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在怀为极乐,有长可取不虚生”

发布新日志

  • 今天我学会控制情绪

    2010-01-08 20:15:49Top 3 Digest 3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雁来雁往,花飞花谢,草长瓜熟,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我也不例外,情绪会时好时坏。

    今天我学会控制情绪。

    这是大自然的玩笑,很少有人窥破天机。每天我醒来时,不再有旧日的心情。昨日的快乐变成今天的哀愁,今天的悲伤又转为明日的喜悦。我心中像一只轮子不停地转着,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忧。这就好比花儿的变化,今天枯败的花儿蕴藏着明天新生的种子,今天的悲伤也预示着明天的快乐。

    今天我学会控制情绪。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我心平气和,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我为自己创造天气。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我为顾客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而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的,如果我们为顾客献上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我就能获得销售上的丰收,赚取成仓的金币。

    今天我学会控制情绪。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让每天充满幸福和欢乐?我要学会这个千古秘诀: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控制思绪。每天醒来当我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我就这样与之对抗:

    沮丧时,我引吭高歌。

    悲伤时,我开怀大笑。

    病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声。

    穷困潦倒时,我想象未来的富有。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总之,今天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今往后,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会江郎才尽,我并非低能者,我必须不断对抗那限些企图摧垮我的力量。失望与悲伤一眼就会被识破,而其它许多敌人是不易觉察的。它们往往面带微笑,却随时可能将我们摧垮。对它们,我们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自高自大时,我要追寻失败的记忆。

    纵情得意时,我要记得挨饿的日子。

    洋洋得意时,我要想想竞争的对手。

    沾沾自喜时,不要忘了那忍辱的时刻。

    自以为是时,看看自己能否让步驻步。

    腰缠万贯时,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

    骄傲自满时,要想到自己怯懦的时候。

    不可一世时,让我抬头,仰望群星。

    今天我学会控制情绪。

    有了这项新本领,我也更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我宽容怒气冲冲的人,因为他尚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可以忍受他的指责与辱骂,因为我知道明天他会改变,重新变得随和。

    我不再只凭一面之交来判断一个人,也不再一时的怨恨与人绝交,今天不肯花一分钱买金蓬马车的人,明天也许会用全部家当换树苗。知道了这个秘密,我可以获得极大的财富。

    今天我学会控制情绪。

    我从此领悟人类情绪的变化的奥秘。对于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我不再听之任之,我知道,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控制自己的命运就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由此而变得伟大。

  • 我是风

    2009-04-27 08:13:37Top 3 Digest 3


                         卓依.阿金斯
    我是游游移移的风,你是不动的田野;

    我是沙滩上的一个影子只那么一掠。

    我是抖抖颤颤的叶,你是大树永不晃;

    你是坚定不移的星座,我是海一汪。

    你是永远照耀的光,我像会灭的火焰。

    你是汹涌的深沉乐音,我只——是声喊。

    I AM THE WIND                                   
    Zoe Akins

    I am the wind that wavers
    You are the certain land;
    I am the shadow that passes
    Over the sand.

    I am the leaf that quivers,
    You-the unshaken tree;
    You are the stars that are steadfast,
    I am the sea.

    You are light eternal,
    Iike a torch I shall die…
    You are the surge of deep music,
    I--but a cry!

  • love you unconditionally

    2009-04-27 08:09:46Top 3 Digest 3

    Her gesture, motion, and her smiles,
    Her wit, her voice my heart beguiles,
    Beguiles my heart,
    I know not why,And yet,
    I'll love her till I die.

    她的一舉一動,她的一顰一笑;她的聰慧,她的聲音將我的心俘虜;將我的心俘虜。我不明白個中緣由,但我會愛她到永遠。


    I just wish someday and somehow,
    We can be back together,
    Together we'll stay,
    Always and forever.

    我只希望有那么一天,不管怎样;我们能重新在一起;相依相伴,直到永远!


    Whenever you need me,
    I'll be here.
    Whenever you're in trouble,
    I'm always near.
    Whenever you feel alone,
    and you think everyone has given up...
    Reach out for me,
    and I will give you my everlasting love.

    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在这里;当你有麻烦的时候,我都会在你身边;当你觉得孤独的时候;当你认为所有的人都已绝望;到我这里来,我会给你所有的爱。


    Don't worry about looking handsome,
    Or being strong and brave.
    Just as you love me unconditionally,
    I love you just the same.

    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英俊,是否强壮,是否勇敢,我将无条件地爱你,就象你无条件地爱我一样。

  • 自杀动力之源

    2009-10-16 14:40:07

      人们能够持续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感到自己有所归属和有用

      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的几个月,有一名网名为Kristi4的妇女成了厌食症讨论社区的最知名会员。作为生活杂志网一个博客的管理员,她曾给予人们忠告和鼓励,并坦率地写出自己的思想斗争。到了后来,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在一连串说明她正在计划做的事情后,自杀了。

      她的死只是所有心理学统计的一个悲剧数据点而已。人们早就知道,厌食症在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患厌食症的病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与该病有关的原因。但是,现在人们只是知道,很多厌食症病人并不是饿死的,而是自杀。厌食症病人自杀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50~60倍,没有任何一种疾病人群有如此高的自杀率。

      现在,心理学家们试图解释人为什么会自杀这一宽泛的问题。如果这种解释可以成立,它将给精神病学家提供一种筛选病人的新工具,帮助确定哪些病人更可能自杀,从而预防、挽救生命。

      难以解释的动力

      自我保护是人类最强大的本能,所以,自杀的驱动力肯定更为强大。但是,它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一个世纪以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曾对此提出过解释。涂尔干看到自杀的根源在于社会因素,比如未能融入社会;而弗洛伊德的解释是根源在于本能驱动,特别是他所说的死亡本能。更近的解释则趋向于把重点放在诸如抑郁、绝望和感情痛苦等因素上。但是还没有人成功地回答过自杀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处在看似相同的境遇,有些人会自杀,而另一些人却不会?

      哈佛大学研究自杀和自我伤害的心理学家诺克说,通过对大量自杀数据的处理,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比如,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自杀的死亡率正在上升,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占到所有死亡的1.5%。15岁至24岁人群的自杀是除交通事故外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妇女比男子更有可能尝试自杀,但男人更容易自杀成功。

      有关自杀最麻烦、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提前知道?我们可以预先做些什么?以及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自杀?

      大多数自杀的人都有精神失调症——最常见的是厌食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边缘性人格障碍。但绝大多数沮丧和无望的人并不会走向自杀,而自杀风险却也存在于许多其他人群中。

      自从1965年以来,全世界的自杀率增加了60%,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自杀成功,每过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但这些统计数字并不能告诉我们哪些人自杀风险最高。

      成功自杀的两种前提

      200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自杀研究专家、心理学家乔伊纳的父亲自杀身亡,这一惨痛的打击使得他开始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为什么自杀》一书于200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过对自杀统计资料的研究和对自杀率较高组群的特别关注,乔伊纳认为他已经发现了其他人忽视的线索。

      人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融入他人的圈子;二是渴望对他人有用,或者能影响他人。如果一个人在这两方面都遭受重创或一败涂地,他就会觉得自己到处都格格不入和一无是处,那就难免有求死之心了。

      我们周围不乏有自杀念头、自杀未遂和自杀身亡的人。乔伊纳提出,大体上自杀的人必须满足极度绝望和沮丧两个条件:

      人们死于自杀,是因为他们“能”——也就是,他们对疼痛变得不再敏感,并且习惯于面对暴力;

      人们死于自杀,是因为他们“想”——他们通常都对自己尊重的组群或关系不再有归属感,这使他们不再与他人联络,变得绝望,不能看清现实并失去亲密关系;而且感觉自己成了亲人的负担,或者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成功自杀的人必须有能力实施这种行为,这听上去很显然,但是,在乔伊纳指出来之前,一直没有人曾经试图弄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到,而绝大多数人却不能。乔伊纳说,不管你多么真心求死,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我保护的本能是很强大的。

      乔伊纳说,想自杀的人有两种方式发展出克服自我保护的能力。一种是逐渐地做到,很多情况下,第一次自杀尝试是试探性的,如割脉的刀口较浅或服用的药物轻度过量。只有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自杀行动才是致命的。“每一次成功的自杀对应的是20次失败的尝试。”

      另一种是对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习以为常。比如,士兵和警察会有更多机会被人射杀,或看到自己的同事受伤或死亡,于是他们会习惯地想到自己的死亡。这两个组群都有高于正常的自杀率。同样,见证伤痛和死亡的医生和外科医生也更有可能考虑到自己的死亡——医生的自杀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乔伊纳将这种要面对那些会威胁大多数人的事情描述为“冷漠无情”。

  • 《潜伏》成职场攻略剧

    2009-05-21 13:57:34

    《潜伏》热播,剧中的国民党军统天津情报站里的人员每天都是危机四伏。有很多观众认为,《潜伏》就像一部职场攻略剧,余则成巧妙地处理了自己与站长吴敬中、“同事”马奎、陆桥山和李涯的复杂关系,为白领们写了一部活生生的“职场攻略”……

      职场新人篇

      学余则成抓住机会

    剧情回放:在和余则成一起潜伏到南京汪伪政府的吕宗方被刺杀后,孤立无援的余则成没有选择逃回重庆,而是孤身一人冒险策划了刺杀汉奸李海丰的行动。第一次执行任务的余则成果敢地向李海丰开枪,表现出了与其外表极不相称的睿智勇敢。余则成也因此受到了戴笠的赏识和嘉奖,为他日后潜伏进军统天津站奠定了基础。

    职场印证:抓住机会远胜于等待机会。初次执行潜伏任务的余则成将爱岗敬业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任务面临泡汤时,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

    在职场上,新人也别一再抱怨工作岗位上没有机会,能不能在紧要关头勇敢地抓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学余则成忍辱负重

    剧情回放:余则成初到天津情报站,身为少校的他首先要面对的便是中校马奎。这个情报站行动队队长无论从军衔还是资历上都比余则成高一级。因此马奎虽亲自带余则成到分配给他的住所,并亲自驾车陪余则成接夫人翠平,但他在热情背后对余则成的鄙视和怀疑却也表现得很是明显。人生地不熟的余则成为了顺利工作默默承受了马奎的挑衅。

    职场印证:比尔·盖茨曾经告诫年轻人说:“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尚未有建树的余则成若是逞一时之快,回敬马奎几嘴,虽给自己赢了面子,却会很快激化矛盾,初来乍到便在单位里闹得鸡飞狗跳,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别学翠平挑肥拣瘦

    剧情回放:初到天津的女游击队队长翠平总想拿着盒子枪和手雷为革命工作做点儿贡献。她看到余则成每天忙里忙外,自己却不是参加宴会就是陪太太们打牌,心里颇为不平,不止一次跟余则成嚷嚷“你凭啥领导我啊”。直到左蓝为掩护余则成壮烈牺牲,翠平才终于明白了情报工作的危险和重要性。此后翠平认真打进特务太太的圈子,并数次为余则成打探消息、传递情报,对掩护余则成的地下党身份发挥了重要作用。

    职场印证:工作不要挑肥拣瘦。前辈告诉我们说,不要小瞧了任何一个工作岗位。

    任何工作都是从基础做起,那些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能把最不起眼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之人。

      职场奋斗篇

      别学马奎好大喜功

    剧情回放:行动队队长马奎好大喜功,结果中了余则成和左蓝设下的圈套,以为自己能交换到重要情报的马奎却被陆桥山当作地下党峨眉峰向站长汇报,洗刷不清自己的马奎只得被五花大绑送到外地受审。

    职场印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职场中人都希望自己业绩突出,受到老板赏识。剧中马奎就是太想证明自己的不凡实力,结果在左蓝交换情报的建议下落入圈套。职场中的白领们也不乏大胆冒进之人,职场中,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保持谦虚的态度,脚踏实地,才能最终有所建树。

      别学李涯暗使黑招

    剧情回放:李涯和陆桥山为做副站长使得余则成成为“夹心派”。聪明的余则成并未武断地支持其中一方,他淡定从容地做起了中立人。于是,陆处长没事儿就到他办公室闲聊,大吐苦水;他的中立低调也换来了李涯的信任,诡计多端的李涯竟然主动跑到余则成家里,声称为了干掉陆桥山愿意辅佐余则成当副站长。斗争的结果是,李涯除掉了陆桥山,但他们两者的争斗却激怒了站长,站长最终提拔的副站长是余则成。

    职场印证:身在职场的白领难免会成为尴尬的“夹心派”;我们从余则成身上可以看到,“夹心派”的当务之急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而领导都会喜欢能从大局出发,为单位着想的员工。

      别学陆桥山不择手段

    剧情回放:情报处处长陆桥山的心思并不在本职工作上,他的脑子里只有如何当上副站长这一目的。为此陆桥山采取了种种违反纪律的手段。为了搞垮竞争对手李涯,他总是故意通知李涯错误的行动时间,让李涯次次扑空。最后,急眼的李涯在旅馆里布下自己的人,用监听设备记录了陆桥山故意破坏情报站抓捕工作的言谈。陆桥山不但没有升官,连工作都丢了。

    职场印证:不择手段,害人害己。职场中,大家都想获得高职位、高薪,但背后给别人捅刀子的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

    而往往靠实力光明正大地竞争远胜于背后里使手段的效果。

      与老板相处篇

      学余则成的不惧困难

    剧情回放:为了验证余则成的身份,情报站站长吴敬中命令余则成速把夫人接到身边。这个命令无疑给了余则成当头一棒,因为他那远在太行山农村的夫人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余则成没有刻意推诿,而是立刻联系组织想办法,最终翠平被派到了他身边,这对假夫妻瞒天过海使得搜集情报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职场印证:老板交待的任务要立刻着手。在公司里,不管工作多么让你为难,都不要甩手不干。现实生活中,老板布置的工作肯定有其道理,你可以和领导讲明面临的困难,就像余则成告诉站长夫人远在山区,来到天津要颇费些时日一样,但不要因为有困难而无限期拖延。

      学余则成不打小报告

    剧情回放:《潜伏》中的站长吴敬中举手投足间都体现出老到的“领导艺术”。他对情报站下属之间的夺权战了然于胸,但是为了不影响情报站的正常工作,吴敬中假装不知,从不挑明矛盾。马奎、陆桥山和李涯都曾向吴敬中状告余则成,但是信任余则成的吴敬中每次却都三言两语巧妙地消解了下属的怀疑。

    在情报站的几个人中,还是余则成的处理方法最为体面,凡是有问题,有怀疑,余则成都向站长吴敬中汇报,这样既避免了和其他“同事”的矛盾,又使得吴敬中及时掌握了下属的工作状态。

    职场印证:有问题直接向老板请示汇报。在现实生活中,老板往往会帮助你协调关系或是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诫过我们,和老板商量比打小报告、自己周旋更有效果。

      自我管理篇

      身体健康是最大本钱

    剧情回放:看《潜伏》别忘看细节。片中余则成和翠平虽是要务在身,但也不少不了推杯换盏。翠平初到天津城,吃不惯沙拉牛排,当众点了一份热面条,在家里翠平也没少给余则成下面条、包饺子。就连余则成去晚秋家里偷情报的头天晚上,两家人还一起涮肉呢。

    职场印证:看了《潜伏》才体会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今的白领们动不动就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好好吃饭,看人家余则成和翠平,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都远远大于我们,可他们再忙也要好好吃饭。试想,余则成要是毛病不断成天跑医院,这得耽误多少革命工作。

      学翠平打麻将的决心

    剧情回放:翠平虽然从乡下进城,大字不识,但她性格开朗,不怯场。她跟站长太太学着打麻将,跟晚秋学买料子扮时尚。原本被情报站女眷们排挤的她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甚至帮着吃醋的站长太太去马奎太太家打闹。结果翠平及时得知了情报站要抓捕左蓝的行动,并用麻将牌“红中”暗中为余则成通风报信。

    职场印证:和同事们一起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会有利于更和谐地工作。工作后大家一起吃饭、女同事一起逛逛街、参加单位的球队、舞蹈队,这些都不是浪费精力,而是有利于你更好地和同事们相处,更顺利地开展工作。看,咱翠平不就如此吗。

  • 七个习惯提高效率

    2008-06-16 14:39:33

    是不是经常为计划而未做的事情寻找借口或抱怨?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最终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Psytopic:在8小时工作制之前,是6小时工作制,人们为了多拿2个小时的工资,于是主动要求8小时工作,今天看来8小时似乎也少了?

    精彩摘要: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是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

    以下是原文: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不”。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则。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 办公室里不快乐的N种理由

    2008-06-16 14:16:10

        在办公室里总是感觉压力重重、不开心、郁闷,或者觉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是否觉得这些症状似曾相识或正在发生?中国上班一族的心理健康水平究竟如何?一项面向5266名在职人士的调查显示,近1/4的上班族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中更有2.24%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有27.45%的被调查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比之下,男性的比例只有22.08%。接受调查的女性白领中,大多数人表示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感觉不开心和郁闷,常会觉得生活无趣,也经常会觉得自己在事业中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更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在处理事情上,也比男性更不容易拿定主意,因此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为严重。

        第1种理由 “她有啥能耐!”

        王芳大学毕业后进了外企任行政助理,刚刚开始,她还比较满意,觉得比起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和在国企的同学,自己还是幸运的,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可最近两个和她同进入企业的同事都获得了升迁的机会,而她却没有,她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并不比人差,却一下子就低人家一级……攀比的心态折磨着她。她常常夜不能寐,渐渐地她患上了严重的心理失衡症。

        盲目的比较导致盲目的嫉妒。罗素说,“进步是比较的结果”。比较能给人进步的动力和参照,但盲目的比较会使人陷入误区,盲目嫉妒就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在自己的努力里寻找快乐,而是在别人的拥有里寻找痛苦。结果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徒生烦恼。

        支招:

        客观分析,寻找有助自己提升的可行点。首先要看看自己的工作能力怎么样。如果确是这方面的问题,建议利用专门的时间自己充电,经常分析工作得失,扬长避短,稳步向前。甚至可以考虑换一份工作,也许这里并不太适合你个人的发展。

        另外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其实工作中的很多烦恼都是由于没有通畅的沟通渠道和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如果你已经意识到未得到提升是由于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原因,那么你最好强化一下个人的沟通技巧。

        其次看是否工作不够努力。如果对待工作不是持有一份认真和执着的态度,那是无法取得上司的认可的,注意要以工作的效率和成绩来证明你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加班加点。

        或许别人为升职付出的代价是你不愿付出的,甘于现在的状况。同事升职了,但是相比较他们的巨大付出,你的价值观会帮你判断那是不是值得。

        第2种理由 最近心情总是灰色的

        人在职场,难免会遭受许许多多的压力和不如意,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因而会产生“失落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心理。

        遭受挫折,沮丧、失望在所难免,但不少女性可能由此开始杞人忧天,变得逃避、悲观、压抑。总认为自己会失败,内心有错误的预期心理。采取行动之前,她们会想象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 然后她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

        “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她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同事或部属看扁。为了维持和平,她们压抑感情。结果,她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支招:

        不要被困难捆绑。在受挫内心受外界环境刺激时,试图透过理性的运作,来安抚内心起伏不定的情绪。在心理学上,这就是所谓的“合理化”作用。例如“甜柠檬”心理,能让人在达不到预期目标时,提高自己现状的价值,好让自己安于实际情况。只是这时内心里自卑与自傲并存,为的就是保护既脆弱又高傲的自尊心;另外,必须训练自己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第3种理由 “我一定要比别人强!”

        李敏今年才33岁,却已经在一家知名企业做到副总经理的位置。可她在工作上对自己却要求颇高,甚至近于苛刻。一次她寄出一份文件后才发现其中有一个错别字。她和男友说:“这个错字足足让我一个星期寝食难安。一想起它我就觉得特别尴尬,而且很生自己的气。” 实际上李敏的问题在于她根本不能接受工作中的错误。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职场中不少像她这样的女性把追求完美演变为苛求,对一点小的纰漏也无法容忍。

        像李敏这样一类在职场中职位高、学历高、收入高的女性,被称为“三高女人”或“精品女性”,这些不断受到公众的认可和尊重的职场“大姐大”们,心中常常形成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判断:“只有成功,我才能被接受”,“我一定要比别人强”。

        她们渐渐沦为“精品”的奴隶:因为别人觉得自己不同凡响,所以剥夺自己犯错的权利;因为别人觉得自己独立坚强,所以开始掩饰自己的脆弱和恐慌……她们独自撑起一片天空,成为众人景仰的“大姐大”,被大家敬而远之地羡慕或欣赏的同时,却忘记了她们自己也需要支持力量。这样的“遗忘”,换来的就是“大姐大”荣耀背后的生存焦虑。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她的水准。在工作上,她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于是“工作依赖症”、“强迫症”等一系列亚健康心理警报对她们响起。

        支招:

        也许你追求完美,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不完美而郁郁寡欢。

        苛求自己或别人,把追求完美变为心灵的负担,让人时刻生活在危机感中,成就越多,越惶恐不安。所以,至情至性如梅艳芳,也会因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撒手而去。 假如你拿不准自己是捅了个大娄子还是只犯了个小的错误,大可以请你的同事来客观地评断,没必要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第N种理由 “他们在说我什么呢?”

        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女性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女人天生比较敏感,情感细腻,心理的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女人们往往一方面很要强,另一方面又很脆弱。一句流言,一句蜚语,如果戳到了痛处,就会在心里惦记老半天。

        职场上,女性对人际关系往往比较在意,有时为了维护人际关系,也消耗了自己不少精力。时间长了,一些女性越来越多疑善感、郁闷不舒,有的变得执拗多疑,心胸狭隘,整日疑神疑鬼,总在揣测别人的动机,导致周围的人对其疏远、反感和冷落;有的为了引人注目或赢得赞赏,奋斗不懈,在稳定的企业中,她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

        如果没有人注意她,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有的则总是倾向于把别人的批评指责或不友好表示当作是对于她们自身价值的回馈,从而动辄对自己产生怀疑,以为自己是矛盾的核心,而这并不总是事实。

        支招:

        谨防过分敏感,不要无端添忧。职场女性最重要的是合理把握女性的敏感,不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伤神。其一,记住别人的议论也许并非针对你。即使人家真的在针对你,你的烦恼伤神也于事无补;其二,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很重要。要知道以和为贵是好事,但是往往众口难调,如果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和谐而左右迁就,是一件很愚蠢和很累人的事情。有时候不妨强硬一点,坚持自己的立场,也是有魄力的体现。其三,要知道在职场里,无论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工作人员,所承受的压力都是很大的,不要过分指望别人怜香惜玉和通情达理。

        因此对于他们无意失态的言谈举止,不要细细玩味,过度解读。相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没准还会豁然开朗,给自己一个好心情。最后,心里越烦,担心的事情越多,越应该把心里挥之不去的事情排个顺序,只为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担心,重点解决这一件事,至于未发生的事情,更要甩甩头,把它从脑子里赶走。

  • 生命中你要珍惜的人[转]

    2008-06-16 13:43:52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对于以下的这几种人,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

      1.遇到你真正爱的人时—

      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2.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

      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3.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

      要记得好好感激,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4.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

      记得微笑向他感激,因为他是让你更懂爱的人。

      5.遇到曾经恨过的人时—

      要微笑向他打招呼,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

      6.遇到曾经背叛你的人时—

      要跟他好好聊一聊,因为若不是他,今天你不会懂这世界。

      7.遇到曾经偷偷喜欢的人时—

      要祝他幸福唷!因为你喜欢他时'不是希望他幸福快乐吗?

      8.遇到匆匆离开你人生的人时—

      要谢谢他走过你的人生,因为他是你精采回忆的一部分。

      9.遇到曾经和你有误会的人时—

      要趁现在解清误会,因为你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解释清楚

      10.遇到现在和相伴一生的人—

      要百分百感谢他爱你,因为你们现在都得到幸福和真爱

  • 灾难,见证一个民族的崛起[孙 宏]

    2008-06-10 08:45:11

      5月12日,山河失色,举国哀恸。天摇地晃,汶川,北川,青川,一座座不为人所知的城池瞬间被夷为平地,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永远凝固。

      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唐山大地震那年我刚出生。老家离“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什邝市咫尺之遥,工作之地重庆,也是灾区。看着家乡受难,目睹乡亲诉说不幸,个中滋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曾经恐慌过。5月12日14时28分,普天之下,普通如斯的日子,上帝之手却在此时制造了一场灾难。单位离震中不过几百里之遥,座在椅上尚能感觉震撼。平生经历的第一次地震,竟来得如此迅疾,如此摄人心魄,伴随桌椅的晃动,平日里看似坚持不可摧的钢筋,这一刻却似如此弱不禁风,着实让人后怕。在急促的铃声中,与同事飞一般逃离单位大楼。劫后余生,迅速奔赴网上搜索,看着被削得摇摇欲坠的危房,听着一声声痛彻心肺的呼救,无助地看着灾区伤亡人数不断的攀升,想想自己身边还在不断发生的余震,我想,多数人同我一样,都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恐慌。

      我也曾担忧过。工作单位离震中不过三四百公里,灾害平息下来后,通往家乡亲友的电话却总是是无法接通。兴许是母子连心吧,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了亲友都平安的讯息。这一刻,大家互诉地震的见闻和感受,悬着的心终于平复下来,“活着真好”的感受随之油然而生。

      我也曾伤心过。听说着媒体上灾民的诉说,看着被夷为平地的家园,想想其之前的秀美;看着一个个被掩埋的孩子从残垣断壁间抢救出来,他们中的很多人,却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目睹他们的父母抱着遗骸悲天怆地地呼喊,想想孩子先前曾经的鲜活,泪水就会不听招呼的涌出眼窝。

      当然,我也曾感动过。从“可乐男孩”被抬出时的“叔叔,我要可乐,冰冻的”,从们读出了四川人的乐观豁达;从“敬礼男孩”一次次敬礼,人们读出了四川人的坚韧和勇敢;从灾民匆促的返乡抢种脚步声中,人们读出了四川人的自强和自立;从李小萌的泪水中,我们读出了四川人的有情有义,对故土的不弃不离和无比热爱;从一介布衣老妇数次拒绝香港记者的捐助,人们更读出了四川人的善良纯朴。正如川籍著名主持人李佳明说的“我们四川人不服输、懂感恩!”。

      那一刻,我内心涌动的是一种自豪,一种骄傲。天造地设的天府,我深深眷恋的故乡,物华天宝,文明久远,不啻华夏“小中华”。巴蜀儿女的勤劳聪慧名扬天下,川菜川酒香漂海内外,都江堰巧夺天工,三星堆文明璀璨……四川的秀美是公认的,而四川人又是顽强不屈的。“蜀道难,难以上青天”,正是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造就了四川人的骨子里的坚韧和不服输。从南宋末年的悲壮抗元,到后来的川军浴血抗日……四川,在灾难面前昂起高扬的头,四川,永远是西中国一面不倒的旗帜!

      从四川人的身上,正是折射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不屈精神和大难无畏的民族气概。

      “5.19”,国殇日。回思“5.12”一刻,我们静穆,我们沉痛,为万余名远逝的生命,为无数家庭瞬息骨肉分离,撕裂残缺。

      “5.19”,激励日。天灾无情,人有情。大难面前有大爱。于是,我们看到了,在此起彼伏的“汶川挺住,四川雄起,中国加油”的呐喊声,听见了兄弟省市“要钱给线,要物给予物”的慷慨承诺。全中国沸腾了,世界为之震惊了。这一刻,我们无法抑制心中的激情,泪湿长襟。

      想想,世界上何曾有一个民族,为了巨大灾难,这般万众一心的沉痛追悼,也何曾有一个国家,为了她的普通子民降旗悲痛致哀,连续三天。但中国做到了。中国,也只有中国,会有如此众多的“奇迹”发生。”5。12“地震,何其不幸!但生在如此反应迅速视生命为唯一的崇高国度,又何其有幸!

      因此,我自豪,我骄傲,我是四川人,我是中国人!

      但是,“5.19”,我们还是哭了!

      我们流泪,为不幸罹难的同胞,祈求他们在天堂不再有灾难,为灾区大众,希望他们尽早走出阴霾。

      我们流泪,为胡锦涛总书记那句“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为温家宝总理的那句“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党的最高领导爱民如子的情怀,这是一个“以民为本”、致力于民生,关注民生、发展民生的伟大政府!是他们铿镪的话语,让处于危难的群众,也让关注灾难的普通民众看到了战胜灾难、重拾信心的曙光。

      我们流泪,为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是一名名教师用双手顽强地掰开死神之手,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将死亡留给了自己;是两名不知名的陌生成年人,紧紧拱围,为不是自己孩子的孩子撑起一方希望的天空;是灾区无数普通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率先抢救遇难灾民……

      我们流泪,为人民子弟兵不惜肉之躯,冲锋在前,争分夺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掩埋在废墟下的每一个生命。“不放弃,不抛弃”,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敢地活下来。

      我们流泪,为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为民族的空前凝聚团结。危难时刻,是兄弟省市,是港、澳、台地区的同胞,是海外华侨,纷纷伸出温暖的手,慷慨解囊。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救灾物资,为饥渴的灾区“止血”、“输血”。

      我们流泪,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得以传承。曾几何时,“80后”、“90后”们就被无数次怀疑过,忧虑过。但从他们舍身护卫奥运圣火中,从他们自发投入抢险救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比起父辈,他们有理智,更激情,甚至更爱国。

      我们流泪,为这一刻, 13亿儿女,我们都是汶川人,都是四川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血液,我们一样的感同身受。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四川人,我是中国人!

      多灾多难的祖国,没有也从不没有向灾难低过头。有过“康乾盛世”、“贞观之治”的荣耀,也有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割地赔款的耻辱,但华夏儿女为崛起的信心和决心从未停止过,动摇过。灾难面前,是可敬的政府,可亲的军人,可爱的灾民,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让世界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中国式救灾”精神,全世界,听到了中国不可阻挡的步伐。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在灾难面前迅速反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这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果敢英明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有一个经历30余年改革开放从而日益强大的祖国!

      是的,我们至今无法,甚至也许很长的时间内也难以预测前面更多的险途,同样,今后我们的路也会很长,也更难走。因此,我们有必要教育后人,记住这场灾难,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得更稳;有必要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90后”甚至“2000后”们懂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永远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传家宝;更有必要引导各级部门,如何增强科学预报地质灾情,如何趋利避害地建造城池,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形成健全的救护体系等等。

      让我们跟随温总理的目光,最后回眸废墟下曾经的北川县城,请记住这些被掩埋的名字。我们相信,不久,在这片空旷的原址上,一个个更美更新的家园必将重新屹立!

      因为,地震可以震垮家园,但摧毁不了中华儿女的意志,从灾难中走过的人们,已擦拭泪水,越挫弥坚,在灾难中挺起了脊梁,手挽手,肩并肩,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 [论坛] 孩子,你痛吗?

    2008-05-21 19:19:53

      
     
           孩子,你痛吗?
        中国的心痛吗?
        那混凝的柱梁,怎么
        就一下子落在稚嫩的脊梁
        那沉甸甸的板墙,顷刻
        封锁了所有的跳跃和欢唱
        地震,那肮脏的黑手
        怎么就选中孩子来制造心灵的苦难
     
        孩子,你痛吗?
        中国的心痛吗?
        那被石板压着的稚手
        是属于生,还是属于死难?
        对于整个人类
        无疑,那是求生的希望
        那是撕心裂肺的呼喊
        那是天下人痛断的肝肠
     
        孩子,你痛吗?
        中国的心痛吗?
        如果疼痛可以切割
        那就把它分成十三亿份
        让我们来共同承担
        如果爱心可以凝结
        那就让它放大十三亿份
        让我们来温暖彼此的心灵
  • 心理边界:暗藏的陷阱[转]

    2008-04-22 08:33:33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性格决定心理,心理决定命运。由此观之,心理边界的存在是企业和企业家永远无法摆脱的约束。
     
       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企业家性格不可避免地会外化为企业的性格。所以,作为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的集合,企业同样有着自己的性格,有着自己的心理边界;而企业家心理边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的基础,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追求成功永远是企业不变的心理期许。难以想象身心疲惫,少有笑脸的企业家能够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也难以想象心理失衡、终日困于重重压力下的企业家能够打造出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百年企业。
     
       但是,在我们面对的现实中,很多企业家被迫龟缩在自我的“蚕房”里,难解万般愁绪——SOHO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潘石屹说自己有时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北京绿创环保集团总裁姜鹏明说吃不下饭还是小事,有时他会在深夜无人的大街上四处游荡;当压力来袭时,张裕集团总经理周洪江喜欢去海边暴走……
     
       耀眼的光环已遮盖不住企业家深藏背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
     
       是谁在考验着这些企业家的心理边界?主要是他们自己。中国企业家带着获利的冲动,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利润。而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用却破坏了他们原本敬业和慎独的选择,使得企业家个人的心理反应更烦躁、不安,甚至产生种种怪诞的臆想。
     
       选择了做企业家,便意味着选择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的宿命,当这一宿命所产生的自我高压超过企业家所能承受的心理边界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陷入膨胀、忧郁、困惑、偏执、多疑,乃至信仰洪荒。
     
       这些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考验着我们的企业家,他们要去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征战,外界无数个利益相关者对其存在的价值评判——或是鲜花与掌声,或是口诛与笔伐,也让他们背负上巨大的包袱。
     
       “我非常清楚,社会生活的内容不能通过纯心理学的因素——个人意识的状态来解释……我们必须考察的是社会的性质,而不是个人的性质。”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迪尔凯姆说这话时,正值西方经济起飞过程中的社会巨大变动时期,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期何其相似!
     
       对于企业家群体,人们总是喜欢将众多极富“欢颜”与“悦心”的辞藻往他们身上堆砌。然而,被华丽的辞藻密密匝匝包围着的企业家是否扛得住如此众多的溢美之辞?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不少企业家往往载不动许多情愁,心理不堪重负。
     
       所以,从更理性的角度审视,将企业家的心理边界问题放在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亘古未有之大变迁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是必要的,这也是我们文章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