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以科技手段保食品安全

发布: 2009-3-04 12:21 | 作者: foodspace | 来源: 中国质量报 | 查看: 75次

    【据《羊城晚报》讯】  当生物传感器接触含有沙门氏菌的食物时,传感器上的抗体就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有机燃料分子产生肉眼可见的强荧光。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近年来发生的相关食品安全事件使“孔雀石绿”、“苏丹红”、“特富龙”等化工原料成为人们熟悉的名词。去年发生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更是巨大,其罪魁祸首便是“三聚氰胺”。除了化工原料,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病菌污染,也同样对食品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70%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主要靠政府监管而非靠厂商企业自觉。政府的监管包含了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对物质成分的分析就是一种技术手段。虽然黑心厂商们造假掺假的技术越来越高明,令消费者往往无法辨识,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使用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化工原料和病菌,使问题食品无所遁形。

    质谱仪检测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生产塑料、阻燃剂和其他产品常用的工业化学品,目前各国已禁止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添加这种化工原料的食物,可以在仪器检测时显示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然而,使用它却会带来严重后果,会让人或动物食用之后出现肾结石而导致肾衰竭,严重者会使人或动物死亡。2007年美国有宠物猫狗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死亡,2008年我国有些儿童饮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后死亡。

    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借助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先进分析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这种新方法更容易对成分复杂的样品进行快速和有效的分析。测定食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现有先进方法,首先是由位于丹佛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物研究中心建立的。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并且非常耐用。

    激光让二恶英现形

    二恶英是一种很容易诱发癌症的有毒物质,它对人类巨大的潜在威胁让人无法忽视。二恶英污染食物没有最低限量,只要它存在,哪怕极其微量,都可能诱发癌症,它对人类的污染还可能是跨代的,因此它受到全球普遍关注。

    为检测食品中二恶英等有毒化工物质,日本大阪大学和大阪激光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开发出利用激光击射快速测定二恶英的仪器,一个小时就可以得出结论。

    其检测方法为:先用低能量的激光把食品中的二恶英击射成气态,接着再用高能量的近红外线激光对二恶英反复进行十万亿分之一秒的“超瞬间”照射,在不破坏分子结构的情况下使其处于停电状态,最后根据这些“分子”测试装置内移动的时间,计算出它们在食品中的含量。

    生物传感器测病菌

    近年影响比较大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如疯牛病、禽流感等,都与病毒有关。最近,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在检测沙门氏菌等食源性病原菌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科学家通过掠射角沉积技术装备薄膜法,构造出异质结构的硅合金纳米棒阵列,并让抗沙门氏菌抗体和有机染料分子附着在上面,一个生物传感器就制成了。当这个传感器接触含有沙门氏菌的食物时,传感器上的抗体就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有机燃料分子产生肉眼可见的强荧光。如果改变传感器中的抗体类型,就可以用于检测食物中是否有其他病菌,用途十分广泛。

    快速测毒试纸

    目前科学家正着手研究一种快速测毒试纸,用这种高科技试纸往食物上一碰,便能立即知道食品是否安全。但是,有人认为,人们购买食品是交了税的,不应再掏钱购买这种试纸来测毒。而且,人人手持试纸去购买蔬菜、果品及食物的场景,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所以恐难推行。但不管怎样,这种检测食品安全的创新技术仍有良好的前景。

    链  接

    1、美国发明三聚氰胺速测法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  美国研发人员近日说,他们发明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

    美国印第安纳州珀杜大学研发人员说,他们只需大约25秒钟时间就能检测出液态奶或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哪怕含量极其微小。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去年11月发布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指南。

    研发小组负责人格雷厄姆·库克斯说:“这种情况带来了对分析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迫切需求,这种方法需要高度灵敏、迅速、精确,并且易于应用。”研发人员所发明的简化版光谱仪正符合这一特点。光谱仪通常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分子。

    2、日本开发出对抗变异病毒的“万能”流感疫苗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  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近日开发出能对抗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并通过动物实验确认,即使病毒出现变异,疫苗依然有效。

    据报道,研究小组人工合成了与表面蛋白相比较难变异的病毒内部蛋白,并给这种蛋白附着特殊的脂质膜,制成了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免疫细胞就会攻击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分析了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苏联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和A香港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三者共有的内部蛋白,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疫苗。

    研究人员说,由于新型流感疫苗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以往的疫苗,现在还不能判断给人类使用后会不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这种疫苗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要数年的研究。

TAG: 手段 科技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