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8奥运越来越近,在几个奥运城市中,围绕奥运的新闻绵绵不断:北京奥运食品安全标准高于国际,确保万无一失;北京开查暂住证护奥运安全,对持续39天拒办者可罚款;蓝天工程出重拳,奥运期间天津机动车分时段单双号行驶;沈阳欲打造无烟奥运城市,奥运会期间出租车、医院控烟;青岛市日前出台《保障2008年奥运会环境空气质量工作实施方案》,保障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等等。
这些平常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空气质量、控烟、城市安全等,只是由于奥运,它们都凸显了出来,于是很多都上了媒体头条。
这好像无可厚非而且顺理成章,因为北京奥运对于中国而言,或明或暗的意味众多,即使再多的奥运新闻冲上媒体头条也属正常。我所关注的是,这些奥运新闻中所包含的解决问题的决心、态度、方式与标准,在多大程度上于奥运之后仍然能够“可持续”。在我们曾经和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从来都不乏运动式执法的案例,这样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应景之作,有的时候更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但是,只要风头一过,很多问题立刻重现,短期效应过于明显。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都有了运动式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不过,从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就“北京食品安全监测和保障工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这次的奥运标准应该不会是昙花一现,与以前的“运动”好像不是一个概念。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所有的奥运食品安全标准和适用原则都是参照国际标准,从严从高制定,并且是以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形式发布的,旨在提升首都整体的食品安全水平。”也就是说,这是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全面提升城市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换言之,“从严从高”的奥运食品安全标准,自此会自然转化以后的北京食品安全标准。
这无疑是北京百姓的幸事。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所有的有关奥运的高标准都会转化为城市标准,是不是每个奥运城市的标准都会转化为以后的标准?现在看来还是个疑问,很多标准并未如上表述。当然,由于奥运会作为全球关注的盛大赛事,有其特殊性,某些标准专门为此制作似乎也不为过。但是,按照正常的逻辑而言,只要与民众生活品质相关的奥运标准,都应该自然转化为城市标准。因为说到底,城市是百姓的城市,政府是百姓的政府,从长远角度来看,奥运时间不过是城市运行中的短暂瞬间,与这个城市相伴终生的是原来的百姓,政府的终极服务对象是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百姓。
所以,某些标准可以因议题特殊而特殊,但能够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标准都应该保留。这样,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能够因为城市的进步而无限怀念曾经的奥运。要知道,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人身安全,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生存环境,无论是交通顺畅还是在公共场所不抽二手烟,都不只是在奥运期间才需要的,而是在我们生活的每个日子里都需要。因此,在给奥运高标准不吝掌声的同时,也吁请奥运高标准能够“可持续”,以便让我们能够持续分享奥运果实。
□任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