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第二讲 全面质量管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9 15:45:07 / 个人分类:文摘

第二讲全面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的质量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讲我们主要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基本要求和要做的基础工作。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至今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到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作坊进行生产,但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工长已无力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质量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
  产品质量检查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产品质量检查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对产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有好处,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
  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有下列缺点:一是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二是只注重结果,缺乏预防,事后检验,只起到把关的作用,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预防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一旦发现废品,一般很难补救;三是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全数检验,对于检验批量大的产品,或对于破坏性检验,这种检验是不经济和不实用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不允许的。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人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并检验产品的质量。这时,质量职能在方式上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改变为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的预防观念。
  但是,在宣传、介绍和推广统计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了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搬用了大量的数学原理和复杂的计算,又不注意数理统计方法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工作,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使得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理论深奥质量管理是数学家的事情,因而对质量管理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这都影响和妨碍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和推广,使它未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1961年,他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该书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解决质量问题不能仅限于产品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且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的体系。由此产生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虽然发源于美国,但真正取得成效却是在日本等国。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搞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逐步引进美国的质量管理,并且结合自已的国清又有所发展。质量管理是一门规代化管理科学。它建立在经济管理原理、系统科学、数理统计、专门技术、行为科学和法学基础上,阐述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运动规律的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企业为了保证最经济地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而形成并运用的一套完整的质量活动体系、制度、手段和方法。
  ISO9000:2000中明确定义,质量管理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IS08402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在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时,要注意:
  (1)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全员参与;全面的质量;质量的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济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组织及其全体成员以及社会都得到好处的产品,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其特点是:把过去以事后检验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理结果转变为管理因素;把过去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把以产量、产值为中心转变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来达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一)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
  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
  贯彻质量第一就要求企业全体职工,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用户或市场的需求,科学地确定质量目标,并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当质量与数量、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把质量、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问成本一味讲求质量。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把质量与成本加以统一,确定最适宜的质量。
  (二)系统的观点
  既然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那么不论是保证和提高质量,或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都应把企业看成是个开放系统,应当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实行全面诊断、辨证施治。
  (三)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一定要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因而,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能达到用户要求,把用户的要求看作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以用户的要求为目标来制定企业的质量标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的概念是广泛的,它不仅仅指产品的购买者、使用者和社会,而且,还认为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也是用户。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指导思想。上道工序将下道工序作为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品,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质量监督和质量信息的反馈。
  使用本企业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就是用户,就是说,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而且还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服务到家,实行包修、包换、包退制度,不仅要保质保量、物美价廉、按期交货,而且要做好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但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在于设计和制造。设计质量是先天性的,在设计时就已决定了质量的等级和水平,而制造只是实现设计质量,是符合性质量。二者不可偏废,都应重视,但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对于设计质量还需要格外强调。
  (五)预防为主的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应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把从管理产品质量结果变为管理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把不合格产品消灭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控制起来,以形成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优质产品的生产系统。
  当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并不是说不要检验工作,不要事后检查,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不让不合格品流人下道工序或出厂,质量检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质量检验工作不仅仅具有把关的作用,也有着预防的作用。
  (六)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一切用数据说话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科学地分析、控制质量波动规律的工作作风。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事实和数据反映质量问题。一定要尽可能使产品质量特性数据化,以利于对产品质量的优劣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七)经济的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我们必须考虑经济性,建立合理的经济界限,这就是所谓经济原则。因此,在产品设计制定质量标准时,在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时,在选择质量检验方式为抽样检验或全数检验时等等场合,我们都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来加以确定。
  (八)突出人的积极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格外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现代化生产多为大规模系统,环节众多,联系密切复杂,远非单纯靠质量检验或统计方法就能奏效的。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加强质量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质量第一,人人有责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中的全体职工参与,因为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于企业的全体人员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和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工作质量的好坏,是企业中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这些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所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依靠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工明确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发挥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主动积极地工作,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与目标。
  实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还要建立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是组织工人参加质量管理,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应当是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即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而且还要对与产品质量有的各个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TAG: 质量管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330
  • 日志数: 40
  • 图片数: 2
  • 文件数: 8
  • 建立时间: 2009-05-28
  • 更新时间: 2010-08-2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