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专题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11-08 03:05:48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 精华(3)

查看( 11932 ) / 评论( 128 )
收集油脂相关资料和信息!!

TAG: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2:44:35
油脂的种类
油脂的种类
中文          英文           用途特性               熔點(℃)
天然奶油      Butter         从牛奶中所提炼出來的    约32~34
                             天然油脂,为做高级蛋
                             糕,西点之主要原料。
                             (有含水与无水两种)
发酵奶油     culturedbutter乳脂肪16~20%,无脂固
             orsourcream   形物8~9%,杀菌后冷却
             butter          到21到22℃,接种乳酸
                             菌发酵后,再冷藏包装
                             贩卖。亦可部份加入奶
                             油(butter)中,做为天
                             然香料的来源。
酥油         shortening      其成份为:白油+胡萝
                             蔔素+天然香料,与白
                             油可以替代使用。可普
                             遍用在任何一种烘培产
                             品中。
雪白乳化油   shortening      是一种以动植物油(牛
                             油、猪油、棕榈油、沙
                             拉油、椰子油…等)精
                             制后,混合调制成的白
                             色固体油脂。多数用於
                             面包之制作或代替猪油
                             使用。
白油         shortening      在台湾,白油的成份与
                             雪白乳化油一样,唯一
                             的差别在於白油中没有
                             打入氮气,所以打发能
                             力较差,且外观颜色不
                             像比雪白乳化油那么白。
玛琪琳       Margarine       是一种以动植物油(牛油    约40~45℃
                             、猪油、棕榈油、沙拉
                             油、椰子油…等)混合调
                             制成固体油脂。含水15
                             ~20%及盐3%,系奶
                             油的代替品,多数用在蛋
                             糕和西点中。
起酥玛琪琳   PastryMargarine成份与上述玛琪琳相似,    约43~47℃
                             但熔点较高,含水量约在
                             25%~30%,用作西点和起
                             酥面包和膨胀多层的产品
                             中。亦有用天然奶油制成
                             的片状起玛雅琳。
猪油         Lard            是由猪脂提炼的,淡黄色    33~36
                             ,有明显的猪油香味,但
                             保存时限较短。多用於产
                             品品质较酥的中式点心。
精制猪油     refineLard     精制过的猪油,无味、白    28~37
                             色油脂,为食用油中油性
                             (酥松度)最高的油脂,一
                             般多用於中式点心、炸肉
                             圆、桃酥、礼饼…等,多
                             为桶装(16kg),市面不易
                             购得。
沙拉油       SaladOil       由黄豆提炼而得的液体油
                             。常用於戚风蛋糕中。
橄欖油       Oliveoil       大致用於面包不粘性與磅
                             奶油搅拌,装饰奶油调软
                             ,硬度调整。
油炸油/软质棕榈油            软质棕榈油安定性佳,油    15~28℃
                             炸时不起油爆、不起泡,
                             具有香酥风味。在高温下
                             不易裂解而产生有害人休
                             健康之物质,非常适合油
                             炸。
鲜奶油       WhippingCream  由鲜奶浓缩,使含油量过     乳制品
                             到约36%,可用作蛋糕表
                             面霜饰之用。
    注:在台湾的情況,冬天生产的熔点会较低於夏天生产的,以免冬天油脂太硬。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2:47:32
油脂精练
参考一下

油脂精练1.ppt
(2006-09-24 02:47:32, Size: 149 KB, Downloads: 235)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2:48:28
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
参考一下

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doc
(2006-09-24 02:48:28, Size: 132 KB, Downloads: 209)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2:07
现阶段国内油脂加工面临产能过剩

现阶段国内油脂加工面临产能过剩

(2006年5月9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脂加工企业的扩张,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几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已经兴建了约100个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均在1000~3000吨之间。
 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兴建了约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辽宁大连、天津塘沽、广东东莞等港口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
 2004年,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又开始在内地兴建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如新疆昌吉油厂(1000吨/天),陕西西安邦淇大豆油厂(2500吨/天),重庆大豆油厂(3000吨/天),湖北天门菜籽油厂(1500吨/天),黑龙江九三油脂大豆油厂(5000吨/天),安徽蚌埠花园菜籽油厂(3000吨/天)等。
 至今,在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油料加工区:东北加工区(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为代表),环渤海加工区域(大连华农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山东莱阳鲁花、秦皇岛金海粮油公司、河北汇福粮油、山东益海油脂和山东黄海油脂为代表),长三角加工区域(以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浙江新市油脂、南通宝港油脂、宁波金光油脂、上海良友集团、安徽大平工贸集团和蚌埠花园油脂等为代表),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域(以广州植之源、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公司、东莞中谷油脂、东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工业和南海粮油公司为代表)和西部加工区域(以四川金石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新疆昌吉油厂和重庆大豆油厂为代表)。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脂(7000吨/天),连云港益海油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粮油(6000吨/天)。
 全国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目前,这几家企业集团已拥有日处理大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中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加工能力,我国的油料加工总能力已超过亿吨,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如此庞大的油脂加工能力看似红红火火,但实际上隐含着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这一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2:45
中国油脂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油脂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06年3月21日)
    大豆压榨行业是国家最早放开的粮油加工业,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国家打击走私油、对进口豆粕开征增值税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榨油行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从2001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国内宏观经济明显转好,金融政策宽松,内需旺盛,出现了一轮大规模的投资热潮。国内榨油行业在经济大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同样掀起了一轮投资扩张的高潮。而恰在此时,正赶上美豆走出了一波长达两年多的大牛市行情,涨幅高达156%,几乎所有油厂都在这两年扩张中获得了丰厚利润,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建榨油厂,买大豆”就一定能赚钱。很多采用国产设备的工厂只用半年就能收回投资,这种赚钱效应又吸引来更多的资本(除外资以外,国内其他行业包括钢材、房地产、高速公路等领域也都投资建设榨油企业),从而导致我国榨油行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产能翻了两番多,国内沿海地区各大港口几乎都建有大型榨油企业。那么,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榨油行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这种状况使得榨油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下,潜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一是导致部分企业盲目进口大豆。很多油厂不是以销售区域市场的需求而是以自身产能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这种个体的有序,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表现在整体上是无序的,导致的后果是大豆进口量盲目增长。二是产能过剩,进口过量,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使市场风险大部分集中在榨油行业。
    2.我国榨油行业发展时间短,人才少,经验不足。
    国内很多大型榨油企业都是在近两年刚刚建成投产,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走势周期,对于榨油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走势研究得不够深入,欠缺国际贸易经验。2004年一季度我国高价抢购美国大豆,进口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0%,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企业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幅高达60%—110%,个别企业库存高达50万—60万吨。可以说,美盘大涨,与中国买家的疯狂抢购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剔除国内企业在4月份以后洗盘和违约的数量,整个2003—2004年度,我国采购美豆仍高达823万吨,同比增长7%,与此相对应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采购量均大幅下降,其中欧盟下降了38%,墨西哥下降24%,泰国下降了47%,日本下降9%,整个2003—2004年度,各国平均对美豆采购的下降幅度为26%。据我了解,国内的很多合资企业也减少了采购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新崛起的榨油企业在行情把握和操作经验上还有不足之处。
     3.有些榨油企业缺乏有效的避险措施。
     部分榨油企业在经营中沿用了前两年的做法,采购时只做买进,很少做套保,这样的做法在牛市行情中尝到了甜头,在不断赚取加工利润的同时还赢得了原料涨价的超额利润。但是在去年的历史高位上,这些企业仍忽略套保避险,因此,在行情转势中承担了全部的市场风险。此外,由于国内期货制度方面的限制,国内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在外盘上进行套保,其他企业只能通过代理进行操作,种种限制使期货套保业务在国外运作上很不方便,这也是国内企业在外盘上很少做套保的原因之一。
    内资油厂已经是这种状况,再加上外资近两年的大量涌入更是加重了国内油厂的消化负担。当前国内沿海地区各大港口几乎都建有大型榨油企业,现在我国总压榨能力已超过7000万吨,而现阶段实际需求只有3000万吨左右,形成了近60%的剩余能力。
    2006年国内油菜籽产量预计
    预计2006年国内油菜籽产量仍将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从总体上看,2005年国内油菜籽上市后收购价格不太理想,与农民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今年油菜籽的播种积极性。根据笔者的了解,今年部分省市的油菜籽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年前干旱的天气影响了播种,二是部分省份对农民种植小麦采取一定的补贴,也抑制了农民播种菜籽的积极性。但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油菜籽仍然是一种少有的经济作物,况且油菜籽存在种植成本相对低、易于田间管理等特点,因此预期2005年油菜籽播种面积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最终的产量还是要看天气而定,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油菜籽生长后期的天气尤为重要。如果2006年油菜籽生长时期天气较为正常,根据历史数据预计,2006年国内油菜籽产量依然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从总体上看,2005/2006年度国内油籽产量将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反映在植物油的产量上,2005/2006年度国内植物油的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减产幅度有限。
    2005/200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预计
    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可能达到2700万吨左右。近两年大豆市场的弱势使国内不少贸易商以及部分大豆压榨厂逐渐退出市场,中型压榨厂受到的影响稍大,但这不一定会对国内总的大豆压榨能力产生多大影响,随着外资不断进入,国内大中型大豆压榨厂的压榨能力不但不会下滑,反而可能会上升,如果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开工率也会上升。据对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将可能达到2700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增长4.6%。2004/2005年度我国进口了172.8万吨的豆油,美国农业部预计2005/2006年度我国豆油进口量将达到24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38.9%。当然,实际的进口量依然要根据国内外的行情而定。
    2006年国内菜籽进口量预计
    预计2006年国内菜籽进口量为50万吨左右。受国际油菜籽价格较高、国内菜籽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2001年以来国内菜籽的进口量逐步下滑,2005年进口量已经下滑到26万吨左右。菜籽进口下降并非国内对菜籽的需求减少,关键还是菜籽市场行情较为低迷,无法承受较高的进口价格。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国内大豆市场的快速发展打压了菜籽市场,大豆进口的大幅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菜籽的进口,而豆油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菜油消费需求的下降,这也是菜籽进口减少的一个原因。而目前国内大豆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估计国内菜籽进口也将在一段时间里维持较低的水平。基于预期2006年国内外油菜籽市场的形势有望略有好转,继续长期低迷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06年国内菜籽进口量为50万吨左右。
    油脂加工企业的情况
    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的几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已经兴建了约100个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均在1000—3000吨之间,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兴建了约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辽宁大连、天津塘沽、广东东莞等港口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2004年,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又开始在内地兴建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如新疆昌吉1000吨/油厂,陕西石羊2500吨/天大豆油厂(西安邦淇),重庆3000吨/天大豆油厂,湖北天门1500吨/天菜籽油厂,黑龙江九三油脂5000吨/天大豆油厂,安徽蚌埠花园3000吨/天菜籽油厂等。至今,在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油料加工区:东北加工区(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为代表),环渤海加工区域(大连华农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山东莱阳鲁花、秦皇岛金海粮油公司、河北汇福粮油、山东益海油脂和山东黄海油脂为代表),长三角加工区域(以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浙江新市油脂、南通宝港油脂、宁波金光油脂、上海良友集团、安徽大平工贸集团和蚌埠花园油脂等为代表),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域(以广州植之源、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公司、东莞中谷油脂、东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工业和南海粮油公司为代表)和西部加工区域(以四川金石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新疆昌吉油厂和重庆大豆油厂为代表)。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脂(7000吨/天),连云港益海油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粮油(6000吨/天)。
    全国拥有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目前,这几家企业集团已拥有日处理大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中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加工能力,我国的油料加工总能力已超过亿吨,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如此庞大的油脂加工能力看似红红火火,但实际上隐含着生产过剩的危机。
    贸易商尤其是中间商的生存岌岌可危
    近两年多来,中国的贸易商相当辛苦,举步维艰。国内与国外油价长期倒挂,使进口贸易商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维护自己的客户群体,吃尽苦头。每年国际、国内给贸易商的采购机会也只是昙花一现,能抓住机会的为数不多。
    单纯的贸易商没有工厂作依托,把自身完全暴露在残酷的市场大浪中,以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为代价来寻求稍纵即逝的机会,生存环境及其恶劣。
    近两年来贸易的渠道、方式也随着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由厂家直接应对终端的格局日趋明显,甚至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团体直接进行国外采购。贸易渠道的简化、中间环节的萎缩,致使国内中间商的可操作空间日趋狭窄,而对于需求方来讲最大化地降低采购与生产成本是他们生存的基础,所以这种贸易渠道、消费渠道的变革还会越发明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间商只是中国油脂贸易行业历史当中的一个过渡群体,在前几年市场行情一片大好、油脂压榨、加工企业未见规模的时期,中间商在中国油脂行业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繁荣市场、衔接厂家与终端、过渡国际与国内市场之间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在看来他们或许充当的也只是“过客”的角色,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看,这或许也是中国油脂业开始觉醒并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趋势也随之发生转变,在粮油消费中这种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散油向中包装、小包装的过渡普及。虽然国内尚有部分省区物质条件还很落后,但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在近几年来已是相当巨大。众多厂家、商家瞄准这一时机纷纷重磅推出自己的产品、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全国知名品牌也正是在这一过渡时期脱颖而出。应该说,他们对于引导消费、提高国人生活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给中国油脂行业作出了榜样,在散油贸易举步维坚的时期寻求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全国小包装以地域性饮食习惯为引导,品种呈现多样化:一级豆油、豆油、调和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等,品牌也是层出不穷。小包装的日趋成熟正给厂家拓展了销售的新渠道,在规避市场风险上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棕榈油在中国的发展
    棕榈油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的应用在中国产生很强的季节性,并且再加工能力强,品种多样化,受到国内各类别食品厂,以及化工、日化工业的宠爱。棕榈油在国内属于小品种油脂,由于其季节性强、用途特殊、价格波动频繁、剧烈,所以给贸易商很大的投机操作机会。2005年1—12月我国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657.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705.2万吨减少6.76%。其中进口棕榈油433.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85.7万吨增长12.28%。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棕榈油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自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棕榈油配额发放量的增长,我国棕榈油的进口总量也逐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取消44度棕榈油配额管理后,伴随我国棕榈油分提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棕榈油进口量大幅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国棕榈油的潜在消费需求存在巨大空间。根据世界贸易协议的规定,2006年我国将取消豆油、棕榈油、菜油的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对2006年的进口我国将采取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尽管有一定的门槛,但相信随着配额的取消,国内棕榈油的进口量有增长的趋势,毕竟配额的限制没有了。当然具体的进口量依然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我们相信,随着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以及化工行业用量的增长,我国棕榈油的消费和进口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随着配额的取消,配额的成本不复存在,预计毛棕榈油的进口将有增加的趋势。在前几年我国对棕榈油实行配额管理的年份,不排除部分棕榈油的进口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也就是贸易商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配额的进口,以保证第二年的配额量。在取消配额管理后,这种情况将不再存在,而进口也将完全根据国内外的市场行情而定。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于1988年诞生,由德国聂尔公司发明,它是以菜籽油为原料,提炼而成的洁净燃油。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资源贫乏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为发展生物柴油,在行业规范和政策鼓励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为了便于推广使用,美德意等国都制定了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如美国权威机构ASTM相继在1996年和2000年发布标准,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条件,并且政府实行积极鼓励的方式,在生物柴油的价格上给于一定的补贴。如德国农民种植为生物柴油作原料的油菜籽可获得1000马克/公顷补贴,并对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税。
    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发展这项产业。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吨/年。欧盟国家主要以过剩的菜籽油和豆油为原料,2001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100万吨。2000年德国的生物柴油已达45万吨。法国有7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40万吨/年,使用标准是在普通柴油中掺加5%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意大利有9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33万吨/年,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奥地利有3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5.5万吨/年,税率为石油柴油的4.6%。比利时有2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24万吨/年。日本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40万吨/年。
    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将有助于我国生物柴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以预计,在2—3年内,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供应量的严重不足,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的成熟与推广,无疑将给世界植物油界带来新的曙光。中国油脂行业如果抓住这一产业机会,受益将不可估量。
    经济全球一体化对中国油脂行业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始于20世纪后期,在21世纪延续,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不可阻止的历史潮流。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有利有弊,但也正是因为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努力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圈。世贸组织扫除了许多贸易屏障,为跨国经济活动建立了不少绿色通道。
    从中美贸易战上来看,美国阻止我国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欧盟、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等等,这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高举反倾销大牌的同时向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大量倾销产品,所以有人说“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发达国家向弱国推销产品的一种谎言”。这种说法固然有些偏激,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我们至少应从种种事实上看清楚: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油脂行业在充分利用这一绿色通道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以上我国油脂行业当前的现状中,我们总结出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油籽压榨业与油脂加工业严重饱和,超量生产。
    ●国内厂家、贸易商避险能力低,渠道少。
    ● 国有资金欠缺,外资大量涌入,民族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双重压力与贸易竞争。
    ●中国油脂行业高科技产品不足。
    中国油脂行业的应对策略
    1.从国家角度看,在国际上要争取最大的大豆话语权。
    前年,在与国际资本的角逐中,我国很多行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几乎所有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振荡,榨油行业也不例外。国内缺乏内部协调机制,国际资本狩猎中国,是企业损失惨重的客观原因。这些国际资本借助国际金融市场,通过掌控大宗基础性原材料的定价权,大肆操控价格,“张网以待”,牟取暴利。导致大豆风波的成因很复杂,主因是国内榨油企业在经营运作上存在严重缺陷并且缺乏政府在国际上的有力支持,但既然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就要充分利用成员的话语权,政府也要像维护纺织品出口利益那样维护中国油脂行业的进口利益。
    2.积极寻求民族工业发展的出路。
    相对于跨国公司,从各方面看我们都处于弱势。但我们肩负着发展中国油脂业的使命,探求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对跨国公司的冲击,首先,民族工业要搞好团结,不能是一盘散沙;要努力壮大自己,要创立我们的民族品牌,得到国人的支持,这一点“福临门”就是榜样。品牌是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日前,国家公布了植物油行业的中国名牌产品,极大地激发了油脂加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积极性,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第二,要发挥国内终端市场的网络优势。外资油厂目前在国内还只是作大宗贸易,依托国内代理,基本上与终端脱钩,这正是我们的切入点。第三,我们的资金虽相对薄弱,但我们可以上市融资甚至进行海外融资,逐步壮大自己并把我们的网络延伸到国外。单纯用自身固有的资金在本土与跨国公司抗衡是很被动的,要大胆地走出去。
    3.油脂加工企业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1)延伸榨油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大豆的副产品很多,产业链很长,从大豆压榨的副产品中可以提取磷脂、低聚糖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我国榨油行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开发下游产品的基本条件,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或研发适合自身条件的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达到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的目的。提高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这一点生物柴油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与下游行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抢占市场份额。榨油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应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下游企业,争取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保证正常供货的同时,积极推动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力求实现双赢。
    (3)我国油脂加工企业要考虑避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在国际采购上无谓的损失。
    总之,作为油脂加工企业,一定要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起来,认清宏观经济走向与基本面供求关系,着眼于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统筹兼顾,把握大势,规避经营风险,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
    利用期市规避风险
    无论是油脂加工企业还是大中型进口贸易商都要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是避险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规避风险的战术,要想成为市场的赢家,还必须认真研究宏观经济走势,把握行业脉搏,统筹兼顾国内外市场,做到宏观经济政策、基本面以及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方能在战略高度上,规避大的经营风险。
    1.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
    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中,随着投资和需求快速增长,社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累了较丰厚的财富,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物质需求旺盛,商品经济繁荣,金融市场以涨势为主,在此阶段应持多头思维,“多看多,少看空”。而在经济发展的回落周期中,随着消费水平由周期性顶点向下回落,物质供给过剩,经济逐步走向萧条,金融市场以下跌为主,在此阶段则应持空头思维,注意规避风险。
    2.注意研究国家政策。
    政策方面,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家农业政策,还要关注大豆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导向;历史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政策可以改变粮食的供求关系。大豆进口是国家很敏感的问题,2002年1月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对国内大豆进口节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大豆以及豆粕、豆油的价格大幅波动。去年以来,我国各项金融政策处于高度敏感期,2005年7月21日开始,国家已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升值已经对我们这些以进口原料为主的榨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3.注意研究国外经济动态。
    在关注国内金融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利率走势。2001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近33%,持有美元的资本为规避货币贬值风险,纷纷买进商品,使资产保值、增值。2005年年初,美豆反弹就是由于指数基金买入商品期货推动的。
   4.期货与现货相结合,把握有利商机。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大豆、豆粕交易日趋活跃,榨油企业应充分发挥现货商的优势,以套保为立足点,兼顾投机,根据国内与国外、期货与现货以及大豆与豆粕等不同品种、不同市场的价差波动,进行期现套利、跨市套利以及跨品种套利等操作。
    5.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分散市场风险。
    我国作为大豆的主产国之一,国内产量占我国总需求的45%左右,在国际行情大幅波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外倒挂(内低外高)的情况,因此,国内榨油企业,尤其是北方的工厂,不能完全依赖进口,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购目标。
    6.从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角度规避企业风险。
    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对于企业尤其是国外采购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盼望着指数、期权等更高层次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国内出现,这样企业可以多层次经营、全方位立体式地避险。
    油脂行业不同于其他朝阳与夕阳产业,这是一个永久的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并且随着国家的进步、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地发展。虽然中国油脂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并不是说其前途与发展渺茫,油脂行业还有很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具备很多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的油脂行业前途十分广阔。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3:29
2006年国内油脂市场预测及展望

2006年国内油脂市场预测及展望


自2005年春节之后,国内油脂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即便在8-9月份国内油脂、油料进入青黄不接之际,适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的传统消费旺季,国内油脂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也不大。倒是在年末国内禽流感疫情的爆发,油厂因粕类产品滞销,停工较多,刺激豆油价格上涨了100元/吨以上,但是棉油、菜油、花生油以及棕榈油价格浮动空间相对仍比较小。综观2005年国内整体油脂市场,基本上都是在走下坡路,目前2006年元旦已过,国内油脂市场仍没有多大起色,2006年度的具体行情走势如何呢,笔者将联系有关市场影响因素做如下分析:  
  第一季度:国内油脂产品销售疲软,但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进入1月份之后,临近春节,国内油脂终端需求市场将迎来采购高潮,人们将习惯性地加大油脂产品的备货量,一般可达到一个季度甚至半年的用量。但是,由于各地商家销售竞争激烈,还可能竞相降价来刺激消费者增加购买量,国内油脂价格不仅不会上涨,反而可能下跌。各商家也因春节之后国内油脂市场将进入漫长的消费淡季,再次补货的数量将相对减少,难以有效地支撑国内油脂产品市场价格。  
  不过,今年与往年不同,尽管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禽流感疫区已经解除,但冬春季节还存在大范围爆发疫情的危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禽流感仍将影响市场对禽产品以及粕类产品的消费信心,油厂还可能开机不足,减少油脂产品产量。另外,尽管今年植物油进口放开,但国家仍将实行有效管理,况且从CBOT走势来看,后期进口油脂价格与国内市场发生倒挂,进口油脂还可能提振国内市场行情。再者,后期随着相关厂家收购积极性的膨胀,国内大豆、棉籽等油料产品价格还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也将对油脂市场构成支持,所以预计本季度,国内油脂产品价格不会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第二季度:国内油脂产品将基本呈逐渐回升的态势。  
  到4月份,国产大豆收购已进入后期,市场压力全面消散,国内棉籽、花生等其他油料作物收购则已经扫尾,而菜油供应也将进入青黄不接时期,国内豆油、棉油、花生油、菜油等产品价格将因油料供应紧张、进货成本居高不下而可能出现上涨行情。但同时要关注两点:一是届时正值南美大豆上市期,其产量将成为市场焦点,根据目前预测,今后如果南美地区不发生旱情,2005/2006年度南美大豆产量预计为1.0955亿吨,比2004年增加1400万吨,增幅高达15个百分点,由于大豆供应充足,将给国际以致于国内油脂市场施压;但是,如果适逢灾害天气,南美大豆减产,还可能支持国内油脂产品价格上涨。二是紧接着国产菜籽也将规模上市,预计5-6月份,随着夏季菜籽的大量上市,新菜油将给国内油脂市场带来些许冲击,影响价格涨势。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该季度由于国内气温回升迅速,棕榈油又到了施展“勾兑”用途的季节,其价格将随销量的增长而得到回升,其他高价油脂产品则因棕榈油渗透规模的扩展,市场份额不断被吞食而可能影响其价格涨势,甚至还可能发生下跌行情。  
  第三季度:油脂产品价格基本呈先跌后涨的行情。  
  7-8月份正是盛夏,天气非常炎热,国内油脂产品将进入年度性的需求低迷时期,此时棕榈油“勾兑”最活跃,有可能占据油脂产品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豆油、菜油等油脂产品将受到严重打压。另外,新菜油也陆续上市,充足的供应量也将对国内油脂市场形成较大的利空,国内大部分油脂产品销售疲软,行情低落,其中,由于棉油、花生油存量已不多,价格相对较高,棕榈油价格也因旺销将达到阶段性的高点。  
  而到8月下旬,国产菜油上市压力已过,国内豆油、棉油、花生油等各种油脂产品基本上已经进入青黄不接的时期,国内油脂产品将可能因供应紧张而出现上涨行情。届时美国及我国大豆将进入关键生长期,如果遇到干旱等不良天气,投机基金伺机炒作,国内外大豆市场还可能起到进一步烘托作用,促使油脂产品价格发生飙升行情。  
  第四季度:国内油脂产品行情激荡。  
  到9月份,由于大部分秋季油脂作物还未上市,国内油脂产品将基本在高位震荡,而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临近,各油厂和经销商又将进入节前备货期,国内油脂市场有望迎来一次采购高峰,其价格还可能因供不应求再次出现上涨。双节过后,国内市场又将停止阶段性的采购,国产大豆、菜籽、棉籽、花生以及美国大豆等秋季作物将相继上市,市场需求疲软和集中上市压力将联合打压国内油脂产品市场价格,发生骤降的机率比较高。但也不排除因我国或美国大豆减产,基金伺机炒作使国内大豆以及油脂产品价格出现反季上涨的可能。总之,该季度国内油脂产品价格所受影响的多空因素复杂,难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或激荡行情。  
  由上分析可见,2006年度,国内油脂产品市场不会再像2005年度一样波澜不惊,行情波动机率较高。历年来的油脂市场走势也可反映出如此一个规律,那就是油脂市场经过“水平式”走势之后,必然会迎来激荡的一年,2006年国内油脂市场将可能发生更多的变数。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5:10
回顾与展望:突飞猛进的中国油脂工业

回顾与展望:突飞猛进的中国油脂工业




  1、油料、油脂生产与消费快速增长
   植物油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居第三位,仅次于粮食和棉花。1985-2004年,全国植物油料的产量由3295.81万吨发展到5937万吨,增加了2641.19万吨。根据统计,2004年我国主要油料的总产量达5937万吨,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在5937万吨国产油料中,扣除大豆、花生、葵花籽和芝麻的直接食用部分后,折油1086.9万吨。
   1985年以前,由于我国当时食用油消费水平不高,我国一直是植物油和油料的出口国家。1986年以后中国成为植物油净进口过。近几年,由于国内市场对植物油的需求猛增,油料生产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植物油的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国家需要每年进口植物油,而且数量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植物油和油料的进口大国。
   2004年我国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亚麻籽等8中主要油料的总产为5937万吨,其中大豆产量1720万吨,花生产量1431万吨,油菜籽产量1304万吨,棉籽产量1074万吨,葵花籽产量197万吨,芝麻、油茶籽和亚麻籽产量合计为211万吨。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油菜籽47万吨,进口大豆油252万吨,菜籽油35.3万吨,棕榈油385.6万吨,总计折油1055万吨,出口花生果9.5万吨,花生仁40万吨,扣除出口折油30万吨,净进口折油1025万吨。2004年我国食用油的总供给量为国产油料折油1086.9万吨和净进口油1025万吨之和,总计为2111.9万吨,人均可供给量达到16.2公斤。2004年食用油的消费量约为175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为13.5公斤,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人均年消费量15公斤的差距。
    根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5亿,人均食用油消费按15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总量将达到2250万吨,食用油的消费量将增加500万吨。为满足食用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我们除了要进一步发展油料生产外,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油脂油料也是必须必需的,而油料增产和进口油脂油料的增长,为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油脂工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的油脂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油脂工业形势空前大好,许多地区的政府部门为当地的食品工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特别是对粮油工业基础设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成套先进的油脂设备和技术,使中国油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缩短了同国外先进国家水平的差距。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阶段全国油脂工业从国外引进了50多条生产线,外汇总投资约5000多万美元,其中,仅北京市就引进了6条生产线,投资近600万美元,配套资金约5500万元人民币。
  20世纪80年代是油脂浸出技术和全精炼油技术大力推广的年代,浸出制油厂在全部油厂中所占的比率大幅度的提高。根据统计,1984年,全国国营粮食部门共有浸出油厂(车间)363个,浸出制油能力332万吨,浸出油产量仅40.4万吨,浸出油脂的加工能力占当时油厂加工能力的20%,浸出油的产量占油脂总产量的17.2%;1984年全国共有全精炼设备年生产能力50万吨左右,年生产全精炼油约8.9万吨,平均设备利用率不足20%。
   有关部分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全国浸出油厂(车间)约1500个,其中千吨以上的大型浸出油厂近100家,油脂浸出能力突破了8400万吨大关,浸出油产量约达1100万吨,浸出油脂的能力占油脂加工能力的90%以上,浸出油的产量是油脂总产量的80%以上;2004年全国共有炼油设备的能力达到3400万吨,年产精炼油1400万吨,其中一级油352万吨,二级油70万吨,人造奶油设备能力约100万吨,年产量约50万吨。
   自1980年起,随着北京、上海等地一批人造奶油、起酥油、粉末油脂、可可脂、代可可脂生产企业的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没有食品专用油脂的历史,使中国油脂工业由单一的植物油生产向油脂及制品的深加工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1984年我国人造奶油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只有2万吨左右,而到1996年我国人造奶油的设计生产能力已达15万吨,2001年生产能力又增至30万吨,近几年来新的更大规模的人造奶油企业还在不断建设,仅从丹麦引进的人造奶油生产线就多达49条,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1.5-6t/h,到2004年底我国各类人造奶油的生产能力已突破100万吨。
   同时,通过我国油脂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油脂机械生产厂家和油脂生产企业密切配合,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使油脂机械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大型油料预处理设备:大型榨油机、轧坯机、油料挤压膨化机,软化机、蒸炒锅等;在油脂浸出成套方面有:混合油负压蒸发新技术,浸出油厂闭路循环节能新技术,四号溶剂浸出技术,日处理1000吨以上油料浸出成套技术的开发等;在油脂精炼技术方面:大型碟式离心机、阿玛过滤机和大型脱色、脱臭设备的开发等。另外还有米糠油物理精炼新技术、塔式炼油新技术、棉籽油混合油精炼技术、生物酶精炼技术以及油脂油料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可惜成果。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不仅为中国的油脂工业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4年全国油脂工业产值为23.089亿元,利润为1.205亿元;到2003年全国油脂工业产值即增加到862.74亿元,利润增加到21.89亿元。20年间中国油脂工业产值增长了37.5倍,利润增长了18.2倍。

3、琳琅满目的油脂产品
     众所周知,中国油脂市场自1956年起实行计划定量供给,市场产品以“二级油”为主(相对于新标准的四级油),兼有少量的“一级油”(相对于新标准的三级油)。过去的“二级油”是一种经简易精炼的低品质食用油,这种油酸值较高,色泽较深,有明显的原料油气味。在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这种低品质油脂已在多方面不能适应当时消费市场的要求,特别是在花生油消费区更为明显,他们对计划供应的食用油不爱吃,因为这些油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家庭环境卫生的要求和西方饮食文化传统的要求。
    为顺应市场的需求,1982年,由山东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在北京化工实验厂(后改北京黄油厂)率先引进油脂全精炼成套设备和人造奶油设备。随后全国大中城市及一些县级市也相继引进了生产能力在50-100吨/天的全套精炼成套设备,全年总精炼能力在30万吨以上,油脂制品总能力在5-8万吨。这些引进的生产设备的投产,引导了中国油脂工业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发展,调整了中国油脂工业的产业结构,同时也为食品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多种高品质油脂和专用食品用油,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前,国营粮店都是凭票供应食用油,在一些大中城市也仅有为数极少的全精炼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的数量就更少,小包装油几乎没有。而现在我们的超市或连锁店,清晰、透明的各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琳琅满目,色拉油、高级烹饪油、营养调和油、浓香花生油、小磨香油、特种油脂以及专用油脂等产品应有尽有。现在的中国食用油市场上,名牌产品竞相开花,如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足鼎立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可以说,中国超级市场货架上的各类小包装油品,与国外超市的小包装油品没有什么两样。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食用油消费市场就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这对我国这个人口众多、油料资源供需相对趋紧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4、油厂规模日趋大型化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浸出油厂大多是30-50吨/天的浸出油厂(车间),1988年开封正大建设的300吨/天浸出油厂在当时就是较大的浸出油厂,当时我国最大的浸出油厂---大连油脂工业总厂的生产能力也不过500吨/天,而当时国外1000吨/天以上的浸出油厂已经很多了。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油脂的消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油脂消费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油脂加工企业除了依靠国产油脂油料外,每年需要进口部分油脂油料以补充缺口。从1986年起我国开始进口油脂油料以来,逐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我国进口油料大幅度增加,仅进口大豆就超过了国产大豆的产量,达到2074万吨,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油脂消费的日益增长,促进了中国油脂工业快速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1-2004年,在我国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的几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兴建及正在兴建了约100个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均在1000-3000吨,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兴建了约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而其原料几乎都是进口大豆。在辽宁大连、天津塘沽、广东东莞等港口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广东东莞麻涌镇的一条街上就建设大型大豆加工企业6个。2004年,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又开始在内地兴建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如新疆昌吉1000吨/油厂,陕西石羊2500吨/天大豆油厂(西安邦淇),重庆3000吨/大豆油厂,湖北天门1500吨/天菜籽油厂,黑龙江九三油脂5000吨/天大豆油厂,安徽蚌埠花园3000吨/天菜籽油厂等。至今,在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油料加工区:即东北加工区(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为代表),环渤海加工区域(大连华农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山东莱阳鲁花、秦皇岛金海粮油公司、河北汇福粮油、山东益海油脂和山东黄海油脂为代表),长三角加工区域(以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浙江新市油脂、南通宝港油脂、宁波金光油脂、上海良友集团、安徽大平工贸集团和蚌埠花园油脂等为代表),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域(以广州植之源、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公司、东莞中谷油脂、东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工业和南海粮油公司为代表)和西部加工区域(以四川金石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新疆昌吉油厂和重庆大豆油厂为代表)。
    根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脂(7000吨/天),连云港益海油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粮油(6000吨/天)。全国拥有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目前,这几家企业集团已拥有日处理大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中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加工能力,我国的油料加工总能力已超过亿吨,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油脂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油脂消费水平和油脂油料进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对世界油料生产的一大贡献。如今,中国的油脂界,南海、东海、金海、大海、益海能企业海纳百川,鲁花、华农、华良、海狮、九三、汇福、如意、香驰等企业各显神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有了长足发展
    20年来,我国在油料油脂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处,我国油脂工业企业生产的饼粕大多作为动物饲料和肥料应用,炼油中油脚、皂脚和脱臭馏处物等副产品,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有的甚至污染环境。一些油料油脂的功能性成分(如维生素E、大豆低聚糖和蛋白肽)等的开发还停留在科研探索阶段。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肉制品工业对大豆蛋白产品需求猛增,为大力发展油料蛋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今,我国的油料蛋白生产线达100多条,大豆蛋白年生产能力30万吨,年实际生产量约20万吨。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企业油38家,生产线达79条,设计年产量为25万吨,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企业9家,生产量约为1万吨,大豆组织蛋白的生产企业12家,生产量为4万吨。
    在开发大豆蛋白的同时,菜籽蛋白、棉籽蛋白、花生蛋白、葵花籽蛋白和米糠蛋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应用。
     另外,在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大豆异黄胴、天然维生素E、大豆磷脂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6、油脂机械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和不断地自主创新,无论是油脂机械单机地技术水平或单机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成套设备和生产线地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国的油脂机械装备业已经完全有能力为我国油脂加工行业提供技术含量高、生产能力大、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设备,其中有些装置的技术性能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有不少中国的油脂机械设备出口到国外。
    我国的油脂加工机械设备产品门类齐全,油脂加工设备包括了从大豆、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米糠、玉米胚芽、油茶籽等各种不同油料作物收获后的干燥、清理、筛选、储藏及运输;油料的预处理、预榨、浸出、精炼、油脂包装与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等全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所需的各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有些技术含量较高只能依靠进口的设备。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科技进步,现在都能由国内的企业生产制造,从而满足了中国油脂工业发展的需要。

7、飞速发展的油脂科研和教育
    我国油脂科研和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重视并成长起来的。1950年南京工学院首次招收油脂专业学生,之后我国的油脂工业仅在四个专业院校设立(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郑州粮食学院和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另外还有一些中专粮校设有油脂专业。1956年11月,成立了食品工业部北京轻工设计院,从此中国油脂工业科研工作发展起来。1965年国家在西安成立了我国惟一的油脂专业科学研究机构--粮食部西安油脂制备研究所。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局无锡、武汉科研设计院及上海粮食科学研究所、浙江粮食科学研究所、北京粮食科学研究所等都设立了油脂专业研究室,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油脂行业主要的科研工作是准备和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8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从国外引进了50多条生产线,为控制重复引进和提高对油脂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择优消化吸收引进的设备成为七五攻关的主要内容之一。
     七五攻关项目的重点是对油脂生产工艺流程和油脂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其中主要优植物油连续精炼技术、大豆的开发利用技术和人造奶油生产技术,分别交给无锡、西安和上海等粮油科研所承担。经过8年的努力,七五攻关项目顺利完成,为中国油脂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油料油脂的成分结构与营养、特种油脂与专用油脂、加工技术与装备、双低油菜籽制油及浓香花生油生产新技术,油菜籽低温压榨、浸出制油新技术、大豆挤压膨化、油料蛋白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发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8、2004年油脂工业发展特点及展望

  8.1 2004年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特点:
    一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业直接补贴政策的落实,2004年度国内植物油料普遍增产,尤其是大豆、花生、棉籽增产幅度较大;二是进口油料油脂再创新高,净进口油脂和油料折油合计首次超过1000万吨;三市油脂加工厂效益下滑,许多以加工进口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大型油厂的效益直线下滑,有些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四是油厂新建扩建的势头有所缓解,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使一些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建的油脂工程停建或缓建,五是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许多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产品;六是特种油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8.2今后我国发展油脂工业的展望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油脂工业的兴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可以说,油脂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油脂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消费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消费也将不断增加。中国对入关承诺的兑现,今后进口食用油和大豆的税率将逐步降低,未来几年中国对食用油和大豆的进口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今后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油脂行业宏观调控能力的集成,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进行油脂加工企业的改扩建工作,继续下大力气研制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条件的油脂加工厂应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新产品的研发,拓宽油脂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专用油脂、功能性油脂的研发,加大新油源的开发力度,对米糠油、玉米油、油茶籽油以及特种油脂进行深度开发,要重视对食用油的营养安全功能的研究,进一步重视油料蛋白的开发利用,对大豆、菜籽、花生和葵花籽等的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5:56
油脂行业洗牌初露端倪 ,连粕中期趋势仍然看涨

油脂行业洗牌初露端倪 ,连粕中期趋势仍然看涨


近日,连粕主力合约M0605的30多万手的巨量持仓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巨量持仓显示豆粕多空分歧巨大,互不相让,导致持仓突破30万手达到历史的天量水平。
  油脂行业洗牌初露端倪
  由于前年全球大豆类制品大幅下跌对国内油脂企业形成重创,一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油脂企业在当年已经破产,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判断失误,很多也没有能够把握住去年年初大豆、豆粕和豆油的上涨行情,实力继续被削弱。而雪上加霜的是,去年6月底以来大豆和豆粕的大幅下跌又对国内摇摇欲坠的民营油脂行业给予了最后的致命一击。曾经在国内油脂行业风头出尽的南通宝港油脂近日的破产,也许已正式拉开了国内油脂行业大级别的洗牌和重组序幕,与转基因政策导致的国内中小型油厂破产不同,此次油脂行业的重新洗牌和重组是在大型油脂企业之间进行,其对国内油脂行业的影响巨大。
  宝港油脂的倒闭正式宣告了油脂行业超额利润时代的结束。未来几年,资金不再可能大规模地进入该行业,因此,压榨产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稳定。可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这对豆粕都将形成利好。
  辩证看待庞大大豆库存
  豆粕巨量持仓显示有现货企业入市看空后市,而空方看空的主要理由除了禽流感对养殖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外,国内目前大豆庞大的库存以及即将到来的5月南美大豆上市对全球大豆和豆粕的利空也是空方坚决看空的主要理由。然而,由于背景不同,目前大豆库存压力对大豆和豆粕的压力其实存在质的不同。也就是说,在豆油进口配额取消的背景下,大豆库存对豆粕来说不再是利空的指标,反而有利多的影响。
  众所周知,豆粕的特点是储存时质量下降较快和价格波幅大,因此,根据市场现价进口豆粕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尽管国内豆粕需求巨大以及国内油脂行业对豆粕销售的垄断,但豆粕进口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在豆油进口配额取消后,油脂行业寡头们垄断豆油销售的局面被打破,因此,大型油脂企业控制豆油价格的能力大大降低。为弥补这种控制能力的损失,大型油脂企业将会加强对豆粕价格的垄断控制,豆粕的价格将会更加坚挺。虽然饲料企业集约程度的提高对这种垄断会有所制约,但由于豆粕需求的阶段刚性特点,饲料企业的谈价能力仍较低,因此,豆粕的价格仍将反映出垄断利润。
  养殖业复苏支持连粕中线走强
  去年11月底以来,国内猪肉批发价格反弹很快,尤其在华北地区,一些市场的猪肉批发价格截止到今年1月5日,反弹幅度最高的达到30.95%。虽然猪肉批发价格的反弹对养殖户补栏的刺激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但至少从趋势上可以判断,去年底以来国内养殖业的仔猪补栏已经启动,经过1-2个月,豆粕的需求将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而从豆粕的循环周期看,在过了1月初的敏感点后,下个形成高点的时间之窗最早也要在2月中旬。而从技术上看,M0605的强阻力位在2477元附近,一旦突破,将可挑战2578元的中期目标位。从国内连粕近日的盘面特点和日K线形态看,突破2477元已不是太难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6:42
国内油脂市场展望与油菜籽市场走势分析

国内油脂市场展望与油菜籽市场走势分析



  2006年已时过一季,中国油脂油籽市场仍笼罩在已持续22个月跌势的阴影中痛苦振荡运行;在市场供大于求、压榨行业大幅亏损的行业特点下,给2006年油脂市场将产生何种影响,同时将给夏季油菜籽市场带来何种走势分析如下:

  一、05年国内油脂油籽市场回顾

  ㈠、油脂市场供需情况:2005年度国内油脂供给总量为2065万吨,其中,国内压榨生产油脂总量1412万吨,进口油脂总量为653万吨;2005年度国内油脂消费总量为2053万吨,其中食用消费量1838万吨,人均14公斤;工业及其它消费205万吨,年度节余量125万吨。全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其价格走势全面处于阴跌走势,以四级菜籽油为例:从年初的5800元/吨,缓慢下跌至年底5200元/吨,跌幅11%。

  ㈡、05年国内油脂油籽产量构成:05年国产大豆总产量为1850万吨,其中用于压榨行业为950万吨:油菜籽总产为1305万吨、花生1434万吨、棉籽1026万吨、向日葵及其它250万吨,累计折油脂为942万吨,只占国内总供给量的45.6%,这就标明我国油脂消费55%依靠进口,也表明了我国油脂市场完全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格局走势完全受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㈢、05年我国进口油脂油籽构成:05年我国油脂油籽进口实行配额管理的最后一年,据海关统计:全年累计直接进口油脂为653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433万吨,大豆油进口169.4万吨,菜籽油及其它进口50.6万吨,累计进口油籽2525万吨;其中大豆进口2497万吨,油菜籽进口28万吨,累计进口油脂为1123.4万吨,占国内消费全年供应总量的54.4%,这标志今后我国油脂供给大部分依靠进口,预计2010年油脂进口总量高达1350万吨,占总供给的72%,年均递增1.5%。

  ㈣、05年国内饲料与蛋白市场情况:05年我国饲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00多家,饲料产品产量超1.03亿吨,对蛋白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挥之不去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等温疾的泛滥一直笼罩着整个05年,使畜禽饲料市场迷茫,造成蛋白市场中间流通领域库存的弹性伸缩,压榨企业压力增加,导致05年整个豆粕价格在2600~2200元/吨跌势运行;菜粕在1100~1300元/吨震荡中结束2005年市场行情。

  纵观05年国内油脂市场的变化可概括为:国内产量稳定,进口稳步增加;油脂供应充裕,需求缓慢;全年始终保持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油脂行业产能过剩,形成亏多盈少的行业风险不断增大的局面。

  二、06年国内油脂市场展望

  2006年国内油脂市场已从05年平稳地运行到06年第二季度,这充分表明06年国内油脂油籽市场仍是05年的继续,但不同程度地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利多与利空的影响:

  ㈠、安WTO总协定:06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全面实行进口许可制,取消进口配额管理,给油脂油籽进口带来便捷,预计06年度进口大豆总量将突破2700万吨,进口豆油进一步减少至150万吨,进口棕榈油将达470万吨(包括工业用硬质油);进口菜籽25万吨;进口菜油超过12万吨,使进口油脂总量达1238万吨,比05年增加115万吨,上升11%。

  ㈡、国家惠农政策影响:一方面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耕地必然减少,到05年耕地面积18.34亿亩,人均1.4亩,下降0.01亩;另一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加大了农药化肥农资上涨后综合直补资金达125亿,比往年上升一倍,充分调动种田积极行。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分析06年国内油菜预计总产量1200万吨;大豆、花生、棉籽产量稳定,增幅不大,使国内油脂总量徘徊在950万吨;同时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05/06捻度我国人口为13.1亿,根据04/05年度国内油脂消费总量计算,目前我国人均食油小一14.85公斤,累计总消费为1945万吨,工业级其他消费225万吨,年度总消费为2170万吨;再将上述两项油脂总产量相加06年国内累计供应量2188万吨,加上04/05年库存结转125万吨,表明油脂供应十分充裕。

  通过对05年 油脂市场的回顾,以及06年综合分析,充分证明06年国内油脂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相对平衡振幅不大的价格走势。

  三、06年夏季油菜籽市场分析

  ㈠、主要相关油脂品种特征:06年国内大豆目前可概括为三句话:产量稳定(产量在1800万吨上下波动,油用量比例占一半900万吨);需求增加(动力在于豆粕的需求,行业产能过剩达7000万吨,超过50%的压榨能力);进口迅猛(96年后平均每年增加进口近200万吨,06年将达2700万吨)。06年棕榈油市场两句话:需求稳步增加(物美、价廉,适应相关联)进口将达470万吨;进口成比例稳步增长(递增10%)。06年豆粕市场一句话:豆粕现货和期货市场仍不具备熊市转牛市的条件(供求双方均认为今年豆粕价格的下跌空间有限,供应十分充裕,饲料需求放缓,供需价格继续弱势徘徊)。

  ㈡、今年我国油菜籽生产、消费特点:

  1、总产稳定呈下降趋势:06年菜籽播面全国平均减少15-20%,主要是安徽、湖北两省均减少超过25%;但新品种推广与气候适宜预计单产增加20%,并且含油提高1.5个百分点,预计全国总量在1200万吨左右,比05年下降100万吨左右。

  2、菜油市场需求萎缩,所占市场份额下降:由于调和油品的崛起,和豆油、棕榈油两大物美价廉油脂的冲击,国内菜油份额已降到三位,只占供给市场1/5份额,且菜油在区域消费不断缩小;好在另一种生物柴油的开发对其有较强支撑,但要07年才能触实显现。

  3、进口逐步下降,菜粕出口减少:国外生物柴油需求扩大,预计06年将超过200万吨,其中欧盟240万吨,美国60万吨,加之价格倒挂,全球禽流感的影响所致。

  ㈢、06年四川省油菜籽综合情况和市场预测

  1、根据省统计局资料统计,我省06年油菜籽播面为79.5万公顷,近1200万亩,比去年减少2.2万顷,减幅近3%,预计总量145万吨,与去年持平,但“双低”优质油菜面积近58.7万公顷,比去年增长3.4%,已占油菜籽面积的比重上升至75%。

  2、油菜籽收购、加工特点和形势:综合起来06年国内油菜籽收购、加工归纳为六少六多:即菜籽面积产来年感减少单产增加含油高;今年菜粕库存减少可轮出储备油增多;大厂参加收购减少小厂收购增多;收购加工菜籽赚钱的少赔钱的多;大厂赔的多小厂有利可图也少;能贷款收购的企业少自筹资金收购的多;收购时间增厂库存时间减少;所以收购环境宽松,收购形势好于去年。

  结合上述各方因素分析,06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为:低开平走;随着收购时间延长略有趋升的收购走势;波动幅度不大的特点。预计其标准水杂菜籽价格在1.10-1.20元/斤之间波动;油价顺市平开后略有回落;供需平稳之特点;四级大厂菜油在5300-5200-5400元/吨之间波动运行;菜粕供销平稳,全省开机后回落,涨跌空间有限,其200型价格在1200-1100-1300元/吨长期运行。

  结束语:06年国内油脂市场运行虽然相对平稳,但国内行业风险不断显现;企业更应理智对待市场,始终将风险放在第一位,把利润放到第二位引领全局,潮起潮落各自把握。(来源: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会员)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7:17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全球油脂市场供给分析

  (一)全球油脂市场总供给量分析

  《油世界》称,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籽产量将强劲增长,这种增长将足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的需求。由于食用工业及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油世界》预测,今年10月至明年9月期间,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的1.458亿吨猛增830万吨。《油世界》还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食用油和油脂的消费量将达到1.531亿吨,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

  (二)全球豆油总产量分析

  《油世界》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豆油产量将达到3560万吨,同比增长180万吨,主要原因是2005年大豆作物的含油量异常高。另外,2006/2007年度全球对豆油的依赖性继续提高,因为全球植物油需求继续增加。

  (三)全球油菜籽总产量分析

  《油世界》预计,受生物燃料需求影响,全球2006/2007年度油菜籽供应将趋于紧张,预计2006/2007年度油菜籽产量将达到4780万吨,消费量将达到5000万吨。相比之下,2005/2006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4841万吨和4777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油菜籽供应将较为紧张,因全球对油菜籽的需求将超过产量,这将导致在新作物上市前全球油菜籽库存下降。

  (四)全球棕榈油总产量分析

  《油世界》估计,2005/2006年度全球棕榈油产量为344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了110万吨,但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长速度将放缓。

  (五)全球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油世界》称,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比提高300万吨,有望达到2.23亿吨。《油世界》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用量将会提高到2.25亿吨,主要是因为生物燃料行业对豆油的需求强劲增长,有助于提振全球大豆压榨量同比提高1000万吨。

  (六)美国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30日公布的作物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显示,美国今年大豆播种面积为7493万英亩,较3月份报告下调了196.5万英亩,低于市场预测的7513.2万英亩平均值(预测区间为7420万—7650万英亩)。

  (七)南美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1.巴西大豆的供给

  巴西农业部将巴西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由6月份预测的5380万吨减少至5340万吨。巴西农业部谷物供应机构CONAB称,大豆产量仍将达到创历史纪录水平,大幅高于上年度因干旱减产的5140万吨。CONAB在作物报告中称,其大豆产量预测略下调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调整,同时也是因为南里奥格兰德、Santa Catarina、米纳斯吉拉斯、南马托格罗索、Bahia等产区不理想的天气造成作物产量下降。自年初以来,许多其他分析机构也纷纷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私人分析机构Safras5月份预测大豆产量为5400万吨,低于此前预测的5590万吨。巴西官方IBGE统计机构则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值由6月份的5330万吨下调至5290万吨。

  2.阿根廷大豆的供给

  《油世界》表示,阿根廷2006/2007年度(3月到次年2月)的大豆产量料将增至4030万吨,2005/2006年度的产量为3980万吨。同时还预计,2006/2007年度阿根廷大豆供给将略有减少,大豆产量的增加将被原来的大豆库存降低所抵消。

  南美大豆历年产量对比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主要油料供应在第二季度因菜籽油和棕榈油的供应出现减少,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在6月份下调了196.5万英亩,中国由于价格低迷预计2006/2007年度大豆产量将比上年度至少减少100万吨以上。综合分析来看,在全球油料供应方面已经没有前期市场预测得那么充足,伴随着全球压榨能力的增加,特别是生物柴油方面的需求强劲,在第三季度里,全球油料市场在没有新的供应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压力将得到减缓。

  二、全球油籽市场库存情况分析

  美国农业部7月供需报告预测,2005/2006年度全球油籽库存数据下调,主要原因是巴西的大豆产量数据下调了70万吨,为5500万吨,原因是近来巴西政府报道称大豆单产下降。2006/2007年度美国油籽期末库存预计为160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80万吨;油籽产量预计为918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90万吨。大豆、葵花籽、棉籽和花生产量的降幅只从部分上被油菜籽产量的增幅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30.1亿蒲式耳(合8190万吨),调低了7000万蒲式耳,原因是6月30日的播种面积报告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数据比3月份调低了180万英亩。产量和结入库存数据也有所下调,从而导致2006/200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为5.6亿蒲式耳,比上月调低了9500万蒲式耳。2006/200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数据下调270万吨,为3.867亿吨。海外油籽产量数据上调10万吨,为2.949亿吨。由于收割面积提高,加拿大油菜籽产量数据有所上调。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数据下调,原因是干旱天气导致油菜籽播种面积减少。加拿大的大豆产量数据也有所下调。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多种油籽市场的供应相对于2004/2005年度再次有所增加,包括大豆、菜籽油和棕榈油等大宗油籽在内的供给总量有所增加。由于大豆价格的逐年回落,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大豆价格一直处在价低区域,从而影响了北半球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其中,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减少,预计将减少10%左右。由于南美大豆产量的持续增加,全球的大豆库存仍然是巨大的,这也是造成今年前两个季度大豆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在第三季度里,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供给方面,特别是大豆主产区气候的变化,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豆油和豆粕方面,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要看需求状况。综上所述,虽然近期全球油籽库存相对于第一季度有所减少,但是在库存方面仍然是巨大的。

  三、全球油脂市场的需求与消费

  (一)全球油脂市场的需求情况分析

  1.全球油籽总需求分析

  据《油世界》预测,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期间,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的1.458亿吨猛增830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产量将强劲增长,这种增长将足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的需求。

  2.全球食用油方面的需求

  《油世界》预测,今年10月至明年9月期间,由于食用工业及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猛增830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类油脂的消费量将为1.531亿吨,略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

  3.全球油粕市场的需求

  《油世界》预测,由于中国油粕需求异常强劲,从而带动亚洲成为全球范围内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2005/2006年度,亚洲地区的12种油粕消费量达到8610万吨,将比上年度提高580万吨,也就是说将增长7.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全球油粕用量同比增幅预计为4.5%。在亚洲4个主要的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4月份进口的大豆和豆粕(换算成豆粕)数量达到了318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0%;这也使得2006年1月至4月期间这4个国家的进口总量达到了1010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0万吨,增幅达到12%。1月至4月期间,中国大豆和豆粕的进口需求超过了预期,达到684万吨,同比提高17%,即100万吨。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量仅略有增加,而泰国的进口则基本稳定不前。2005年这4个国家的大豆和豆粕进口量合计达到了创纪录的3200万吨,同比提高650万吨,增幅为25%,其中中国的增幅依然最大。

  (二)全球油籽市场的消费情况分析

  1.全球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

  据《油世界》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类油脂的消费量将为1.531亿吨,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南美、美国、中国和欧盟的油籽总消费量达到了全球总消费的84.6%,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全球油脂用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平均增幅约为3%—4%,主要原因是印度、南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南美和东欧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继续提高。

  2.全球非食用油市场的消费分析

  《油世界》预测,至2007年12月,全球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较前两年增加900万吨。豆油和棕榈油用量预计占到绝大部分的增幅,而其他食用油用量可能仅为小幅增加。非食用需求预计有所提高,尤其是生物柴油生产方面。目前,欧盟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导致更多的生物柴油厂投建生产,因此全球生物柴油产量预计将继续提高。显然,近来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加快了这一趋势。

  3.全球油粕市场的消费分析

  2005/2006年度全球油粕用量预计增长5个百分点,原因是价格下跌将带动消费。《油世界》之所以这样预测,主要原因是在2005/2006年度期间,为了满足稳步增长的油脂需求,同时考虑到含油量偏高的油籽(主要是油菜籽)供应有限,压榨行业必须加工大豆和其他含粕量偏高的油籽。供需过剩将导致油粕价格下跌,油粕用量增幅将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欧盟。还有一点需要注意,2005/2006年度全球油粕用量仍受到禽流感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欧盟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

  欧盟当地生物燃料产业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需求极为火爆,在过去两年里需求总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不过,油籽压榨能力以及软油(豆油、菜油和葵花籽油)精炼能力不足已导致产量很难与迅速提高的消费量保持同步。欧盟25国在2004/2005年度期间17种油籽消费量提高了174万吨,2005/2006年度有望进一步提高170万吨。其中90%以上的增幅来自生物燃料生产,这已造成异常紧张的局面,尽管欧洲的油籽供应充足,欧盟植物油的市场价格仍然大幅高出世界市场价格。2004/2005年度欧盟25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17种油脂进口国,进口量达到780万吨。由于需求旺盛,国内产量不充裕,笔者预计2005/2006年度进口量可能进一步增至870万吨。

  (三)中国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

  1.中国油料消费分析

  《油世界》称,中国在2006年4月到6月期间可能进口了740万吨大豆,这也是历史同期的最高进口水平。和去年同期的进口量相比,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大豆进口将会增长12个百分点。菜籽行情总体稳定,局部有所波动,目前产区农民手中菜籽存量普遍较少,国内菜籽收购有所谨慎。菜籽产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已成事实,企业在收购过程中也切实感到了菜籽原料供应的紧张。

  花生油市场行情将继续高位企稳,由于近期国内花生价格高位企稳,原料市场的坚挺使花生油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由于市场价位相对较高,所以各生产厂家把目光纷纷投向了价格较为低廉的棕榈油、豆油市场。加之市场不少经销商掺入棕榈油等其他食用油以降低花生油的成本,使得花生油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将从整体上打压花生油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棕榈油市场利空与利多因素相伴,因此棕榈油市场价格将高位盘整。一方面,由于市场预计7月份国内进口棕榈油的到港数量将达到40万—50万吨,这也是自2005年9月份以来的单月新高,从而给国内棕榈油市场带来了一定压力,部分卖家加速抛售库存,市场的上涨行情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保持坚挺,对国内贸易商的定价心理形成支撑,加上夏季是精棕榈油掺兑的高峰期,而国内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高位盘整。

  2.中国油料供给充裕,食油供大于求

  2005/2006年度国内主要油料增产,进口大豆增加,加上较大的期初库存,本年度国内油料和食油供给充裕。2006/2007年度国内油菜籽产量和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预计棉籽产量有较大增长,大豆进口又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因此,初步预计2006/2007年度国内油料供给仍很充裕,食油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3.中国豆粕消费分析

  在第三季度里,中国的家禽养殖业可能从禽流感疫情中缓慢恢复,养猪及养牛行业规模的扩张,将抵消禽流感对蛋白需求造成的整体影响。2006/2007年度中国的豆粕用量预计增长9%,达到2950万吨。中国的蛋白用量将很快与欧盟25国和美国相匹敌,2006/2007年度中国大豆加工商需要进口3150万吨大豆,才能满足饲料需求以及维持库存。2006/2007年度中国将占到全球大豆进口增幅的83%,并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45%。

  4.中国食用油消费分析

  2005/2006年度中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823万吨,总消费量预计达到843万吨。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出口豆油39103吨,同比增加532%;仅5月份出口豆油就达10万吨,同比增加445.3%;5月份进口豆油1.7万吨,同比下降88.4%。笔者预计,7月、8月豆油到货量将超过30万吨,造成国内进口毛豆油的供给增大。

  在全球食用油和油脂的消费方面,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生物柴油方面针对油料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棕榈油和菜籽油供应减少,有力支撑了目前油脂市场食用油的价格走高。在第三季度,油籽库存将进一步消耗,库存将继续减少,同时,天气方面对新年度油籽的供应方面同样存在潜在的利多影响。国内方面,今年以来由于大豆相对于上一年度豆价维持较低的价格,同时,因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吸引了油脂企业大量采购,大豆压榨方面创出了历史新高,豆油和豆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虽然国内需求方面稳步增长,但由于养殖行业恢复较慢,豆粕库存充足,有些小型压榨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限产减压,在第三季度,压榨行业将进入常规夏季检修,在豆油和豆粕的供应方面会有所减少,从而对价格形成短期支撑。(来源:和讯期货)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18:01
当前国内油脂市场的分析

当前国内油脂市场的分析



    当前国内油厂仍未摆脱亏损窘境
    从市场交易情况看,上周各地豆粕成交量较前一周有所减少。特别是周三以后的几天,市场出货量呈逐步下调的态势。其原因主要在于:1.经过前一周的补货,饲料企业和贸易商普遍略有库存;2.禽蛋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国内养殖存栏低,豆粕消费量少,饲料企业储备豆粕还为时尚早;3.高温湿热天气,豆粕保存难度加大,为规避风险,饲料企业和贸易商宁愿将豆粕库存做在油厂的仓库里。  
    由于美国陈豆库存预计达到创纪录的5.7亿蒲式耳,这继续对CBOT构成利空影响。但是由于8月份是美国大豆的单产形成期,在大豆产量规模水落石出之前,天气以及单产潜力的不确定性将会支持大豆价格继续维持风险升水。
    在CBOT大豆期价走低的影响下,国内港口大豆分销价格每吨(下同)较前一周下滑10元左右,价格集中在2450~2520元。同时,上周豆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国内沿海油厂压榨利润显著改善,按港口大豆分销价格核算,理论上油厂每加工一吨大豆盈利在40元左右。但是,7月份到港的大豆成本集中在2550元左右,如果依这个价格核算的话,油厂仍未摆脱亏损的窘境。
    豆油涨价没有拉升菜油市场行情
    受棕榈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国内豆油价格较前期有所上涨,同时,豆粕市场的低迷也对豆油市场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菜油市场依然没有明显起色。国内菜油的消费受豆油和棕榈油的冲击太大,从2002/2003年度开始,国内豆油消费首次超过传统的菜油而成为国内第一大油脂消费品种。而随着国内棕榈油消费量的增长,夏季棕榈油的勾兑行为对菜油市场的冲击相当明显,部分省市棉油的勾兑行为也影响了菜油的消费。在多种品种的冲击下,菜油的消费日益低迷,这是菜籽加工厂所要面对的问题。当然,棕榈油和豆油价格的上涨也相应提高了菜油的抗跌能力,但在目前棕榈油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菜油难以出现像样的上涨行情。
    菜籽产品跌幅有限上涨尚需时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市场上菜籽的可收购量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已经逐步进入收购的尾声,菜籽供应的紧张支撑了国内菜籽价格,但菜油行情的低迷依然制约了国内菜籽收购价格的上涨。尽管上周国内棕榈油价格大幅上涨,并带动了国内豆油市场价格的上涨,但国内菜油市场依旧不温不火,压制了国内菜油行情,而菜粕市场受豆粕市场持续低迷的拖累也显出疲态,因而,国内菜籽收购价格难以上涨,维持近期的振荡趋势。
    总体上来看,目前国内菜籽市场基本面依然变化不大,菜籽市场仍将维持振荡趋势;受棕榈油上涨的带动,预期后期国内菜油市场下跌空间不会很大,但短期内上涨难度也较大。菜籽的大幅减产造成菜油和菜粕供应量的下降,这对国内菜油和菜粕市场起到良好的支撑,但豆粕市场的疲弱将拖累菜粕市场。总之,菜籽产品下跌空间有限,上涨尚需时日,菜油走势将跟随豆油以及棕榈油而波动。
    短期国内棕榈油价仍将维持强势
    目前国内外棕榈油走势相当强劲,但有几点值得思考:
    1.BMD外盘人为炒作的成分依然很大。前一周的所谓棕榈油在生物燃油中的用量限制,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根本不可能达到600万吨的用量。而从基本面来看,即使7月份库存如市场预期的下降到158万吨,依然是非常高的库存,周五外盘的大幅上涨据悉是大型贸易公司的投机炒作。我们知道,这些棕榈油大型公司国内到货也相当庞大,因而不排除他们借助炒作外盘拉动国内价格,从而达到拉高出货价格的目的。
     2.国内后期到货量可能会较多。根据SGS的统计来看,1~25日我国自马来西亚装运了37万吨的棕榈油产品,因而后期国内到货将较为集中,港口库存有逐步攀升的可能。
    3.前一周以来NYMEX原油大幅回落,调整趋势比较明显,仍有可能继续回调,这将对CBOT豆油以及BMD棕榈油起到拖累作用。同时,CBOT大豆依然没有摆脱区间振荡的趋势,前期豆油的相对强势主要是因生物燃油的炒作而跟随NYMEX上涨,因而原油的调整趋势可能对豆油以及棕榈油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拖累国内市场。
    因此,短期内国内棕榈油市场仍将维持强势,但要时刻警惕市场的回落,高位逐步减仓获利或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0:35
油脂行业的规模经营格局正悄然兴起

油脂行业的规模经营格局正悄然兴起



    进口大豆加工目前陷于全面亏损,油脂行业的规模经营格局正在悄然兴起。
  国庆长假过后,东北主产区大豆已大量收割上市,从较为偏远的产区到运输便利的中转地,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依次排列,介于每斤0.92-0.98元之间。哈尔滨当地油厂的入厂价格约在0.98元/斤左右,即每吨1960元。据当地贸易商称,随着东北当地九三油脂集团开始收购,大豆现货价格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节后的价格已开始企稳,节前价格快速回落的现象得到明显抑制。
  由于黑龙江产区幅员辽阔,收购价格差异很大,从哈尔滨当地价格走势来看,大豆的开盘价格从1.14元/斤开始,至目前0.98元/斤,价格下跌了0.16元/斤,幅度达到13%,印证了前期市场预计的今年国产大豆上市将出现高开低走的格调。另外,今年产区天气理想,大豆品质优良,大豆的含油率平均在16.5%左右,青豆率也很低,水份含量正常,略经加工就可以用于期货交割,也吸引着一些期货用户。当地的九三集团今年新上马两个大型浸出厂,加上原有的两个厂,总的加工能力约200万吨/年,相当于要消化黑龙江全省40%的产量。因此,该集团节后入市以及收购力度将直接影响到目前龙江产区大豆的价格。
  受东北外运能力瓶颈限制,从东北向外埠运出的大豆数量和往年一样,仍然流出缓慢。大豆在产区直接加工将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原料外运数量下降,制成品外运增加;二是新豆消化速度提高。随着大豆消化速度的加快,后市国内大豆的价格在过了收获季节后,很可能出现季节性的上扬,这一点是市场人士普遍的看法。目前,山东和大连当地国产大豆现货价格分别在每吨2020元和2080元左右。
  节后油粕价格可谓一泻千里,从北方到南方豆粕的价格每吨跌去了100-300元不等。黑龙江哈尔滨地区豆粕的出厂价为1700元/吨,大连从节前的每吨2000元跌至1800元出厂,山东豆粕从每吨2020元跌至1820元,华东地区相对跌幅较小,目前价格为每吨1930元,广东为每吨2000元左右。大豆收获季节不仅影响到原料,也联动到加工制成品,豆粕市场即使在需求平稳的前提下,也无法承接因原料大量供应增加所导致的成品供应放大的沉重打压。从节后油厂的加工盈利对比来看,国产大豆还略有盈利,哈尔滨和大连油厂每吨盈利约50元,山东地区仅能保本,而采用进口大豆的油厂则面临全面亏损。由于进口大豆成本昂贵,近期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价格约在2400元/吨左右。在豆粕和豆油大幅降价的不利市况下,沿海地区油厂的盈利急转直下,北方地区使用进口大豆,亏损金额为每吨200元左右,华东地区每吨亏损70元,广东地区每吨亏损50元。后期各个油厂进口大豆的库存充足,估计可用于明年1、2月份,因此,油厂即使亏损也不得不开工,短期内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同时供应市场,现货面临较大的供应量,导致价格疲软。豆油价格节后每吨下跌了250-450元,黑龙江二级豆油供应增加,价格从节前的每吨5150元跌至4700元,大连当地从每吨5050元跌至4750元,山东当地从每吨4950元跌至4700元。色拉油价格北方地区为每吨5000-5040元,华东地区为每吨5120-5180元。不过,由于菜油数量有限,二级菜油的价格居高不下,出厂价格在每吨5250-5300元之间,出现了与色拉油倒挂的反常现象。
  豆粕和豆油目前的价格已跌回到今年4月底的现货水平,正所谓暴涨过后有暴跌。随着收购季节过去,市场将会有一个调整过程,至少从国产大豆来看,目前已有企稳的迹象。豆油市场随着明年入世配额的继续扩大,国内外市场趋于一致,价格关联度进一步增强,目前巴西毛豆油离岸价约每吨5000元,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已偏低,目前毛豆油约每吨4500元,即使后期进口到货较多,但成本价基本上在每吨5200元左右,亏损已是必然。因此,外盘市场对国内油市已有支撑。
  目前,来自大豆原料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价差相当大,约每吨400多元,两种原料来源将引发北方油厂与南方油厂之间对加工制品市场的争夺战。一方面黑龙江和大连等地的大油厂加大对国产大豆的利用,同时沿海地区依赖进口大豆的油厂即使亏损也不会轻意让出原有的市场份额。如此以来,短期内豆粕和豆油供应还会增加,价格还会维持一段低迷期。目前国产大豆加工约有每吨50元的盈利空间,这意味着加工制成品还有下跌空间。一旦国产大豆无利可图,将会引发小油厂的停产,但像九三集团这样的大油厂在政府和银行等各方面的支持下,将充分利用临近产区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与沿海油厂一决高低。大油厂在控制了各自的大豆原料来源以后,众多中小油厂的生存空间日渐狭窄。由于国产大豆原料流向大油厂,今年北方地区众多的中小油厂将因原料问题开工数月就可能停产,生产时间会比往年大为缩短,最后结果会逐渐被挤出和淘汰,油脂行业的规模经营格局正在悄然兴起。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1:25
湖南油脂行业前景不太乐观

湖南油脂行业前景不太乐观  


  
      据湖南-著名油脂企业负责人称,对湖南油脂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表示出极大担忧。他分析说,目前我国油脂行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垫已十分明显,市场份额逐渐向大企业集团、大品牌集中,在未来3-5年里,生产规模达不到30万吨的油脂企业在市场上基本没有立足之地。而湖南的油脂企业在五年内很难达到30万吨的生产规模。那么,湖南油脂行业面临全军覆没或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他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油脂行业专家和经营者的观点。
  在湖南一些超市调查时,湖南油脂品牌在自己的家门口并不占优。湖南本土品牌中仅仅油中王,帅牌、金健、金浩茶油等少数几个品牌在超市中还占有一席之地,其他企业基本是以出售散装油度日。业内人士估计说,湖南小包装市场份额基本是金龙鱼、福临门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的天下,它们占有湖南小包装油市场的60%-70%以上的份额,湖南本土品牌却不足20%。
  湖南油脂企业在3-5年内是否真的要被全部淘汰出局?湖南油脂(工业)行业协会会长章宏国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仅仅用企业规模大小来判断湖南油脂企业全军覆灭是有失偏颇的。业内专家的看法是:沿海油脂企业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企业竞争力越强。内地油脂企业由于受到交通、市场、消费习惯等原因的影响,其日处理原料规模以100~300 吨为宜,交通特别不发达的地区50~100吨就可以了。规模过小,生产成本较高,没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规模过大,原料运进和产品运出就十分困难,成本反而增加。
  章宏国会长介绍,目前湖南长沙、岳阳、益阳、常德等靠近原料产地、交通比较发达地区的油脂企业规模一般都已达到了日处理原料100~300吨的能力,湘西等边远山区也有50-100吨。因此规模对湖南油脂企业来说已不是决定存亡的主要问题,关键是看湖南油脂企业有没有一个好的品牌.企业管理和市场开发的能力强不强。沿海的一些大油脂企业有经营不善垮掉了的,湖南一些小油脂企业也有生存得很好的,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湖南省经贸委食品处一负责人也认为,从资源上看,湖南是全国五大油菜籽主产区之一,近几年产量-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湖南发展油脂工业应该说在资源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从市场上看,湖南本土油脂在大中城市的小包装油市场处于劣势,但在以散装油为主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市场还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且湖南本土品牌在小包装油市场处于劣势的原因,不是湖南油脂企业的规模太小.而是企业在体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和外省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湖南油脂企业只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市
  场开发力度,就不会出湖南油脂企业全部出局的局面。同时,湖南油脂行业除菜油等大众油脂外,还有茶油、米糠油、小麻油等一些特色品种油脂,且这些产品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优势。例如,湖南的茶油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在全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金健的米糠油在技术上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麻油方面也形成了长康、义丰祥等几个有-定知名度的品牌。
  而一些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湖南油脂行业在3-5年内重新洗牌是不可避免的。-方面,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一些规模较小、设备落后又没有品牌的小油脂厂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一些基础较好的油脂企业为谋求市场主导地位,将加快投资、重组、兼并的速度和力度。据了解,金健米业在拥有了德山油脂厂、合口油脂厂后,目前又投资近亿元兴建米糠油生产线。长沙植物油总公司计划今年投资5000万元,在开福区霞凝粮食城易址新建一家集油脂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一体、年产10万吨的油脂生产基地。由岳阳市金皇房地产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合资,双方共同开发的油脂生物工程项目总投资3500万美元,投产后预计年加工大豆50万吨。"道道全"前几年已基本退出了市场,最近,巴陵油脂对其重新包装后又开始上市,明显加大了小包装油市场的争夺力度。油中王、巴陵油脂和省外一些大型油脂企业的合作也正在秘密进行之中。这一切都在表明,湖南油脂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的命运,正在增强自己的实力,湖南油脂行业已进入了重新洗牌期。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1:59
我国“油脂”行业“风险失控”问题严重

我国“油脂”行业“风险失控”问题严重


  
    目前豆油期货缺席,国内很多油脂企业只能通过国际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这也给其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风险。在香港上市的中盛粮油于7月15日股价暴跌,公司总值缩水近半。其董事会于近日宣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之业绩将录得亏损。

    对于如何产生的亏损,中盛粮油在公告中表示,该公司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毛油作为原材料,在中国内地进行精炼加工后出售。为了抑止原材料价格波动之风险,在CBOT进行大豆和大豆油的期货交易。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盛事件其实只是中国油脂行业风险失控问题的冰山一角。

    油脂行业2000年以后发展特别迅速。由于豆油是大豆压榨的下游产品之一,而进口毛豆油也是精炼豆油的直接加工原料,随着日益增长的油、粕需求,仅靠国产豆油供应无法满足快速膨胀的压榨需求,使得进口大豆成为国内豆油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国内多数企业搞原料现货进口加工,在2003年利润还可以,但在2004年以后就不行了,谁进口的大豆多,赔的也越多,大部分油脂加工厂亏损,亏损的原因在于企业采购时风险控制手段单调。国内油厂已经习惯了国际大豆贸易商提供的凭信用证先买升贴水后点价的采购模式,但采购周期中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常常无法控制。

    很多企业对南北美大豆、国内大豆、豆粕、豆油期货及现货市场价差把握能力不强,套保时又受限国内期货市场品种单一(没有豆油期货),进口豆持仓也比较小的瓶颈,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盲目投机。

    而且,国际炒家也把中国买家作为猎物。入世后,国家要保护大豆产业,对大豆进口实行统一管理,反而不按市场化运作了,进口许可证是一批批发放,使采购由原来不透明变为透明。据此,国外炒家一看大买家来了,就进行炒作,使大豆价格上涨。

    而国内企业采购时投机意识太强,不是真正按市场经济运行,又都是通过中间商进口,再加上有些信息误导,常常买卖时机把握不好,损失惨重。

    现在,国内油脂厂一头在外,一头在内,原料(大豆)在外,产品(油脂和粕)销售在内。国际市场只允许中粮、中谷等几家建立期货帐户,其他企业则不允许,使得许多企业的套期保值不能实现。而国内市场品种不配套,持仓小,套保头寸多了没有对手,少了没法转移风险,还是很难套保。迫于无奈的企业很多在国际市场违规操作,没有货也卖出套保,甚至在豆粕和豆油上超额投机,被国际炒家盯上,损失惨重。

    为解决国内油厂风险失控问题,相关企业要完善购销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真正用好期货市场的功能,不能只是被动地通过停工限产等手段往下游产业链转嫁风险;企业在考虑生产计划、成本核算、供需关系时,可以借助对期货市场有一定研究的团体力量,信息互动,互相支持,多市场立体操作,以化解市场风险。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2:48
中国油脂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油脂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大豆压榨行业是国家最早放开的粮油加工业,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国家打击走私油、对进口豆粕开征增值税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榨油行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从2001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国内宏观经济明显转好,金融政策宽松,内需旺盛,出现了一轮大规模的投资热潮。国内榨油行业在经济大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同样掀起了一轮投资扩张的高潮。而恰在此时,正赶上美豆走出了一波长达两年多的大牛市行情,涨幅高达156%,几乎所有油厂都在这两年扩张中获得了丰厚利润,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建榨油厂,买大豆”就一定能赚钱。很多采用国产设备的工厂只用半年就能收回投资,这种赚钱效应又吸引来更多的资本(除外资以外,国内其他行业包括钢材、房地产、高速公路等领域也都投资建设榨油企业),从而导致我国榨油行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产能翻了两番多,国内沿海地区各大港口几乎都建有大型榨油企业。那么,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榨油行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这种状况使得榨油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下,潜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一是导致部分企业盲目进口大豆。很多油厂不是以销售区域市场的需求而是以自身产能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这种个体的有序,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表现在整体上是无序的,导致的后果是大豆进口量盲目增长。二是产能过剩,进口过量,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使市场风险大部分集中在榨油行业。
  2.我国榨油行业发展时间短,人才少,经验不足。
  国内很多大型榨油企业都是在近两年刚刚建成投产,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走势周期,对于榨油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走势研究得不够深入,欠缺国际贸易经验。2004年一季度我国高价抢购美国大豆,进口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0%,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企业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幅高达60%—110%,个别企业库存高达50万—60万吨。可以说,美盘大涨,与中国买家的疯狂抢购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剔除国内企业在4月份以后洗盘和违约的数量,整个2003—2004年度,我国采购美豆仍高达823万吨,同比增长7%,与此相对应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采购量均大幅下降,其中欧盟下降了38%,墨西哥下降24%,泰国下降了47%,日本下降9%,整个2003—2004年度,各国平均对美豆采购的下降幅度为26%。据我了解,国内的很多合资企业也减少了采购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新崛起的榨油企业在行情把握和操作经验上还有不足之处。
  3.有些榨油企业缺乏有效的避险措施。
  部分榨油企业在经营中沿用了前两年的做法,采购时只做买进,很少做套保,这样的做法在牛市行情中尝到了甜头,在不断赚取加工利润的同时还赢得了原料涨价的超额利润。但是在去年的历史高位上,这些企业仍忽略套保避险,因此,在行情转势中承担了全部的市场风险。此外,由于国内期货制度方面的限制,国内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在外盘上进行套保,其他企业只能通过代理进行操作,种种限制使期货套保业务在国外运作上很不方便,这也是国内企业在外盘上很少做套保的原因之一。
  内资油厂已经是这种状况,再加上外资近两年的大量涌入更是加重了国内油厂的消化负担。当前国内沿海地区各大港口几乎都建有大型榨油企业,现在我国总压榨能力已超过7000万吨,而现阶段实际需求只有3000万吨左右,形成了近60%的剩余能力。
  2006年国内油菜籽产量预计
  预计2006年国内油菜籽产量仍将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从总体上看,2005年国内油菜籽上市后收购价格不太理想,与农民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今年油菜籽的播种积极性。根据笔者的了解,今年部分省市的油菜籽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年前干旱的天气影响了播种,二是部分省份对农民种植小麦采取一定的补贴,也抑制了农民播种菜籽的积极性。但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油菜籽仍然是一种少有的经济作物,况且油菜籽存在种植成本相对低、易于田间管理等特点,因此预期2005年油菜籽播种面积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最终的产量还是要看天气而定,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油菜籽生长后期的天气尤为重要。如果2006年油菜籽生长时期天气较为正常,根据历史数据预计,2006年国内油菜籽产量依然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从总体上看,2005/2006年度国内油籽产量将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反映在植物油的产量上,2005/2006年度国内植物油的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减产幅度有限。
  2005/200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预计
  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可能达到2700万吨左右。近两年大豆市场的弱势使国内不少贸易商以及部分大豆压榨厂逐渐退出市场,中型压榨厂受到的影响稍大,但这不一定会对国内总的大豆压榨能力产生多大影响,随着外资不断进入,国内大中型大豆压榨厂的压榨能力不但不会下滑,反而可能会上升,如果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开工率也会上升。据对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将可能达到2700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增长4.6%。2004/2005年度我国进口了172.8万吨的豆油,美国农业部预计2005/2006年度我国豆油进口量将达到24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38.9%。当然,实际的进口量依然要根据国内外的行情而定。
  2006年国内菜籽进口量预计
  预计2006年国内菜籽进口量为50万吨左右。受国际油菜籽价格较高、国内菜籽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2001年以来国内菜籽的进口量逐步下滑,2005年进口量已经下滑到26万吨左右。菜籽进口下降并非国内对菜籽的需求减少,关键还是菜籽市场行情较为低迷,无法承受较高的进口价格。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国内大豆市场的快速发展打压了菜籽市场,大豆进口的大幅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菜籽的进口,而豆油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菜油消费需求的下降,这也是菜籽进口减少的一个原因。而目前国内大豆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估计国内菜籽进口也将在一段时间里维持较低的水平。基于预期2006年国内外油菜籽市场的形势有望略有好转,继续长期低迷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06年国内菜籽进口量为50万吨左右。
  油脂加工企业的情况
  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的几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已经兴建了约100个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均在1000—3000吨之间,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兴建了约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辽宁大连、天津塘沽、广东东莞等港口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2004年,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又开始在内地兴建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如新疆昌吉1000吨/油厂,陕西石羊2500吨/天大豆油厂(西安邦淇),重庆3000吨/天大豆油厂,湖北天门1500吨/天菜籽油厂,黑龙江九三油脂5000吨/天大豆油厂,安徽蚌埠花园3000吨/天菜籽油厂等。至今,在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油料加工区:东北加工区(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为代表),环渤海加工区域(大连华农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山东莱阳鲁花、秦皇岛金海粮油公司、河北汇福粮油、山东益海油脂和山东黄海油脂为代表),长三角加工区域(以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浙江新市油脂、南通宝港油脂、宁波金光油脂、上海良友集团、安徽大平工贸集团和蚌埠花园油脂等为代表),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域(以广州植之源、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公司、东莞中谷油脂、东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工业和南海粮油公司为代表)和西部加工区域(以四川金石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新疆昌吉油厂和重庆大豆油厂为代表)。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脂(7000吨/天),连云港益海油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粮油(6000吨/天)。
全国拥有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目前,这几家企业集团已拥有日处理大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中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加工能力,我国的油料加工总能力已超过亿吨,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如此庞大的油脂加工能力看似红红火火,但实际上隐含着生产过剩的危机。
  贸易商尤其是中间商的生存岌岌可危
  近两年多来,中国的贸易商相当辛苦,举步维艰。国内与国外油价长期倒挂,使进口贸易商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维护自己的客户群体,吃尽苦头。每年国际、国内给贸易商的采购机会也只是昙花一现,能抓住机会的为数不多。
  单纯的贸易商没有工厂作依托,把自身完全暴露在残酷的市场大浪中,以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为代价来寻求稍纵即逝的机会,生存环境及其恶劣。
  近两年来贸易的渠道、方式也随着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由厂家直接应对终端的格局日趋明显,甚至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团体直接进行国外采购。贸易渠道的简化、中间环节的萎缩,致使国内中间商的可操作空间日趋狭窄,而对于需求方来讲最大化地降低采购与生产成本是他们生存的基础,所以这种贸易渠道、消费渠道的变革还会越发明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间商只是中国油脂贸易行业历史当中的一个过渡群体,在前几年市场行情一片大好、油脂压榨、加工企业未见规模的时期,中间商在中国油脂行业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繁荣市场、衔接厂家与终端、过渡国际与国内市场之间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在看来他们或许充当的也只是“过客”的角色,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看,这或许也是中国油脂业开始觉醒并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趋势也随之发生转变,在粮油消费中这种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散油向中包装、小包装的过渡普及。虽然国内尚有部分省区物质条件还很落后,但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在近几年来已是相当巨大。众多厂家、商家瞄准这一时机纷纷重磅推出自己的产品、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全国知名品牌也正是在这一过渡时期脱颖而出。应该说,他们对于引导消费、提高国人生活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给中国油脂行业作出了榜样,在散油贸易举步维坚的时期寻求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全国小包装以地域性饮食习惯为引导,品种呈现多样化:一级豆油、豆油、调和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等,品牌也是层出不穷。小包装的日趋成熟正给厂家拓展了销售的新渠道,在规避市场风险上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棕榈油在中国的发展
  棕榈油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的应用在中国产生很强的季节性,并且再加工能力强,品种多样化,受到国内各类别食品厂,以及化工、日化工业的宠爱。棕榈油在国内属于小品种油脂,由于其季节性强、用途特殊、价格波动频繁、剧烈,所以给贸易商很大的投机操作机会。2005年1—12月我国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657.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705.2万吨减少6.76%。其中进口棕榈油433.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85.7万吨增长12.28%。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棕榈油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自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棕榈油配额发放量的增长,我国棕榈油的进口总量也逐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取消44度棕榈油配额管理后,伴随我国棕榈油分提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棕榈油进口量大幅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国棕榈油的潜在消费需求存在巨大空间。根据世界贸易协议的规定,2006年我国将取消豆油、棕榈油、菜油的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对2006年的进口我国将采取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尽管有一定的门槛,但相信随着配额的取消,国内棕榈油的进口量有增长的趋势,毕竟配额的限制没有了。当然具体的进口量依然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我们相信,随着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以及化工行业用量的增长,我国棕榈油的消费和进口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随着配额的取消,配额的成本不复存在,预计毛棕榈油的进口将有增加的趋势。在前几年我国对棕榈油实行配额管理的年份,不排除部分棕榈油的进口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也就是贸易商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配额的进口,以保证第二年的配额量。在取消配额管理后,这种情况将不再存在,而进口也将完全根据国内外的市场行情而定。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于1988年诞生,由德国聂尔公司发明,它是以菜籽油为原料,提炼而成的洁净燃油。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资源贫乏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为发展生物柴油,在行业规范和政策鼓励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为了便于推广使用,美德意等国都制定了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如美国权威机构ASTM相继在1996年和2000年发布标准,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条件,并且政府实行积极鼓励的方式,在生物柴油的价格上给于一定的补贴。如德国农民种植为生物柴油作原料的油菜籽可获得1000马克/公顷补贴,并对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税。
  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发展这项产业。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吨/年。欧盟国家主要以过剩的菜籽油和豆油为原料,2001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100万吨。2000年德国的生物柴油已达45万吨。法国有7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40万吨/年,使用标准是在普通柴油中掺加5%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意大利有9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33万吨/年,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奥地利有3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5.5万吨/年,税率为石油柴油的4.6%。比利时有2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24万吨/年。日本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40万吨/年。
  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将有助于我国生物柴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以预计,在2—3年内,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供应量的严重不足,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的成熟与推广,无疑将给世界植物油界带来新的曙光。中国油脂行业如果抓住这一产业机会,受益将不可估量。
  经济全球一体化对中国油脂行业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始于20世纪后期,在21世纪延续,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不可阻止的历史潮流。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有利有弊,但也正是因为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努力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圈。世贸组织扫除了许多贸易屏障,为跨国经济活动建立了不少绿色通道。
从中美贸易战上来看,美国阻止我国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欧盟、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等等,这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高举反倾销大牌的同时向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大量倾销产品,所以有人说“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发达国家向弱国推销产品的一种谎言”。这种说法固然有些偏激,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我们至少应从种种事实上看清楚: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油脂行业在充分利用这一绿色通道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以上我国油脂行业当前的现状中,我们总结出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油籽压榨业与油脂加工业严重饱和,超量生产。
●国内厂家、贸易商避险能力低,渠道少。
● 国有资金欠缺,外资大量涌入,民族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双重压力与贸易竞争。
●中国油脂行业高科技产品不足。
  中国油脂行业的应对策略
  1.从国家角度看,在国际上要争取最大的大豆话语权。
前年,在与国际资本的角逐中,我国很多行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几乎所有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振荡,榨油行业也不例外。国内缺乏内部协调机制,国际资本狩猎中国,是企业损失惨重的客观原因。这些国际资本借助国际金融市场,通过掌控大宗基础性原材料的定价权,大肆操控价格,“张网以待”,牟取暴利。导致大豆风波的成因很复杂,主因是国内榨油企业在经营运作上存在严重缺陷并且缺乏政府在国际上的有力支持,但既然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就要充分利用成员的话语权,政府也要像维护纺织品出口利益那样维护中国油脂行业的进口利益。
  2.积极寻求民族工业发展的出路。
相对于跨国公司,从各方面看我们都处于弱势。但我们肩负着发展中国油脂业的使命,探求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对跨国公司的冲击,首先,民族工业要搞好团结,不能是一盘散沙;要努力壮大自己,要创立我们的民族品牌,得到国人的支持,这一点“福临门”就是榜样。品牌是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日前,国家公布了植物油行业的中国名牌产品,极大地激发了油脂加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积极性,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第二,要发挥国内终端市场的网络优势。外资油厂目前在国内还只是作大宗贸易,依托国内代理,基本上与终端脱钩,这正是我们的切入点。第三,我们的资金虽相对薄弱,但我们可以上市融资甚至进行海外融资,逐步壮大自己并把我们的网络延伸到国外。单纯用自身固有的资金在本土与跨国公司抗衡是很被动的,要大胆地走出去。
  3.油脂加工企业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1)延伸榨油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大豆的副产品很多,产业链很长,从大豆压榨的副产品中可以提取磷脂、低聚糖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我国榨油行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开发下游产品的基本条件,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或研发适合自身条件的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达到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的目的。提高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这一点生物柴油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与下游行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抢占市场份额。榨油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应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下游企业,争取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保证正常供货的同时,积极推动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力求实现双赢。
  (3)我国油脂加工企业要考虑避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在国际采购上无谓的损失。
  总之,作为油脂加工企业,一定要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起来,认清宏观经济走向与基本面供求关系,着眼于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统筹兼顾,把握大势,规避经营风险,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
利用期市规避风险
  无论是油脂加工企业还是大中型进口贸易商都要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是避险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规避风险的战术,要想成为市场的赢家,还必须认真研究宏观经济走势,把握行业脉搏,统筹兼顾国内外市场,做到宏观经济政策、基本面以及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方能在战略高度上,规避大的经营风险。
  1.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
  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中,随着投资和需求快速增长,社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累了较丰厚的财富,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物质需求旺盛,商品经济繁荣,金融市场以涨势为主,在此阶段应持多头思维,“多看多,少看空”。而在经济发展的回落周期中,随着消费水平由周期性顶点向下回落,物质供给过剩,经济逐步走向萧条,金融市场以下跌为主,在此阶段则应持空头思维,注意规避风险。
  2.注意研究国家政策。
  政策方面,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家农业政策,还要关注大豆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导向;历史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政策可以改变粮食的供求关系。大豆进口是国家很敏感的问题,2002年1月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对国内大豆进口节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大豆以及豆粕、豆油的价格大幅波动。去年以来,我国各项金融政策处于高度敏感期,2005年7月21日开始,国家已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升值已经对我们这些以进口原料为主的榨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3.注意研究国外经济动态。
  在关注国内金融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利率走势。2001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近33%,持有美元的资本为规避货币贬值风险,纷纷买进商品,使资产保值、增值。2005年年初,美豆反弹就是由于指数基金买入商品期货推动的。
  4.期货与现货相结合,把握有利商机。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大豆、豆粕交易日趋活跃,榨油企业应充分发挥现货商的优势,以套保为立足点,兼顾投机,根据国内与国外、期货与现货以及大豆与豆粕等不同品种、不同市场的价差波动,进行期现套利、跨市套利以及跨品种套利等操作。
  5.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分散市场风险。
我国作为大豆的主产国之一,国内产量占我国总需求的45%左右,在国际行情大幅波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外倒挂(内低外高)的情况,因此,国内榨油企业,尤其是北方的工厂,不能完全依赖进口,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购目标。
  6.从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角度规避企业风险。
  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对于企业尤其是国外采购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盼望着指数、期权等更高层次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国内出现,这样企业可以多层次经营、全方位立体式地避险。
  油脂行业不同于其他朝阳与夕阳产业,这是一个永久的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并且随着国家的进步、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地发展。虽然中国油脂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并不是说其前途与发展渺茫,油脂行业还有很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具备很多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的油脂行业前途十分广阔。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4:06
2005年中国油脂工业的反思

2005年中国油脂工业的反思




    如何回顾总结2005年的中国油脂工业,是油脂界关心的问题。为客观反映2005年的中国油脂工业,在天津市粮油学会支持下,2005年12月26日,天津市塘沽开发区召开了天津市大型油脂工业企业座谈会。会上,天津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油脂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惠鑫大豆科技开发公司、正大集团(天津)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负责同志围绕着2005年油脂工业的发展形势,2006年的展望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颇受启发。
    归纳起来,2005年中国油脂工业的基本情况是:国产油料不如往年,进口油脂油料居高不下;油厂效益有所好转,但经营仍然艰难;油脂市场持续低迷,竞争更加激烈;新一轮重组开始,企业不断整合;名牌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油脂科技奖项榜上有名;油脂油料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加快,制油工国家职业培训工作全面铺开;油脂工业走出低谷仍需加倍努力。
油脂工业企业在经历了两年的风风雨雨,付出了沉重代价后,是否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关于我国食用油总供给量的调控问题。这两年我国油脂市场上的油价、粕价一直低迷不振,严重挫伤了油农、加工企业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据了解,2005年花生的每斤平均收购价为2.3~2.5元;油菜籽和大豆的每斤平均收购价为1.15~1.20元;葵花籽的每斤平均收购价为1.25~1.30元,是近几年来最低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东西多了,是供大于求。而造成供大于求的重要原因是进口油脂油料多了,失控了。为此,我们要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进口油脂油料失控的问题。
    第二、食用油供应有没有一个安全问题。国家对粮食安全十分重视,并提出了粮食的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油脂虽然不同于粮食,但它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从2004和2005年两年的油脂总供给量来看,国产油料实际能生产的食用油占油脂总供给量的比例,已经低于50%。也就是说,我国一半以上的食用油供应来源要靠进口,这样的比例是否太高了?任其发展下去,会不会构成对我国食用油供应的安全问题。在进口这个问题上也要有一个度,要尽量依靠国内发展油料生产来解决我国的食用油供应问题。
    第三、关于油厂的规模问题。我们主张油厂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但也一直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规模要适中,不能一味追求越大越好。最近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在油料集中产区,油厂的规模也要适中,也不能贪大。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研讨,以求得共识,少走弯路。
    第四、关于保护民族油脂工业企业的问题。这两年,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致使一些大型油厂处境困难,被迫让人兼并。对此,引起了许多同仁的关注,并提出了要保护民族油脂工业的问题。从“食用油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应该赞同这种观点。希望国家有关方面在政策上支持民族大型油脂工业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些企业遇到暂时困难时,要帮一把,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是我们最希望的。但由于时代不同了,作为有志的企业家来说,不能期望政策的支持来发展自己,只能依靠自己求发展。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5:10
国内油脂化工产业简介

国内油脂化工产业简介



  
  据悉,由于废弃油脂回收管理力度不够,一些地方餐饮业的“泔水油”、“地沟油”又回流到餐桌上,令人震惊。这种现象表明了中国油脂化工产业需要加快发展。

  中国是油脂生产和消费大国,为油脂化工产业开辟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中国食用油年消费量达 1300万吨。中国也是世界最大桐油生产国,每年桐油、蓖麻油产量达20多万吨。国内每年食用油加工业产生的下脚酸化油达250万吨,城市餐饮业产生的 “地沟油”每年达500万吨,肉类加工业每年还产生大量动物油脂。以上这些都是油脂化工产业的原料来源。油脂化工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而且是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近日,天津市就明确目标:要把天津的油脂化工产业做大做强,使油脂化工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油脂化工产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涉及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卫生、海洋生物、感光材料、合成树脂、有色金属等20多个领域,其主要品种已达200多种。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均不断增长,发展前景可观。

  目前国内油脂化工产业主要有以下门类:

  油脂净化加工以下脚酸化油和“地沟油”为原料,生产各类工业油脂,供油漆和助剂等领域使用。

  油脂加氢硬化加工主要为香皂、药皂、肥皂粉生产提供原料。由于含磷洗涤剂逐渐被限制,环境友善的脂肪酸类洗涤剂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扩大。

  食用硬化油、巧克力脂以食用油为原料,产品用于巧克力、人造黄油和沙拉酱等生产。

  脂肪酸和脂肪胺系列产品脂肪酸主要包括芥酸、硬脂酸、甘油、山嵛酸等产品,脂肪胺主要包括芥酸酰胺、十八烷基胺醋酸盐、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产品。国内最大生产企业是四川泸天化,建成了年产3万吨多种天然油脂的脂肪酸和年产5600吨脂肪胺装置,形成了较大规模。脂肪酸和脂肪 胺下游产品很多,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市场。如西欧纺织柔软剂用的脂肪胺每年消费量达6万多吨(100%计),美国脂肪胺等阳离子活性剂的消费量每年近30万吨,而国内目前脂肪胺年产量仅2万多吨。

  加入WTO后,国内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纺织助剂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

  单甘酯单甘酯是主要油脂类食品乳化剂,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食品乳化剂品种,市场发展很快,仅仅10 多年时间,从开始以低含量单酯(40%)为主到现在以高含量单酯(90%)的分子蒸馏单甘酯为主。目前国内单甘酯年产量约有5万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内生产的单甘酯在纯度、色泽及外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现在国内的分子蒸馏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如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分子蒸馏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而在单甘酯的分子蒸馏技术上,生产单位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

  磷脂该产品主要从大豆下脚油中提取。磷脂被称为新型维生素,具有疏通人体血管和提供脑细胞营养的功效,市场需求量持续上升。国外普遍将磷脂作奶粉乳化剂使用,既有乳化作用,又有营养作用。目前日本磷脂产量已超过单甘酯。国内磷脂产品的开发正处于方兴未艾时期,现主要用于食品和化妆品工业,品种多达几十种,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国外磷脂生产主要采用二氧化碳临界萃取法,国内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还落后于国际水平,能提供的磷脂只是粗加工和低品质产品,磷脂原料被国外收购,好的产品从国外进口。

  癸二酸该产品以蓖麻油经加热皂化和热裂解后制得。癸二酸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用于塑料、机械、航空、电子、纺织、制药等许多领域。

  城市餐饮业“泔水油”、“地沟油”的回收涉及面很广,如何截断餐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油脂化工企业应该有所作为。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7:24
我国油脂行业最大的科研中试基地开工建设
我国油脂行业最大的科研中试基地开工建设

  在国家粮食局大力支持和有关企业积极帮助下,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国家粮食局油脂工程技术中心、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科研中试基地已开工建设。
    该科研中试基地建在陕西省渭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设投资600万元。国家粮食局油脂工程技术中心、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渭南科研中试基地建成后,将成为目前我国油脂行业最大的科研中试基地。
    该中试基地以承担油脂,蛋白提取和资源深加工的中试为主要内容,瞄准国内外前沿新技术进行技术成果开发,以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该中试基地的建设是在我院现有雄厚的科研开发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积聚力量,滚动发展而启动建设的。
    该中试基地建成后,将为我院科研开发工作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对促进我院科研开发产业链条形成,缩短科研开发周期,提高技术成熟度,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解决科研开发中的关键中试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研中试基地现有主要试验和开发设施:
  (1)油料蛋白及功能性成分连续提取生产试验设备;
  (2)低温脱溶生产试验装备;
  (3)20L/H四级分子蒸馏生产试验装置;
  (4)蛋白改性生产试验装置;
  (5)喷雾干燥生产试验装置;
  (6)植物活性成分连续(间歇)提取及浓缩装置;
  (7)超滤膜浓缩及精制装置;
  (8)油料冷榨试验装置;
    重点推广项目:
  (1) 树脂法提取高纯度维生素E技术;
  (2) 米糠油联产生物柴油及谷维素技术;
  (3) 醇法浓缩蛋白提取及改性技术;
  (4) 特种油料(花生、核桃、杏仁等)蛋白及油脂同步提取技术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8:09
日本开发出不同风味的新型油脂

日本开发出不同风味的新型油脂


日本开发出不同风味的新型油脂,既给食物烹调以新奇感,又能适应各种嗜好口味者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生姜风味油
    在玉米色拉油中,加20%磨碎的姜糊,搅拌加热到100℃,使水蒸发,再加热到17℃,保持数分钟,冷却、过滤,再加入生姜香精油即可。
    蒜风味油
    在玉米色拉油中,加10%蒜糊、搅拌加热到100℃,使水分蒸发,再加热到130℃,保持数十分钟,冷却、过滤,再加入蒜精油,即制成蒜香味油。葱风味油
    在玉米色拉油中加40%的葱糊,搅拌加热到100℃,待水分蒸发后,加热到120℃,冷却过滤即可。
    胡椒风味油
    取精选芥子粉碎成20目,放入密闭容器中,加水与芥子油(芥子油量为芥子的5倍),65℃下搅拌数小时,迅速加热到90℃,保持数十分钟,过滤,油在室温下静置,再过滤得到芥子风味油。
    柠檬风味油
    将柠檬用粉碎机均匀粉碎,加2.5倍柠檬的棉子色拉油,室温下搅拌30分钟,用离心机(转速2000转/分)分离出柠檬残渣与油脂,再加入酸性白土与硅胶,搅拌充分后再用离心机分离,得到柠檬香味油。
    欧芹风味油
    将欧芹洗净加水,用搅拌机将欧芹加工成酱状。加3倍欧芹的大豆色拉油,在密闭容器内60℃搅拌数十分钟,过滤,除去欧芹残渣。将分离油脂静置、沉淀,再用转速为3000转/分的离心机分离,得到成品。
新型风味油在烹调中使用方便,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烹调出多种特色风味的食物,也可用于冷拌菜肴,餐桌油碟等。
论坛小生的个人空间 论坛小生 发布于2006-09-24 05:28:53
中药化学--油脂和蜡类

中药化学--油脂和蜡类


 油脂和蜡类(FattvOils、FatsandWaxes)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总称,植物油脂在种子内含量最多,动物油脂多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一般在室温呈液态的称为脂肪油,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肪。油脂可供食用与药用。其通性如下:

  1.油脂与蜡的比重均在0.91~0.94之间,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在乙醇中冷时难溶,热时可溶。

  2.油脂不具挥发性,无一定的熔点或沸点,大多数具明显而确定的折光率,可用于鉴定。

  3.油脂与碱作用能形成肥皂,叫做"皂化"。在空气中久放易发生氧化。油脂氧化后可产生过氧化物、酮酸、醛等,使油脂具特殊的臭气和苦味,这种现象称为"氧化酸败"。酸败后的油脂不能再供药用。

  4.油脂的化学组成为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的酯类,水解后产生甘油与脂肪酸。其通式如下:

  有一些油脂是由长链脂肪酸与多元醇类组成的酯,如薏苡仁酯,理化性质与油脂相似。

  蜡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其化学组成为分子量较大的一元醇的长链脂肪酸酯。如蜂蜡的主成分为软脂酸蜂酯(Myricin,C15H31COOC30H61)。有些蜡为脂肪酸的甾醇酯或大分子的脂肪烃。具药理作用的油脂或含油脂的中草药如蓖麻油作为泻下剂,郁李仁、火麻仁具润肠作用,大凤子油抑菌,薏苡仁油脂中的薏苡仁酯据报告有驱蛔虫与抗癌等作用。大多数的油脂与蜡在医药上作为制造油注射剂、软膏、硬膏的赋形剂。如麻油、花生油、棉子油、蜂蜡等,但制作油注射剂的脂肪油必须经过精制。

  中草药的油脂含量可利用油脂在乙醚等有机溶剂中易溶的性质将其用连续抽提法提取出来,除去溶剂后以油脂重量来计算中草药中油脂的百分含量(g/g)。用此法提取的油脂因尚有其他脂溶性杂质(如色素)共存,故测定结果为粗油脂的含量。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3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283
  • 日志数: 9
  • 建立时间: 2006-09-03
  • 更新时间: 2006-11-1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