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发布新日志

  • 工作的情感

    2007-07-30 14:50:29

        何时可以不再哭泣,何时可以笑着面对别离;何时可以不在世界的风雨里拼命逃跑,何时可以静静体会繁华后的凄凉孤寂。 也许时间能摧毁一切情感, 但过往的风风雨雨总缠绕不去。 一有换工作的想法就有种失落感,是伤心、失败、还是对过去的眷怀,说不清,也到不白。 虽然公司对自己还是不错的,但没有了情感和事业的公司就像古战场,就像回忆中的现代坟墓。 也许离开是我的新生,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哎,还是有一点忧伤。                                                                                                                                                                                                                                                                                   

  • 新上海人与老上海人的区别

    2007-07-27 15:31:47

       突然发现,现在满街都是上海人了.老上海人混的好的,已经开宝马或奔驰了;差点的和我们同龄的基本上都是海龟,当我们在大学里喝酒耍的时候,人家用家里的积蓄,已经在享受北美的自由奔放或则是地中海欧洲的浪漫了;在差点的上海人就是穿梭在中高档写字楼里的外企白领了,他们依然谈论着昨天晚上,他老公给他做的丰盛的晚餐或是他婆婆的股票交易如何如何.
       新上海人却有很多种。有些姿色的,可以在不同年龄的上海男人的怀抱里撒娇个几年;有些能力的,不堪忍受上海的鸟语,愤然辞职单干,确为了资金和人脉游走在上海人之间;还有些人,经过多年的啃书和拼杀,闯进了写字楼,却被一堆上海话或是法语、德语夹击着,当我们用蹩脚的Cnglish汇报工作时,人家可以用不同地域的鸟语和BOSS交流,其实,他们一个月也有个万八的,但是确不小心成为了“房奴”。

  • 又是流逝的一天

    2007-07-27 14:53:25

         清晨满怀希望去上班,我告诉自己每天都是新的开始,零的起点,不管自己目前是好是坏,都要争取每一分一秒,不能让自己生命就这样流失。到了公司,做在办公桌前,耳边的女同事又在谈论天天不变的主题吃喝、睡觉、男人,味之素研究中心一天的研究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在一天的喧闹、戏耍声中我结束了一位男人一天的研究工作。我问自己我该走了吧。。。。有名的外资公司管理如此之烂。。。还有什么可以眷恋的了,虽然这里有自己留下的汗水和期盼,想走了,但有些怀恋公司成立之初的团结和奋斗。

  • 去外企求职面试的成功法宝

    2007-07-13 16:14:52

    去外企求职面试的成功法宝

     去外企求职面试前首先要了解外国文化。外国人的文化习惯和我们中国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你将要去一美国、或德国、或日本的公司面试,而你却对这些差异一无所知的话,这无疑会大大减低你的成功率。以下列举了一些外企面试的文化性,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去美国企业求职:强化竞争意识

      美国人爱看广告。因为广告上产品都是大牌,所以看广告既能获得最新讯息,也是与别人攀比竞争的标准。美国人做事很执着,不肯轻易放弃。尽管美国人与一个相识不久的新朋友交谈,喜欢问对方HOMETOWN在哪儿?但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的祖先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人对家乡理解的意义要比我们对故乡眷守的概念更为宽阔深远。在美国人看来大家来自不同的HOMETOWN,起跑线是一样的,竞争是平等的。

      美国人不爱谈家世,由于出身不好而自感羞愧这类事,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也不希罕上辈留给他们的家业。靠上代留下的遗产过日子,他们并不感到光彩。很多人从小就有独立的习惯,虽然信仰上帝,但是很少有人相信“命中注定”。美国人还爱与人攀比,如果你有一辆汽车,那么我就要想办法拥有两辆,即使只有一辆,那么牌子也要比你好。攀比又是竞争的动力。公司也常常给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从上到下,大家在竞争舞台上地位都是平等的。

      去日本企业求职:培养主动意识

      一位日本老板说:“中国员工虽然很聪明,但是缺乏主动性,总是被动地等着你去安排工作。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习惯。日本人则不同,你是公司的一员,你有权力说话,有权力发表你的意见。我开会时先提出问题,然后谈我个人的看法。问有没有意见,大家都不说话,我就指名道姓叫他们说。有趣的是他们指着自己的鼻子反问我:‘是叫我吗?我没有意见。’我认为这并不是好事情。每一个人都有思想,怎么会没有意见呢?这说明他们对这件事根本不关心。要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素质。”

      因此在面对一个日本上级时,你不一定事事都唯命是从,如果你有比上级更好的想法和意见,你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对方反倒会佩服你;但要知道对方有不肯服输的脾气,假如你的意见提出来经不住推敲,那就毫无价值。所以在日本公司工作,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面对一件事,要先想想让自己来处理该会怎么做?

      去德国企业求职:树立商业意识

      德国人做事很实际。自己付出了劳动,就要相应地得到报酬。这些都可以在合作之前谈清楚,同意则干不同意则罢。如果老板让你加班,你可以当着老板的面把加班的条件说清楚。这种做法会得到德国上司的称赞,因这行为极具商业意识。

      例如在工作中制定工作计划,提出有关方案,一定要注意这些方案在打败竞争对手后,能不能为公司创造财富。这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德国人很重视投资,但更重视投资后的回报。此外,工作时精力充沛,开朗爽快,无拘无束;与别人商谈,永远称呼“我们公司”——这些特点都是与德国人融洽相处的良好润滑剂。

  • 在新公司站稳脚跟的秘诀

    2007-07-13 15:08:44

    在新公司站稳脚跟的秘诀  

       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通常需要三个月,这亦是关键的三个月,因为这期间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若留下一个坏印象,将来很难改变,所以在进入新公司之初要建立美好形象,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秘诀:

      1.别理会其他杂务:新工作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尝试花多些时间与同事合作、处理棘手的工作,把私人事物暂时搁置。

      2.别将所有责任背上身:谨记自己不是“超人”,公司并不会要求你解决所有难题。所以最好专注去做一些较重要和较紧急的工作,这比每件工作都弄不好理想。

      3.避免卷入是非漩涡:每公司都有一些爱说长道短的人,他们爱添油加醋。这些是非可以听进耳内,但别忘了自己应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如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好还是保持缄默,以免说错话。

      4.了解公司的文化:每家公司都有不成文的规则,了解并顺从这些“规则”有助你的发展。若企图打破传统,只会浪费时间。

      5.加倍努力: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某件工作可能需要三星期去处理,实际上,上司可能希望你立即完成,却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所以应随时准备多学点东西,要赶及期限可能要加班,甚至把工作带回家做。在许可的情况下,可寻求同事的协助,但切忌把同样的问题发问多次,有必要时应将重点记下以帮助记忆。

      6.穿着得体:“人靠衣装”这句话永远是对的。穿得光鲜一点,自己也会倍觉自信。若财政状况许可,每季可添置一些衣服和配饰。要注意不同行业的人对衣着有不同的要求。

      别被失败挫伤,一次出错并非事业的坟墓,成功人士应从失败中学习,提醒自己,自己也是凡人,应集中注意自己的成就和潜质。

  • 学会解救自己——职场分析

    2007-07-13 15:02:18

    学会解救自己——职场分析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常常像哈姆雷特——沉迷在“To be or not to be”的两难选择中。从根本上讲,她们欠缺创造,整合的思路,期望外界提供给他们现成的,理想的工作,而不是自己去争取,因此,他们习惯抱怨,并淹没在抱怨的泥潭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想只有自己解救自己:

        一。解救自己的思想:

        说到底,这样的困惑根源是看不见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也许你会说:“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做得很好”问题是当你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机会即使真的到来,你也不一定很识别。另外,大多数企业信奉“过去表现决定未来成就”的原则,并以此评估,选拔应聘人。应此即使选择跳槽,困惑依旧。

        二。改变从现在开始:

        既然跳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么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现在的资源,在公司内部得到新的工作或提升机会。

        三。接近目标工作岗位:

        在改善与上司,同事的关系后,在人事部门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攀登”的岗位,然后有意识地接近这个岗位上的同事,多与其沟通,了解她目前的工作内容,工作心得,学习安排以及今后职业打算等等。

        在个人职业发展这个问题上,没有人会比你更操心,也请相信,除了你自己外,没有人能帮得上你。

  • 绝不妥协

    2007-07-13 14:30:32

    绝不妥协 

     首先在这里很感谢子雍。想要说的话,我就不单独回复了,都把它写在这里,权当作blog上的更新好了。

      就好像曾经一个朋友说的,这里是我开垦出来的园地,我也曾很用心地去灌溉,尽管开始的时候无心使然。要我就这样让它荒草丛生,太残忍,太不负责任了。

      怎么说呢?现在压力也好,忙碌也罢,付出的努力和工作的结果如果不能得到肯定,我就实在没有什么留恋的了。从来不奢望也没有想过在物质上得到回报,但我渴求精神上的肯定。然而没有,完全没有。曾经连续11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的工作,但最后换来的还是不停追加任务的结果和一句“只有执行力,没有计划力”的评论。我就好像那些多子女庭里相互争宠的孩子,渴望偏心的BBMM给我一句温和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笑容。但是BBMM很固执,连一句“辛苦了”都是很奢侈的玩意儿。

      我活得很高傲。不管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去高傲。

      的确,我是个追求光彩的人。但我深知人在时间长河中有多么的黯淡。我也喜欢当家人、当朋友谈起我的工作时,都用艳羡的眼光和语气说:“啊,你在samsung作HR,多好的工作!”我也喜欢当他们看我来去匆匆、坐飞机跟打的一样的往返于各地的时候说:“羡慕你啊,可以到处跑,多风光!”可是,谁了解这样的表面风光无限之后,我们所需要承受的精神压力究竟有多大?我不愿让我人生和生活的理想就此向我的虚荣心低头,绝不。

      别跟我说什么“年轻人,就应该多闯闯、多拼拼”。好吧,我不批判说这话的人的理论和思想。毕竟,那是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但是我,如果让我用忙碌到没有任何私人时间和空间的代价去换那短暂的不能再短暂的青春,然后再为自己找一个“我这是为了我后半生和下一代”的借口,sorry,我办不到。

      把自己搞得像条孺子狗一样,干吗呢?说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结果自己每天累到半死,跟家人一年见不到几天,这难道就是想要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我喜欢别人艳羡的眼神,可我的理想绝不会向我的虚荣妥协。

  • 苦劳不如功劳

    2007-07-13 14:24:50

    苦劳不如功劳

      古罗马后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提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其实,工作也一样,人在工作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所自诩的10年业界经验,不过是1年经验重复10次罢了。年得一年地重复一种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阻碍了自己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

      我的一位朋友老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坐上了财务总监的位子,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张是老员工,论资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这也养成了他居功自傲的毛病。

      后来,公司陆续进了一批新人,财务部也进了一个名牌财经大学的毕业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公司领导要求老员工要尽量帮助新人。身为财务部的负责人,老张也口口声声说要多帮助这位新来的员工。

      不久,老张感到了一种压力,因为这个新员工工作能力很强,除了懂财务、营销、外语和电脑,还曾经获得全国珠算比赛的大奖。这让老张感到一种前未有的压力。别说帮助别人,自己有时还得向这位新员工请教一些问题。经过一番考虑,老张决定对她放施“全面遏制”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

      可这也没有难倒这位新员工,经她手的帐目照样做得漂漂亮亮。几年来,她忍辱负重,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杀都抹杀不了。

      相反,老张自己做的一些帐目却频频出错。公司新领导忍无可忍,便决定由新职员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张负责内务,这让他处在下岗的边缘。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生,功劳却分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员工。

      身在职场的人或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们,都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现代组织的生存法则。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不断提升自己,才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人。

  • 一个项目经理的经验总结 [转]

    2007-07-13 11:42:54

    一个项目经理的经验总结 [转]

     

        这篇文章是我学习项目管理的时候从网上找到的,不知道是哪位大虾的作品,觉得写得到位,因此收藏了。

      本人做项目经理工作多年,感到做这个工作最要紧的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最合适的,没有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项目经理最忌讳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做技术人员出身的,喜欢寻找标准答案,耽误了工作进度,也迷茫了自己。以下是本人一些做项目的个人体会,写出来供大家指点,在讨论过程中共同提高水平。
     项目开始阶段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项目经理在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尽可能地多从各个方面了解项目的情况,如:
      
       1.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具体大概做什么事情,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在国内很多客户都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根据项目的名称望文生义地去想象项目的目标。一个名为“办公自动化”的项目很有可能在你进场以后一个月才发现客户其实需要的是一个计算机生产管理辅助信息系统系。前期了解情况的工作越详细,后面的惊讶就越少,项目的风险就越小。
      
      2.这个项目里牵涉哪些方面的人,如投资方、具体业务干系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技术监督方等等,很多项目里除了业主单位的结构很复杂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单位也会牵涉进来,如项目监理公司、业主的行业主管机构等。项目经理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是什么。事先了解各个方面的看法和期望,可以让你在做项目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分析哪些人会在什么方面支持你,哪些人会出于什么目的反对你,从而提前准备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让事情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这句话作为项目经理是一定要记住的;
      3.基本了解了客户的情况后,下面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公司各方面对这个项目的看法。首先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这个决定了你在需要资源的时候,公司是否会根据你的要求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领导口头肯定是说支持的,你需要做的是了解公司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期望,是想把项目越做越大还是想赚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干脆想敷衍了事,公司领导对项目的态度决定了你做这个项目的战略,而这个战略方针将对你做项目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在做整体项目计划前,还要大致计算一下你手上的资源。首先是时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往往很多项目要求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范围里完成。对于这一点,你在做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次是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已往经验,大致计算一下未来的项目小组有多少种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是否能完全归这个项目使用,是否需要另外招聘一些人员,招聘的准备工作要尽早启动。最后就是一些设备的准备,项目所需大件关键设备要尽早预定,以后不管发生设备等人还是人等设备的情况,浪费的都是你的时间;
      5.现在是做项目说明书的时候了。一份好的项目说明书不仅将要做的事情描述得很清楚(主要是讲做什么,而不是说怎么做),而且把如何检查也说明得很透彻。也就是说它不仅说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也让客户的业务人员(一般不懂技术)知道项目做成什么样就算完成了。简单地说,项目说明书描述项目做哪些事情和每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检查每一个结果。
      6. 是到做总体计划的时间了吗?不,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客户的目标和你手上的资源,那么做计划以前,你还需要和你的经理和客户充分沟通资源的问题。因为很多资源是还不明确的,你需要写一份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如果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话,将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资源不够,就要高层改变策略,增加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些公司会放弃这个项目。总之,没有人能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项目经理不能尽早发现风险,那么就只能去当烈士了。
      
       7.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和你手上的筹码以及你做这个项目的总体策略,现在是成立项目小组的时候了。很多项目经理都没有自己选择组员的权利,那么,就尽量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寻找那些你想要的人吧。成员的组成根据项目不同,相差较大,很难有什么具体要求,但是,一定要有精通客户业务的人,很多小项目里,这个人就是项目经理本人,大项目里会配备行业专家(Industry expert),这样和客户沟通起来才不会鸡同鸭讲,双方才可以相互理解。我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客户交谈时满口的专业术语,结果搞得客户一头雾水,反过来,他还指责客户不懂技术。其实,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的客户已经是很好的客户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懂怎么做还要指手画脚的客户到处存在,但是要明白,是客户选择了你,而不是你选择了客户,有了客户你才有工资拿,心平气和一点吧。
    8.现在你要面对三群人:你的领导、你的组员和你的客户,和这些人沟通,让他们知道你打算怎么做,什么时候要他们做什么准备这些事情将是你的主要工作。既然沟通这么重要,那些事先定义一下沟通的原则也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很多沟通原则都是潜规则,如果你在一个部门时间做长了,对这些规则的运用觉得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你现在面对的是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单位,不把沟通规则说清楚,你以后就会吃亏。下面的东西看起来无聊,其实还是很管用的:第一个是规定信息的流动方式和介质,是推还是拉。推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将主动发布信息,不管通过电话、邮件还是书面方式,保证将信息传达到每个人。这种情况适合小项目,人少;拉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就是一个类似web服务器,你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就去问他。当然,没有项目经理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他会用发布信息到公共介质的方式公布信息,简单的是白板,复杂一点的是项目的公共信息交互区,潜规则就是我发了你没去看就不要说我没告诉你。说这些看似很无聊,其实里面牵涉信息传达不完全的责任问题。当然,这些都是指一般的方式,而且不要绝对化,一般情况下,主动沟通和被动访问是同时存在的,尤其是对领导,项目经理更加应该主动去和领导沟通。第二个问题就是文档问题,很多人怕写文档,但是项目经理一定要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有理有时候为什么会说不清呢?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项目经理开始就要和客户说清楚有些文档是必须签字的,比如项目经理的项目日志,每个星期至少让客户签字,另外所有达成共识的东西,比如会议纪要,甚至领导的讲话记录,都要写成文档,双方签字,这样以后扯皮的时候,就能做到有据可查。记住:说了的就和没说一样,只有写下来大家签字后才算真正发生了的。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你提交的报告,给领导(包括本方领导和客户领导)做一个选择题,结果领导压住不批,让你无所适从,结果拖延了进度。这时候,你可以等,但是注意要留记录,标明是谁的责任;另外,如果你在开始阶段就和领导商定:如果批示提交三天后没有得到领导答复就算对方同意,这样你就会主动很多。再比如不同事件的审批流程问题:什么等级的事情记录在项目日志里、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项目经理专门签署备忘录、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领导出面签署合同附件等等。事先想得越周到,以后的工作就越主动。
    9. 好了,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定义了一些游戏规则,现在是坐下来做计划的时候了。这一节,任意找一本项目管理的书都会说得比我好,所以我就少写一点,说一些自己的体会就是了。首先是找几个关键组员,比如客户业务专家、系统分析员等等,做一下项目模块划分工作。项目分成几块去做,每一块完成什么,模块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换等等。需求定义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这里说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完成一个目标有很多种方式,你要选一种你最熟悉的,而不是看上去最完美的,这个思路会让你的项目减少很多风险。有时候客户会被某种新技术打动,坚持要你采用那种新技术,你就应该告诉他:你选我做这个项目,就应该容许我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做事情,新技术之所以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吃亏的人还不多,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一批受害者。采用一个计划会让你的工作更加明确,比如用微软的Project软件,你填写完表格以后,就可以知道这个项目有多少件事情要做,每件事情需要什么资源,他们之间的前后关系如何,消耗的时间有多长,完成后有什么标志等。所有的结果最后用一个叫做甘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做完这个表以后会惊奇地发现,甘特图上项目的结束时间会远远落后于你的计划结束时间(签合同的人永远不会先征求你的意见的)。当然,学过项目管理的人会大谈什么WBS、优化路径之类的东西,但是我的经验是你再优化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安排到计划的时间结束。如果你没碰到这个问题,在我恭喜你挑了一个轻松活之前,请你再去确认你是否罗列了所有要做的事情和正确评估了他们所需要的时间。这时候,你就要考虑牺牲一些任务的时间(也意味着质量)了。按照什么标准牺牲?这个项目的战略!我们在第三节提到过的战略。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什么都赶进度,其结果可能就是十件事情你一件也没做好,想想多么失败啊。所以,把资源投到你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最后的结果是十件事情,你有三件做成了精品,三件完成,还有四件因为某些原因延误,成绩单是否靓丽了很多呢?战略决定优先级,而正确排列事情的优先级是一个项目经理能力的主要体现。
    好,现在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了解了项目的目标、搞清楚了手上的资源,制定了项目的策略,然后编制了项目的整体计划,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反而是项目经理比较空闲的时候,不像前期的时候项目经理要象记者一样到处和不同的人接触,搞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努力猜测他们在想什么和他们的真正目的,那才是最累人的事情。当然,小项目的项目经理往往自己也是一个资源,要做很多事情,这时候反而比谁都苦。项目经理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保持和客户领导以及自己领导的沟通。和客户领导沟通时特别要注意,除非你需要对方给你支持,那么你才需要讲得具体一点,否则,告诉他一切正常就可以了,而且态度要积极一些,千万不要说一些领导不懂的细节,比如:“王局长,最近项目进度还算正常,就是JVM经常发生一些内存泄漏的情况…”王局长:“(*&$@@”。和自己的领导汇报也要注意这个问题,除非他是一个技术高手,你需要他的技术经验,否则一般就汇报进度是否正常以及有问题时你的对策和打算就可以了,有些需要他支持的地方,比如资源调用需要说详细一点。
    和组员开会,除了一些项目进度跟踪会议以外,还有很多讨论会,需要大家用头脑风暴方法给出解决问题。与会人员很多都是技术人员,他们的特点是注重细节、缺乏大局观、有点消极悲观、自尊心强(如果总结得不对,欢迎大家拍砖),所以,你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只要负责提出问题和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千万不要做评判者的角色。一个问题,有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现象是完全不同的,想想盲人摸象的故事吧。这些技术人员,他们往往精通一个方面,就自己的角度发表见解,除非一些很特别的情况,你都应该认为,他们提出的方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最合理的。你的长处是掌握事情的优先级,评估各个方面的轻重缓急,从而根据他们的意见得出一个合适的(而不是正确的)方案。所以,在会议上,你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和他的意见,夸奖那些意见提得比较好的人,千万不要把会议带入无休止的争论(你要让大家知道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元的,唉,我们的教育惹的祸…)。会后,你自己写文档,做决定。会议上大家的面子都被照顾了,自然实施起来的阻力就小,如果还有意见的,你就私下找他聊,如果还不能说服他,你就要让他明白,因为你负责这个项目、你担当风险,所以,这个优先级应该你来判断。组织中的高层,并不见得水平会比一般的成员高,但是,他要承担组织的风险,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对事情的优先级的判断肯定比下属强。
    在开发过程中,内部管理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时刻强调以验收为目的的思想,每个任务的最终可交付成果一定要是可以被检查的,比如,【界面要求:美观大方、简洁明快】,这个要求我就不知道如何检查。所以,给开发小组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检查结果,比如我见过一个计划,里面有一个任务【开发人员熟悉EJB编程】,这个任务,除了让这些人去参加一些专业认证考试,否则,结果很难被检查。所以,时刻考虑如何检查结果、如何向客户交付是项目经理一直要注意的事情,我听说有些老项目经理拿到项目是倒排计划的,即首先看如何验收和验收标准,然后决定工作计划。很多项目开始了很久,还不知道如何验收,那么这个项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做项目就是为了验收,我们的角色不是研究机构,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付出那么多劳动后得到结果。另外我插一句:我是极其不主张到客户现场开发的。尤其是一大群技术人员直接和客户交流,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技术人员的本性决定的)。我的做法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实施人员到现场,软件开发人员还是在公司做项目。项目实施人员就是初级项目经理,他们了解自己的产品,懂得一些客户的业务,关键是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俗称“皮厚”。他们是客户和研发人员的桥梁,其职业方向也是很机动灵活,以后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转,比开发人员的路要宽得多。
    接着,我们再谈谈最让人头痛的需求变更问题。变更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部分更改了原先的目标,即需求变更;另一种是没改变目标,但是客户不满意目前的实现方式,大到流程的实现,小到界面的布局,都是属于这类。碰到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主要是事先沟通的不够充分和客户随着项目的进展,慢慢想清楚了问题,改变了以前的思路。这时候,如果需要改并且你的战略是容许这种情况的,那么注意下面几点:
    1.确保以前的文档,就是记载着以前的结论的东西,客户是否签过字,如果没有,赶紧把你的工作停下来,赶快再和客户自己确认一下你的方案,然后让他签字,避免以后说话没有凭据;
    2.和客户坐下来,仔细探讨他修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有同样能达到相同目的,但是对你来说有代价更小的选择?
    3.(项目初期的工作)明确更改流程,一般是客户指定一人签字(否则客户每个领导都有权力来插一杠子,你就废了),以正式项目文件的方式提交给你,然后,你做评估分析,分析对成本、进度的影响,在你的领导同意后,出相应意见书,主要是要说明更改设计的原因和指出由此带来的不确定后果(这个东西先写出来,后面如果真的发生了,至少不是你的错)。然后再让客户在上面签字。见过医院给病人做手术以前让家人签的免责条款吗?对,就学习那个,让大家都意识到任何的更改都有成本和代价。

    原文地址:http://tnd.cublog.cn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416
  • 日志数: 9
  • 文件数: 8
  • 建立时间: 2007-07-11
  • 更新时间: 2007-08-0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