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作业于3月25日至4月25日完成。作业写在页面右上角的“留言”一栏中,只留下学号即可。

为一个行业趟雷——双汇的故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09 18:28:05 / 个人分类:食品质量管理与认证

双汇,湖北人并不陌生。在漯河双汇总部,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向记者讲述了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讲述了一个个“双汇神话”。

  家门口的一场败仗

  双汇崛起之路写满艰辛。在自己“家门口”吃的一场败仗,至今让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记忆犹新。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双汇开始实施对外扩张战略,对一些地方肉联厂进行并购、重组。

  2001年,双汇并购已经停产的开封肉联厂,注入资金、更新设备,使之恢复生产。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不干了,大家都买双汇的肉,村里屠宰户日子怎么过,村民的猪怎么办?怎么能让外地人来赚我们开封的钱呢?

  于是,一些村民借口双汇污染了村里的水源,天天到双汇来堵门。双汇无奈,找职能部门,部门相互推诿;找地方领导,领导表示无能为力。

  一时间,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万隆没了主意,只得下令撤资。这时,开封肉联厂又来“设卡”:撤资可以,先赔厂子和职工的损失。

  万隆又悲又愤,亲自赶到开封,甩下500万元。500万元落地之时,有人看到,这位刚毅的企业家脸上,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在阻击中奋进的连锁模式

  在开封的遭遇,只是近年来双汇在各地遭受阻击的一个缩影。

  1999年起,双汇陆续在各省开业的连锁店,成为各种阻击火力的集中瞄准点。

  当年6月,双汇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在漯河开业,率先把国外先进的“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的肉类营销模式引入中国,在品牌店里卖品牌肉,改变了以往屠宰户走街串巷、摆摊卖肉的习俗。

  双汇推出的主打产品———冷鲜肉,开我国肉类销售风气之先河。装潢漂亮的专卖店里,分割整齐、种类繁多的冷鲜肉摆放在一尘不染的冰柜中,激发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漯河人回忆,双汇1号连锁店开业那天,拥挤的消费者生生把店堂的玻璃门给挤破了。

  连锁店挺进外省。2003年元月18日,两家双汇连锁店同时在湖北宜昌开业,当天两店实现销售额4.6万元。

  然而,双汇连锁店在给消费者带去惊喜的同时,也惹来了许多嫉恨的眼神。

  南京、南昌、武汉、黄石等地,阻击的火力越来越猛。个体卖肉的“小刀手”手拉手堵住店门,不让消费者出入;屠宰管理部门不时到店里重复检验、重复收费;一些地方甚至明文规定,禁销双汇产品。

  据双汇集团统计,2003年1月至8月,仅公开没收、堵截双汇冷鲜肉的事件就有50多起。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77个地市所进行的调查中,有28个地区或城市明文禁止双汇冷鲜肉进入;44个城市只准部分产品进入或在部分场所销售;只有5个市完全开放,仅占7%。

  阻力太大,该不该知难而退?万隆态度强硬:“如果这个行业需要一个趟雷者,那就让我们上吧!”

  于是,一个企业与多个地方政府之间的斡旋开始了。一向低调的双汇集团高级管理人员开始频繁地与各级政府官员会面,在媒体上发言,以最大的善意和努力争取政府和公众对双汇、对双汇冷鲜肉的认同。

  双汇连锁店也以优良的信誉、价廉物美的商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小刀手”堵了门,消费者通过手势与店员交流,交易在人墙头上完成。

  如今,双汇已在全国6个省市开有400多家连锁店(其中湖北65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在双汇集团的规划书中,2010年全国的连锁店将达到2000家。

  一个行业改变了命运

  几千年来,中国人吃肉,靠的是“一口刀杀猪、一口锅烫毛、一杆秤卖肉”。

  作坊式生产,缺乏科学的检疫手段,在污水横流的环境中粗放加工,消费者又在几乎同样的环境中没有挑选余地地购买,这是长久以来中国肉类市场的真实状况。

  在这种状况中,注水肉、瘟猪肉、瘦肉精肉大行其道,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

  双汇像一个开路急先锋,在此时挺身而出。它用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的现代生产营销方式,提升了传统肉类加工业,改变了这个行业的命运。

  走进双汇的生产车间,我们不得不承认,双汇冷鲜肉是“放心肉”名副其实的代名词。

  在这里,没有想象中血淋淋的屠宰景象,地上没有一滴水、一块肉屑。所有员工身着白大褂、白胶鞋,戴着白口罩和手套,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

  这里的每一头猪都经过挑选,皮肤鲜嫩、毛发油亮、叫声洪亮、尿检合格的生猪才会被选中;世界先进的三点式低压麻电,使生猪在无痛苦中被屠宰,12小时低温预冷可有效分解生猪在屠宰时因恐惧而产生的有毒酸性物质;员工进入车间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新鲜空气要通过过滤装置才能进入车间,蚊蝇根本无法飞入;被分割的鲜肉经过18道检验工序,从车间到专卖店冷柜,全程温控0-4摄氏度。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肉类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传统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粗放、产品缺乏竞争力。

  双汇趟出了一条新路。

  只在点击鼠标的一瞬间

  双汇集团的领导人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和连锁店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万隆答:只在点击鼠标的一瞬间。

  坐在双汇集团信息中心,点击“专卖店”,投影屏幕立即弹出旗下各家连锁店销售情况,排骨卖了多少、里脊卖了多少……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此时此刻的数字。

  双汇的每个生产基地,都按欧盟标准建设,生产线上汇集世界顶尖的屠宰加工设备。每头生猪自走上双汇生产线起,便在微机里留有“身份证”,每一块分割肉,每一步运行,都在双汇电脑同步检验系统掌控中。

  目前,双汇已在全国建立了近20个加工基地,形成了年屠宰生猪1000万头、年加工肉制品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

  在双汇,传统的屠刀,已被更锋利的信息化之刀、高科技之刀取代。漯河双汇———中国双汇———国际双汇

  漯河孕育双汇,双汇也成就了漯河。是双汇让这个内陆小城名扬天下,并实现经济大跨越。20年间,双汇累计为漯河上缴利税30多亿元,在漯河市区,每12人中就有一人在双汇就业。

  双汇还带动了周边养殖、饲料等行业发展,间接为10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

  一年前,当双汇集团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消息传出时,许多人难以置信。

  一个杀猪卖肉的企业,怎能“杀”出100亿元?

  一个濒临倒闭的小肉联厂,如何在20年时间里,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00倍、国有资产增值1000倍?

  当人们还在为双汇谜底而费解时,双汇却在续写新的“神话”。

  在漯河双汇总部的财务报表上,记者看到:截至11月底(这是零几年?),该集团已完成销售收入145亿元。预计今年双汇将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

  双汇已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特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可它仍未满足。它瞄准的是美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史密斯费尔,每年2000万头的生猪屠宰量和74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国每年出栏生猪5.6亿头,居世界第一。双汇认准一条路,坚持往下走,总有一天能做到世界最大。”万隆对此充满信心。

  站在双汇总部大楼楼顶,远眺方圆几公里内一行行、一列列现代化的厂房,记者感慨万千。

  一个中部内陆省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能把一个传统落后的作坊行当,做成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大企业,双汇是个先行者。

  发展中国家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中,离不开巨型企业的支撑。在中国,双汇就是这样的企业。


TAG: 故事 行业 双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