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江湖,也就慢慢习惯了刀光剑影; 既然选择了漂泊,也就慢慢习惯了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流浪,也就慢慢习惯了沧海桑田;

发布新日志

  • 疯狂的代价:世界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崩盘

    2007-12-26 15:20:48

    疯狂的代价:世界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崩盘

    股市里只有两种情感——希望和恐惧。问题只是,当你该恐惧的时候你却满怀希望;而该满怀希望的时候,却又十分恐惧。

    在牛市来临的时候,坊间流传的多数是让人啧啧称道的股市暴富神话,这样的神话广泛的流传燃起了更多人的希望,而另外一种情绪——恐惧却慢慢的被淡化。唤醒历史上那些令人恐惧的时刻,也许才会让更多的满怀希望的人不至于滑向疯狂……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一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市梦魇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中国式股灾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此番中国牛市,能否摆脱宿命,出现理性回调,回归基本面,从而避免股灾,以软着陆收场?

  • 自我激励投资指南

    2007-07-11 17:26:35

    1、财务预算:

      有效的自我激励,会需要相当的开销,不能在情绪冲动下透支信用卡,金额要控制在月收入的一到两倍以内,这样的投入既不会令你过于心疼,也不会让你随后的生活变得拮据;

      2、时间预算:

      要算好自己对这些额外活动投入的时间,把你要做的事一件件列出来,做完一件就划掉一件,会是一个有效控制时间的好办法。不要把自己弄的手忙脚乱,比工作还辛苦;

      3、人际预算:

      要善待自己在调整情绪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人,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情绪低谷就可以肆意发泄,尤其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事实上如果是为排遣坏情绪而伤害到了亲人密友,那可是得不偿失。

      4、心理预算:

      认真考虑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切不可因为前几个预算的斤斤计较,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更不要设定过高的心理需求,造成自己第二次的挫败感。譬如:你真的要去马尔代夫去享受椰林树影?拜托,你只有5天假,6千大元,还是去趟三亚吧,一样能尽兴而归。
  • 成功的目标怎样定

    2007-07-11 17:25:12

    看到周围许多人都生活得越来越好,再看看自己,有没有感到困惑,为什么别人总是比我成功?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总是在原地踏步?再问问自己:给自己定下了合理的目标吗?

      有一个源自哈佛的调查结论:在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27%是没有目标的,他们总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中不如意的和抱怨的很多。60%对目标的认识很模糊,他们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但算是安稳度日。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生活在社会中上层,而且呈稳步上升趋势。最后的3%,他们有着短期和长期的生活目标,属于顶尖成功人士。就是说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今天的生活状态就是你过去的目标!

      你属于哪个百分层次中的呢?

      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说: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那么好,在这里我们暂且将“达成预期目标”作为成功的定义!有的人可能会有很多个目标,如何能确定一个有效的目标呢?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

      1、其他的;

      2、可以量化的;

      3、能够实现的;

      4、注重结果的;

      5、有时间期限的。

      如果你的目标同时具备了以上5点,就说明这个目标是有效的!

      好了,当我们知道了目标的重要性而且制定出一个有效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该看看自己对目标的期望强度了,当然不同的期望强度就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期望强度分为六种:

      1、如果期望强度为0,那么它相应的表现特征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不想要;另一种是找借口,但真实原因是不敢想,不知为什么要,害怕付出和失败,害怕做不到别人会笑话。我们将此定义为不想要,当然他的结果是得不到!

      2、期望强度为20%-30%,表现特征是空想,整天做白日梦,光说不做,不愿付出,不知从何开始,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变为事实。将这一类定义为瞎想想,其结果是过不了几天就会忘记自己曾经这样想过。

      3、期望强度为50%,表现为有最好,没有也罢,努力争取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放弃,凡事3分钟热度,碰到困难就退缩,成天幻想着不付出就能得到,这一类定义为想要,但十有八九不成功!

      4、期望强度为70%-80%,确实是他真正的目标,但似乎决心不够,尤其是改变自己的决心不够,等待机遇,靠运气成功,即使得不到也不会转为安慰自己:曾经努力过,也算对得起自己,马上再换另一个目标。这一类定义为很想要,有可能成功,因为运气而成功,也因为运气而失败!

      5、期望强度为99%,潜意识中那一丝放弃的念头,决定他关键时刻不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直到成功;对他而言,也许付出100%的努力比达不到目标更为痛苦,其实第99步放弃与此时的100%之间的差别不是1%而是100%!

      7、期望强度为100%,其表现特征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死不休,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对于他们来说,达不成目的的后果很严重,达不成比死还可怕。这一种的定义是一定要,所以他们一定有办法得到!

      

      明确了方向,了解了自己的行为目的,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某一个阶段静下来评估一下新的进展,或是检讨自己的效率,因为能“看”到结果,所以保持信心与激情全身心地投入!这样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成功的步伐呢?

      好吧,现在写下一个有效的目标,自问:我有多想要?看看以上的结果再自问:我能做得到吗?
  • 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

    2007-07-11 17:24:11

    学校新开了一门课———《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由于缺少老师,教务处让我通过在证券公司任职的先生介绍一位,于是杨老师成了我们的外聘老师。

      上课第一天,有人向学校反映,刘老师给找的那位杨老师,不是过去唱河南梆子的吗?现在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投资理论家了?对这一情况,学校非常重视,立即找我谈话。我把电话打给先生。先生说,对,上世纪70年代,杨老师曾在梆子剧团唱戏。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又有人向学校反映,刘老师给找的那位杨老师,不是前几年在师范大学门口给学生修鞋的吗?现在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我校的老师?我又打电话给先生。先生说,对,梆子剧团解散后,杨老师曾在路边修鞋。

      回到家,我问先生,杨老师到底是个什么人?先生说,杨老师是全市唯一通过股票的买卖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他在证券投资方面最有发言权,别人不了解他,我们了解他。

      有一天,先生请他来家吃饭,我才对他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原来杨老师是老三届的学生,和演《宰相刘罗锅》的李保田是校友,后来从学校宣传队一并被招进市梆子剧团。他说,在这一生中,李保田对他的震动最大。在那个时代人人前途渺茫,无论在学校还是剧团里,没有几个知道学习的,而李保田是个例外。不论是在团内排练,还是下乡演出,他都身不离书。1977年恢复高考,全团的人都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可以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可是除了李保田之外,没有一个考上的。1988年,剧团解散,李保田已是戏剧学院的副教授和全国有名的电影演员,他则成了路边修鞋的。

      后来,他之所以又成为证券投资方面的成功者,是因为他不愿再错过人生的失意时刻,他边修鞋,边在师范学院旁听证券知识讲座。最后他悟到一点,股市如人生,不能错过任何一个低谷。20年来,中国的股市有三次跌得让股民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认为必定崩盘,正是在这3次最低潮的时候,他大量地买进,积极地建仓,成就了他的事业。

      前不久,他写了一本书,叫《股市人生》,有点类似于个人传记。在序言中,我看到这么一段话:当股市跌得最惨的时候,恰是入市的黄金时间;同样当命运之神把人抛入谷底时,也是人生腾飞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定错失良机,等在前面的将会是两手空空和后悔莫及。
  • 什么样的男人能成为百万富翁

    2007-07-11 17:21:09

     通向财富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条条道路都惊人地相似。而且令人诧异的是,拼命积累财富的男人也惊人地相似,他们在心理特征上就像是同一个模子压出来的一样。

      百万富翁的诸多特征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是出身贫穷的人,积累金钱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些男人是很有冒险精神的,他们敢于冒那些脚踏实地地、像苦工似地挣钱的男人所不敢涉足的风险。他们是精明强干的,他们很有远见卓识;他们的天才在于能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主意来赚钱。这是赚钱的真正秘诀———利用别人创造性的思想,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的男人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他们很有洞察力,他们会观察别人,知道如何通过与别人打交道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追求财富的人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但他们并不因此而去追求政治上的名望和成就。赚钱是他们绝对全神贯注的追求。这给他们胜于一切的最大满足和快乐。

      获取财富主要的“指南”:

      让金钱成为你的情人。别在性爱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你会发现,从长远来看,赚钱比性爱更让人兴奋,这可不是空头支票。寻求需求,满足需求。追求财富者的最大天分是瞄准时机,预测所需。大众牌小汽车,美国快餐食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例子。

      谨防从众心理。群众心理弊病多,即使它是正确的,追随它一般也没有什么利润。在一定情况下,摘取经济精华的都是带头人而不是追随者。

      当雇主而不是雇员。那些满足于雇主付给他们高薪的男人并不是真正追求财富的人,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成就感或权力欲。你最好去当老板,即使雇员只有你一个,赚的钱也会比任何一个公司付给你的多。

      发展你的支配技巧。大多数人认为,支配别人,让他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干的事情非常恶劣。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时时都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支配着别人。

      追求财富的人常常是直觉地支配着别人,而且是个行家里手。
  • 有创业的冲动了

    2007-07-01 21:30:53

    为了掂量自己是否合适当老板,特意找了本《老板是怎么炼成的》,看了一个晚上,多少也对创业有些了解了,下面是读书笔记:

    圆老板梦,自我创业是最佳途径,也是最便捷的最可靠的途径。

     

    创业者类型:

    生存型: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

    变现型:就是过去在党、政、军、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一定权力,或者在国企、民营企业当经理人期间聚拢了大量资源的人,在机会适当的时候,跣足下海,开公司办企业,实际是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变现,将无形资源变现为有形的货币。

    第三种:主动型。其中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盲动型创业者,一种是冷静型创业者。前一种创业者大多极为自信,做事冲动。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大多同时是博彩爱好者,喜欢买彩票,喜欢赌,而不太喜欢检讨成功概率。这样的创业者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业。冷静型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精华,其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或是掌握资源,或是拥有技术,一旦行动,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 市场竞争策略与最佳选择

    2007-06-30 00:53:24

    市场竞争策略与最佳选择

    一、资源的集中、有效和弹性利用

    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  资源要集中在主力产品里面;

    2、  市场要有效区隔;

    3、  分配要视状况而定。

     

    资源要集中利用:资源有限,“钱要花在刀刃上”;“通用不是多元化的借口”;

    有效利用:市场要与别人完全的划分,区隔要做的十分明显;“联通的鱼和熊掌”(GSMCDMA

    资源的弹性利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要视情况而定,资源要怎么利用;“正大广场股权去向未卜”

     

    二、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

    案例:新产品失败的原因

    1、  市场分析不足占32%

    2、  产品缺失(缺陷)占23%

    3、  高成本超出预估占14%

    4、  时效不佳占10%

    5、  竞争者的反应占8%

    6、  行销努力不足占7%

    7、  时间不够占6%

     

    一般性竞争:

     

    1、差异化;“你的产品一旦被竞争者模仿,就失去了竞争力。”用心说明差异,差异不是自己决定,而是消费者决定。

    表现形式:采购、设计、出货、人事、服务、制造、行销

    2、成本领导。“你一旦丧失了成本领导的地位,你很快就失去了你的优势。”“空客击败波音抢得60亿定单”

     

    新产品的四种形态:

                           现有商品                                 新产品

    现有            市场渗透策略:                          产品开发策略:

    市场  产品改良及同质产品的生产线扩充       根据现有市场开发新产品

     

    新市场              市场开发策略:                     多样化策略:

                      让现有产品符合新市场                   根据新市场开发新产品

     

    策略联盟:利用别人的资源(产品、服务、资金、技术)

    “麦当劳借助沃尔玛扩展业务”、“外包市场”、“MBO”“丰田:我们不制造汽车”

    联盟目的:1、互相增加双方的竞争优势;2、降低双方的成本;3、真正掌握市场的渠道;4、比原来更有利,在任何方面。

  • 思维的惯性

    2007-06-28 20:59:42

    有人说,书读得越多,计划得越周全,顾虑的就越多,成事的几率就越低。

    刚开始一直不承认,但现在却慢慢的接受了。因为周围的一些事例已经足以证明这句话。

    难道多读书也有错?不是,而是思维的惯性误导了我们!因为我们读的书特别是专业书越多,我们就越会将自己困在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专业内,而对这个专业花的精力的越多,就对其他行业、专业了解的越少,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能有时候忘记了还有其它的存在,本来这只是专才和通才的区别,但要是该专而不专的时候,我们往往表现得不如那些“通才”。这里不谈其他什么方面的,就拿就业来说吧,我们读了十几年年书,终于大学毕业了,找了家食品公司搞质量/生产,那时心中的目标是某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做了几年,口袋没见涨多少,所谓的经验在这个行业也没见得有多大用处,于是选择跳槽,因为有经验了,所以跳来跳去都是类似的公司,等到跳到中年了,才发觉生命旅程已经走了一半,事业却还几乎是无成,回看那些曾经在各行各业里跳来跳去的,有不少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虽说规模还不怎么样,但起码是自己的事业了,当然也有想自己一样还是囊中羞涩的战友,但人家却是踏过了万水千山,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见识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看看自己平淡的一生,哎。。。。。。

    给自己一个安慰:我们大多是平凡人。

     

  • 笔记

    2007-06-16 23:54:01

    一个人的一生,会与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但总有一、两个人,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总是有只有几件事情对一个人的一生是转折的 。包含我们平凡的老百姓,也是那样子的。

     

                                                               马骏谈二战人物朱可夫

  • 笔记

    2007-06-16 23:53:47

    暂无
  • [论坛] [调查]你对自己满意吗?

    2007-06-14 19:24:48

    在这里满意约等于满足、自信;
    范围包括工作、事业、生活等

    不知道大家对自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是对自己不怎么自信,总感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情况,总感觉怎么努力都还是有很多东西不知道的。
    很多专业知识虽然自己还不知道的,但也有努力去了解,有些当时知道了,但是用不上又忘记了,以后有一天用上了又不记得了,真是书到用时放恨少?!
    有些知识以为自己知道了,但是和同行业的人交流时却发觉自己不过是知道皮毛而已。。
    。。。。
    生活也是那样,有时候感觉自己过的还可以,但是和朋友聊了下各自的情况又感觉自己原来是那么的自卑,那么渺小,哎。。。
    不知道大家的体会怎么样的呢?
  • 进退两难的问题

    2007-06-14 18:52: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又一个同事辞职了》,跟着那里的内容,现在面临的选择是:

    一、新来的主管打算另谋发展,他想拉我一起,一起到另一公司发展,他当品管经理,我当主管,开的待遇是2500,条件是这月底就得跟他走人;

    二、公司老板五月时答应给我两个月的试用期,正式后(7月份)上任品管主管,待遇好象2000+;

    三、本人对水产行业有点烦了,想改行,现在有家外企招现场品管,打听了待遇大概在2000-2500左右,要进去凭目前实力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我该怎么选择,似乎条条路都通,又似乎都不通啊!!

    要是我答应新来的主管,我就得在这月底走人,现在还没申请,突然走掉对自身以后的声誉不太好,毕竟水产行业这圈子其实很小的,况且要是走了这月就白干了。另外还有个问题是,因为他现在还在本公司,不知道他的话可靠性有多强,要是到时他有变动,可能亏的是我了 !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是新任主管不走我是肯定上不去的。我当时答应老板2个月的时间还没到,要是现在申请辞职老板肯定有意见,要是留下来又得等人家走了才有希望,说不好听的话是备用的;

    改行目前是比较好的时机,但是到另外一个行业(半改行吧)又得重新开始,并且到那企业上升的空间不会怎么大,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再过两年再选择?!

    真是进退两难啊!!

     

  • [论坛] 求职经典面试题

    2007-06-10 10:28:41

    IBM经典面试题 村子中有50个人,每人有一条狗。在这50条狗中有病狗(这种病不会传染)。于是人们就要找出病狗。每个人可以观察其他的49条狗,以判断它们是否生病,只有自己的狗不能看。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不得交流,也不能通知病狗的主人。主人一旦推算出自己家的是病狗就要枪毙自己的狗,而且每个人只有权利枪毙自己的狗,没有权利打死其他人的狗。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有枪响。到了第三天传来一阵枪声,问有几条病狗,如何推算得出?
  • 30岁以前不在乎的29件事

    2007-06-04 16:38:02

    1、放弃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三十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别资本,有这个资格。
    2、失恋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情如果只是一个过程,那么正是这个年龄应当经历的,如果要承担结果,三十岁以后,可能会更有能力,更有资格。其实,三十岁之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稍纵即逝,过久地沉溺在已经乾涸的爱河的河床中,与这个年龄的生命节奏不合。
    3、离婚
      不是不在乎,是一切还来得及。一位三十八岁的女友与老公结婚十五年,冷战十三年,终于分手。她说:「如果说后来不愿意离婚是为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离婚我没有同意,现在想来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那个时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现在再重新开始,总觉得一切都晚了。」
    4、漂泊
      漂泊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资格。趁著没有家室拖累,趁著身体健康,此时不飘何时飘?当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体,也许只是幻想和梦境。新世纪的时尚领袖是飘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飘的是那颗心。
    5、失业
      三十岁以前就尝到失业的滋味当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坏事。三十岁之前就过早地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终此一生也许才是最大的不幸。失业也许让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尘封的梦想,也许会唤醒连你自己都从未知道的潜能。也许你本来就没什么梦想,这时候也会逼著你去做梦。
    6、时尚
      不要追赶时尚。按说青年人应该是最时尚的,但是独立思考和个性生活更重要。在这个物质社会,其实对时尚的追求早已经成为对金钱的追求。今天,时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义语。
    7、格调
      这是小资的东西,「小资」这个词在今天又二度流行,追求格调就是他们的专利。小资们说,有格调要满足四大要件:智慧、素养、自信和金钱。格调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气质、爱好的品味和室内装潢。也就是大老粗只会表现谈吐的庸俗,「小资」们已经有能力庸俗他们的心灵了。主流观念倒不是非要另类,另类已经成为年轻人观念的主流了,在今天,老土倒显得另类。关键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创造观念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固守陈旧观念的时代。
    8、评价
      我们最不应该做出的牺牲就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因为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遵从的规则是什么。千万不要只遵从规矩做事,规矩还在创造之中,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每一件事,虽然这样会麻烦一点。
    9、幼稚
      不要怕人说我们幼稚,这正说明你还年轻,还充满活力。「成熟」是个吓人的词儿,也是个害人的词儿。成熟和幼稚是对一个人最大而无当、最不负责任、最没用的概括。那些庸人,绝不会有人说他们幼稚。不信,到哪天你被生活压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时候,人们一定会说你成熟了,你就会知道「成熟」是个什么东西。
    10、不适应

    在一首摇滚里有这么一句:「这个城市改变了我,这个城市不需要我。」不要盲目地适应你生存的环境,因为很可能这环境自身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了。
    11、失败
      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一个人起码要在感情上失恋一次,在事业上失败一次,在选择上失误一次,才能长大。不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样的老话,失败来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十岁,四十岁之后再经历失败,有些事,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12、错误
      这是年轻人的专利。
    13、浅薄
      如果每看一次《泰坦尼克号》就流一次眼泪,每看一次《大话西游》就笑得直不起腰,就会有人笑你浅薄。其实那只能说明你的神经依旧非常敏锐,对哪怕非常微弱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适应的反应;等你的感觉迟钝了,人们就会说你深沉了。
    14、明星
      不是不必在乎,是不能在乎。明星在商品社会是一种消费品,花了钱,听了歌,看了电影,明星们的表现再好,不过是物超所值而己,也不值得崇拜呀?就像你在地摊上花五十块钱买的裙子,别人都猜是八百块钱买的,物超所值了吧?你就崇拜上这身裙子了?
    15、代价
      不是不计代价,而是要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废话。否则,要到三十岁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曾经付出了多少代价,却不明白为什么付出,更不明白自己得到了多少,得到什么。
    16、孤独
      这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
    17、失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业上的,也许仅仅是今天花了冤枉钱没买到可心的东西,朋友家高朋满座自己却插不上一句话。过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运的捉弄来捉弄自己,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18、缺陷
      也许你个子矮,也许你长得不好看,也许你的嗓音像唐老鸭、、、那么你的优势就是你不会被自己表面的浅薄的亮点所耽搁,少花一些时间,少走一些弯,直接发现你内在的优势,直接挖掘自己深层的潜能。
    19、误会
      如果出于恶意,那么解释也没有用;如果出于善意,就不需要解释。专门说到「误会」倒不是因为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被人误会的时候更多,而是这个年龄的人想不开的时候更多。
    20、谣言
      这是一种传染病,沈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传染源,否则解释恰恰会成为病毒传播最理想的条件。
    21、疯狂
      这是年轻人最好的心理调适,只能说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说你「疯狂」是某些生活压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恶意的评价,他们就像一部年久修的机器,最需要调适,但只能微调,一次大修就会让他们完诞。
    22、稳定
    三十岁之前就在乎稳定的生活,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中了彩票,要么就是未老先衰。
    23、压力
      中年人能够承受多大压力检验的是他的韧性;年轻人能承受多大压力,焕发的是他的潜能。
    24、出国
      也许是个机会,也许是个陷阱。除非从考大学的那一刻你就抱著这个目标,否则,对待出国的态度应该像对待爱情一样,努力争取,成败随缘。
    25、薪水
      只是给人打工,薪水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所以在三十岁之前,机会远比金钱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将来远比金钱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三十岁之前干事业的首要目标绝不是挣钱,而是挣未来。
    26、存款
      这倒不一定是因为我们钱少,年轻人现在谁都知道钱是有生命的。机会这么多,条件这么好,可以拿钱去按揭,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钱;也可以拿钱去投资,拿钱去「充电」。钱只有在它流通的过程中才是钱,否则只是一叠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废纸。
    27、房子
      除非你买房子是为了升值,要嘛就是你结婚了。我有个同学,家在外地,大学毕业之后,单位没有宿舍,家里就给他买了一套房子。他曾经有过去北京工作的机会,但是他觉得刚买了房子就离开这座城市说不过去,就放弃了。到现在他工作稳定,但一事无成。唯一的成就就是结婚了,并且有了孩子,因为他觉得不该让这房子永远空著,所以房子变成了家。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这个寓言不应该过早的和我们相关。
    28、年龄
      女孩子一过二十五就开始隐瞒自己的年龄,其实大可不必。现在青年期都延迟到四十五岁了,二十五又算得了什么呢?
    29、在乎
      这是一种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态,它的反面不是放弃,而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永远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 又一个同事辞职了

    2007-05-31 21:35:04

    世间上真的有很多事无法预料啊!

    年初一个同学同事辞职到珠三角闯天下去了,公司随后招了一个新同事做我的搭档,人挺不错的,刚刚干满试用期,却突然告诉我由于家庭的原因不得不辞职,哎。。。。。

    自己当初本来也是打算走人的,后来被老板许一些不知道有没可能实现的承诺留下,随后,公司调整,从兄弟公司调来一个领导,那领导感觉来这里也是一种贬谪,工作也是心不在焉的。而我也是因为那领导的到来而搞得心不在焉的,哎哟。。。。

  • 今天有公司通知面试

    2007-05-30 14:33:01

    今天珠海有家公司通知面试,通知人员说了2次公司的名字我都没听清楚,也没好意思再问,汗~

    大概问了下情况:

    公司现有员工100+;

    品管部4人 (化验1人);

    待遇1800;

    职责范围:

    现场+体系文件管理

    工作时间不清楚;

    产品不清楚…………

    那么少,怎么去啊!

    况且,我查了下我以前网上投递的简历,没找到有那边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的简历。。。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225
  • 日志数: 25
  • 书签数: 1
  • 建立时间: 2007-05-30
  • 更新时间: 2007-12-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