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日刊:中国人饮食日益“奢侈化”

发布: 2009-10-19 16:36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新华网 | 查看: 86次

虽然在饮食方面还存在城乡差异,但总体而言中国人的饮食正在日益“奢侈化”和“发达国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热卡的供给量急剧增长,以至于在都市出现了供给过剩的状态。其次是粮食消费量下降,肉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量上升。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中国人的人均日热卡摄取量1961年为1622千卡,2004年达到2935千卡。特别是在城市区域,由于热量摄取过多造成的“肥胖现象”已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吃”就是为“填饱肚子”的概念早已成为历史。从中国人的粮食消费变化来看,2000年农村人均年粮食消费量为250公斤,而到2008年则下降到了199公斤;城市人均年粮食消费量则从1985年的135公斤降至2007年的78公斤。这表明,就连农村对粮食的依赖程度也在急剧下降。与此同时,人们对肉类和水产品的需求却在急剧上升。

    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城市区域从57.5%降至37.9%,农村区域从67.7%降至43.7%。北京2009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其恩格尔系数(2 5.3 4%)已与日本(25.4%)基本持平。

    如果说上述数字过于抽象,那么只要看看中国人的餐桌便可一目了然。上世纪90年代还有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太保守,“只吃中华料理”。但今天,欧美以及日本的食材、调味料乃至烹饪方式都已进入了中国人的食谱。日式沙拉、凉菜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常菜。自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油、奶酪等乳制品,辣根、生鱼片等日本料理和调味品逐渐从沿海地区开始流行起来。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超市的普及和流通业的发达。

    与饮食“高级化”同时形成的是人们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追求蔬菜、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已不仅是少数富裕阶层的专利了。“毒饺子”事件之后,日本普遍对中国食品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而实际上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戒心并不亚于日本消费者。

TAG: 饮食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