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29):所有权漫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12-02 13:35:36 / 天气: 晴朗 / 心情: 高兴

我的一个青年朋友,刚到美国不久,居然只花50元美金买了1辆旧汽车。欣赏和高兴之余,他邀请我去参观他新买的车。这是一辆1971年产的福特牌车子,从里程表上看已经走了17万英里(合27万公里),早已够淘汰的年龄。但看来原来的车主对车保养得不错,车身上除了几处锈斑再没有碰伤擦坏的痕迹。青年朋友热情地邀请我坐在他的右边,他顺手替我把车门关上,认真地向我解释这辆车的特点。我可以充分地感觉到他对这辆车的喜爱。

 

   

首先,座垫和靠背是纯羊毛呢子,不像现在出的新车都是混纺料子。虽然细看起来个别地方的绒面已经磨光,但倒也不显得太破旧。他又说,车上的收音机音质极好,并不次于新式立体声的音响;驾驶座前还有点香烟的电热圈,说着他抽出一支香烟点给我看。这时,我觉察到我们是处在一个密封的小环境中,四周可以触到和看到的都是属于他的,是他所有的。确实,我们在国内坐小卧车的机会也不多,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拥有了1辆汽车。接着他建议拉我出去兜一回风,他从口袋里拿出钥匙,这个钥匙套在一个闪光的圈上,分明是专为汽车钥匙新买的。他打着了引擎,一面向我解释说,为了保证引擎各运动部件的润滑,必须让它空转两分钟才可以起动,否则要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在我们耐心地等待的这两分钟里,我不免暗自发笑,这辆已经该报废的破车,还想延长多少寿命。但我见他正在注视着手表等这两分钟过去,立刻被他的严肃态度所感动。我想我应该比他更喜爱这辆车才对;如果我拥有1辆车也会这样做的。这是我第一次间接地感受到,当自己拥有一件财产的时候将会有什么心情

 

   前几年我到美国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住在朋友家。他多年以前从国内来美国读书,取得了博士学位,有了一份待遇很不错的固定工作。他用抵押贷款买了这所房子,我还能嗅出新房子的油漆气味。他有两个小孩,夫人忙着领孩子,家里有了孩子不免显得凌乱。使我奇怪的是他夫人每有一点空闲不是忙于整理室内,而是把时间都花在剪草、种花、收拾园子上。他的园子真是美极了。从远处望过来,百花丛中隐约看见一所颜色鲜艳的房子,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清静和现代舒适生活相结合的奇妙感受。再看左邻右舍,他们的花园布置都别出心裁。让我在这样的住宅区里看上一天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厌烦,难怪他们园子里的灯通宵都亮着,免得在太阳落下去的那一半时间里浪费了这令人百看不厌的妖娆。

 

第二天他夫人领着孩子陪我到住宅区的附近散步。她指点给我看,这是儿童游戏场,那是网球场,远处是小学校。她特别告诉我,由于这里小学校新请来了一位有名气的校长,教育质量提高,当地房子的价格上升。我完全能理解其中的缘由。在北京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好学校,把孩子的户口转到附近有好学校的亲戚家。能进好的小学,就有希望进重点中学,升大学的机会就更大,所以这是一辈子的大事。她又告诉我,某住宅区由于马路上出了一件凶杀案,房价陡跌。这使我明白,何以这里家家户户都如此费心地在花园上下工夫,那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与房产的价格有关。而且一个园子弄得调敝零落还会影响周围的房价,从而遭到大家批评。他们的住宅区由于大家合作努力,改善了整个环境,这一年中房价已涨了2万元,几乎等于一般家庭半年的薪金收入。

 

 

   人们无微不至地爱惜自己的财产,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我在美国时忽然接到国内来的一封信,一位比我大约大10岁的朋友请我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美国读书时住的住宅门口拍一张照寄给他。他不但告诉我这所房子的地址,而且附来一张照片,那是半个世纪之前他在这所住宅的门口照的。我在前去寻找这所房子的路上想道,美国绝大多数房子都是木头造的,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淋,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可是当我来到这所房子的面前时,赫然在目的竟是一所美丽精致的像童话故事里的小房子。白色油漆的大门正中央挂着一只用鲜花做成的花圈;透过狭长的窗户可以看到奶橙色的窗帘;房顶上有一只在转动的风向标。它不是一所老朽的破房子,而是充满着生气给人欢乐感觉的寓所。我拿出50年前那张照片,只有它才能确证这所房子的寿命确实超过了50年。

 

 

人们爱惜自己的汽车和住房,更关心自己的储蓄用于投资的效果。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那个制度里个人不但拥有生活资料,而且也拥有生产资料。工厂、矿山、铁路都属私人所有,但这些企业几乎无例外地都以公司的法人形式拥有所有权。事实上股东个人是真正所有者,董事会或股东代表会代表股东来实施所有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表现为3种不同性质的权的统一。第一是经营权,即决定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从何处购进原料、产品如何定价、如何招聘职工等。在公司组织中,董事会常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经理,由经理处理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第二是资本收益权,即经营企业所得的利润由所有者享用。在公司法人的组织形式下,利润首先由董事会决定拿出多少百分比作为股票红利分给股东们,剩下的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分红的百分比低并不意味着股东要吃亏,因为投资于再生产的钱多,股东手持的该公司的股票将升值。第三是企业的处置权,即对企业出租、出卖、关歇、破产等命运作出重大决策的权力。关系到每个股东利害的重大决策有时董事会还无权处理,而要由全体股东投票决定。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经营权基本上(不是全部)归企业领导,即归厂长、经理和书记;资本收益权名义上归财政部,而实际上收益的使用权大体上归计委(决定投资的部门)。而处置权则归系统的部委或厅局。在公司法人制的所有权结构中,虽然公司以法人的地位拥有企业,但公司只是一个组织的名义,真正起决策作用的是股东和董事。股东从购买股票的选择开始,一直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发表意见,作出决定。个别的小股东如果不满意董事会的决定而又无力改变,可以将股票出售,这就是所谓“用脚来投票”(走出企业)。出售股票的人多了,股票将跌价,所以董事会不敢藐视小股东的合理意见。个人从头到尾监督企业的行为,对于保证投资具有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它避免了重复投资、无效投资、投资规模过大以及经营不善等毛病。

 

 

上文已经谈过,除了买黄金,个人储蓄实际上就是投资,而投资都是有收益的。买房子可以出租收租金,自己住则节省了租金。买林地或农场则有林木或庄稼的产出。存银行可以收利息,买股票可以分红。另一方面,一切投资又都有风险。在买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如果亏损,不但分不到股息,股票还要跌价。如果企业亏损严重以致宣告破产,则企业要以其全部资产首先清偿给债权人,如果有余可以退还给股东。这时股东退回的股本一定比原来股票的价值低,股东都要赔钱。最坏的情况是企业资产不足以抵债,股东的股票价值降为零,最初的投资全部蚀光。但股东没有义务用自己的别的资产来清偿企业资不抵债的部分,这就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做法。换句话说,一个人投资于有限责任公司时,最坏的情况只是将所投入的资金蚀去,不会涉及他其它的财产,不会变得倾家荡产。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这种权责利关系的发明,限制了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地推动了聚集资金和从事创新事业的活动。但另一方面,当你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有业务往来时,你必须了解它的财务情况。万一该公司宣告破产,他欠你的钱无力偿还时,你只好自认倒霉。换言之,企业经营的风险由投资者以及和他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共同分担。对于无限责任公司,债务人要尽一切努力来偿债,包括变卖他的各式财产。但即使在这种责任无限的情况下,人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上的生存能力仍受到法律保护。各国法律都规定偿债只限于有清偿能力的人。

 

 

英国政府和百姓都相信市场经济,认为市场交换可以促进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激励人们为社会多生产商品。社会的兴旺发达全靠市场的推动。市场之所以能有此种神奇的功能,是因为在平等竞争下的交换必定是对交换双方同时都有利的(否则达不成协议),因此每一次交换都能为整个社会增加物质财富。事实上,这一观点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200年前首先提出来的。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则认为交换只是生产到消费的过渡,只有生产才能创造出财富;如果一方在交换过程中赚了钱,必有另一方赔本,因为交换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财富来。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至少争论了一个世纪。不要以为这仅是理论上的空泛之争,不同的理论认识产生不同的经济政策。市场是应该扶植还是应该抑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上述争论有关的。

 

 

市场交换是以所有权为前提的。这件东西属于我的,那件东西属于你的,这才有交换的需要。如果所有权不明确,东西是属于大家的,还有什么交换的必要?交换又以参与各方的地位平等为前提,如果地位不平等,一方可以强制对方屈从: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交换就被掠夺所代替。所有权从没有到有,从含糊到明确,从不完全到完全,中间有一系列过渡状态。地位的不平等从表面到隐含,从法律到习俗,从大范围到局部,也有一系列中间状态。它们都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

 

 

美国标榜市场经济,就必须确保所有权的明确和完整。不经过法律程序就剥夺公民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法律本身就藐视所有权的不容侵犯性,这在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例如将某些企业充公;在改换币制时限制公民兑换新货币的金额;用低价从百姓手中强行收购贵金属;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关系又不给合理补偿;或者容忍公民的财产被肆意侵犯。由于美国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十分稳固,因此特别有利于发展长期的经济交易,例如投资、保险、储蓄和养老金制。以前我们曾提到过,美国的抵押购房制(用未来每月收入中扣款的方式签订合同购置住房)的合同期平均为27年,但订约双方并不觉得不放心。不能按期付款(不是赖账)的比例稳定在6%左右。美国或许是世界上最稳当的投资地,每当国际局势出现动荡时,就有大笔资金拥向美国。比在美国投资更稳妥的保存资金的办法大概就是买黄金了。

 

 

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人无时无地不感到所有权无孔不入的影响。当你坐车穿过富饶的田野、茂密的森林时,不时会见到一块醒目的牌子:此系某氏之财产。当你行走在城市或郊区,打算穿过一块空地时,“此系私产,不得穿行”的标志赫然出现在你面前。美国有64%的住房是房主自住,其余36%出租的住房也是个人所有或公司所有,而这些公司绝大部分为私营而非国营或州营。城市里华丽高耸的大楼绝大部分是私人公司所有,有的大楼干脆以公司的名字命名,例如纽约的泛美大楼是泛美航空公司的财产;波士顿的王安大楼属王安电脑公司的财产。但这些私营公司拥有的财产,并非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公司的全体股东。只有你坐飞机飞越过内华达州时看到的大片沙漠是属于国家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肯花钱去买那块没有任何产出的一无所有的沙漠。

 

 

美国全国的土地中有59%为私人所有;39%为公有,即联邦所有(32%)和州及地方政府所有(7%);另有2%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即专门辟给原来美洲的土著居民的。公有土地中主要是荒漠,另外是道路、国家公署和保护地、军用土地以及政府用地,美国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不同于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欧洲国家。在美国,土地所有者同时也拥有地下的一切财富,所以地主可以自由开采地下资源,或者将地下资源单独出售给别人。唯一条件是他必须遵守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并照章纳税。但是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规定地下资源属于国家,地主开采地下资源要先向政府购买或者将出售的收入与政府分成,仅从地下资源的有效利用来看,美国的制度更为合理。首先因为每个拥有土地的人都会关心自己这块土地底下可能有些什么宝藏,他会自己花钱请地质学家来考察,有了点眉目之后他会请勘探队来钻探。一旦有所发现,他的土地价格立刻成倍地上升,否则他的投资成为损失,他只能自认倒霉。这就从经济上鼓励了资源的发现,不用政府去费心。其次,矿藏的采收率(采集到的矿石占储量的比例)成为地主自己关心的事,他必定会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将地下资源采集上来,不会发生掠夺性开采。掠夺性开采必定发生在开采利润所有者与资源所有者分家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前者为私人企业,具有很强的利润动机;后者为公家,处于无人真切关心的情况下。最后,私人拥有地下资源,他有全权选择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将土地及资源一起出售,与开采专营企业联营,出租开采权对资源开采所得分成并监督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放置等待市场价格更高时再行开采等。他选择的方案对全社会而言同时一定也是代价较小而产出的价值最大的方案。但美国的制度容易引起贫富悬殊,诱使一些人陷入风险和破产。选择不同的规定各有自己的理由,区别在于有的更着重在效率,有的更着重在公平。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有政府明确规定的有效管理,并且有有关各方的合作配合。

 

 

根据1990年的统计,全美国除土地和自然资源之外的固定资产总额(他们称之为可再生产的有形资产)净值为149万亿美元,其中68%为私营企业所有,19%为政府所有,余下13%为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这个数目为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将近3倍。美国约有900万个企业,每年有几十万(1990年为60万)个企业自动关门或宣告破产,大约有同样数目的企业诞生。在经济景气时诞生的企业多于停业的企业;不景气时则相反。这些企业按所有权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小业主,是一家人独立经营的夫妻店或作坊,也有个别的小业主企业大到有几百名雇员。这类企业占了900万中的绝大部分,但营业额却只占小部分。业主有权作出企业的一切经营决策,同时享受全部利润,承担全部风险。小业主企业是无限责任制,即遇到亏损时要动用自己全部家产来偿还债务。第二类是合伙企业,这类企业由几个志同道合彼此信赖的人共同经营。法律规定合伙人的地位均等(除非事先另有契约约定),每人都可以独立代表企业对外谈判。合伙企业是无限责任制,每个合伙人都有责任承担企业债务,甚至当别的合伙人失去偿还能力时,仍有责任独立负起偿债的义务。由于合伙企业这种责权利的结构特点,只有彼此十分了解的人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企业。但一旦建成之后他们办事效率高,经营作风灵活;既没有大公司的官僚主义习气,又比小业主有更多的资本,所以他们往往能为顾客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在他们的商品广告上往往专门标明:合伙企业。

 

 

第三种企业就是公司组织。这种组织弥补了合伙企业最大的缺点,即合伙人数不可能太多,所以资本不可能很雄厚。公司可以由许多互不相识的人组成,只要这些人相信公司的董事会特别是经理有能力为股东赚钱,他们就会用认购股票的方式投资。买了股票是不能退股还钱的。当股东发现公司经营可能出问题,或者自己急于用钱,可以将股票出售。这个特点使得用钱买股票和把钱存银行有完全不同的后果。当出现通货膨胀而银行利息又很低时,储户必定大量提款用来抢购,进一步促使物价上涨。我国在1988年夏秋就发生过这种情况。而买股票的钱则已经变了机器设备,不能重新变为货币进入市场去抢购。如果你将股票转让,别人手中的钱到了你手中,市面上货币总量并不增加,总购买力并不增加,因而不会造成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持有股票的人并不怕通货膨胀。因为物价水平上升,企业利润跟着上升,只有拿固定工资的职工才害怕通货膨胀。

 

 

   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基本单位。要使社会整体有效益,必须企业有高效益才行。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有利于企业的高效益呢?可以说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有权作决定的人必须同时也是对决定的后果负责的人;负责人必须就是决策人。有权作决定而又不对决策的后果负责,必定会造成混乱,引起纠纷,降低效率。第二是企业的盈亏必须由决策人负担。优化决策引起的盈利和错误决策引起的损失,必须直接成为决策者个人的奖惩。从这两个条件来看,小业主企业是效率最高的。但这类企业最大的弱点是经营规模有限,这就限制了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公司组织则处于另一个极端:经营规模大,但责、权、利关系不像小企业主那样密切。美国为了保证公司组织中责权利关系的强化,发展了股票市场、经理阶层的竞争市场、企业破产和兼并制度。美国是一个鼓励制度创新的国家,提高企业效率是一个主要的制度创新和制度选择的方向。

 

  

 

   小结:私有财产会有良好的保养。然而大公司必须靠发行股票集资,此时产权变得模糊。公司制度力图弥补这一缺陷,解释了公司内履行权利和责任的基本规则。明确的所有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对自然资源的不同所有权结构,各有其利弊得失。对个体、合伙、公司三种所有权结构作进一步介绍,并扼要讨论了所有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AG: 精彩网文

引用 删除 pinran   /   2008-09-22 13:12:39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
  http://www.pinranfood.com
引用 删除 lang__wang   /   2007-06-04 09:05:04
有头无尾,还差一个总结.
不过还是要肯定你所做的贡献.
谢谢.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5-06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9546
  • 日志数: 53
  • 文件数: 3
  • 建立时间: 2006-04-30
  • 更新时间: 2008-12-0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