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的感觉还不适应!~~~~

发布新日志

  • 英语课本的八卦

    2009-09-21 17:15:58

    “Li Lei和Han Meimei没在一起啊?”最近,一些“80后”们发现,曾是他们初中英语教材中两个主要人物的“Li Lei”和“Han Meimei”被一套新的英语教材沿用。但令人惊讶的是,新教材中的Li Lei和Han Meimei已不再是小朋友,而是跟着80后们一起步入了青年时代。Han Meimei更嫁作了他人妇。 ­

    这一情节令不少80后颇感意外和遗憾,因为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本应该是一对儿。” ­




    LiLei and Han Meimei ­

    ­

    ­

      Han Meimei当妈了 ­

       ­

        Li Lei和Han Meimei是1990-2000年人教版的中学英语教材里的两个主角。在这套以家庭生活为情景模式的课本里,英国的Green家庭、加拿大的Read家庭与美国的King、Smith四个家庭与Li Lei、Han Meimei等几个十一二岁的中国孩子一起,在书中展开了生活。在书里,Li Lei是一名中国男孩,虎头虎脑,看上去还相当有责任心。Han Meimei是一名中国女孩,留齐耳短发,严肃保守的同时又乖巧懂事,给人的感觉是个“小干部”。    ­

       ­

        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了,在人教社即将推出的一套新英语教材《派斯英语》中,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们再次发现了这些“老朋友”的身影,而他们也一同成长起来,Han Meimei还嫁给了一个新人物Han Gang,并育有两个孩子 ­

         ­

        该教材的官网样书插图中,已为人妻的Han Meimei留着成熟时髦的短发,在厨房里和孩子们一起用早餐,忙前忙后俨然慈母模样。这一发现令80后们惊喜不已。一名80后笑着感慨道:“和Han Meimei一样,我现在也有小宝宝了!” ­

    ­

    ­

    新教材两人长大了­

    ­

      ­

    ­

    ­

    书中人物关系引猜想    ­

       ­

        如今的80后们多已成为上班族,有些已为人父母,再在新教材上见到Li Lei、Han Meimei等虚拟人物,引发了他们对于这些亲切如“初中同学”的人物的回味。 ­

         ­

        “这么多年过去了,Li Lei和Han Meimei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80后通过对当年课本里两人的对话和细节展开联想,“Jim、Li Lei、Lucy和Han Meimei曾有一段感情纠葛!Li Lei和Han Meimei是一对儿,Jim和Lucy分别暗恋Han Meimei和Li Lei。”当得知新教材中Han Meimei已经结婚,而新郎不是Li Lei时,许多80后表示不能接受,“她的孩子一个叫Han Keke, 一个叫Han Xixi,翻译过来就是——可可,惜惜,分明就是表达了她对不能嫁给Li Lei的可惜与无奈。” ­

    ­

    总之新的续集教材里安排,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普遍不满,觉得他们应该在一起才对,很久以前看到网上一篇帖子,图解了Li Lei,Han Meimei和Jim Green缠绵悱恻的三角恋故事,令人拍案叫绝,咱们那时候咋就没联想到这么一层呢?为了让大家回味得详细点,我先把教材前面彩页上的三大家族和其他人物的图片发上来。­

    ­

    ­

    ­

    ­

    上面有四幅图,三幅是三个家族:Green家族(英国人)、King家族(美国人)、Read家族(加拿大人),每幅都是父母和两个孩子一共四人。第一幅图则是五人:Li Lei、Han Meimei和LinTao,外加老师Miss Gao(Gao Hui)和Uncle Wang。­

    ­

       Green家族在书中风光无限,露脸机会最多,而且鸡犬升天,连鹦鹉Polly和小猫Mimi(我怎么没有印象?)都能频频上镜。其中Polly亮相次数之多令人咋舌,还能时刻留下经典名句,譬如"No news is good news!" "Polly,can you spell it's name?" "Yes,I can.P-O-L-L-Y."从那以后,凡是叫Polly的都是鹦鹉,鹦鹉都是叫Polly。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天的疯狂英语培训,一个男生上台就说自己叫Polly,结果众人哈哈大笑,上海的同学们不知道学的是什么教材,可是我记得很多省份的初中课本就是这一套,也难怪大家那么有共鸣。 ­

    ­

    ­


    Polly ­

    ­

    ­

    相比之下,Read家族就比较惨了,只有一个Ann撑场面,Tom身为彩页上九个孩子之一,在书中几乎消失,真是够郁闷的。­

    ­

    Lucy和Lily是可爱的双胞胎姐妹,来自美国。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开始的时候,两人都是同时出现,不过到后来,编者有意扩大她们之间的区别,也经常会单独出镜,有人说Lucy和Li Lei也有一腿……人类的YY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

    ­

    ­

    那么,八卦从哪里来的呢?­

    ­

    Jim喜欢Han Meimei,LiLei也喜欢Han Meimie,但是Lucy喜欢Li Lei——普遍的意见。有人还列出了证据,就是有一课:“Can I borrow your ruler?”Han Meimie问Li Lei借尺子,两人坐一排,然后Jim在后面看着他们,眼神十分诡异,就是夹杂着嫉妒,羡慕阴险的目光……然后他旁边坐着Lucy,低着头,大概是因为Lucy不愿意看到面前的这一幕,因为是女生,不可能象Jim这么感情外露的……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李雷和jim玩飞盘那次,jim把李雷的头给砸了,大家都觉得jim是成心这么做的,因为这个事情发生在借尺子事件没多久之后。 ­

    ­

    但是感觉Jim爱Han Meimei比较多,因为Li Lei后来变心爱上了Lucy,而Han Meimie一直喜欢的都是Li Lei。有图为证: ­

    ­

    ­

    摘苹果 ­

    ­

    当年Han Meimei课外劳动摘苹果,和树下的李帅哥眉来眼去有点得意忘形了,此时被冷落一边的Jim大叫一声:“Be careful!”由此,关爱之情可见一斑。而Han Meimei除了简单报以“Thank you”之外,居然又自得其乐地跟李帅哥开始了聊天…… 其实这一段我已经记不清了,是网友们八出来的,图片里也没有看见Li Lei。­

    ­

    今天看来,很不喜欢李同学,长得太根正苗红了,活脱脱一个少年先锋队长,还是Jim好些,好动,经常抱着滑板啊球啊什么的。Han Meimei长得也太妇女干部了,不过作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女主角,忍了,中国人当然要挺中国人。那么谁是第一男主角呢?有个网友疯了一把,有一天把6本书都翻出来,从头到尾数了一遍,发现Jim的出境率稳居第一,虽然比较令同胞们失望,不过看在那本天才的出版社在那么闭塞的年代就编纂出了一出伟大的跨国恋,就不计较了吧。­

    ­

    ­

    ­

    李&韩 主题T恤 ­

    ­

    ­

    以下对话也是人人传诵的,特别是最后一句,记得那句像搞笑巫婆说的话吗?­

    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Ma Lili.­

       How old are you?­

       I'm twelve. What's your name, please?­

       Mrs. Read.­

       Can you spell it, please? ­

       Yes, R-E-A-D, Read.­

       How old are you?­

       Ah, it's a secret!­

       比较诡异的还有那个什么Uncle Wang,创造了一个什么可以飞的自行车,还有一个合成词叫什么来着?Plike?还有一些不太让人记住的同学,如Ma Lili,初一初二她都出现了,而且都是喊“起立”的那一个。看来,她就是1班里学号1号的学生了。还有Sun Huimin、Li Ming、Liu Ming、Fang Xiaoling、Bob White……等等。 ­

    其实有些东西真的很难忘,现在好多初中同学都没有再联系了,连名字和相貌也渐渐淡出了记忆,不过这些名字,听上去却好象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样。感谢各位网友,不遗余力地八卦,在我忘却了那么多年以后,还能找到一点温暖。­

    ­

    最后一课(澳大利亚的那座大石头山)结束后,结束框里就简简单单一句话:Goodbye everyone,Goodluck!那么,我们也Over吧。­



     
  • 常见英文缩写

    2007-05-16 18:09:15

     

    分析技术之缩写缩略语Top of Form

    AAA - Amino acid analysis – 氨基酸分析
    AAS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原子吸收光谱
    AED - Atomic emission detection –
    原子发射检测
    AES -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
    原子发射光谱
    AFD - Alkali flame detection –
    碱火焰检测
    API - Atmospheric-pressure ionization –
    常压电离
    AX/
    HPLC - Anion-exchange HPLC – 离子交换HPLC
    CC - Open (low pressure) column chromatography –
    开口(低压)柱色谱法
    CD - Conductivity detection –
    电导检测
    CEC -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
    毛细管电色谱法
    CF-FAB - Continuous flow FAB –
    持流FAB
    C
    GC -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CI/MS - Chemical ionization MS –
    化学电离MS
    CIA - Capillary ion analysis –
    毛细管离子分析
    CLD -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
    化学发光检测
    CLSE - Column liquid-solid extraction –
    液固柱萃取
    13C-NMR - Carbon-13 NMR –
    13NMR
    CSFC - Capillary supercritical-fluid chromatography –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
    CV - Cyclic voltammetry –
    循环伏安法
    CX/HPLC - Cation-exchange HPLC –
    阳离子交换HPLC
    CZE -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
    毛细管区域电泳
    EC -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 –
    电子捕获检测
    ECD -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
    电化学检测
    EI/MS - Electron-impact MS –
    电子碰撞MS
    EIA - Enzyme immunoassay –
    酶免疫测定
    ELISA -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MIT -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
    酶多联免疫测定技术
    EPR -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
    电子顺磁共振
    FAB/MS - Fast-atom-bombardment MS –
    快速原子轰击MS
    FD - Fluorescence detection –
    荧光检测
    FIA -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
    流动注射分析
    FID -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
    火焰离子化检测
    FPD -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ion –
    火焰光度检测
    FPIA -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FTD - Flame thermionic detection (alkali flame ionization ) –
    火焰热离子检测(碱火焰离子化)
    GC - Gas chromatography –
    气相色谱法
    GC/MS - GC/mass spectrometry – GC/MS
    GFC -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
    凝胶过滤色谱法
    GPC -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
    凝胶渗透色谱法
    HallECD - Hall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detection –
    霍尔电解质电导率检测
    HPLC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高效液相色谱
    µHPLC - Microcolumn HPLC –
    微径柱HPLC
    HPTLC - High performance TLC –
    高效TLC
    HRGC - High resolution GC –
    高分辨GC
    IE/HPLC - Ion-exchange HPLC –
    离子交换HPLC
    IEC - Ion-exchange (low pressure) chromatography –
    离子交换(低压)色谱法
    IEF - Isoelectric focusing –
    等电点聚焦
    ILC - 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
    离子液相色谱法
    IMS - 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 –
    离子淌度光谱仪
    IR - Infrared spectrometry –
    红外光谱法
    LC - Liquid chromatography –
    液相色谱法
    µLC - Microcolumn LC –
    微径柱LC
    LC/MS - Coupled HPLC- mass spectrometry – LC/MS
    联用
    LIFD -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LLE -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
    液液萃取
    LSC -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
    液滴闪烁计数
    LSE - Liquid-solid extraction –
    液固萃取
    MD - Mass detection –
    质量检测
    MECC -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MSD - Mass selective detection –
    质量选择检测
    NICI/MS - Negative-ion CI/MS –
    负离子CI/MS
    NMR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核磁共振
    NP/HPLC - Normal-phase HPLC –
    正相HPLC
    NPD - Nitrogen phosphorous detection –
    氮磷检测
    PAD - Pulsed-amperometric detection –
    脉冲电流检测
    PAGE -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CR - Post-column reaction (on-line) –
    后柱反应(在线)
    PDA - Photodiode array –
    二极管阵列
    PI/HPLC - Paired-ion HPLC –
    离子对上HPLC
    PICI/MS - Positive-ion CI/MS –
    正离子CI/MS
    1H-NMR - Proton NMR –
    质子NMR
    PSFID - Phosphorus sulfur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
    磷硫火焰离子化检测
    PTLC - Preparative TLC –
    制备TLC
    RD - Radioactivity detection –
    放射性检测
    RI - Refractive index detection –
    示差折光检测
    RIA – Radioimmunoassay –
    放射免疫测定
    RP/HPLC - Reversed-phase HPLC –
    反相HPLC
    RRA - Radioreceptor assay –
    放射受体测定
    SAX - Strong anion exchange –
    强阴离子交换
    SCX - Strong cation exchange –
    强阳离子交换
    SDS-PAGE -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AGE –
    十二烷基磺酸钠PAGE
    SEC -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尺寸排阻色谱法
    SFC - Supercritical-fluid chromatography –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ID - Surface ionization detection –
    表面离子化检测
    SIM - Selective ion monitoring –
    选择性离子监测
    SPE - Solid phase extraction –
    固相萃取
    TCA - Total carbon analysis –
    总碳分析
    TCD -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ion –
    热导检测
    2-D TLC - Two-dimensional TLC –
    二维TLC
    TEA - Thermal energy analyzer –
    热能分析仪
    TLC -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
    薄层色谱法
    TSMS -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with thermospray interface –
    带热喷雾接口的质谱检测
    UV/VIS - Ultraviolet/visible detection –
    紫外/可见光检测
    WAX - Weak anion exchange –
    弱阴离子交换
    WCX - Weak cation exchange –
    弱阳离子交换

  • 紫砂壶知识(谢谢蓝色月光)

    2007-05-13 18:47:40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紫砂壶的起源】

       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 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叶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的造型入壶,工于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动。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 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 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顾绍培、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蒋蓉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紫砂壶原料】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所谓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兴紫泥,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壶,我们立刻就联想到宜兴。究竟是紫砂壶使宜兴出了名,还是宜兴使紫砂壶出了名,谁也考证不清楚了。 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 紫砂壶的泥料制作过程如下: 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摊晒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经初碎、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筛选。筛选后的泥灰,由搅拌机搅拌成一块块泾泥,经堆放陈腐处理,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在紫砂泥练和制备过程中,所用水的水质十分讲究。水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 为丰富紫砂隐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要求,工艺师们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控制好窑内的温度和气氛,产品烧成后,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紫砂器的色泽,犹如染在毛纺织品上的颜色,沉着而没有火气;仔细观察,各种泥色裹又有星星白砂,如银粉闪闪,是光映射,宛若珠玑。有时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钢砂,更为夺目。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带有自然光泽的红色和青铜色盖面浆,别开泥色装饰的新面目。 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釉,但胜似上釉,色泽变化奇诡,丰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闪色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可爱。 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社会上称其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紫砂陶,简称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用其泡茶,使角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保有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总括来说,紫砂陶有五大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角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再论它的实用性,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砂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角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试,的确证实了砂壶较陶瓷优越了许多,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据《中国陶都史》第394页记载: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摄氏1190度到1270度,目前烧成温度约控制在摄氏1200度,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试想,为什么人们称紫砂器是独树一帜呢?实际就是说,它具有独到之处:即独特的原料构成,独特的实用性能,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紫砂陶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名陶,乃实至名归,受之无愧。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紫砂茶具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因为紫砂陶壶气孔较大,吸水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的优点】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李渔《闲情偶记》也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明清一些文人士大夫对宜兴紫砂壶泡茶优点的认识一致。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阳羡茗壶系》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紫砂壶式样】   

       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单从其收藏价值考虑,紫砂古壶价值连城、寸柄之壶则更珍贵

    紫砂壶的鉴定】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做具体范围的内容考虑的?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说起,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是: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的要求。

       四是: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所谓""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全在,如果失去的意义,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

       ()容量适度;

       ()高矮得当;

       ()盖严紧;

       ()出水流畅。按目前我国南方人(包括港台)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会饮,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小,宜泡红茶;矮壶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盖溢出,使风景大刹。刹风景的还有壶嘴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堵住,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习惯把壶嘴改称独,使流水明显比以前畅通。要求壶的盖严紧,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紫砂壶的挑选】

       紫砂茶壶自古就受到文人雅士青睐,在众多紫砂壶中,如何挑选到一把好壶?专家称,应着重考量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个方面。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顺畅,让品茗沏茶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差异,与其使用功能无关。但就使用的习惯而言,紫砂壶藉泡茶品茗不断地抚摸,透过手感的舒服,则可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

       ,也就是形状样式。紫砂壶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古拙素雅与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

        查看(182) 评论(0) 收藏 分享 圈子 管理

  • 账号和密码

    2007-05-08 19:13:54

  • 哈哈……有家了!

    2007-04-12 20:39:52

    出差无聊中!顺便找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