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陈君石院士:食品安全的乐观与隐忧

发布: 2009-9-03 15:29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人民网 | 查看: 60次

 主持人:各位网友,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与中国科协网的在线访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见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的健康和国计民生,今天是中国科协年会系列访谈的第一场,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健康与生产管理”的主席,著名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为我们解读食品安全的乐观与隐忧。 [08:42:09]

  主持人:在9月中国科协的年会上,陈院士所在的第25分会场将围绕健康与生产力管理进行研讨,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 [08:42:57]

  主持人:陈院士,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08:43:15]

  陈君石: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08:43:43]

  主持人:陈院士,首先想问问您,您的家人在出去买菜或者购买食品的时候,您会不会嘱咐他们什么? [08:44:34]

  陈君石: 第一件事情是多样化,也就是说,今天买韭菜,明天就不能再买韭菜了。食物多样化原来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一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由中国营养学会提出,国家卫生部正式发布的,本来食物多样化是指居民均衡营养、适当搭配膳食,现在用在食品安全,应该说也非常恰当。因为我们食品当中有各种各样可能存在的有危害的、化学性的物质,假如你盯着一样食品吃的话,你的风险无形当中更大一些。你假如能够既照顾均衡营养,又选择多种食物,注意均衡,你的风险就会被化解。所以食物多样化是第一条。 [08:45:16]

  陈君石: 第二,我们穿衣服要名牌、买汽车要名牌,买食品也要找名牌,这个名牌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名牌,而不是目前谁名气大就好,因为名牌照顾到自己的诚信度和照顾到自己的信誉。这些名牌,我劝告大家到大的超市买,因为大的超市对货物原料供应的来源是比较靠得住、有记录的。但这并不等于你不能去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风险肯定要比大超市大,这是毫无质疑的,但也不是大到不得了。所以,有的消费者可能对于食物的新鲜程度和价格非常讲究,而觉得逛农贸市场是一种享受的话,十天半月你去一次,风险稍微大一点,也是可以的。 [08:46:14]

  主持人:借用您的话说,现在的食品安全远远没有严重到消费者大谈我们还能吃什么的程度,您也表示过我们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是一年比一年好,那么您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08:46:47]

  陈君石: 确实是这样,我每次都讲我们中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基本是好的,一年比一年好的依据是非常清楚的,国家卫生部十五、六年以来,每年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市场食品抽检的结果。从十五、六年以前,食品总体的合格率大概在50%左右,像酱油这样的原来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的食品很难合格,大概只有30%、40%的合格率。现在我们国家的总体食品合格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在一些直辖市、大城市,恐怕比90%还高一点,甚至可以达到95%左右。所以我们绝大部分的食品是合格的,当然这句话只是一句话的前半句,后面还有半句,同样重要,但是我们现在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很多,有些是很严重的,所谓很多,跟我刚才的95%的合格率是不矛盾的。 [08:50:02]

  陈君石: 因为你有百分之几的话,那就够我们担心的,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来讲。但是我想,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基本上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进步。我们儿童的生长发育一年比一年好,我们整个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我们坚持说“我们还能吃什么的话”和这些情况都是不相符合的。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天下太平,没有任何食品安全的风险,那我觉得在当前这样的经济转型的情况之下,我们的风险还是会有的。 [08:51:21]

  主持人:作为食品安全界的一件大事,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已经正式实施了,对于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食品安全法通过一个法律的程序,构筑出一个食品安全的新防线。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每天生产那么多的肉、蛋、蔬菜、水果等等,在很长的时间内,农药、激素是无法避免的,您怎么看待? [08:53:39]

  陈君石: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无疑将我们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前面已经讲到,我国是一个正在面临经济转型的国家,我们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有一些问题不是一个法律的建立就能够完全解决的。比如说,我们有两亿多农户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规范,这样分散地生产所有的鸡鸭、鱼、肉、蛋、奶、粮食、蔬菜、水果,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现在农民素质的限制,加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甚至是高技术来煽动农民犯法,三聚氰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红心鸭蛋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农民不知道三聚氰胺能够假象地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养鸭的农民也不知道把苏丹红加在饲料里,可以使蛋黄能够变得更黄一点。他们更不知道在多少饲料里面加多少苏丹红,能够把蛋黄的颜色红到恰到好处。 [08:56:19]

  陈君石: 在这种市场经济之下,这些人利用农民要赚钱的心理来教唆他们,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我相信我们的农产品里面存在的某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说农药残留,我不认同你所说的激素,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们在牛肉、猪肉、羊肉里有激素。但我们国家的政府部门对蔬菜里的农药残留是有很严格的、很有规律性的坚持,还不仅仅停留在市场抽检,有检测数据来说明我们代表性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是什么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一小部分的蔬菜农药残留超过国家允许标准,我觉得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如同我们的加工食品也是一样,全国有50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所以根据这样一些企业的素质,假如发生食品添加剂超标,比如话梅里糖精加多了,或者说某种微生物的指标、细菌总数超标了,比如说我们小小的矿泉水的企业,它的产品里面细菌总数超过了国家的标准,我觉得这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杜绝的。 [08:57:28]

  主持人: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会不会对这种现象加以约束或者是有所改善? [08:57:39]

  陈君石: 这是肯定的。食品安全法,加上国务院最近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都有一个很明确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处罚的力度加强了,规定对他们的要求更明确了,而且实施条例里,消费者可能不太会注意,但我们很注意,实施条例里非常强调地方政府对当地的食品安全负总责,所以不是说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就没责任。不是,政府也有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提出要求。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的情况非常不一样,谁来负总责,尽管各个部门有分工管理,但地方政府负总责,这点是非常明确的。 [08:59:49]

  陈君石: 所以,相信这些措施对于食品安全的状况会有改善。但是,这里我想强调一个观点,安全的食品一定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更不是靠检测出来。所以,往往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每年开“两会”时的提案和议案当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政府要加强监管,这是天然合理,作为人民代表反映民意、反映消费者要求政府加强监管,这是合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安全的食品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是靠生产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生产条件、诚信制度等等,需要有一段时间让它逐步强化起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08:59:58]

  主持人:您刚刚也提到,在食品安全的源头,大概有几亿农民在分散经营着这些初级的农产品,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可能对食品生产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不能根本解决的话,您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的根本出路在哪儿? [09:01:11]

  陈君石: 根本出路就在这儿,我们的农业生产结构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的规模要大,生产要规范化,要有规矩。现在农业部不是没有规矩,农业部不是没有要求,它的要求,比如说哪些蔬菜和水果里不同的农药残留标准是多少;兽药当然是需要用的,但在食用的动物屠宰以前多少个礼拜就不许用什么样的兽药这都是有规定的。问题是并没有一个规范化东西来约束,也就是说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应该要有一定的规范化,或者说是要有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这显然不是2亿多的农户分散生产能够行得通的,而类似的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在中国还没有条件来做。 [09:02:15]

  陈君石: 这个跟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没有关系。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并不能够把农业生产的结构向规模化、规范化来调整。所以为什么要把责任放在地方政府,按照我的观点讲是这样,也许苛刻了一点,因为地方政府全面掌握这个地方的发展,所以,它需要在地方发展、在农业生产里创造模式,在我们有限的条件下,如此分散,如何因地制宜地创造一些模式,做到相对地规模化一点。比如说生产合作社,就可以在规模化和规范化方面迈前一步,再比如中间有一个中介公司。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有了中间环节食品安全更有了保障,但价格要上涨,所以这和整个社会发展脱离不开。不要认为食品安全法6月1日实施,我们真的能够在一、两年之内完全或者是基本上市面上就不会有不安全的食品了。这种可能是过于奢侈的良好的愿望,还要认识到我们的现实。但这个前提是我们没有那么糟糕,我们还在进步。 [09:03:39]

  主持人:近年来由于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的事件,引起或者是夸大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时候超市里出现了绿色食品或者是有机食品,因为它承诺的是不含农药等等,虽然价格昂贵,但也一度成为消费者的新宠。您认为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出台,能否给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09:06:47]

  陈君石: 很抱歉,我这个观点可能和绝大部分的政府官员和专家的意见不完全一样,我不认为是这样,这甚至是错路之一。 [09:06:51]

  陈君石: 第一,我需要把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剥离开来讨论,这不是一件事情。绿色食品是国家农业部推行的,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的一个措施,而且和环保都有密切的联系。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不能说绿色食品就更合格一点,不绿色就可以不合格,当然不是这样。但是,国家农业部在用绿色食品推动农产品当中的安全性,我觉得是无可质疑的。而且绿色食品从价格上来讲,并不是像有机食品这样的昂贵。所以,我想我的重点就是要解释有机食品,我的观点很明确,有机食品绝不是解决中国13亿人口的食品安全保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我希望把每个字都讲的很清楚,一个是13亿人口,一个是有效的途径。 [09:08:46]

  陈君石: 在超市里价格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同一个番茄(西红柿)有机的和不是有机的,价格差到至少五倍,甚至是八倍、十倍,不同的蔬菜、水果农产品都是这样,大家可以想象,现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我们处于基本温饱还不太久,我们怎么能够靠有机食品来解决?假如我们全国都实行有机生产,那我们可能就要倒回十几年前去,政府就该发粮票、发蔬菜票、发水果票、发油票,这是很显然的,因为有机食品生产的成本很高、条件很苛刻,而且产量相对要少的多得多。所以我们只有倒回去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所以这个路线是非常清楚的。我们是要继续解决温饱问题,使得我们的食物供应很充足,多样化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当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还是我们倒回去重新解决我们的温饱,即便是发达国家,即便是美国,有机食品也是为极少数人服务的。极少数人一种是很有钱的,这点钱他不在乎。第二是我很讲究健康意识,宁可把我的钱在别的地方少花,也要买有机食品。 [09:10:22]

  陈君石: 当然也不是像在中国的一般生活水平,你即便是有健康意识,恐怕你还付不起有机食品的钱。假如你去偶然去尝尝新鲜的有机食品,那也解决不了食品安全这个你每天要碰到的问题。还有的人打着所谓的回归自然,也就是说,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就回归自然的,这个社会是发展的,我们不能逆社会发展潮流,社会发展的潮流是谁也不可阻挡的,我们不能回到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但有些个别少数人愿意选择,出于信念,出于他愿意,当然我们应该提供,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市场上出现一些有机食品,也是符合这部分人的需要,也是正常的。 [09:10:55]

  主持人:您刚刚谈到现在有一种观念说食品安全要返璞归真,似乎它加工的环节越少就越安全,对于这种观点您怎么看? [09:11:32]

  陈君石: 我实际上刚才已经讲了,崇尚自然、返璞归真,非常明确,这是一条误解。这条误解在我每次报告当中是没有的,但做食品报道的记者问我,陈教授,您能否可以谈谈对崇尚回归自然的看法?我觉得分两个方面来看,前面谈到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不用化肥、不用农药,那么我们就回去重新发粮票,另外一个方面是食品加工的生产,也有这种说法,假如说对于粮食类的制品,加工的程度,现在应该粗一点,而不是要求越来越细。我同意这个,这个从营养观点非常对。发达国家在吃白面的时候,我们在吃粗粮。等到发达国家都吃全麦粉和糙米的时候,我们现在开始吃精米、白面。我们有一部分有知识的人已经开始吃粗粮和全麦的面包,但我们糙米还没有进入消费者家庭,包括农民现在吃的米越来越白。 [09:12:32]

  主持人:您说的这种现象,是不是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到位有关系? [09:12:38]

  陈君石: 这不是认识的问题,这是营养方面。我们提倡的是全谷类,也就是说加工的越少越好,加工程度越粗,它的营养物质保留越好、越多。这不是我今天要强调的,我要强调的是,既然我们食品加工当中所添加的东西越少越好,明确地说,就是食品添加剂越少越好。三聚氰胺以来,或者说是以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非常担心。有的媒体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报道的标题,叫做《食品添加剂绝不是洪水猛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确实在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心目当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洪水猛兽,非常可怕。不但中国是如此,不但是中国大陆是如此,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老百姓都是这样,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这都是有专门数据的,都是有调查结果。问题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您认为最担心的食品安全是什么?我看了这个数据统计之后,哭笑不得,毫无例外的,所有这些国家被调查人的回答都是统一的、都是一致的,也就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他们心目当中认为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的现实、科学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09:13:11]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09:13:52]

  陈君石: 今天没有太多时间详细解释,我只能说,我们判定该不该担心,是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可能性最大的那当然是第一位的,最应该担心的。那就是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了食品,吃了以后会得食源性疾病,像伤寒、霍乱、痢疾都是,而且每年看到报纸上的豆腐块报道,有关不太能吸引眼球的食物性中毒的报道,经常都有。这里99个学生,那边一百多个人,那边又是二、三十个人等等,这个是要住医院看病的,要死人的,但却引不起消费者的担心,认为这个好象是当然的。就像汽车撞死人、中风死掉,得肿瘤病死掉是一样的。 [09:15:39]

  主持人:人们可能觉得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09:15:52]

  陈君石: 第二,刚才说到农药、兽药的残留,以及重金属的污染,比如最近大家对某某地方的血铅中毒、铅超标,你看看那里食物的含铅量,因为95%的铅都是吃进去的,而不是呼吸进去的,血里铅的升高意味着当地食物里的铅肯定是高了,这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我相信没有人说这句话,只有我说,就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生的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例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是匪夷所思,不可相信。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研究了很久,也问了很多人,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件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健康已经造成影响或者是潜在的很可能造成影响的,这种事件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没有。 [09:17:15]

  陈君石: 因为三聚氰胺,20万个小孩发生泌尿系统结石,这是食品掺假,这不是食品添加剂,这和食品添加剂完全搭不上界。食品添加剂是有功能的,比如甜味剂、蓬松剂,还有的是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防腐剂,这都是有功能的,都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灵魂,食品加工假如没有添加剂,那我们进入市场就买不到那么丰富多彩、那么好吃的、那么价格便宜的东西了。所以,存在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不是说食品加工生产当中加的东西越少越好,食品生产加工是我们生活当中越来越发展的一个行业,我们能够依靠最原始状态的,吃最新鲜的东西,不经过加工的,这个是越来越少了。 [09:18:23]

  主持人:像您所说的食品添加剂,现在公众对营养方面有一些觉醒。可能我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比如说半成品的时候,会很有意的看一下食品标签,如果有防腐剂,很多人就放下了食品,您认为食品的添加剂、防腐剂,现在相对来说都是安全的? [09:21:55]

  陈君石: 不是相对的。我不知道跟谁比,食品添加剂无法和农药残留比。食品添加剂是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政府严格管理的。因为它是有意识添加进去的,而不是像铅,没有人有意识把铅往里加,它是污染进去的,当然也是不允许的,而且危害更重。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需要经过政府的允许,不但是这个添加剂要允许,而且它的使用范围,在哪些食品里可以加,也是要允许的,而且加多少量最多不能超过多少量也是需要允许的。所以中国有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这个标准是与国际接轨的,它规定的非常详细。 [09:22:15]

  陈君石: 是不是有违规的?有。正是由于前面讲到的原因,现在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有这么多中小型的,十个人以下的工厂,十万元以下投资的工厂,在生产某些加工食品,你说它食品添加剂100%的守法,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偶然产生一些违规,这是有的,大家在报纸上也可以看见。为什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如此害怕?一个是对它的不了解,另外和一些不正当的商业宣传也有关。比如你说的在标签上写上“本品不含任何防腐剂”,“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本品不含色素”,消费者一看这个标识说明什么啊?说明加了防腐剂就是不安全的,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生产的灵魂,也就是说它是有需要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必需的。而且政府有规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有专家评审、国外数据的参考。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还很少有中国自己发明的,有原创性的食品添加剂。我们的食品添加剂,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除非有一些天然色素,从一些水果里拿出来的,国外觉得不大好用的,我们拿过来用了。而且我们国家标准里允许使用添加剂的数目比起美国欧盟来讲要少得多得多,这跟我们食品工业发展的水平是有一定关系的。 [09:24:23]

  主持人:也就是说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服用之后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09:24:27]

  陈君石: 是的,这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在监督方面,查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问题下了很大力度。 [09:24:38]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不是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 [09:25:02]

  陈君石: 苏丹红是属于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它不是政府允许使用的,苏丹红是一种工业原料,我刚才前面讲了,有人非法的教唆鸭农放在饲料里,但是就是苏丹红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它在鸭蛋黄里很少的含量远远不足以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这并不是说这是没有关系的,从政府来讲,严加查处,下架。但即便是已经吃了的,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是要有毒有害物质,另外一个是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哪怕是潜在的危害。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并存,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如果我们不考虑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可能性,而是单独考虑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是不科学的,关键是一个量的问题。你说我们的茶叶里一点铅都检查不出来,这不可能。最响当当的北京烤鸭的皮里,致癌物,什么时候检查什么时候都能够检查出来,所以光是有毒有害物质不足以构成食品安全事件。 [09:25:53]

  主持人:像您刚才提的苏丹红红心鸭蛋,吃到多少个对正常人才能够造成可以测量的危害? [09:26:29]

  陈君石: 说吃多少个才有危害是没有意义的,有专家这样说,起码要一千个以上,而且是天天吃才有可能,为什么说有可能呢?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苏丹红对人会像对动物一样致癌,也就是说苏丹红是一个动物致癌物,这是肯定的,证据确凿。但对人造成危害,没有证据。 [09:28:16]

  主持人:您认为在目前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那些问题食品?如何吃才能确保自己更健康? [09:28:36]

  主持人:就比方上您刚才提到的,像血铅中毒等等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会担心我们如何吃才能健康,如何吃才能不发生食品安全中毒事件? [09:28:48]

  陈君石: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刚才讲了很多,必然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陈教授,我承认你说的很对,但我很被动,我买菜的时候,我怎么知道这个菜是不是农药超标,这个看不出来。我买一条鱼的时候,我还能知道这个鱼是活的,还好一点。蔬菜水果我没法判定是不是农药残留超标,而且很多加工食品,一旦加工了,我怎么判定?我就更不能判定了。好象陷于很被动、很悲观的状态。我觉得大可不必。一方面你要有清楚的认识,不要把问题想的太可怕了,不要认为我们还能吃什么?因为现在大家吃的还不错,否则我们会也开不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这是要讲究一点科学,当然保护永远不是百分之百。我们今天举行这个活动,对各位来讲有没有风险?对于重庆来的媒体,从重庆飞到北京,有风险吗?你们是不是毫不犹豫地就飞过来了,因为你们认为这是可接受的风险。包括我今天早晨坐车来也不是零风险,所以我们要自我保护,但这个风险不是零风险,零风险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除非生活在真空中才可能存在。 [09:29:50]

  陈君石: 因为时间很短,我只能讲几点,也许对大家自我保护有好处,第一是食物多样化,不但能够达到平衡膳食、营养均衡,而且有利于保护健康。大家都说韭菜里容易有农药残留,这是由韭菜这个植物本身决定的,但如果你不天天吃韭菜,也不要害怕到不吃韭菜,你如果十天半个月吃一次韭菜,那也没问题。你饮食多样化之后,我相信你的运气没那么不好,天天碰到问题,以蔬菜为例,碰到蔬菜里农药都是超标的。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能够在市场上买到的蔬菜,农药残留都是合格的,但确有一部分不合格,有多少呢?农业部官方网站说,有4%~5%的蔬菜农药残留不合格,超标了,老百姓不信,说你政府是保留了。假如我们承认这样,加一倍,有10%不合格,那还有90%是合格的,你的可能性就是90:10,所以,不是说韭菜批批都不合格。你把食品多样化,今天吃白菜,明天吃别的,韭菜作为其中之一来搭配,我相信你可能碰到的风险就会大大化解。当然,这是建立在你相信绝大部分的食品是合格的,而这也是事实。 [09:32:01]

  陈君石: 第二,我刚才也讲过,食品要买名牌,我们的食品不管是原料还是半成品,进入超市之后,慢慢都会有品牌。豆腐现在在北京已经有品牌,而且有很久了。慢慢蔬菜也会有品牌,蔬菜是从哪个批发市场来的。现在城市的批发市场也要创他自己的牌子,尽管我们有2亿农户在生产蔬菜,但我们要看他来源。所以品牌是要讲究的。现在的肉鸡,全国的品牌已经相对集中。所以很容易你就可以买到名牌。 [09:33:05]

  陈君石: 还有是到超市,前面道理已经讲到了,和农贸市场的关系也讲过了。我不是说要把农贸市场描绘的如此之可怕,但从相对的风险度来说,农贸市场肯定比大超市的风险要大。这又是商品的来源所决定的。政府是加强了对农贸市场的食品监督检验,但来源太多、太复杂,监督的力度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基于同一个道理和判断,农贸市场大部分食品也是合格的,因为政府还是要管的,但相对来说风险高一点,你少去一点就可以。但前提是,你去了觉得很享受,很愿意去,我买了就高兴,从这种角度来说可以去。如果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兴趣,那你可以不去。大家看看农贸市场的数量还会随着超市的发展逐步减少,但不会消灭,因为有需求。 [09:33:22]

  陈君石: 第三,我前面没有讲到,就是要学会一点以科学精神的做事,自我防护。还是拿蔬菜的农药残留做例子,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有人问,陈教授,我现在买回来蔬菜之后,放在水里泡半小时,还有人说用洗涤灵洗洗,还有拿臭氧机来消毒。我觉得都不可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流水,小小的流水,不要浪费,把蔬菜放在流水下用手用机械的办法来洗一洗,因为蔬菜农药都是留在蔬菜的表面,这种用机械的办法都是可以去掉的,也许有少量的渗透到里面去了,但我们的蔬菜一般是要加热的,即便是生吃,能够进到黄瓜、番茄里的农药残留比例还是很少数的。所以,用一种化学物质对抗另一种化学物质,洗涤灵虽然没毒,但洗涤灵还是有残留,你何必要有意识地去吃洗涤灵的残留。水里泡半小时,没有问题,但你是不是会泡掉相当一部分维生素,我们很多水溶性的维生素自然会被泡出来。所以,最好不要采取这样的一些你认为很好的办法,而是用简单的机械式的用水流冲洗,但是用水还是要节省。 [09:34:25]

  陈君石: 再比如说我强调的,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且引起的血液型疾病是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在家里吃坏了肚子、拉肚子,甚至于呕吐,都不觉得很担心,只是觉得倒霉了,过一天就好了,甚至是腹泻了几次,身体软软的,甚至是上医院吃了抗菌素,也不觉得什么,和“我们还能吃什么”这句话连不上,我们真的是要避免,这是第一号的食品安全的问题。买食品要新鲜,要学会判断这条鱼的确是新鲜的,这块肉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不新鲜,有经验的家庭主妇应该是会判断的。 [09:36:58]

  陈君石: 另外,难免有剩菜、剩饭,一定要到凉到室温以后才放冰箱,从冰箱里拿出来之后,一定要加热到什么程度才能吃,不能拿出来就吃,冰箱不是保险箱,有些细菌在冰箱的温度之下,不是冷冻,在四度左右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的进行繁殖和生长,所以,不要认为是保险的,还比如说洗手的问题,一定要用肥皂洗手的问题,等等,这样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大家能够找一些比较高水平的,不是忽悠你的这些科普书看一看,简单明了,学一点常识。 [09:37:20]

  陈君石: 我今天给大家提供的这三条曾经被凤凰卫视的“胡一虎”先生称之为“陈三条”,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用处。 [09:37:37]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网友提问阶段。 [09:37:44]

  主持人:谢谢陈院士,下面进入网友提问阶段。 [09:38:39]网友: 陈院士您好,经常看您的报告,我们现在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多人应该补充维生素,您认为呢?还有,中国人的健康是否应该有中国特色,不能一味的参照国外的营养模式? [09:39:30]

  陈君石: 随着市面的发展,市场上的补充营养剂越来越多了,该不该吃?而且是没有太多健康问题的,本来就不一定有什么病的人中,有不少人都在吃,到底我该不该吃,而且提出这些问题的人似乎都是比较年轻的,不是小孩,也不是老人,是所谓的白领阶层,比如在座的各位。 [09:42:57]

  陈君石: 我有一句话,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人一天一片,有益无害。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我们不能保证每日三餐都营养均衡。别说每日三餐了,就是两日三天之内要保证均衡,恐怕也很难。今天我偶然也许中午吃一顿方便面,那营养能均衡得了吗?所以,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生活节奏又如此快的时候,就是从预防为主的角度讲,每人每天一片,你不缺也没有关系,吃进去就排出来了。万一你缺了什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缺什么,所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每人每天一片,假如你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在我们没有解决温饱的时代,绝不讲这句话。你首先把三顿饭吃饱了再说,吃饱了当然要讲究健康,而且花钱买健康,几毛钱,超不过一块钱,每人每天一片,而且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缺什么的问题,所以,我说有益无害。 [09:44:04]网友: 在我国之所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是因为相对于巨大的市场利润,造假或者违法添加的代价过于低廉,专家怎么看? [09:44:05]

  陈君石: 有一定的道理,但你需要看,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说服任何一个政府官员,也许还包括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内,不能把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安全食品划等号。为什么老百姓觉得我们还能吃什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是假冒伪劣搀进去了,假冒伪劣是汪洋大海,我不夸张地说是汪洋大海,而绝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消灭了。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就是这样的,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这毫无问题的,但它不会是一下子就不见了的事情,这样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极少数的食品,假冒伪劣食品是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比如用工业甲醇勾兑的白酒,眼睛瞎了、死人的,年年都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事件,这种例子在汪洋大海的假冒伪劣当中是非常少的。假如我们承认事实,如果你把所有的假冒伪劣都变成了不安全食品,那无形当中这个放大镜就放的太大了。大大夸大了我们不安全食品的数量,给消费者的印象是我们还能吃什么。这是第一。 [09:44:06]

  陈君石: 第二个理由是管假冒伪劣食品的政府部门和管食品安全的部门不是一回事,假冒伪劣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充其量地方的工商部门应该介入,而不是卫生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农业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国家食品质检总局的事情,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食品安全的事情要做。如果把他们统统都弄去打假,于事无补。所以,我觉得这个概念要搞清楚。当然,我们对假冒伪劣由于监管力度有限,实际上也不要太埋怨政府了,这样汪洋大海请问如何去监管?我们有多少监督员都不够。现在药品都还没管过来,现在假冒伪劣的药品还不断出现,药品当然更要命。所以,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安全食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划等号。 [09:44:08]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网友的参与,谢谢陈院士,谢谢大家! [09:44:09]

  陈君石: 再见。 [09:44:11]

TAG: 陈君石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