行业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很多企业仍旧在微利、甚至无利的窘况下苦苦支撑着。业界不禁在思索:是营销环节出了差错,还是产品选择上误入歧途?究其原因,问题大多数出在了物流供应链环节上。如今,高质量的产品不再是确保顾客忠诚度的唯一因素。目前复杂的外界环境对食品产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我国食品物流面临很多新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食品电子商务的普及,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购买动机已趋向多品种少数量模式。一般食品的附加值并不高,而品种数量却非常大,需要在短期内快速分拔到所有地方。这对我国目前落后的物流业是一大挑战,要求食品物流达到快速、多样化等标准。

  近几年来,不少国家均不同程度地相继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因激素使用产生的问题、沙门氏菌污染、农药残留问题、后又出现了疯牛病、口蹄疫,还有转基因问题等。我国也多次出现食物中毒事件,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流通中的物流环境与运作是影响食品安全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物流设施和工作人员需符合食品卫生法。由于食品的安全标准,食品原料种植和采购、生产、流通加工和配送每一环节都影响食品安全卫生,食品物流较其它行业物流更重视一体化模式。

  过去几年是一个高速并购的年代,很多食品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加大了规模,公司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少。规模上去了,但并不一定带来规模效应,如光明收购达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年之内就使达能的经营有了很大的转变,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原来的物流资源很难满足并构后的需求。而规模经济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最本质的就是运营上的整合,这对我国还比较分散、单一的物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我国整体流水平和物流机构还很不健全。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食品企业上市公司,如燕京、青岛等已经开始涉足物流领域,相对于国内物流的整体水平而言,食品企业同其它门类的企业一样,处于建立、探索和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社会化转换过程的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很落后,能够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物流企业占比重很少。根据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内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结果,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下表给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现有主要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很少几家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我国生产流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

  企业类别 包装 单纯仓储 干线运输 市内配送

  生产企业 4% 20% 48% 28%

  商业企业 14% 28% 29% 29%

  另据伦敦《亚洲海运》的一篇文章,由于道路建设、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落后,中国每年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乳制品和其它容易损坏的食品的总损失达到750亿元人民币。这笔巨款如果用来买粮食,可以让2亿人不挨饿。专家认为,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食品物流供应链人员和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是导致中国每年数亿元食品浪费和损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来自欧洲的物流专家在考察中国食品运输和物流服务供应链后认为,先不谈食品在产地验收时候的本身质量如何,如果按照欧洲的标准和规范来操作,目前中国的食品运输总量中的80%的水果,蔬菜,冷冻食品和乳制品等保鲜食品在抵达目的地后将被收货人拒之门外。

  一些国际食品市场专家指出,由于中国已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到2004年,中国的农业产品年平均关税从现在的17%将降低到22%,也就是说到2004年,外国农产品,食品和畜牧业出口商人就可以把他们的商品总量扩大出口和配送到中国。

  对于外国经济贸易界来说,中国的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敞开,当然是一个可以争取到更多牟利机会的喜讯,但是目前中国食品物流供应链存在的严重缺陷却令人惊愕。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尽管正在抓紧开发,但是仍然极端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山区的贫困,内地交通运输基础建设陈旧落后,特别是不少地区的交通运输长期布局不合理,建设速度一时没有跟上,阻塞仍然频繁发生,中国东西部地区收入高低差别太大等现象。
 
  而我国港口的冷藏设备,特别是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则直接造成了食品贸易的离心倾向。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说,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仓储设备,他在过去的20年中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和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中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上海和长江沿线各个支线港口的冷藏设施和冷库库容正在不断增加,今后几年内他可以扩大冷藏食品直接进入中国内地港口的份量。

  一些国际食品贸易集团已经租用马士基海陆航运公司,韩国的现代海运公司的运力,开始安排经营直达重庆,成都和武汉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还有一些国际冷藏和冷冻食品贸易集团开始把本部从香港移到具有冷藏仓储能力比较雄厚的上海,致力于迅速发展中国内地的铁路,公路,水路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目前中国的食品冷藏供应链还有待迅速完善,中国各地的管理规范有待进一步统一。

  中国的食品冷藏卡车运输现状更是不能令人乐观。首先是易腐保鲜食品的装船,装车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其次是物流链各个环节信息阻塞,缺乏透明和畅通机制,环节脱钩是常有的事情,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
  
  在中国的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中能够按照发货人的要求保持恒温的只有达到95%,其余8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者塑料布,由于公路冷藏运输效率低,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食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现代物流技术酵发食品物流合理化

  顾客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显现个性化、方便化趋势,不同消费者对同一食品的要求有很大差异,我们很难预测到消费需求的准确数据,等收到零售商的食品订货单后再进行食品全过程生产则延长了前置期。这与顾客对食品快速变化的偏好是不相符的。利用“延迟”生产技术可有效地利用总体预测的信息,缩短交货期和有效降低食品生产、销售成本。这些技术包括通过设计食品和生产工艺,可以把制造何种食品和差异化的决策延迟到开始进行生产时,使一类或一系列产品延迟区分为专门的产成品,这种方法称为延迟产品的差异,即食品生产的通用工序和特色化工序进行分离。分离点之前的食品生产是可预测的,能大批量生产,效率最大化;分离点后依*顾客对食品的个性需求驱动对食品进行特色化,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从时间角度考虑,我们尽可能将分离点推迟,即向生产过程下游移动,如将食品生产的最后段工艺(特色化包装、份量大小分级、营养成分添加、顾客额外要求等)延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以后来完成。

  食品行业可通过流通加工来保持并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使提供给消费者时保持新鲜。食品的流通加工主要包括:(1)冷冻食品;(2)分选农副产品;(3)分装食品;(4)精制食品。提高食品配送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的策略,即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属于低温保鲜食品范畴,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在物流上可采取“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这种组织形式无论是对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保鲜是消费者对市场食品的第一要求。即使是已入零售店的食品,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仍然是比较麻烦的事。由于食品品种繁多,需引入先进信息系统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管理。

  (1)采用“不同货架到货方式”,即按货架为单位进行到货的方法。首先,对各个店铺的货架与商品的关系进行调查,将商品与其货架的货位输入到物流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起商品与店铺,以及货位的关联,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地识别各类食品的数量,应该补充到哪一家店铺的哪一个货位上。这样就可能在货架上按顺序进行补充商品,做到最效率化。

  (2)鲜度维持管理。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食品的主文件中设定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制造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对将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警告功能,采用双重保险方式。

  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其中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常温流通中果疏约损失20%—30%、粮油15%、蛋15%、肉干耗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

  要发展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流通业主要是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目前正致力于冷链建设,已纳入“十五”计划。如中国肉类协会特别强调,“十五”期间,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要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的发展,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运输和销售环节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新形式。

  目前,创建绿色食品配送体系吸引了许多食品企业的眼球,也是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绿色食品配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运输绿色化。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运系统。

  (2)流通加工绿色化。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附加工等;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3)包装绿色化。主要途径包括: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食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并对包装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合理的包装材料回收体系等。

  最终出路在于构建食品供应链

  基于我国食品物流面临的新环境,要解决与食品物流密切相关的食品消费多样快捷化要求、食品安全卫生控制、食品企业规模扩大等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物流战略框架。食品物流比较繁琐,食品物流产业涉及到多个组成单位,从开始的农产品种植、原料运输、食品加工生产到运往配送中心,直至零售商最后被消费者消费的全过程。由于其中的每一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个物流过程,需通过变革将传统的基础物流向整合物流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转变。

  所谓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最大化。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产前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种子、饲料供应商)—产中种养业生产环节(农户或生产企业)—产后分级、包装、加工、储藏、销售环节—消费者。在国外,这个供应链被形象的比如为“种子—食品”,在我国通常被称之为“田头—餐桌”。

  我国传统物流是由分散的各成员各自进行物流运作,而供应链物流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相互合作、信息共享,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这样,通过食品供应链物流的整合管理,可使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可有效提高食品物流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食品原料的源头卫生安全控制,可确保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我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在这方面已做出了初步尝试,如对普通玉米油的提炼,从培育种子开始到最后的提炼、以及销售、出口都在进行研究和建立管理体制。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样的食品供应链有待于逐步试验和实现。由于供应链上各物流机构在整合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应该注意选择整合渠道,建立共同的供应链物流效益最大化目标。同时,可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发挥企业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尽快提高物流基础设施水平。针对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交通系统、仓储系统、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问题,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我们认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政府应该制定有关第三方物流服务业行业准入的企业基础设施基本条件要求,对专门的物流公司提供优惠的建设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是食品生产企业将物流服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食品规模的不断扩大,食品企业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很难满足自身综合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将业务交给专门的能提供综合服务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

  生产和流通企业对于未来物流服务内容的需求和选择生产企业

  我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最急需的是综合性服务(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这样可减少食品生产企业的配送活动,食品企业可集中精力和技术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到效率最大化。不但节省了运营成本,还减少了交通拥挤、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比如前一段时间,青岛啤酒建立合资物流公司,其原因就是青啤不具备管理车队和运输的综合能力,把这个包袱转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合同的方式使“后勤”得到保障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传统物流企业在服务管理方面的行为。在努力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立行业协会,规范的同时,必须尽快成立地区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的行业协会,由该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机构,一方面由协会开展工作去防止和制裁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出轨行为,一方面由行业协会组织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这样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某些食品企业而言,为了保障食品供应链物流的顺利进行,需从整个宏观控制的角度,以全过程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控制某些物流成员的运作行为。

  努力降低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的“退出成本”。我国目前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施,为了提高食品物流效率,使用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还必须解决如何出售这些已有的物流设施和消化企业现有的服务工作人员的问题。可通过第三方物流建立跨地区和跨行业的经营网络时收购食品企业的物流设施,帮助降低“退出成本”。

  建立食品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标竿管理。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识别和完善质量控制作为降低成本、加强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全面质量控制:给出食品企业承诺——理解顾客需求——测度目前业绩水平——开发食品服务战略——实施质量控制程序——改进程序,这样不断循环操作。标竿管理(英文Benchmarking)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一个明确努力方向的过程,是发现目标以及寻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物流服务商和客户建立共同的标竿管理模式,可使企业内部意见一致,企业之间达成协议。实施标竿管理主要在共同利益方面,制订长期合作的目标,朝共同指定的方向努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市场把握不准、计划频繁调整、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批号老化、全国范围工厂间调货、客户要货批量减少、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不够高、产品推广不理想、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陷入被动操作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食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化,以推动策略、预测囤货型生产为主,通过采购、生产、配送的平稳运作来降抵成本。强调规模经济,以产能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物质效率指标。

  物流配送处于供应链上集团与客户的临界面上,是企业营运的第一脉搏,内部的任何业务问题都会影响到物流配送,是集团供应链体系的问题聚集点。物流配送所表现的问题在于:配送成本高,影响集团综合成本竞争,物流运作难度大、交货期长、送货不准时,经常出现突发性运作瓶颈,运输费用的责任难以区分,销售部门投诉不断。

  企业间竞争已不再纯粹是产品与产品、单个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统一、稳定、顺畅的供应链形成企业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于仿制性的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从长远发展来说,构建食品供应链体系是食品行业最终的出路所在。

TAG: 食品技术

iamqa的个人空间 iamqa 发布于2006-09-15 22:29:45
感谢梦迪,很好的资料。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