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业根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17 08:48:54 / 个人分类:食品安全

查看( 146 ) / 评论( 3 )
        随着工业化推进、食品工艺和技术的提升,食物生产与供应链越来越难控制,由食品引发的疾病的波及面也不断扩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约十亿人次,食品安全问题正演变成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健康问题。在2007年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代表恩多亦表示,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任重道远。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
M6YK6M!QPU0        近段时间,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不断升级,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有人责备政府监管不力,有人谩骂企业经营者“惟利是图”,更有人诅咒奶农的“黑心举动”,林林总总的抱怨折射出民众的极大愤慨。抱怨和责备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停留在抱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眼下,我们更需要分析和寻找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做到釜底抽薪,彻底预防或根治。食品伙伴个性空间7B;|t4tI-G$` q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一部分人认为其根源是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得不够好,对生产者、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监管部门执法不得力等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只有当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类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笔者不排除这些分析的合理性,但需要强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表现为社会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产业问题。
}v)`p AJ6P0        笔者认为,就食品的生产而言,其安全隐患存在于三个环节:一是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比如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二是食品原材料的采集过程,比如鲜奶的采集等;三是食品的加工过程,比如月饼、瓜子的生产等。我国食品生产各环节的产业构成导致了食品安全危机的产生。食品伙伴个性空间.Nm l%trw
       首先,以精耕细作和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难以控制。一直以来,我国走的是常规农业思路指引下的农业发展之路,追求精耕细作中的高产。由于农业生产未实现集约化模式,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未普及,农民为了追求产量和质量,就只有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等细作方式,来提高产量和产值。这一过程势必会造成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超标,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被吸收,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施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有毒化学农药约占95%以上,其中以甲胺磷、敌敌畏等高毒农药用量最大。同时,由于采取分散经营而非集约经营的生产方式,一旦发生食品源污染的问题,政府难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控制,2003年冬至2004年春的禽流感疫情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猖獗,主要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家禽养殖是以家庭为主的散养和小户饲养模式,一旦出现家禽感染,很难像发达国家集约化经营的家禽养殖企业那样集中处理和综合管理。分散经营的农业经营模式给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o{n1W3K0       其次,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资源大量投入,水、土壤、大气等农产品生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方过分追求GDP增速,忽视了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物质、生物的净化功能。据环保部门统计,在我国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源头污染”成为农产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影响尤为巨大。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未经处理的污水,虽然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但又含有有毒成分,长期处于污水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进一步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在大气污染方面,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毒废气,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通过“酸雨”降水或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也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成为引发食品安全的污染源。
b`)G Tnfs W7T0      其三,受国际产业分工和国外产品的中击,食品加工企业利润率一直处于低水平,直接造成了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华泰证券研究所200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0-2006年食品行业部分重点子行业销售利润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的利润率从2%增加到4%;乳品企业的利润率维持在10%左右,并在2005年后出现下降;饲料企业的利润一直处于4%以下,等等。长期处于低回报的状态中,食品企业必定产生逆向选择。一是未形成规模的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充斥整个行业。在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就占了35万家,占总数的77.78%。这些作坊式的企业,设备落后,卫生状况差,再l力口上对工人监督管理不严格,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情况的发生:二是在无法向市场要利润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增加利润,纷纷降低生产成本,许多非法厂商利用劣质原料生产食品,并逃避卫生检疫。比如用“地沟油”制造油炸食品、用色素染绿茶等等。同时,不少厂商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这也迫使农民以次充好,或者偷偷使用国家禁止但价格低廉同时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这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三是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少设或不设检测程序,特别是在2000年国家免检制度推行后,不少企业有了逃避检查的可乘之机。在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35万家食品加工小作坊中,有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就使得原本在食品原材料采购、食品产品出厂等环节中应该实施的检测手续被人为忽视,从而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大量涌现。
R!N(lu[ @0        当然,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存在于食品流通或零售领域,但要从根本上预防或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从生产源头着手,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前,我们在进行监管的同时,更应该从产业的角度通过产业转型、产业保护等措施,培育大型的、安全的食品生产基地或生产企业,这样才能让国民吃得安心、吃得顺心。
XD7p/i&|?#])E!H+`W0
                                          摘自《社会观察》2008/11

TAG:

xiaoji_9519的个人空间 江南一剑 发布于2008-12-17 08:17:54
学习了,谢谢,提供的分享,,,
铸钟斋 zhzhzhzhr 发布于2008-12-17 08:59:28
一切的问题,最终还是要政府部门牵头解决。
江枫渔火发布于2008-12-17 12:43:06
企业自律,政府监管,消费者监督, 才有可能慢慢改善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391
  • 日志数: 34
  • 图片数: 4
  • 建立时间: 2007-06-19
  • 更新时间: 2009-09-0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