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源自专业,出色源自用心。

发布新日志

  •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2009-09-25 09:43:26

    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5.不要向朋友借钱。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2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6.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27.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 品管首先要学会沟通

    2008-12-11 19:29:36

            突然觉得“少说多做”这句话有时候是错误的。如果是少说废话,多做实事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埋头苦干,但做出来的事情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认可,这样的结果会让人很可惜。原因可能就是出在没有去“说”。你不能怪别人没有慧眼识宝,大家都是平常人,为什么别人就一定要多瞄你一眼,多关注你呢?

            平时经常在思考,大家都在做品管,但工作开展的效果就是有差别。难做的品管大多数都会觉得上级不够支持,不够重视。容易做的品管非常受到领导的重视。可能会认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当然有不同的结果。不过通过日常自己的工作教训中思考到,缺少的是沟通不到位。也就是说自己要表达的意图没有能够让其它人去接受。

             工作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首先要自问一下,沟通好了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哪么为什么没有哭的孩子本来就乖,偏偏就可能没有奶吃。也许不哭的孩子他很饿,但他就是不说。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通过沟通去让别人为你分担一些困难。不然哭死了也没有人可怜你。更何况,你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讲可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日常的沟通不外乎交谈和表达。不善于表达的人不适合当管理者。无论做一名基层的品管,还是一名品管主管,思想指导行为,而表达是思想转化的渠道,品管员需要通过表达去反馈情况,品管主管需要通过表达去安排工作下达任务。很多时候,品管员都反映过主管安排任务含糊不清,这样的结果导致品管员的执行无所适从。而品管员对于日常的质量情况反馈表达不完整,或者词不达意,这样又往往会耽误了处理问题的时机。出了问题追究责任时候,埋怨自己比窦娥还冤,何苦呢。这是谁之过?好好反省吧

            骗子的口才为什么开始容易让人接受,因为他们的表达意图剌激了人的贪图欲望。那么我们如果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意图,同样就找出别人的愿望,只是动机不一样。这里是告诫自己沟通的时候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能总认为观点好,别人就会接受。因为每人的思维都可能不一样。让别人接受,首先你要学会用别人的思维去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不能总是认为“都和领导说了N遍,领导没有质量意识,没办法了”。想想,你表达的时候有没有剌激了他的神经。

            表达的前提一定要大胆些,自信些。人总有犯错的时候,越不敢表达,就越容易出错。演讲家很多都是在观众和听众的嘘声中成就起来的。

           心之所想,人之所往,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展现自我,首先要学会表达自我。

     

     

  • (转贴)质量人—请做出你的威信

    2008-07-10 11:30:13

    质量难做。
    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质量很难做,吃力不讨好,好了不是你的功劳,已有质量问题首先被K的就是质量人员,的确如此。
    这是现实,不管你是被认为没有管理水平的乡镇企业,管理传统的国营企业,还是管理技术先进的国际大公司。
    质量人员的名称中明明白白地包含了“质量”,就像生产部门一样如果出了生产问题产品做不出来了交不了货了人家不着你找谁呢?原材料到不了货,不找采购找谁呢?这样你不就揭开了为什么一旦出了质量问题首先找的就是你——质量部门,质量人员,因为你就代表了“质量”!
    质量人——请做出你的威信!怎么样做呢?
    1)        放弃埋怨
    有人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呵呵的确如此。但是有谁能够证明你的埋怨起到了你预期的目的呢?老板听到你的埋怨就重视质量,出了质量问题就去找生产了还是去找技术部门呢?有人能够提供证据我就不说了,否则我认为埋怨不但起不到任何的正面效果,反而往往的结果就是事与愿违,逐渐地人家远离你,最后是你孤立!质量从业人员能够孤立奋战吗?不可能,所以,第一步就是立马放弃你的埋怨!
    从自身做起,这很重要。

    2)        放弃扯皮
    质量最忌讳的就是扯皮!扯皮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客户给你的答复期限到了但是你手里没有东西答复,怎么办呢?据我了解的质量人员的第一反应就是作假报告骗过客户再说。然后呢这件事情往往就会被你丢到了脑门之后,因为客户部催你了,你理所当然的觉得我已经解决了!其他部门的人当然认为你已经的到了解决。下次除了同样的问题这里的皮就出来了,就开始了拉锯式的扯皮!
    但凡作质量的人都喜欢有了问题责任部门能够很合作地顺利地帮你整改,给你报告恢复客户。那么作为质量人的第一素质就是留下你自己的证据,什么证据?很多,比如你是如何把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确定了主要的责任部门,然后让责任部门限期整改的证据,如果没有到时候你就根本没有办法跟人家交涉,只能扯皮!如果有了证据领导查问的时候开会的时候你可以借此机会借力推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逐步地合作表面上会有更善地,当然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周期和逐步升华的过程。具体使用何种具体的方法,这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呢。
    注意不要使用过了,过犹不及!人家还以为你是专门跟他们过意不去,在领导面前告状地或者表现地。

    3)        合作态度
    作质量管理的人需要很好的合作态度,不要一开始就强势逼人命令的口气,毕竟没有几个人吃硬的,而且你的工作是得到别人的支持和配合,说的不好听一点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
    诚恳的合作态度十分必要,让人家理解你的目的,人嘛大部分还是讲道理的,不是吗?不要人家让你帮帮忙的时候不以为然,不要忘了你需要人家帮的忙还多了。
    因为这个社会就是合作的进步,企业何尝不是呢?

    4)        自身素质
    要得到威信,你的自身素质必须过硬。不然人家都觉得你百皮不懂,怎么弄你都不可能树立威信的。
    我这里的素质主要指的是你业务领域范围内的综合素质,包含了你的人格魅力,诚信度以及专业业务技能等等。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不懂得,你可以轻松愉快予以解释和说明,比如:你是一个质量体系的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问你预防性维护和预知性维护有什么区别的?我们以前公司都没有听说过的呀。那你就需要能够头头是道地把它们之间的目的、作用和做法详细的解释清楚,他会对你有好感因为你帮了他的忙他学到了东西。现场QC工程师不清楚Cpk和Ppk的区别,问你为什么同样的东西要计算两次浪费时间?你就需要解释Cpk和Ppk之间的区别和使用条件。
    当客户审核发现问题,往往责任部门的领导比较着急(因为人都不喜欢自己的东西不好),可能来问你这个专家为什么有问题?哪里有问题?好一点的可能直接问你应该怎么样做?这个时候对你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微笑着告诉他我们这里是有点问题,应该这么这么比较符合客户的要求的,很多客户都这么要求,而且有这样那样的好处。
    这样地循序渐进,你的威信逐步上升,有一天你可以成为公司内部的顾问!呵呵,当然你不敢说或者根本不确定如何正确自信地回答,只要一次两次!你玩完了!!!

    5)        协助别人
    从人性的观点来讲,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想着自己工作出色得到肯定得到提拔,那么作为质量人员何尝不想着屈从帮助别人开始呢?让他们明白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满足客户要求虽然你现在已经做得不错了,让他明白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客户的要求不同但是我们质量人员比较熟悉,能够帮他满足大多数客户的要求而得到客户的人可甚至表扬,自然地得到他们的领导表扬。他不想尝试跟你合作吗?
    这里面注意你的场合和语言,怎么样的情况表达这些信息更适合呢?自然地不是会议上,个人体会可能是私人时间里面比较好。比如抽烟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或者集会喝酒的时候等等。

    6)        领导支持
    我这里讲的不是最高领导首先,而是各个部门的领导,因为你首先需要的就是他们下属的协助和合作,如果通过最高领导的话可能没有那么直接也没有那么容易。
    所要做的是让你的上述4个方面的表现得到他们的认可和理解,有些难度哦!大凡但部门领导的人都比较有见地、有些固执(认为自己在本部门领域最牛)、有些架子,所以需要注意方式哦,表现过了头还不如没有呵呵。
    如果他们能够参加你们客户的审核或者产品检查验收等等活动的情况下,这是你最好的机会了,让他们知道你完全理解和知道怎样的客户才会满意,毕竟客户的话是圣旨(老板的爷啊,有时候可能还不止的哦),客户夸你一句等于你的领导夸你几百句啊!
    另外的可能的环境就是你有机会参加他们的领导会议,这种场合比较难的也比较直接,你可以大胆地提出你的理解和看法,对当前的质量管理以及个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处理得难点是什么等等。注意一点的就是你的立场是为了公司好,而不是找别人麻烦,这是客户的要求而不仅仅是ISO要求。跟客户比起来ISO算老几!

    7)        最高管理者的支持
    如果,我说如果,上面的几个方面你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那么最高管理者不用你去操心了,自然而然地他会支持你。毕竟它下面的臣子都会对你说好话的,一句,两句,不用太多众口铄金嘛。
    那么事实上呢,真到了那个时候最高管理者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对你来讲,因为你的日常工作他们都会支持了,怕什么呢?有什么问题他们能够配合你完成不就的了?难道你真还想替代最高管理者把公司的质量体的很高?不可能,质量是有成本地,最高管理者往往怕的就是成本高!别忘了这时候你还是为公司着想的——节约成本,以合理的成本是客户满意!!!
  • 质量管理与教育子女

    2008-06-25 19:50:46


    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周围或经历过或听说过,尤其是在农村,以前在供子女读书的父母在当时生活比较辛苦,而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的父母比较不辛苦,现在回头看看,前者的父母现在则生活的比较幸福,用现在的话来说,幸福指数比较高,后者则没有,现在忙着依旧为儿,为孙而劳作;类似的,坚持进行成功质量管理企业的现在都活得比较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的认可;-
    儿女教育之于父母与质量管理之于企业是类似的!你不投资作质量管理(包括用专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其实也可以活下去;象父母教育子女,不让儿女读书或者不能创造较好的条件给子女,也可以,没有大不了,让他们去外地打工,一年也能挣点钱;这时候比较一下,那些家里有读书人的,家里基本上是缺钱的,生活上基本是不好的!10年以后我们再来看,家里子女早退学的,子女依旧在外面打工,每年还是挣回来一些钱,没什么变化,为教育子女付出很多的父母,现在大为不同了,幸福感很强,子女也有较好的职业去处;一年比一年好!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实施中的酸甜苦辣都有的,也一定会让一些老板(含企业管理层)也会有挣扎,也会有痛苦;比如客户要货,现在已经做好,可是还有暇疵;是放行还是停止!企业质量管理要投入,教育子女也投入;企业质量管理要投入质量鉴定的费用,人员教育的费用(包括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质量预防的费用等等;很多企业的老板不愿意投资,在他们心目中感觉产品能做成就行了,货做出了卖给客户就能赚钱,做什么质量管理,中国质量水平就这样;做了几年,十年都没做质量管理还不是照样过来了!当然也有一些老板想,这要花多少钱,还不道结果会怎么样!有投入这些钱可以多做一些产品!他们对产生的不良品习以为常,哪能做100%都是合格的,有不良是正常的!父母教育子女也有这样的想法,读什么书,老少多少辈子都没有读书,还不是照样过生活。反之,在企业做好质量管理,虽然有投入,也收获也比较丰厚,中国的海尔,格力逐渐成长为世界性品牌,随之也他们也成就了世界性的企业;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 质量人常犯的“七个错误”

    2008-06-14 10:59:03

    质量人常犯的“七个错误”

    1. 只打棒子,不给甜枣

     这里是说的是质量人只看到事情或产品的不良面,这可能是一个职业病,我很多时候看制造部生产出的新产品时,先去寻找它存在的缺点&可能产生的隐患.这个基本没错,错的是不该只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看不到别人的改进,许多改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的是时间.如果只看到不良面,没看到改进面,那么品质部&制造部的矛盾特别容易激化,对工作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双方出现抵触情绪,谁的工作都做不好.这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忌讳的一点.制造部看品质部人的眼神是愤怒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司,这就说明他有问题了.当然,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是质量人的大忌.质量人不仅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夸奖别人的改进,不然只打棒子,不给甜枣,他们也会打你棒子的,双方最终都能个头破血流.

    2. 只重检验,忘记预防

     把检验当成了唯一的方法,或者最为重要的方法,最为高级的方法.忘记质量是要从源头开始抓起的,舍本逐末.我在这里并不是否定检验的重要性,而是说忘记控制质量的更有效方法.这样下去,质量越抓越累,工作越做越忙,生活越来越乱,直到一头雾水,还不知道个所以然.最后还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产品质量还是没有抓好?是不是检验力度不够?是不是应当扩大检验范围?是不是......?最后没辙了,就想:是不是见鬼了? 其实是猪撞树上,你撞猪上了.

    3. 只重工具,忘记思想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工具,虽然你可以运用很多工具来管理.很多质量人觉得自己明白了几个品质工具,会几个SPC,知道QC七大手法,不管新的旧的,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所不用,无所不用不可怕,可怕的是胡用!是不是有必要就拿出来运用,结果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明白的事情糊涂化.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练武多年的人打不过一个从没练过武的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对方不按套路来. 我还在蹲马步呢,他就上来打了. 我晕!!! 打死你活该!!!

    4. 只重理论,忘记实际

     这是很多咨询家容易犯的错误,说理论,比谁都牛,简直是蒙牛!可是一运用到实际过程,傻眼了,有句话说的好,大脑塞的满满的同大脑空空同样可怕.理论分析是学者的专长,但管理者的专长更应该是怎样把这些理论分析很好的与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解决自身问题,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你的理论再高,但不起作用,对企业来说比什么理论没有还可怕.至少不会出现太多的瞎指挥,不会就是不会嘛,不丢人.

    5. 只重形式,忘记根本

     这是国内很多企业的通病(国外企业我不知道),为了通过ISO9000, QS等等诸多认证,要的只是证书,而不是体系.这一点很是让人悲哀.他们要的只是一张纸,至于这里面的深层意义他们并不关心,最近ROHS这么火,可是 有人说得好,ROHS让SGS发了.有了形式主义的基础,它不发都难.老板经常说:我们通过了什么认证,包装上可以多个宣传力度,我们上市,股票相对价格可以高一些,等等.总之,和质量没什么多大关系.我再晕!!

    6. 只重过程,忘记结果

     美国,日本很多国家,获得质量奖的企业,运营的并不怎么样.有人提出疑问:质量是不是利润的敌人?其实这也是很多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企业的最终是要看运营结果的,那就是利润.企业不是福利院,老板不是救世主.他不会不顾企业的长期利润而去只抓质量的.质量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很多体系提出"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点",没错,说的太对了!但我们关注他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有爱心?还是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亲戚?原因我就不用多说了吧.谁说老板不重视质量,如果你能把成本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他见了你比亲爹还亲,可是你只把质量(这里说的是产品质量,小质量概念)抓上去,成本升上去,你是老板你也不同意.所以质量人,你要提高质量没关系,但你要考虑大质量的概念,而不是小质量.我们之所以重视诸多的过程控制,不仅要得到一个产品质量结果,更多的是要一个大结果,不然老板没钱怎么给你发工资


    7. 只重自己,忘记他人

     质量管理,毕竟是管理,管理最终其实就是落到管理人身上,因为毕竟工作是人做的,机器也是人操作的,所有的一切都和人有关.你表面管的是产品合格不合格,所谓的人/机/法/料/环等等,最终还是关系到人.但现在很多质量人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我有权利管这个产品,但我没权利管生产这个产品的人或者说是部门.这就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高层领导步重视的时候.制造部不会怎么把品质部放在眼里:什么?生产有问题?有本事你来干啊!我想不少同仁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种情况:很多质量人觉得自己是管质量的,既然有权管你的东西你就得按我说的做! 说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我不管你怎么样,给我控制好质量就行了,质量可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本位主义过于严重.我就是管质量的,别的什么也不管,生产中的问题我可以提出来,但从不想办法去解决.想办法是你制造部的事情,我才不管呢!这样的质量人,有时候看起来很有责任心,工作很努力,但视野太小,难成大器.

  • 社交应酬——让你受益匪浅的酒局和饭局“规矩”

    2008-03-31 11:31:51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集播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如果你酒量不怎么样,给你一些诀窍: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这条不建议用)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适用女性)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进入与身份对应的餐馆,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先要清楚所在地有哪些档次的餐馆,高档中档低档都在哪里;

    第二、先去餐馆摸一下比较特色的菜,口味和价位;

    第三、先评估要请的人的身份和口味,选择合适餐馆,重要的客人一定要点包间;

    第四、如果要谈比较敏感的话题,一定要点包间或距离客人生活圈比较远的餐馆;

    第五、如果客户身份比较高,又要考虑自己节约的时候,酒水最好自己带。在外买的比酒店里便宜的不是一点两点了

    点菜学问:


    第一、请客人先选菜,如果客人谦让点菜权,主人也不必过于勉强;

    第二、点菜过程要快,不要点了很久都没有定,重点菜和口味菜询问一下客人是否喜欢,尤其注意不要适合自己口味点太辣或者太油腻的菜;

    第三、点菜要先评估预算,一般主菜要比客人多一个到两个,配一个冷盘和一道汤就足够了,特别的油腻的菜,一般点一个就可以,例如椒盐排骨,猪膀,扣肉,东坡肉一类,如果超过4道主菜可以考虑有鱼、有鸡或鸭 、有肉类,最后一定要有一道口味清淡的菜,例如青菜;

    第四、点菜要上档次,只需点一到两个有特色,上档次的菜,不需要每个菜都很贵;

    第五、点菜不要同时点几道同类型的菜,例如都是鱼,不过做法不同,如果是肉类,种类和做法最好有区分;

    第六、点完菜要询问客人用什么酒水,如果不想喝酒,可以考虑来点啤酒或者红酒,如果完全不能用酒,可以用要开车,或者下午有工作安排不便饮酒,或者干脆说公司不允许午餐用酒来解释,不过喝酒未必比喝酸奶或果汁便宜,有的客人认为果汁不卫生,要仔细确认下生产日期、厂家等信息

    第七,点酒注意事项1、白酒的价格最好单瓶不要超过这顿饭预算的1/3—1/2;2、喝红酒注意和菜的搭配,记住“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原则就好了。也就是如果是海鲜,尽量喝干白,中餐如油腻的食物,最好是干红;

    点酒的学问大了去了,点不好,你这顿饭就算是白请了。

    第八,如果是第一次去的餐馆,可以请服务员推荐几道特色菜,然后选择一些比较家常菜,估计味道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九,最后点主食;

    第十,如果吃饭时间紧张,一定不要点要费时间做的菜(往往是贵重主菜),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找服务员确认;

    第十一,没钱别上馆子,到了馆子就别尽点便宜菜;

  • (转贴)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牛根生

    2008-03-31 10:01:32

     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

          一道工序控制不到位,整条生产线出品的都是问题奶!牛奶浪费了,包装浪费了,设备浪费了,人力浪费了,机会浪费了——此时,生产是负数,收入是负数。问题奶如果溜出工厂,流到市场,顾客索赔,商家退货,媒体暴光,舆论抨击,政府问责……特别是买过问题产品的消费者,不仅不再回头消费,而且会一传十、十传百,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此时,营销是负数,品牌是负数,广告也是负数。当质量与广告方向相反的时候,广告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是一根“催命索”:广告越好,死得越快。评名牌,不如争民牌;拿奖杯,不如树口碑。“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的夸奖”。

      雪糕变形、发苦、细菌超标、吃出异物,受损失的仅仅是一根雪糕吗?不,是你生产的所有雪糕。受损失的仅仅是“所有雪糕”吗?不,是你生产的所有产品,连同牛奶、奶粉。受损失的仅仅是“所有产品”吗?不,是你的生存资格和发展机遇。——反之,牛奶、奶粉出了问题,同样也会祸及雪糕,“株连九族”。

      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产品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同样的劳动,优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利”,劣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害”。没有质量,一切等于零——不,一切等于负数。质量问题今年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之多,间接损失更是超过千万元!我们扪心自问,公司征来土地、雇人盖起厂房、请人装上设备,接着买水、买电、买气、买包装、买劳动力,然后租上车、收上奶、制上冷、缴上税,星星点点哪个不是花的真金白银?结果,一着不慎,正品转眼间化成了废品,上千万的真金白银在我们昼夜忙乎、汗流浃背中变成了一堆堆垃圾,不但损失钱财、前功尽弃,而且损失声誉、后患无穷……从中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反省什么?可是,有时候问题批量出现,我们自己的检验报告却依然显示:产品合格率接近100%。这与实际损失是不匹配的。因此,盖棺论定的时间要后移,我们要把检验口径放到市场链的末端:根据最终拿到的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来评功判过。有问题就拿“差额工资”,没问题就拿“全额工资”,成效卓著就拿“超额工资”,铸成大过就拿“负数工资”。检验质量的惟一标准,应该从这句老话中寻找: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质量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三全”: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涵盖检验阶段、制造阶段、设计阶段。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事后补救的“降落伞”。 

      质量是企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凡是影响质量的人,一定要承担后果:与后果挂钩的责任是到位的,与后果脱钩的责任是苍白的。如果在出现质量事故时,股东赔钱,经营者、管理者受罚,生产者、肇事者却工资照拿,待遇照要,没有“战战兢兢”之态,那就很不正常。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家跳楼?因为他不仅要为企业承担经济责任,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精神崩溃,牢狱之灾。要想为质量提供“铁的靠山”,光有企业家一个人的“跳楼机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面向全员的“跳闸机制”:每出现一次质量事故,都要问责到所有相关层面——班组承担多少,车间承担多少,工厂承担多少,事业本部承担多少,集团公司承担多少……要让责任最大(最直接)的那个单元,吞下最多的苦果。 

      所谓管理的学问,既含以少制多、以小博大的“四两拨千斤”,也含以多制少、以大博小的“千斤拨四两”。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追究工厂来约束车间、通过追究车间来约束班组、通过追究班组来约束个人?也许,当整个班组被个别人“株连”的时候,班组这个“千斤”就会强有力地拨动个别人这个“四两”! 

      在质量函数中,人是最主要的变量。当人是负数的时候,质量必然是负数。在紧密依存的集体协作中,班组里只要出现一个“负数人”,其他人的劳动往往就会被变性为“负值”——这里没有“负负得正”,只有“一负百负”。决定人的正负的是什么?是态度,也是方法。责任心不强是负数,知识技能不过关也是负数。

       要想实现质量没有负数,首先要做到没有“负数人”。要想做到没有“负数人”,办法只有一个:谁创造的负数,谁负责吞下。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年底前,我们是否也该像运动员一样铆劲儿冲刺:大干60天——管理人员大学习,操作人员大练兵,开创质量新纪元!

  • 改变人生的一堂心理课

    2008-03-11 20:06:51

    在可以容纳五百多人的公开课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学授课正在进行。有位学生向周教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原本不想上大学,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才来的,那我的大学该如何过呢?”他的话音还没落,立即就有很多同学鼓起掌来,看来这个问题非常“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谁来帮他出出主意?”周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问题抛了出来。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大学并不只是以往学习过程的延续,而应该从中找到乐趣……”
            “那么,你找到乐趣了吗?”
            “没有。”
            大家都笑了,周教授示意他坐下。
            “我来问你几个问题吧。”周教授认真地走向那位提问的男孩,“你不愿意来财院对吗?”
            “对。”
            “假设你现在考上了清华或北大,你愿意去吗?”
            “您这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我现在就在财院,我不想要假设,我只想知道我现在该怎么办。”
            “嗯,好!”老师看起来并不介意这个有些敌意的答复,“我还有一个问题:你只是为了父母才选择继续上学的吗?”
            “是的,我一直没有辍学,就是不让父母失望。”
            “坚决为了父母牺牲自己?”
            “对。”
            “好,我明白了。”
            “我已经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周教授缓缓地走上讲台,面对大家渴盼的目光。
            周教授:“我来讲几个原则:第一,快乐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喜欢你所做的事;快乐的秘诀,不是天天朝思暮想着章子怡,而是珍惜你身边的女朋友;不是想着吃不到的龙虾,而是品味正拿在手中的红烧肉。快乐的秘诀是感激,是悦纳”。
            “第二,重视现在。其实这个同学刚刚已经说出来了,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我问他要是考上清华北大去不去?他说过‘不要假设’,因为假设就是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心理健康十大原则之一:重视现在。所有过得幸福快乐的人,都是‘重视现在’的人。
            “第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类:本我、自我、超我。
            “完全以本我行事的人,孩子气,不成熟,仅凭心愿生活: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仅凭心愿生活。
            “单以自我行事的人,表现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怎么样我才不管。
            “仅以超我行事的人,是殉葬者——自己怎么样都行,只要别人好。这位男同学其实就是在做殉葬者,父母让上学我就上学;等到毕业了,父母在老家给找了一个媳妇儿,不管自己是否已经有了女朋友,也就要老家的那个了……这样的男生内心非常柔弱,没有自我。
            “道家有一句经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有三。人格的三个方面也是不能割裂开的,任何只以其中一条生活的人,都将与成功无缘。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不是仅为了分析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写几种人,你们来猜猜看,哪一种人更需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
            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周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学者、科学家、商人、军人、政治家、工人、农民……超强的心理素质?科学家?政治家?大家莫衷一是。
            “对军人而言,你领10万人马,我领10万人马,明天就得死10万,看本事吧——没本事,死的10万就是你的。这里要的是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是挑战,所以军界的人是最强的。商界也是如此,投入两个亿,3个月以后,可能家破人亡,我干不干?要的是同样的素质。而学术界则不同,它可以调整,可以反复,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永远不行都可以。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有谁知道商人最信奉的生财之道是什么?”
            “和——气。”五百多人异口同声。
            “对,和气生财。”
            “用现在一个最流行的词汇,叫做——”
            “双——赢。”师生之间有着强烈的默契与共鸣。
            “对,就是‘双赢’。”周教授笑了,“戴尔本来也是不愿意上大学的,父母非逼着他上,他就选择了一个‘双赢’的方式:从进大学开始一边上学、一边装电脑,规模大了一些以后,就租房子、招工人——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悄悄干的,一直做到自己注册公司。大一的那一年里戴尔干了这么多事,到学期末他给学校递了份休学报告,从此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因为他知道他的能量不在学校、不在学习,但他的本我又是十分善良的,不愿伤害父母,所以悄悄做自己想做的事。直到戴尔的父母也说:‘听说戴尔电脑不错,要不咱也换一台?咦,怎么和咱儿子同名儿啊?不会就是他吧?问问他?’一问果然是。‘你不是在上大学吗?’‘我早就休学了,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在我公司里面打工呢,前一段校庆,捐了50万,学校给我做了一个铜像还立在大门口呢……’——这个时候,他的父母还怎么会失望啊!”周教授用他那明亮的眼睛扫视了一下所有崇拜的目光,带着最亲切迷人的微笑继续他不凡的讲解:“你们的大学生活也可以‘双赢’,就看你们的选择了。”
            “这位同学,”周教授再一次走向那位提问的男孩儿,将麦克风递给他,“我想知道你现在的感受。”
            “我想我知道怎么做了,谢谢您!”
  • 管人是为了理事,管人不如理事

    2008-03-11 20:00:30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国内高科技公司招聘他们的薪资管理部经理,

        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女士,原本在硅谷一家系统软件公司负责教育训练。

        老总问她打算如何做一位薪资管理部经理,没想到,她回答说,打算一年内,把这个工作所有事务处理性质的工作,让它消失掉。

        “怎么做呢?”老总问她。

        “将这些处理流程计算机化,或者是外包,最后只需要留一个人做策略性的规划就可以了!” 她胸有成竹地看着老总说道。

        “那策略性的规划指的是什么?”

        她解释道:“所谓薪资管理,我认为公司理应只有少部分员工(约10%到30%)是公司的资产,而薪资管理便是针对那些员工所做的。如何利用薪资管理的办法,留住那些员工,并使之乐于为公司效力,这是我要花心思的。”

        “至于其它的员工,则依照规定来办理,既然是依照规定,那么这些流程及工作,自然可以计算机化或外包。”她很自信地说道。

        1.许多事情可用简单化来处理,大量的例行性事务尽可能计算机化或外包处理,多花时间在策略性及创造性的规划上。

        2.每半年大家最头痛的打考绩与调薪,也可简化成只挑出30%属于公司重要资产的员工,好好认真处理与奖励,以留住人才,剩下的70%员工则交由计算机依公司规定的公式公平处理,既简单又有效益。

        故事的作者是从人才的角度来说这个故事的,但笔者则想从管理的角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流程管理和和制度管理是不少企业都正在实施的,然而随着管理的完善我们突然发现部门臃肿、人浮于事的管理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管理开始成为公司又一个巨大的成本。而其中引发管理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者重于管人而不去想着如何理事。

        因此,面对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双向结合,许多管理者都迷失了“管人的目的是为了理事”这一个管理的初衷,于是他们开始盯人而不是激励人、开始设置办事的权力门槛而不是为办事服务。当别人将一些日常事务做简单化处理时,他们在为享受这种制约人、处罚人的管理权力而洋洋自得。因为管人意味着出了问题会由被管人的承担,但理事不顺则是自己的责任。

        但管理者也别忘了,如果不先花70%的时间将制度与流程简化固化优化,如果天天都在盯着员工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又怎么会有时间来想那些策略性及创造性的规划呢?如果员工没有简单有效的工作标准也没有科学的办事流程,员工又怎么做得到高效工作呢?

        管人是为了理事,事理得不好管人也就会偏离原定的目标了。
  • (转贴)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九商”

    2008-03-10 11:30:11

    追求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九商”

    一、“心商”也称“心态”。
      就是维持人们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理状况的能力。是人们的内心活动、思维模式、情绪与意志的综合表现。所谓“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求胜”的性格,它在选择人生的方向与质量时,通常表现为自信、快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很快就能很好地适应并能做到“如鱼得水”。它将给人们带来健康、成功与财富,是人生成功的基础。而消极心态的人往往也是自卑、烦恼之人,由于具有“求败”性格,势必对现实与未来悲观失望,甚至自取灭亡。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重大差异在于心能的差异,即观念、情感、意志、态度、习惯等的差异,是决定人生的苦乐与成败的本源。

    二、“德商”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小胜在智,大胜在德”,真正的成功者:他们的道德修养一般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在现实中.很多人的失败:并非是他们做事的失败,而是他们做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一切工作、事业上成就,归根结底都源于他们做人的成功。
      高尚的道德必然形成高尚的品格,也就必然给他们带来了:高尚的事业与高尚的命运。因此,要以高尚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得到人生的乐趣、生命的精彩。

    三、“志商”就是确立人生志向和目标的能力。
      人要成功,首先要有成功的意念,使成功的强烈愿望渗透到人的潜意识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曾经说过:“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大地之志也”。我想这大概是说:,要想成为英雄(成功者),就要有大志与良谋。首先要有雄心壮志,大志是成就事业的决定因素,人生也因理想(大志)而伟大。
      小志小成,大志大成。人生的发展规律与运行程序大概是:志向-目标-梦想-欲望-性格-态度-习惯-命运。而志向与目标是决定人们命运的重要因素。许多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缺乏才干,而是志向与目标产生了距离,也许就是俗话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吧。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300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仅有15人有明确的志向与目标。20年后,这15人的财产超过了285人财产的总和。丘吉尔说过:“我成功的秘诀有3条: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何做到“锲而不舍”:我想这是衡量“志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棵大树,人生中的心商、德商与志商就是这棵大树之根。

    四、“智商”就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
      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如果儿童的智龄与实足年龄相等,则智商为100,属于中等的智力水平。智商低于80与超过120是区分愚笨与聪明的衡量指标。这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概念。而美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一个健康的人终其一生却只用了他固有能力的10%”;还有人认为只用了4%左右。因此,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人脑的开发形式可分为:家庭开发、社会开发和自我开发。而造成人才成长重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我开发。即要形成自我开发的意愿、热情、方法并形成自我开发的良好习惯:才能让自己的“智商”指数(潜能)发挥出较好水平。

    五、“情商”就是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商包括5项基本内容:1.认识自己的情绪,做到自知、自信;2.管理自己的情绪,即如何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情绪;3.自我激励,即如何设定自己的情绪目标,始终保持“胜不骄、败不妥”的激情;4.同理心,即如何认识感知他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感受,做到与人和谐相处;5.人际关系管理,即如何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讲白了:就是如何做人。
      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情商高的人,人见人爱,总是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有利于自己的成功。人际关系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其运行规律大概是:关系多-朋友多-信息多-机会多-财富多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它有时比知识与金钱更重要。所谓的“高朋满座”所折射出的是:“人生不仅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很可能是近大者大,近小者小”(王鼎钧之言)。尤其是:在“近大”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及人生的价值观都是可以“移植”的,是成才的重要因素。它涵盖了人的自制力、热情、毅力及自我驱动力和潜能开发力等.形成自身素质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

    六、“逆商”是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
      这是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明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人生成功的程度取决于“逆商”的高低,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
      逆境显示高尚与邪恶,逆境显示坚韧与脆弱。人格的伟大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历经锤炼与磨难,愿景才会激发,视野才会开阔,灵魂才会升华。换句话说也就是: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才能比常人更大步地走向成功。意志,知识,才能,灵魂往往在逆境中更能显示出逆商的高低。

    七、“悟商”也称“灵商”。
      就是一个人对人和事物本质的慎思明辨的顿悟能力。有了悟性就能驱使我们把眼光放在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上,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中的内涵也包括:能够看到隐藏在事物后面的精神因素,无形胜有形,把经验化为智慧,做人做事都“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顺境与逆境。
      悟商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特别是作为企业家,要学会两个字:一个是“忍”,一个是“悟”。即要能容忍文化的劣根性与现实的阴暗面,从而悟出人生与事业的本质。悟性与韧性对人生的影响巨大。
    如果将人生比喻为大树,智商、情商、逆商、悟商是大树之干。

    八、“财商”就是人们理财的能力,一般是指投资受益的能力。
      这是由美国房地产和投资公司罗伯特.丁清崎和咨询专家沙伦.L.菜希特合著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如何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而要让金钱为我们服务。其中也包括如何让金钱增值而成为投资的受益。这就是因为理财能力的不同而出现“穷爸爸与富爸爸”的人生结局。

    九、“健商”
      一般是指:对健康的智慧与维护健康的能力。这是加拿大医学博士谢华真教授提出来的。健商有5个要素:1.自我保健,就是通过积极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2.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知识有助于人们对健康保护因素的了解与运用;3.生活方式,一般指人的生活习惯,它对健康至关重要;4.健康心理,心理影响生理,心理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身体与疾病之间有着双向作用。5.生活技能,一般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与适当的运动等来提高健康水平。
      健康高于财富,人们一旦为了金钱而忽视对健康的维护与投资,那后果将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聚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如果把人生比喻为大树,“财商”与“健商”就是大树之叶与大树之果了。
    “九商”是人生的智慧之商,只有提高“九商”的能力,才能追求人生全面均匀。
  • (转贴)失败始于习惯,想成功必须克服的八种坏习惯

    2008-03-10 11:26:26

    失败始于习惯,想成功必须克服的八种坏习惯

    成功始于习惯,失败也始于习惯;成功者有成功的习惯,失败者有失败的习惯!在工作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但有些坏习惯会成为你实现目标的障碍。下面是八种职场常见的坏习惯,虽然它们不像酗酒和吸毒具有那么明显的破坏性,但绝对会阻碍你取得事业的成功。成功者必须克服的八种坏习惯:
    --------------------------------------------------------------------------------

      一,办事拖拉。
      一名信奉完美主义的美术设计师总是很晚才交上作品,但他没有意识到,准时与作品质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每个人的工作往往要等到前一个人完成其分工部分后才能开始。如果你在竞争中拖拖拉拉,其他人就不再依赖你,甚至开始怨恨你、抛弃你。
      二,准备不足。
      你所卖的东西一定就是人家想买的吗?除非你详尽调查市场,否则那种思维只会带来失败。一根制作精良的马车皮鞭算是个工艺品,挂在居室内想必也不错,不过倘若你的顾客对马和马车没什么爱好,就别老提你的马鞭。
      三,不能坚持到底。
      一名相当成功的健身俱乐部经理告诉我,他不再参加管理讲座了,尽管讲座讲的东西很好,但要员工去执行新规定却很少奏效。我的看法是,如果新技术确实很重要,经理人就应当拿出足够时间来设法实现这些目标。
      四,不吸取教训。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不在于他们比其他人犯的错误更少,而在于他们不重复过去的错误。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常比成功教我们的更多,犯了错却不吸取教训,白白放弃如此宝贵的受教育机会实在可惜。在你从错误中学习之前,你必须承认犯错,不幸的是许多人拒绝认错。
      五,有能力,无魅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喜欢和有一定能力且平易近人的人交往,而不是那些脑瓜聪明却不可一世的人。我认识一位绝顶聪明的管理咨询师,他因为不擅人际交往而一再失败,对此他还牢骚满腹:“请根据我的成绩来评判我,别在意我的态度。我可不是那些马屁精。”他不明白,魅力是使人保持平和,而非教人溜须拍马。以他的能力和资质完全可以登上成功之舟,可是他却失之交臂。
      六,当老好人。
      重新获得就很难。偶尔在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面前说不,同时保持弹性并能坚持工作,也是获得尊敬的方法。有位猎头公司管理人经常对应聘者说“不”,因为人们对拒绝的反应,最能表现出他们是否具有领导才能。
      七,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分不清理想与现实的区别时,失败的陷阱差不多就布好了。重组公司是合理的,但一下子达到许多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洛杉矶一家文具店既在调整销售,又修改公司流程,同时还改变了退货政策。尽管这些措施都很必要,但6个月后,这家商店申请了破产。
      八,用人不当。
        一家五金连锁店的“好人”老板聘用了一名他认为“强硬”的首席运营官。老板最大的错误在于,把顽固不化与坚持原则混为一谈。最后,老板被迫解雇了这名运营官,但此时好几名高级职员已经离开企业。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坏人。假如你给了他们发挥的机会,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 宽松管理不等于放松管理

    2007-07-04 12:26:59

       宽松管理只是创造一种愉悦和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团队中每一个成员能够相对自由和最大地发挥个人才能.目的也是为更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的工作绩效.而这个结果对于实施绩效考核评奖,更好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宽松管理与放松管理一字之差,放松管理其实就是管理不作为的表现,对于团队中有些成员工作表现违反相关规则而放任不理,或者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更不用说解决,日久下来问题就会形成死结,时间拖得越长解决的难度就越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想严抓起来,特别放松了对人的管理,这样操作起来只会造成团队的元气大伤.而且往往还不能完好恢复.

     

  • 工作中常怀危机感

    2007-07-02 20:27:14

    沉浮职场几载,每天面对的无论是风雨还是彩虹,始终不敢掉以轻心,常怀危机感.总觉得如今的职场体系实在没有什么保障和安全感.初入职场时,经常认为忠诚就能换回信任,务实就可以得到赏识,经过职场的洗礼,才发现这些想法是自己一厢情愿,现实是残酷的,付出与回报往往不一定是对等的。尽管如此,生活还须继续,不能因为黑夜而放弃迎接光明。唯有常怀危机感,将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 出色的管理者应拥有自己的思想

    2007-06-30 11:36:02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哪怕己掌握多少管理理论知识或者出自那位管理大师指导,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永远都只是别人经验的复制品或者是别人的影子.因为很多管理经验或方法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形成的,有它的通用性,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果我们一味只是模仿吸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去加以变通,始终在管理上都不会有所突破的.而且,创新必须要敢于求异.没有创新的管理者只会追随别人的经验方法,难以形成个人的管理风格,这样就难以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因为这欠缺独特性.

  • 学会舍得是一种智慧

    2007-06-30 11:06:33

    人生立世,往往会碰到很多难以割舍的东西事物,真的是弃之心痛,收之心累。毕竟人的力量也是有限,很多时候都会碰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这时仍然是死抓住不放,常常弄得自己心力交瘁而徒劳无获。所以曾经看过一句生活谚语: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句话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握到手的才是实在的,握不到手的强求也是白费心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学会舍得,当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很多时候有舍才有得,个人故认为,学会舍得是一种智慧。

  • 强势管理必须要坚持六大原则

    2007-06-30 10:47:17

    要实施强势管理必须要坚持原则:

    一、言出必行的原则。

    二、依法管治的原则。

    三、一锤定音的原则。

    四、雷厉风行的原则。

    五、奖罚果断的原则。

    六、以身作侧的原则。

  • (转贴)炒股必看—卖烧饼故事

    2007-06-29 20:56:47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 (转贴)生产口诀

    2007-06-29 20:42:41

    生产口诀

    生产无计划就谈不上管理

    计划不合理就谈不上控制

    控制不得力就谈不上交期

    交期不准时就谈不上效益

     

  • 管理要学会适度放手

    2007-06-28 17:50:15

      想起当初担任管理者角色时,自己曾满腔热情地想成为一名通才,希望短期内通过自己的努力熟悉部门里各个岗位的操作,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权威.让下属佩服于上司的专业水平.于是常常不自觉地插手下属人员的操作中,渐渐发现自己这样做无助于将部门工作管理好,因为作为一名管理者,专业水准固然需要好,但如果仅以个人的专业水平来树立威信,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将管理侧重于事而轻于人.只想着自己怎样把事做好,而忽视了怎样带领团队成员将事情做好.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自己越做越累,另一方面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后来自己就想着改变管理思维,也就是从队长角色转为教练,再也不强迫自己事必躬亲,只抓住主要方面的工作,其它工作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各自执行,自己只盯紧结果有没有出现偏差,如果发现偏差,就提醒相关人员去纠正.渐渐地发现这样去开展工作,对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另外凡是他们份内的问题我都是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思考解决,那怕我自己想的办法比他们好,如果他们能想到其它办法,我都会优先使用他们的办法.下属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那对于管理相对来讲就越来越轻松了.所以,管理要学会适度放手.

  • 品管人-自问路在何方

    2007-06-26 20:42:19

    从事品质工作也有好几年了,初入职场时,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对于职业的选择空间太小,最后被动由职业选择了我,结果自己就不经不觉地在品质管理这个圈子里转了几年.现在回想过来,这几年走得波澜不惊,但也尤如喝了一杯白开水,似是解了渴但却感受不了啥滋味.

    有一位老领导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里努力奋斗3-5年就能成为一名专家".也许是因为受这句话的影响,所以一直都没有想过转行的念头,全心全意在品质管理这个圈里不断学习和争取,但是很快就到5个年头了,但回顾自己走过的职业路途,虽然也小有收获,但是与那位老领导上述所讲的话实在还有很大距离.故经常不断自问,究竟坚持下去能否如愿以偿呢?如果不走这条路,试问路在何方?

231/212>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