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词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04 23:15:46 / 个人分类:食品安全
查看( 210 ) /
评论( 3 )
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即基于毒理学试验资料,化学物接触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等科学数据的分析,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对公众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发生损害效应的性质、强度、概率,确定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和相应的实际安全剂量,为管理部门制定和修正卫生标准,制定相应法规,确定污染治理的先后次序,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称为危险度评价。食品伙伴个性空间Wl+`2n#}+n
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性,是指按一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接触有害因素和从事某种活动所引起的有害作用的发生概率。例如疾病发生率、损伤发生率、死亡率等。
9KN Bw]YIc:f0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是危险度评价的定性阶段,目的是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是否可能产生损害作用,作用性质、强度。食品伙伴个性空间loc)~| MU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 – response relationship assessment):是危险度评定的定量阶段。通过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外源化学物接触水平与有害效应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危险度评价的人类资料往往很有限,常要用到动物试验的资料,而危险度评价最为关心的是处于低剂量接触的人群,这一接触水平往往低于动物试验观察的范围。这样需要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及从动物毒性资料向人的危险性外推的方法,这也构成了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主要方面。由于将动物实验的毒理学资料外推到人存在着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从短时间向长时间外推,从小样本向大样本外推,特别是存在着种属差异这些不肯定因素,因此将动物实验毒理学资料外推时必须非常慎重,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就成为更重要、更关键的资料,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必须重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类型不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可分为有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无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z^$E\cS;c)V2n,lM0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接触评定要确定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是危险度评价中很重要部分。接触评定也是危险度评价中最不确定部分,人体可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如经口、经皮肤、经呼吸道等,在不同阶段,接触化学物的种类及量也不同,且接触往往是长期的,有许多接触需要靠历史资料来评估。
}3kQ/g,T o0接触评定首先要确定化学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及人群的可能接触途径,然后估算出每种途径的接触量,再得出总的接触量。对于接触量的估算既要有一般人群,也要有特殊人群(高危险人群)的评价,对于不同接触情况的人群经常需要分别进行评定。接触评定主要靠对化学物的监测资料,在缺少足够的监测资料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行估计。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监测资料(接触生物学标志),可用于人群过去及现在接触情况的评定。食品伙伴个性空间ns6]1mr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吸收进入体内或到靶器官的剂量,在危险度评价中基于生理学的毒代动力学模型可描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
S2\u.X rXZ4X4V3n7o0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亦称危险度裁决(risk judgement),是危险度评价的最后一步。将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接触评定中进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综合在一起,对人体危险度的性质和大小做出估计,说明并讨论各阶段评价中的不肯定因素及各种证据的优缺点等为管理部门进行外源化学物的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R-f7[y1~a{0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 指管理部门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控制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度评价的结果,综合技术、社会、经济及政治等因素,确定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制定允许限量标准,并据此为依据对外源化学物进行管理,如制定有关化学物的管理条例及化学物的各类卫生标准,限制高危险度化学品的生产使用,确定污染物的治理顺序及治理目标,提出治理方案,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等,在危险度管理过程中经常进行危险—效益分析,每一个减少危险度的措施都会伴随有经费的增加,必须考虑用增加经费或影响其他方面来求得“过度安全”是否值得。例如虽然有些化学物对人体可能造成一定得危害,但它们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没有相应更好的替代物质,在利弊分析基础上,可以容许在严格控制和管理条件下,把损害限制最小水平下可以使用。对人类危害大的,又可被替代的化学物,坚决禁止使用。
*s r\ H#[C\v0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是指公众及社会在精神及心理学方面对某种损害可以承受的危险度水平,就称为可接受危险度水平,例如,对于致癌性,一般认为接触某化学物终生所致癌的危险度在百万分之一(10-6)或以下就认为是可接受的,把这个危险度的发生概率10-6就认为是可接受危险度水平。食品伙伴个性空间SR$g/sk%w%Z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ly safe dose,VSD):相对应于可接受危险度水平的外源化学物所接触的剂量就称为实际安全剂量。食品伙伴个性空间(WT l3F:V6M$w/h
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并外推(extrapolation)在通常条件下接触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Q ChYFT
安全性(safety):是机体在建议使用剂量和接触方式的情况下,该化学物不致引起损害作用的实际可靠性,即危险度达到可忽略的程度,称为具有安全性。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A(Aq P5[ }
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以体重表达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以此量终生摄入无可测量的健康危险性(mg·kg-1,以60kg计)。食品伙伴个性空间W0v@}4GG
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是指某一外来化学物可以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或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我国有车间空气中、大气中、水中有害物质的MAC标准,同一化学物在车间和在环境中的MAC也不相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0NV:TB E8H?e6o@
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intake,TI):是由IPCS(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提出的,是指没有可估计的有害健康的危险性对一种物质终生摄入的容许量。取决于摄入途径,可用不同单位来表示(如空气mg/m3、食物mg·kg-1)。
"{^R|._)z0允许残留量(allowable residue dose):或称最大残留限值,是我国针对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农药对食品、蔬菜、水果等污染所限制的残留量的限值(mg·kg-1)。食品伙伴个性空间7~,YClH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 RfD):由美国环保局(EPA)首先提出,用于非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RfD为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中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人群(包括敏感亚群)在终生接触该剂量水平化学物质的条件下,预期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低至不能检出的程度。食品伙伴个性空间.Dk+F,mz$N(iL
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 BMD):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通常为1%~10%)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USEPA提出以BMD代替NOAEL(或LOAEL)来推导RfD。
!j"yB'~Z;m0~7?0卫生标准(health standard): 卫生标准是从保护健康及环境出发,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为实现这些要求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它是国家颁布的卫生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卫生监督、卫生管理工作的根据。
|;I-n Zk.A0a0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SF):根据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提出安全限值时,为解决由动物实验资料外推至人的不确定因素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食品伙伴个性空间.aX xjzWU.Q6Q0n;`e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LD50/ED50,新药治疗指数大于5,可考虑进行下一步临床前实验研究。没有考虑最大有效量时的毒性和剂量-反应曲线斜率。食品伙伴个性空间%dg xb!?`g
安全范围(safety margin):LD01/ED99,主要用于单次给药。食品伙伴个性空间vIr SV5d+N
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由于各自毒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不同,且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亦不相互干扰,从而表现为各化学物的各自毒效应,这种情况称为独立作用。
.Hv3ky|wp0相加作用(additional joint effect):几种化学物混合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各单一化学物分别产生毒效应强度之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K5R^%K2f,C+N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相继进入机体,表现出的毒效应强度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7r,an8E#p*d7`
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食品伙伴个性空间\&zkV S0q,e `W
拮抗作用(ahtagonistic effect):两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强度低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称为拮抗作用,亦称为减毒作用。
K%F$}t,ut*p0室(compartment):是毒物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其含义是假设机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室组成,为有界空间,外来化学物随时间变化在其中运动。它不是解剖学部位或器官,也不是生理功能部位,而是理论的机体容积。食品伙伴个性空间J&V/p%R)^
毒物动力学(toxicokinetics):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外来化学物进入机体的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过程。食品伙伴个性空间%lXj(lP_f
速率过程(rate processes):化学物浓度或剂量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v:DRx^;qaQN,]0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血液中化学物浓度与时间作图,其曲线下面积。单位为mg/L•h,μg/ml•min。它反应毒物吸收量。食品伙伴个性空间$s1} F {:K6M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外来化学物在机体的分布相当于血浆浓度时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kg或L/kg。它不是真正的容积,而是根据血浆浓度推测的化学物分布状况。Vd=D/C或Vd=D0/C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fH p*MD E/I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Ke):单位时间内体内毒物被清除的百分率。单位为h-1。Ke值越大,说明消除速率快。食品伙伴个性空间)Q;Q:lf`c1?i {1D
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清除的表观分布容积。单位为L/h•kg或ml/min•kg。
L\tHwSS EP c0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化学物随胆汁排到肠道中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入肝的循环过程。食品伙伴个性空间"OS6L!x9U$N%A
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未到体循环就在吸收部位或肝脏发生代谢和排泄的现象。
#q&qU xF`8Lqu0Ⅲ相反应(phase Ⅲ biotransformation):肠内菌丛的水解酶将由Ⅱ相反应后的结合物水解的反应。
i+yV{2J!g Q$d;_0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是指化合物在脂(油)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合物的水溶性与脂溶性间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称为脂水分配系数。
5[Q-Ygm4F0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 ion coefficient):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平衡时,某气体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o[D4jL4@0us0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亦称外来化学物,是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进入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既非机体的组成成分,亦非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又不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需的物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Cu,TvS-YC
毒物(toxicant / poison):在日常接触条件下,化学物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称为毒物。食品伙伴个性空间-y4ec9}1L1n h5Zx
中毒(poisoning):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性,是指按一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接触有害因素和从事某种活动所引起的有害作用的发生概率。例如疾病发生率、损伤发生率、死亡率等。
9KN Bw]YIc:f0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是危险度评价的定性阶段,目的是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是否可能产生损害作用,作用性质、强度。食品伙伴个性空间loc)~| MU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 – response relationship assessment):是危险度评定的定量阶段。通过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外源化学物接触水平与有害效应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危险度评价的人类资料往往很有限,常要用到动物试验的资料,而危险度评价最为关心的是处于低剂量接触的人群,这一接触水平往往低于动物试验观察的范围。这样需要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及从动物毒性资料向人的危险性外推的方法,这也构成了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主要方面。由于将动物实验的毒理学资料外推到人存在着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从短时间向长时间外推,从小样本向大样本外推,特别是存在着种属差异这些不肯定因素,因此将动物实验毒理学资料外推时必须非常慎重,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就成为更重要、更关键的资料,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必须重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类型不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可分为有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无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z^$E\cS;c)V2n,lM0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接触评定要确定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是危险度评价中很重要部分。接触评定也是危险度评价中最不确定部分,人体可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如经口、经皮肤、经呼吸道等,在不同阶段,接触化学物的种类及量也不同,且接触往往是长期的,有许多接触需要靠历史资料来评估。
}3kQ/g,T o0接触评定首先要确定化学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及人群的可能接触途径,然后估算出每种途径的接触量,再得出总的接触量。对于接触量的估算既要有一般人群,也要有特殊人群(高危险人群)的评价,对于不同接触情况的人群经常需要分别进行评定。接触评定主要靠对化学物的监测资料,在缺少足够的监测资料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行估计。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监测资料(接触生物学标志),可用于人群过去及现在接触情况的评定。食品伙伴个性空间ns6]1mr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吸收进入体内或到靶器官的剂量,在危险度评价中基于生理学的毒代动力学模型可描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
S2\u.X rXZ4X4V3n7o0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亦称危险度裁决(risk judgement),是危险度评价的最后一步。将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接触评定中进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综合在一起,对人体危险度的性质和大小做出估计,说明并讨论各阶段评价中的不肯定因素及各种证据的优缺点等为管理部门进行外源化学物的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R-f7[y1~a{0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 指管理部门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控制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度评价的结果,综合技术、社会、经济及政治等因素,确定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制定允许限量标准,并据此为依据对外源化学物进行管理,如制定有关化学物的管理条例及化学物的各类卫生标准,限制高危险度化学品的生产使用,确定污染物的治理顺序及治理目标,提出治理方案,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等,在危险度管理过程中经常进行危险—效益分析,每一个减少危险度的措施都会伴随有经费的增加,必须考虑用增加经费或影响其他方面来求得“过度安全”是否值得。例如虽然有些化学物对人体可能造成一定得危害,但它们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没有相应更好的替代物质,在利弊分析基础上,可以容许在严格控制和管理条件下,把损害限制最小水平下可以使用。对人类危害大的,又可被替代的化学物,坚决禁止使用。
*s r\ H#[C\v0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是指公众及社会在精神及心理学方面对某种损害可以承受的危险度水平,就称为可接受危险度水平,例如,对于致癌性,一般认为接触某化学物终生所致癌的危险度在百万分之一(10-6)或以下就认为是可接受的,把这个危险度的发生概率10-6就认为是可接受危险度水平。食品伙伴个性空间SR$g/sk%w%Z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ly safe dose,VSD):相对应于可接受危险度水平的外源化学物所接触的剂量就称为实际安全剂量。食品伙伴个性空间(WT l3F:V6M$w/h
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并外推(extrapolation)在通常条件下接触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Q ChYFT
安全性(safety):是机体在建议使用剂量和接触方式的情况下,该化学物不致引起损害作用的实际可靠性,即危险度达到可忽略的程度,称为具有安全性。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A(Aq P5[ }
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以体重表达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以此量终生摄入无可测量的健康危险性(mg·kg-1,以60kg计)。食品伙伴个性空间W0v@}4GG
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是指某一外来化学物可以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或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我国有车间空气中、大气中、水中有害物质的MAC标准,同一化学物在车间和在环境中的MAC也不相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0NV:TB E8H?e6o@
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intake,TI):是由IPCS(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提出的,是指没有可估计的有害健康的危险性对一种物质终生摄入的容许量。取决于摄入途径,可用不同单位来表示(如空气mg/m3、食物mg·kg-1)。
"{^R|._)z0允许残留量(allowable residue dose):或称最大残留限值,是我国针对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农药对食品、蔬菜、水果等污染所限制的残留量的限值(mg·kg-1)。食品伙伴个性空间7~,YClH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 RfD):由美国环保局(EPA)首先提出,用于非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RfD为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中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人群(包括敏感亚群)在终生接触该剂量水平化学物质的条件下,预期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低至不能检出的程度。食品伙伴个性空间.Dk+F,mz$N(iL
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 BMD):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通常为1%~10%)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USEPA提出以BMD代替NOAEL(或LOAEL)来推导RfD。
!j"yB'~Z;m0~7?0卫生标准(health standard): 卫生标准是从保护健康及环境出发,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为实现这些要求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它是国家颁布的卫生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卫生监督、卫生管理工作的根据。
|;I-n Zk.A0a0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SF):根据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提出安全限值时,为解决由动物实验资料外推至人的不确定因素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食品伙伴个性空间.aX xjzWU.Q6Q0n;`e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LD50/ED50,新药治疗指数大于5,可考虑进行下一步临床前实验研究。没有考虑最大有效量时的毒性和剂量-反应曲线斜率。食品伙伴个性空间%dg xb!?`g
安全范围(safety margin):LD01/ED99,主要用于单次给药。食品伙伴个性空间vIr SV5d+N
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由于各自毒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不同,且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亦不相互干扰,从而表现为各化学物的各自毒效应,这种情况称为独立作用。
.Hv3ky|wp0相加作用(additional joint effect):几种化学物混合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各单一化学物分别产生毒效应强度之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K5R^%K2f,C+N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相继进入机体,表现出的毒效应强度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食品伙伴个性空间7r,an8E#p*d7`
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食品伙伴个性空间\&zkV S0q,e `W
拮抗作用(ahtagonistic effect):两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强度低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称为拮抗作用,亦称为减毒作用。
K%F$}t,ut*p0室(compartment):是毒物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其含义是假设机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室组成,为有界空间,外来化学物随时间变化在其中运动。它不是解剖学部位或器官,也不是生理功能部位,而是理论的机体容积。食品伙伴个性空间J&V/p%R)^
毒物动力学(toxicokinetics):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外来化学物进入机体的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过程。食品伙伴个性空间%lXj(lP_f
速率过程(rate processes):化学物浓度或剂量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v:DRx^;qaQN,]0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血液中化学物浓度与时间作图,其曲线下面积。单位为mg/L•h,μg/ml•min。它反应毒物吸收量。食品伙伴个性空间$s1} F {:K6M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外来化学物在机体的分布相当于血浆浓度时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kg或L/kg。它不是真正的容积,而是根据血浆浓度推测的化学物分布状况。Vd=D/C或Vd=D0/C0。食品伙伴个性空间fH p*MD E/I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Ke):单位时间内体内毒物被清除的百分率。单位为h-1。Ke值越大,说明消除速率快。食品伙伴个性空间)Q;Q:lf`c1?i {1D
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清除的表观分布容积。单位为L/h•kg或ml/min•kg。
L\tHwSS EP c0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化学物随胆汁排到肠道中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入肝的循环过程。食品伙伴个性空间"OS6L!x9U$N%A
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未到体循环就在吸收部位或肝脏发生代谢和排泄的现象。
#q&qU xF`8Lqu0Ⅲ相反应(phase Ⅲ biotransformation):肠内菌丛的水解酶将由Ⅱ相反应后的结合物水解的反应。
i+yV{2J!g Q$d;_0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是指化合物在脂(油)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合物的水溶性与脂溶性间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称为脂水分配系数。
5[Q-Ygm4F0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 ion coefficient):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平衡时,某气体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o[D4jL4@0us0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亦称外来化学物,是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进入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既非机体的组成成分,亦非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又不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需的物质。食品伙伴个性空间Cu,TvS-YC
毒物(toxicant / poison):在日常接触条件下,化学物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称为毒物。食品伙伴个性空间-y4ec9}1L1n h5Zx
中毒(poisoning):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