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又和利乐“干架”了。
老王叫王丁棉,是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在此之前,王丁棉公开表示,三聚氰胺进入乳品的另一个通道可能是来自利乐包装材料。
一位乳业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来自于积淀已久的不满,“中国乳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那些问题乳品公司自然负有主要责任,但提供包材、添加剂的乳业‘军火商’同样难辞其咎,却每回都能躲到‘漩涡’之外。”
包装隐忧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王丁棉与利乐“交手”多次,此次的“三包争议”——关于三聚氰胺是否可能来自利乐包的包装污染,起源于六部委几天前下发的一份“下架文”。
在这份于10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六部委下架紧急通知之前,市场原本开始好转,国家质检总局对液态奶的抽检结果,同样也在向市场传递着正面信息。
根据10月中旬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乳粉进行的第六次三聚氰胺抽样检测披露,抽检到伊利、古城等公司在内的10个省(市、区)生产的24个品牌168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均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截至目前,质检总局对9月14日以后17个省(市、区)生产的63个品牌699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了抽样检测,均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但六部委下架紧急通知之后,又让诸多消费者心生疑虑——通知要求各超市、商店、城镇和农村零售摊点等销售者,“必须将所有9月14日前生产的奶粉和液态奶,无论什么品牌、批次,立即全部下架,停止销售,就地封存,由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批批检验。”
王丁棉在针对此通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下架事件原因可能与监管部门对三聚氰胺可能有多种途径进入乳品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下架与食品质量挂钩。
“就三聚氰胺来源来看,奶站人为添加很可能不是唯一原因”,王丁棉认为,很可能与环境污染——包括饲料环境、饲养环境、养殖过程中的半人为环境,或包装污染等原因有关。而在包装污染方面,王丁棉提到了利乐包使用的高量度黏合剂。他怀疑,利乐包封口处的黏合剂在高温下会发生物质渗透。
利乐中国随后发布了公司声明,“利乐公司包材在使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上,没有添加三聚氰胺,也没有使用任何含有三聚氰胺的化合物,因此,不存在利乐包材中会有三聚氰胺迁移到内容物中的可能性。”
超额利润归宿
在乳品界,利乐公司被戏称为乳业“军火”商。
在光明乳业前“掌门人”王佳芬看来,占据了世界无菌纸盒包装6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瑞典利乐公司是业内公认的巨头,“行业的军火商”。
以蒙牛酸酸乳为例,配料表中鲜牛奶排在第二位,营养成分标注:蛋白质大于等于1g/100ml,脂肪大于等于1g/100ml。
根据国家《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原料奶质量指标要求脂肪≥3.10%,蛋白质≥2.95%。两相比照,即使酸酸乳使用了原料奶,那么其比重应该多半在1/4左右,其他的3/4由一张长长的名单构成:水、白砂糖、益菌因子(低聚糖)、增稠剂、乳酸、柠檬酸、安赛蜜、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食用香料。
便利店售价两元的250毫升蒙牛酸酸乳,以其中1/4为原料奶推之,当消费者花两块钱买250毫升蒙牛酸酸乳,观看超女的时候,内蒙古的奶农很难为广告里的欢快情绪感染——他们拿到手的是一毛多钱,而包材与食品添加剂厂商得到的数倍于奶农。
近十年食品加工行业迎来“两位数”发展,而行业资深人士观察到,“军火商”的生意比食品加工企业好得多,以丹麦的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为例,“2002-2003年度在中国的销售额高达3.6亿丹麦克朗,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0%,比食品加工行业本身的增长快得多。”
而包装材料企业同样迎来了丰收的果实。1999年,杀菌奶在乳制品中比例是59.9%,使用利乐包材的灭菌奶的比例只占21.1%。2003年,营养价值较低的灭菌奶占比提高到59.1%,杀菌奶萎缩到23.5%。2006年全国液态奶产量1244.04万吨,利乐包材取得压倒性胜利。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动物家禽科技系奶牛营养学博士乔富龙认为,由于目前液态奶中七成采用了利乐包或利乐砖,而每立升液态奶使用利乐包材要比加拿大等国通用的单层塑膜百利包高出1元多。他据此计算,与采用单层塑膜百利包相比,中国消费者在包装上一年多花了80多亿元。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共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