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所有食品届的朋友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饮食文化传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6-23 10:07:57
/ 个人分类:食品行业动向
查看( 679 ) /
评论( 3 )
作者简介:姚伟钧,男,1953年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7Ox1tv?%t1r`e0 摘要: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中国饮食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其文明成熟度高于世界其它文明古国。因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以饮食为先导,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中国美食也将成为北京奥运会上的一大亮点。本文对中国饮食文化如何借助奥运会进行传播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4[l_;D:MqDb{0 Abstract:Food culture can representacountry’s material and moral civilizations. Chinesefood is a product ofChinesecivilization and Chinesefood culture surpasses those of anyother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maturity. Therefore, as apioneer in Chineseculture,Chinesefood has assumed the mission ofcultural spread since ancient times.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2008OlympicGames in Beijing, Chinesefood culture will be greatly enhancedand also Chinesefood is going to be a focus in this event. Thispaperhas a thorough discussion on how Chinesefood culture bespreadthrough the OlympicGames. 7X%F.G$Bzg0 关键词:食品伙伴个性空间V:_.D:M){_q6\} 北京奥运会中国饮食文化传播食品伙伴个性空间D0P(Oj4Onp Keywords: Beijing, OlympicGames, China, food culture,spread食品伙伴个性空间)r\w7FaPC 奥运会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交流、沟通的巨大舞台,世界不同文明在这里进行融汇。奥运会也是各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盛节,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巨型狂欢节,而狂欢是需要饮食来补充能量的,因此,历届奥运会也为推广各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一大亮点。食品伙伴个性空间5EQ;c*mb/ab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1w!n%TS}5A'w@+x$_9Z8| 一、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回顾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kVM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8aLurJT
^#j1|Y$EF 饮食是国计民生中第一件大事,因而对食物烹饪的重视和考究,以及人们对于饮食的观念,则是表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因此,近些年来,各国在借举办奥运会期间,都在着力弘扬和传播本国的饮食文化。 H-aNl*`a/w0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文化就以饮食为先导,担负起了文化传播的使命。当时,华夏族的谷物,常常供给北方游牧民族,燕国的鱼盐枣粟,素为东北少数民族所向往。 /lN`r.k-\
v,q3B0 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西域的苜蓿、葡萄、石榴、葱、蒜、胡萝卜等特产,以及西域的葡萄酒,先后传入内地,大大丰富了内地民族的饮食生活。另一方面,内地民族精美的肴馔和烹饪技艺,又为这些地区的人民所喜食和引进,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都在择善而从,不断完善自己,共同创造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食品伙伴个性空间-Gwat~?5n!R"{pzR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较大的莫过于日本。食品伙伴个性空间_{ sl
i{ b
Q7e2S:T 早在公元四世纪,就有一些中国人经过朝鲜移居日本,这些人称得上是中国早期的华侨,其中有不少烹调厨师和制作食具的工匠。至唐代,鉴真大师又把中国的佛学、医学、酿造、烹饪等文化艺术带到日本。与此同时,大批日本学问僧和留学僧也来到中国,随着他们的归国,唐代宫廷与民间美味也传至日本,中国先进的饮食文化对日本宫廷与民间的饮食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宫廷的饮食制度就改效唐制,不少宫廷宴会也改用中国的烹饪方法,并时常派人来华学习和研究中国烹调。食品伙伴个性空间A(S:u']"g k 唐代以后,中国的许多菜点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如中国的环饼(即馓子),是一种用面经油炸做成的类似麻花的食品,远在战国时即已有之,秦汉以后,环饼成为中国人在寒食节的必食之品。环饼传至日本后,被称为“万加利,”并成为日本贺藏神供品。再如粽子,它是中国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吃粽子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这里面有纪念屈原的传说。粽子传到日本后,日本人称之为“茅卷”,现在日本特色的粽子,如御所粽、道喜粽、葛粽、饴粽等等,都是在中式粽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所著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明清时期,中国饮食传到日本的有“胡麻豆腐、隐元豆腐、唐豆腐、馒头等种种中国风味的食品,并且学会了按照中国方式,主客围桌共同饮食,这对日本的烹调法和会餐方式都起了一些影响。” UB1C'Q8_q&`
B0dV0 在中国菜点传入日本的同时,中国的饮食节令风俗也在日本时兴起来,例如正月元旦的屠苏酒、正月七日的七种菜、五月五日的菖蒲酒、九月九日的菊花酒等,在日本都十分流行。日本学者森克已在《日宋文化交流诸问题》中指出:“大陆(指中国)和我国(指日本)之间,从原始时代起,就在进行文化交流。先进的大陆文化不断地流入我国。与此同时,日本把这些大陆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汲取,日本化。”木宫泰彦也认为:“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首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也。”“中国乃东洋文化之母国……倭人来自中国,目睹其情形,必赉往若干新知识,而对中国文化作极热烈之钦慕。”食品伙伴个性空间(|!FM8W5uAE 中国和非洲也有近千年的交往,近年来在索马里等东非国家出土了唐、宋、明三个朝代的瓷器和钱币。另外,今日非洲的烤全驼和唐代宫廷菜肴浑羊殁忽在形状和烹制方法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食珍录》记载:此菜“最为珍食。置鹅于羊中,内实粳、肉、五味,全熟之。”而烤全驼的做法也是将鸡蛋塞入鱼肚中,然后把鱼放进鸡内,再把鸡放在烤羊的肚里,最后把烤羊放入一头骆驼的肚子里烤制而成。我国的烹饪研究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和非洲历史交往在饮食文化上的一个见证。食品伙伴个性空间,]&N0KT G)e0u
Ns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欧州的经济交往日趋密切,通过这条道路,中国饮食文化源源不断地介绍到西方,据《宋会要》记载:公元1070年,大食国(今伊朗)“遣使来贡,赐器服,饮食。”这种互相往来的例子,在史书中是很多的。至今在希腊——地中海文化圈内,中式饮食还占有一席之地。食品伙伴个性空间0x,e ?^P2`to 现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中国餐馆,据新华社2000年的一个报道,“随着华人的足迹走遍世界,中华饮食文化的热风也吹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报统计,居住在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约有3000万,约有16万家中餐馆。其中英国5000多家,法国4000多家,澳大利亚6000多家,德国和比利时各1000多家,意大利500多家,瑞典500多家,美国多达20000多家,占全世界中餐馆的1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外传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外国人士对中国文化的一些感性认识,许多都是从中国饮食开始的。 (A7W7`
]{*JZog0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达数千年里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它所树立的一座座丰碑,至今仍然令人景仰。然而,十五、六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文化的这种领先地位逐渐丧失,惟有中国饮食文化却在不断走向世界,而这应该归功于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推广,而这种推广是充满了艰辛的,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传播缺少一个较大的平台和先进的营销理念,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饮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西方人眼中被看做东方美食之都的中国大地,蓬勃发展的餐饮业却始终摆脱不了这样一大困惑——有名冠全球的招牌菜系,有各界津津乐道的美味小吃,却难觅称霸世界的餐饮企业。”这比起当今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西式快餐连锁传入中国的速度是大为逊色的。面对洋快餐在中国的疯狂扩张,我们应当作出迅速的反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机遇和平台。 HL!L4vZ-y5lll0 |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3y5Pe#hCo
|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K+g1{X@O
Ve%E
| 食品伙伴个性空间af"L XA`s
r
|
相关阅读:
- 食品新规要牢记 违者将受到重罚 (gulixiang, 2007-3-15)
- 可口可乐的中国之路 (gulixiang, 2007-5-22)
- 酒店的另类营销新概念 (gulixiang, 2007-5-22)
- 商务部发布《速冻面米食品行业标准》 (gulixiang, 2007-5-23)
- 功能饮料大潮中的成功之道 (gulixiang, 2007-6-01)
- 食品冷冻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gulixiang, 2007-6-04)
- 我国食品安全环境分析 (gulixiang, 2007-6-07)
- 关于发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的通告 (gulixiang, 2007-6-15)
- 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 (gulixiang, 2007-6-15)
- [专题]益生菌 (gulixiang, 2007-6-16)
论坛模式
推荐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TAG:
食品行业动向
-
gulixiang
发布于2007-06-23 09:50:34
-
二、历届奥运会饮食文化影响之比较space.foodmate.netb'}8QD`;k
space.foodmate.netW+Vpl7a
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算起,奥运会的饮食至今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多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奥运会自它诞生之日起,其运动员的饮食就由简朴日趋为复杂。1924年,法国举办的奥运会,其饮食丰富多彩,奥运饮食以此为历史的航标,以它独特的魅力载入了光辉的史册。
:o"U `eSg1?To:M食品论坛;食品社区 以下我们对历届奥运会中有典型意义的饮食文化作一回顾,以比较其传播之影响。
~[5`*Rd{食品论坛;食品社区 1896年,第1届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当时运动员的饮食很简单,没有经过特殊的搭配。运动员可以敞开肚皮尽情吃喝,只是赛前不能吃得太饱,否则会上不了赛场。当时几乎所有的代表队都积极仿效古希腊人,挑选的尽是些天然食品:牛奶、面埃阿蜂蜜、水果等。从比赛开始的第一天起,每位运动员都能领到一份可口的橄榄果,一块当地产的香甜奶酪和一瓶附近山村酿制的鲜美葡萄酒。不过仍有不少运动员吃不饱,有些代表队的领队就会到集市上买些鱼、肉、比萨饼、蜂蜜和面粉制成的甜点心来给运动员加餐。最难忘的是马拉松比赛,在比赛过程中,道路旁的服务人员会时不时给选手塞几个橙子,但不会给他们水喝。斯比罗斯路易斯这位冠军后来回忆说:“每个服务站之间的间隔太远了,每到一个服务站,我就会把口袋里塞满葡萄干和橙子,当时我真后悔赛前怎么没在衣服上多缝几个口袋呢?” 可见首届奥运饮食之不尽人意。
Aro$`.{cz} 1900年第2届夏季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1900年举办奥运会的同时,还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世界博览会。大街小巷洋溢着欢腾的节日气氛,选手们的餐桌上也像是开了个博览会,令人目不暇接。
Fskod{4kspace.foodmate.net 24年之后,1924年第8届夏季奥运会又在法国巴黎举行。巴黎以其丰美的食品迎来了新一届奥运会。法国政府花巨资在巴黎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奥运村,为运动员提供每日三餐的系统服务。通常早餐有面埃阿黄油、果酱、火腿、煎鸡蛋,同时配有牛奶、咖啡、巧克力和凉菜;午餐有冷盘、饮料、鱼、肉、蛋、青菜、奶酪和水果,还可以喝到葡萄酒、啤酒或矿泉水;晚餐先是各种汤和小吃,然后上菜和肉,正餐之后还会送上水果、奶酪和各式饮料,而用草上的露水浸泡的香茶最受欢迎。
/s*^!\c#tp 1904年第3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参加马拉松的人可吃尽了苦头,选手每跑出12英里才能领到一杯水,许多人因为水土不服和腹泻退出了比赛,于是幸运的桂冠戴在了西克这名美国选手头上。评委们说西克并不是顶尖高手,只是饮食助了他一臂之力,他适应这届奥运饮食。食品伙伴个性空间U+@3XXi&`
1932年第10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1932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因此选手饮食很简单,数量也有限。洛杉矶建有奥运村,不过只为男士开设,女士们只好住进附近的宾馆里。也正是从这届奥运会起,人们掀起了讲究饮食的热潮,许多人开始研究食品的热能含量、食品的运输和贮藏。食品伙伴个性空间B0|^`g%p1N
1984年第22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1984年美国奥委会首次推出了所谓的干粮系统方案,让各代表队自备食品,他们只提供相应的服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饮食和保养。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专家通过高科技为运动员们配置饮食和补品,而这些产品在选手身上也发生了奇迹般的功效。食品论坛,食品行业社区,关注食品安全、食品技术、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等
L&|pqv6x6?.a
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这届奥运会号称百年盛会,耗资 17亿美元。参加这次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有197个,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10788名,盛况空前。这届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高超的体育竞技,有53个国家和地区夺得了金牌,创下了24项世界纪录。美国名将迈克尔约翰逊勇夺两枚金牌,而4年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他却因为饮食不服而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这些都是令人高兴和赞扬的。可是,在饮食方面却令人怨声载道,许多国家的代表团向这届奥运会的组织者提出抗议。一位国际奥委会高级官员公开说:“这届奥运会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办得最糟的一届。”9[8~$A6ZeWz9Tp
众所周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尤其不易改变。因此,奥运村中一定应有不同类型的食堂和膳食,以适应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运动员的口味。可是事实令人失望,运动村中只有清一色的西餐。中国运动员因吃不惯这种饮食而深为苦恼。有些队员只好以吃水果和自带的方便面过日子。幸亏后来我国使馆人员和亚特兰大华人社区的热心人士组成后援会,才使中国运动员口味的食品得以保证。
^ O
t a%Im食品论坛;食品社区 在这届奥运会进行的过程中,萨马兰奇主席曾多次向亚特兰大奥运会主办者提出不客气的批评意见,要求立刻改进各种条件,并说:“这次运动会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在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纳举办的前几届奥运会结束时,萨翁总是对举办者大加赞扬,而这次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时,萨翁只说:“这次奥运会举办得不错。”这种外交辞令,表面似乎是赞扬,实际上是在批评,可以说这届奥运会的饮食是历届奥运会办得最糟的一次。
RL Ec|/D 当然,也有人批评2000年雅典奥运会的饮食工作准备不够,缺少中餐。中国记者自北京前往雅典的一路上,就发现纯正的西餐并不符合东方人的胃口,面包、奶酪很难填饱记者的肚子。抵达雅典后,记者更是发现当地人的正餐几乎“惨不忍睹”,当一名志愿者就着煮熟的土豆与三明治充当午饭时,记者才感觉到中国的方便面胜之百倍。不少记者在来雅典之前就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方便面、挂面、辣酱等食品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行李包。在中国记者居住的公寓中,经常可以听到“面条来了”、 “稀饭熟了”的叫唤声,在雅典,面条、稀粥就是美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便面、挂面、辣酱也有“弹尽粮绝”的那一天,这时饮食方面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gmiRo#Zl*lJ5N6Ospace.foodmate.net 事实上,奥运饮食对各个举办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例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世界领略了寿司的可口滋味;1988年汉城奥运会则让四方宾朋留下了对泡菜的美好回味;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是截至目前奥运历史上盈利最多的一届奥运盛会,其中,仅奥运期间便有40万人入境,直接旅游收入42.7亿美元,从1997年到2004年期间,悉尼奥运会共计为悉尼带来了1600万人次的旅游入境,如果拿国际上公认的餐饮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 1/5-1/4的标准来计算的话,仅奥运期间便有8.54-10.7亿美元的直接餐饮收益,如果加上奥运经济持续区间的收入,得出的数据将更让人惊讶!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7fo Od
_TU食品伙伴个性空间 奥林匹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远大理想和催人奋进的先进文化,因此,作为世界文化体系的精华,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享的价值体系,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而中国文化理应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应为此作出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