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12-17 11:56:01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平衡膳食健康忠告(三)

                        2005-09-30 09:13:31
                            专家简介:
                          赵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兼任营养科副主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委员或常务理事。2001年被香港特区保健协会聘为医学顾问。2002年被聘为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专家库”专家成员。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共5项。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80篇,科普文章30余篇,参加8本书籍的撰写和翻译,其中《中国人怎么吃》一书于2001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

                          食品卫生,无国界的全球性话题
                          (一)人类破坏自然生态食物链受到的惩罚
                          1.自然生态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
                          人类生活在巨大的自然体系中,虽然食物主要来源于不过100种植物和动物,但正是土壤、水、空气、植物、动物群的相互作用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所需要的生存环境。因此,当人类为追逐经济利益而破坏自然生态食物链时,必然会受到惩罚!

                          集约化的生产与现代生活方式使动物脱离了千万年进化的自然环境,原始食物链的破坏产生了一些发人深思的现象。欧洲在机械化养猪时发现,新生仔猪如不注射铁剂,就会患贫血症死亡。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家养仔猪与野生仔猪体内含铁量并无差异,唯一不同的是: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猪可通过舔吃周围的土壤获得铁的补充而健康生长,当给家养猪以类似条件时,虽然贫血症能够得到克服,但由于家养猪的免疫水平低,却会因此患其他疾病。这一事实反映出正常的食物链对动物健康是多么重要。

                          2.“牛吃羊,牛吃牛”,上帝安排过这样的食谱吗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羊群曾患一种叫“瘙痒病”的怪病,即“海绵状脑病”。但英国人却没有丢弃病羊的骨骼,而是将骨头磨成骨粉,添加在牛的配合饲料中,此后患有“疯牛病”的牛的骨骼也进入了饲料厂。多年来,欧洲广泛利用患“海绵状脑病”的动物骨粉生产饲料,“牛吃牛,牛吃羊”,才导致了“疯牛病”不仅在英国牛群中流行,也在全球进口添加有病牛骨粉饲料的国家出现。这场灾难完全是英国人一手制造的,是人类破坏自然生态食物链造成的恶果。

                          3.营养过剩造成环境氮污染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口增长,人类排泄物(粪便、尿液)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氮污染愈来愈受到重视,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已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欧洲国家传统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越来越高,大大超过营养需要量。以德国为例,目前其人均蛋白质摄入水平已是营养需要量的2倍多,造成人类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过高,对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水环境中的有机物以含氮化合物最不稳定,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变成较简单的化合物,即由蛋白质分解成多肽氨基酸等。在降解过程中有机氮不断减少,无机氮化合物不断增加,若处于无氧的环境,则最终产物是氨;如有氧存在,则氨又会进一步氧化成亚硝酸盐与硝酸盐。当然滥用化肥也是造成氮污染的原因之一。这种化学农业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使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减少,对水环境也同样造成严重的氮污染。

                          4.肉类食物中的动物激素
                          己烯雌酚(DE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曾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饲料中,以提高饲料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促进动物生长。临床上己烯雌酚曾作为可促进生育的药物广泛应用,后来美国医学界发现有相当数量年龄在18—20岁的姑娘颈部长出了肿瘤,这时人们才如梦方醒,原来当初这些女孩的母亲都曾因为难以受孕,将己烯雌酚当作促进生育的药物大量服用。医生们认为这些姑娘颈部肿瘤发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她们的母亲在怀孕时服用己烯雌酚造成的。

                          (二)人类正在变成下毒高手
                          在地球上,大气、水、土壤、能源等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循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而农药残毒正在危害人类健康。农药的应用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同时也威胁食品安全

                          1.蔬菜喷施农药后多久可采食
                          据农业部植保站农药药械处介绍,我国对蔬菜的最大用药量、最后一次施药距离收获日期的天数、农药的最多使用次数、农药的最高残留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目前一般的执行方法为:夏季气温高,农药毒性消失较快,故施用农药后安全间隔期为5—7天;春、秋季则最少需要7—10天;冬季则应控制在15天以上。绝不允许喷施农药后的蔬菜立即采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蔬菜吸收的农药即使经过清洗、煮、炒也不能被清除。

                          2、哪些蔬菜农药污染较少
                          为保证食用蔬菜的安全,在市场上选购农药污染少的蔬菜是预防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蔬菜中因不易染虫害而较少施用农药的品种有圆白菜、苋菜、芹菜、菜花、辣椒、萝卜等。食用部分生长在泥土中的蔬菜,如莲藕、马铃薯、芋头、大头菜等一般不施农药。野外生长或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和各种芽菜,在生长和培育过程中无需杀虫,是蔬菜中安全系数较高的种类。野菜营养丰富,一般没有污染,市场上常见的野菜有蕨菜、荠菜、马兰头、马齿苋、扫帚苗、龙须菜等,它们生长在野外,不需要人工施肥,更不需要洒药除虫。野菜的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出约20%。目前使用农药较多的是韭菜、空心菜等叶类蔬菜。

                          3.化控技术对蔬菜的污染
                          为促进蔬菜生长、增加产量,在辣椒、萝卜、雪里蕻、黄瓜、番茄、四季豆、马铃薯、芹菜、菠菜、苋菜、茼蒿等生产中使用三十烷醇、萘乙酸、助壮素和赤霉素(俗称920)等生长激素。为增强菜苗的抗旱、抗病能力,喷洒矮壮素、多效唑、吲哚乙酸、吲哚丙酸,2,4—D等化学试剂。为提高番茄的座果率,使用2,4—D、番茄灵、防落素等化学试剂;为了改变马铃薯的种薯的休眠期,也使用赤霉素;黄瓜、瓠瓜在幼苗期使用乙烯利喷洒叶面或生长点,诱导性别转化,增加雌花数,提高产量。显而易见,现代农业使人类越来越多地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化学药品。其中许多是带有激素类性质的,如乙烯利之类催熟剂会促进机体细胞衰老。所以在蔬菜生产中,应用化控技术造成的污染已不可忽视。

                          (三)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的公害
                          1.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同铅中毒有关
                          历史学家推测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同铅中毒有关。古罗马人很早就掌握了铅的冶炼技术,铅、锌合金器皿的应用非常普遍。用金属铅作屋顶的瓦片和引水管,铅的化合物则被广泛用作食物添加剂,将其加在葡萄酱内可除去酸味,并使葡萄酱产生鲜红的颜色。由于铅对人类神经和生殖系统有强烈毒性,特别是婴儿的血脑屏障尚不完善,造成铅进人大脑,损害智力;慢性铅中毒还可以损害男性生殖系统,造成不育;女性则会发生不孕、死胎或诞生低能儿。所以享受着“铅文明”的古罗马贵族阶层受害最为严重。

                          2.海鲜+维生素C=砒霜
                          北京市防疫站曾经测定过北京市多所饭店用海味烹制的汤,发现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5价砷的化合物。因为5价砷化合物对人体无毒,故食之无妨。但台湾女士在食用大量海虾后又摄人具有很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在胃肠道中5价砷化合物被维生素C还原,产生了对人体有剧毒的3价砷化合物,最终造成了暴毙的惨剧。

                          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金属毒物除重金属铅外,还有汞、镉、砷(砷虽是非金属,但有类似有害金属的毒性,习惯上列入此类)。

                          各类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均有严格规定:例如,粮食及其制品每千克汞含量不得超过0.02毫克,镉不能超过0.2毫克,砷不能超过0.7毫克,食油中每千克含汞不得超过0.1毫克,牛奶、蔬菜每千克含汞不得超过0.01毫克。蔬菜、蛋类每千克含镉不得超过0.1毫克,砷不得超过0.5毫克,豆制品、调味品、酒、冷饮每千克含铅不得超过1毫克,砷不能超过0.5毫克。汞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的量即可损害人体健康,被污染的水产品如鱼、虾、贝类中的二甲基汞有很高的毒性,含汞农药和用被汞污染的水灌溉农田都会污染农作物,被汞污染的粮食,无论用碾磨或淘洗、烘、炒、蒸、煮等方法都无法除去其中污染的汞。

                            (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污染食物的抗生素
                          1.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后果
                          抗生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类物质,可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直至将其杀灭。现有的抗生素已达数百种,但具有治疗传染病功能、有实用价值的却不到1/20。它们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药理性能,抗菌谱及作用机制均存在差异。

                          我国某些城市,农民用抗生素制药厂生物发酵法生产抗生素废弃的残渣饲养家畜。给幼小的动物饲以抗生素可明显改善生长,这是由于控制了亚临床感染的结果。近年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在饲料里掺人抗生素越来越感到忧虑,因为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这将会严重影响抗生素对患者的治疗功效。在牲畜饲料里掺人抗生素消灭动物身上通常存在的生命力较弱的微生物,却使有抗药性的微生物得以繁殖,促进了细菌的抗药性。具有抗药性的细菌通过肉食进入人体,再把抗药性传播给其他细菌。同时人们应当知道,人体摄人抗生素,并非都是有益的,由于每种抗生素都有其毒性,因此任何一种抗生素的滥用都能造成人体肠道原有正常生态菌群的混乱,损害健康。

                          2.奶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
                          人患了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时,常用青霉素、链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样,乳牛患乳腺炎也常应用抗生素治疗。而鲜奶、奶粉中残留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给乳牛注射抗生素造成的。卫生部门曾对市售135份鲜奶,60份奶粉进行了检查,检测结果:135份鲜奶中查出有30份含有残留抗生素,检出阳性率达22%,从60份奶粉中检测出有抗生素残留的2份,检出率为3.3%。上述检测结果说明,鲜奶和奶制品中存在的抗生素污染不容忽视。人若长期食用含抗生素的鲜奶、奶粉等,可引起消化道原有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世界各国对牛奶及奶制品中残留抗生素的问题极其重视,我国食品卫生法中有关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应用抗生素5天的乳汁、乳房炎的乳汁及变质奶不得提供食用。”

                          3.人类尚未使用的抗生素在农牧业中应用安全吗
                          德国及丹麦准备对已在农牧业中使用的某些抗生素发出禁令,理由是其与目前仅剩的、能制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的作用极为相似,这会导致出现类似的具有抗药性的菌株,使金黄葡萄球菌对所有的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目前发现对多种抗生素药物具有抗药性的菌株正在增加,造成患者用药无效,有些患者为此而死亡,而这在10年前是闻所未闻的。致病细菌的抗药性引起了严重后果,全球原已下降的结核病及白喉的发病率急剧回升就是明证。由于具有抗药性的菌株出现,使普通感染的临床治疗也变得十分困难,正是这一现实情况不得不让科学家大声呼吁:禁止将人类医疗药物用于农牧业生产!

                          (五)警惕食源性毒物
                          1.谨防“瘦肉精”中毒
                          近年来,国内外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制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瘦肉精”原是用于治疗人和家畜的支气管哮喘及用做家畜的保胎药,1984年首次发现其可促进家畜肌肉组织生长,分解脂肪组织,具有“营养再分配效应”,可以提高家畜的瘦肉率。饲养者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家畜瘦肉产量,因此被称为“瘦肉精”。

                          “瘦肉精”中毒潜伏期从10分钟到6小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从90分钟至6天,这与其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半衰期有关。“瘦肉精”中毒主要引起肌肉震颤,尤其是四肢及面颈部肌肉,并可诱发窦性心动过速(约120—150次/分),严重时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及低钾血症、高血糖症、低磷酸盐血症、低镁血症、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症状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因此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猪肉,不要买颜色太鲜红的肉。鉴于内脏中“瘦肉精”残留量较高,食用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时更需注意。

                          2.食源性致瘫剂“TOCP”
                          TOCP学名“磷酸三邻甲苯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塑料、橡胶、树脂、合成纤维、涂料工业,常被混合在食品加工机械的润滑油中,从而可能污染被加工的面粉和谷物。TOCP是高残留有毒农药的同类物质,其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弛缓型瘫痪。

                          (六)从“祖母的面包”谈起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制成品越来越多,化学合成添加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是百分之百,若使用不合理就会危害健康。传统中餐主食的制作基本不用添加剂,馒头就是一例。而工业化生产的面包,其中不仅有2.5%—3%的食盐,还要加入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添加剂,据统计,每年每个德国人仅消费市售面包、就要摄入约3千克不同的化学添加剂。所以现在德国人纷纷提出,要吃传统工艺生产的、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祖母的面包”。

                          1.食品外观保鲜剂———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可阻断造成食物软化或脱色的自然化学反应:添加亚硫酸盐可防止新鲜莴苣变成棕色、使切开的土豆保持白色。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资料表明,该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最容易受损伤的是那些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服用亚硫酸盐可使皮肤发红和瘙痒,其他反应还包括胃痛、恶心、腹泻和气促,有的人吃了用亚硫酸盐处理过的食物后甚至丧失意识以至死亡。

                          2.食品防腐剂安全吗
                          防腐剂可防止食品腐败,延长食品货架期,按其抗微生物性质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但两者不易严格区分。同一种物质,浓度高时可杀菌,浓度低时则可能抑菌,有效作用时间长可杀菌,有效作用时间短的话就只能抑菌。

                          目前食品中使用的化学防腐剂包括有机类和无机类两大类。有机类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脂类、脱氢醋酸、葡萄糖酸-6—内酯,以及各种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和乳酸等;无机类防腐剂主要包括亚硫酸、亚硫酸钠、二氧化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次氯酸盐和磷酸盐等。另外还有苯甲酸、苯甲酸盐、山梨酸、山梨酸钾等各种有机酸类防腐剂,其抑菌作用受食品pH值的影响很大,pH值越低、抑菌作用越强,这类防腐剂被称为酸性防腐剂。

                          由于化学合成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国内外都在寻求天然食品防腐剂。常见的天然食物防腐剂有果胶分解物、辛香料提取物、琼脂低聚糖、乳酸链球菌素、丙酸、壳聚糖、溶菌酶、鱼精蛋白等。

                          3.食用香料的是是非非
                          食用香料分允许使用和暂时允许使用两类,根据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天然和人造香料。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34种,包括天然香料137种,人工合成香料397种;暂时允许使用的香料有157种。

                          天然香料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热榨、冷榨、蒸馏、有机溶剂浸出等方法制成芳香油。也可用乙醇制成酊剂或浸膏,常用天然香料有八角、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和桂皮等。食用香料因用量少,一般不会危害健康。但近年发现,某些天然香料中含有黄樟素,这是一种有强烈芳香气味的液体,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引起肝脏病变,所以天然香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不应忽视。

                          4.肉制品发色剂———亚硝酸盐
                          20世纪60年代末期,许多研究证明亚硝酸盐能同胺类化合物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高温油炸的腌肉中含极微量的亚硝胺。腌肉中的某些氨基酸能在高温或酸性环境中(如胃中)同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建议,在没有理想的替代品之前,应当把肉制品发色剂———亚硝酸盐的用量限制在最低水平。目前,人们在寻求亚硝酸盐的替代品,一类是部分或完全取代亚硝酸盐的添加剂;另一类是在常规亚硝酸盐浓度下,能阻断亚硝胺形成的添加剂。抗坏血酸盐可阻断亚硝胺的形成,在较低的pH值时效果更为明显。

                          5.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
                          国际上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总计有60多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对人工色素的使用规定十分严格,婴幼儿的代乳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人工合成色素。患多动症的儿童在美国高达10%,这类儿童易感情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这些儿童智力发育正常,也没有功能障碍,有些经过心理治疗和教育可以收到良好效果。但大约1/3的孩子,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调查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食用人工合成色素有关。

                          天然色素不仅是着色剂,还有其他独特的功效。如高梁红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辣椒红既是红色素,又是B—胡萝卜素。
                          6.食用糖精的利与弊
                          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无热量的甜味剂,它的甜度相当于白糖的300—500倍,糖精不能被机体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所以糖精对人体并没有营养意义。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3000多名膀胱癌患者和近6000名健康人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少量食用糖精并不会增加患膀胱癌的危险,但大量食用糖精,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七)食物中的有毒天然成分
                          人类生活在巨大的自然体系中,食物主要来源于不过100多种动物和植物,天然食物中的致病因子首先是有害微生物污染。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美国FDA曾指出,95%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动物性食物有关。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肉毒杆菌、李斯特菌、志贺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沙门菌污染鱼、肉、禽、蛋和奶制品;每年全球约有100—600万人被弯曲杆菌(弓形菌)感染,系因食用不洁的乳、肉类食品或因猫、狗等宠物传播所致;1988年上海爆发流行甲型肝炎,就与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有关。

                          引起慢性中毒的元凶———真菌,存在于天然农产品中,真菌毒素中最危险的是黄曲霉毒素,其可诱发肝癌、胃癌、结肠癌。近年我国出现的“毒大米”事件,即由黄曲霉毒素污染所致。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及其制品也易被污染,小麦、大麦、豆类以及家庭自制的面酱等发酵食品也常被污染。霉变的坚果类食物有核桃、杏仁等,腊肉、火腿、香肠等肉制品有时亦会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由于黄曲霉菌生长要求温度、湿度较高,因此南方高温、潮湿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镰刀菌毒素类已发现的有80余种,包括玉米赤霉烯酮、串珠毒素、腐马素以及多种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青霉菌和曲霉菌毒素,交链孢菌类毒素,麦角碱类毒物等。被黑斑病菌感染的、带有黑斑的白薯(红薯、番薯),由于黑斑病菌分泌的番薯酮等毒素对肝脏有剧毒,而且性质非常稳定,经水煮、火烤其毒性也不会被破坏。

                          贝类毒素加热不易破坏,所以危害性很大。海洋中某些藻类,如双鞭毛藻、硅藻和蓝藻能分泌毒素、特别是水域遭受氮、磷污染、出现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时,多种毒素会污染水生贝类。

                          河豚鱼毒素有剧毒,其主要存在于其内脏中,死后可浸润鱼肉,河豚鱼毒素性质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此外含有较高组胺的某些鱼类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海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

                          生长在我国的毒蘑菇有100多种,误食后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有20多种,其所含毒素包括胃肠毒素、神经毒素、原浆毒素和肝、肾毒素等。一种蘑菇还可能同时含有多种毒素,野生蘑菇中毒也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某些天然植物源毒素也威胁食品安全。如马铃薯(土豆)储存不当,发芽后产生的龙葵素,土豆皮中含的配糖生物碱均可引起严重中毒;四季豆的生豆角,尤其是霜打后的豆角含皂素和能凝集人红细胞的有毒蛋白凝集素,所以四季豆必须煮熟、煮透方可食用;生大豆含胰蛋白酶抑制剂,摄入后会抑制该酶的活性,可刺激胃肠道;大豆中所含植物凝血素会引起肠炎,因此豆浆一定要煮开后再食用;鲜黄花菜中含秋水仙碱,摄入后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强烈刺激胃肠道和呼吸系统,所以鲜黄花菜不能直接食用;含氰甙类的苦杏仁等食物在酶和酸的作用下会释放氰氢酸,其与体内含铁细胞色素酶结合,可中止呼吸链,导致组织细胞缺氧死亡;芥菜和含高芥酸的油菜中含的葡萄糖硫醚类化合物会降低对碘的吸收,导致甲状腺肿大。粗制棉籽油中的棉酚能降低机体对铁的吸收,杀死精子、并有致癌作用;草莓中隐藏的环孢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曾使欧、美草莓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中华民族素有药食兼用的传统,但同时也注意到“是药三分毒”。因此中草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也不能忽视。中药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仅记载了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经验,关于药物毒性的介绍使人趋利避害、有所遵循。历史上“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贤亲口尝试、体验、评价药物毒性的史实。

                          现代药理学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以及因体质因素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在中药发展史上,对药物毒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500年前的周代,凡能治病之药统称“毒药”,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此后,历代药典《本草》将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均称为“毒”,明代《本草纲目》一书收载的1892种中药中,有312种分别被标明有毒,分“大毒”、“有毒”、“小毒”、“微毒”4类。但对于中草药毒性的认定、特别是“小毒”和“微毒”类药物,有关文献记载出入较大。菌类药物“雷丸”,《本草纲目》和1990版《药典》均称其“无毒”,但《中药大辞典》记载“雷丸”有“小毒”;中药“黄药子”文献均记载其“无毒”,用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发现会发生蓄积性中毒,表现为肝脏损害。再如文献记载“木通”有“小毒”,服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胃部不适,头疼、胸闷、腹泻,食欲降低、四肢无力、面部浮肿等。中药复方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可减少和消除毒副作用,过去并有关“木通”中毒的报道很罕见。近年某些厂商在减肥食品中添加‘‘木通”,长期食用此减肥食品后发生肾功能衰竭,最终发现是其中含的“马兜铃酸”严重损害肾脏所致。

                          卫生部曾先后公布了3批,共80余种食药兼用的中药名单,因此在保健(功能)食品中如添加了不属于该类别的中草药时,故需特别注意其毒性。

                          (八)“绿色餐洗剂”带来健康福音
                          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国家都报告了人类使用合成洗涤剂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长期使用表面活性剂不仅对皮肤有刺激,用其洗涤水果、蔬菜及家用餐具时,残留的烷基苯磺酸盐也对人体有害。日本报道了长期用肥皂粉洗涤饭盒的女工癌症发病率上升,此外发现在合成烷基苯车间工作的工人结肠癌发病率较高。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后,必须用大量水冲洗,彻底除去有毒物质,这就造成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目前用的大部分餐洗剂主要去污成分是化学合成的烷基苯类活性剂。因此用餐洗剂洗餐具后一定要反复冲洗,彻底去除残留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美、日等国家相继成功开发了来自天然植物的油脂型餐洗剂,用无毒的葡萄糖苷取代烷基苯磺酸盐,使餐洗剂走向了健康、温和、无污染的轨道,人们称之为“绿色餐洗剂”。

                          综上所述,保证“食品安全”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及“生态农业”、“食品加工”、“市场规范”等众多环节。只有依靠完善的食品法规和严格的检测管理体系,实施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吸取美国和欧洲的前车之鉴,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更加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正确举措。

                          赵霖健康语录
                          ◆人们应当知道,人体摄人抗生素,并非都是有益的,由于每种抗生素都有其毒性,因此任何一种抗生素的滥用都能造成人体肠道原有正常生态菌群的混乱,损害健康。

                          ◆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猪肉,不要买颜色太鲜红的肉。鉴于内脏中“瘦肉精”残留量较高,食用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时更需注意。

                          ◆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无热量的甜味剂,它的甜度相当于白糖的300—500倍,糖精不能被机体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所以糖精对人体并没有营养意义。

                          ◆目前用的大部分餐洗剂主要去污成分是化学合成的烷基苯类活性剂。因此用餐洗剂洗餐具后一定要反复冲洗,彻底去除残留。
                        作者:全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 赵霖 /来源:精品健康导刊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一)

            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
            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
            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
            难性事故。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
            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 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 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 它是化学工业常遇
            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 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 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
            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 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 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
            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 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 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
            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
            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 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5-17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41
  • 日志数: 2
  • 建立时间: 2006-12-17
  • 更新时间: 2006-12-1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