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速冻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毛振斌总结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框架: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由农业和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由农业、工商、质检、商务部门负责,农业生产由农业、质检部门监管,加工环节由质检部门监管,流通环节由工商、商务部门监管,消费环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监管,进出口管理由质检部门和海关负责。
毛振斌在总结食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运输、储藏和销售缺乏制度,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冷链、热链断裂,包装无标准规范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等现象仍然存在。
“运输环节中冷冻温度是否达标?食品卸载到超市仓库的过程中有无暴晒?这些都是流通环节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毛振斌告诉媒体。他强调,对速冻食品来说,完整的冷链稍一断裂,就会影响食品安全,但对于流通环节的监管,目前缺乏完整有效的机制。
毛振斌着重指出,“运动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矩阵型”的社会管理模式,导致了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混乱、职责不清、协调缺乏,甚至寻租行为严重、执法效率低下。
他表示,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美国政府对肉、禽、奶制品的监管责任主体限定得具体、明确,均由农业部一家监管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