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所有食品届的朋友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发布新日志

  • ERP系统

    2008-06-23 13:38:06

    ERP就是一个系统,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  
    一般来说,erp系统是一个以会计(此处的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最终获得收入和利润。
    实际上,erp系统就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获取最高利润的行为。
    如今,ERP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已经没有哪个企业会问什么是ERP”之类的问题,ERP的运用能极大地改变了企业运作的面貌。
    ERP
    通过运用最佳业务制度规范business practice以及集成企业关键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es来发问和提高企业利润,市场需求反应速度和企业。
    同时,企业处在日新月异的市场机遇、价格和服务水平等的挑战环境中,必须不断改变、改善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往仅仅关注于企业内部的流程改善,产品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已经不足以面对现时的市场环境。
    事实说明,处在现代竞争环境的企业要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与商业合作伙伴充分协调一以建立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ERP
    软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内部业务操作合理化,同时运用功能丰富的协作/合作技术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可以帮助企业在跨合作企业群体和贸易伙伴之间提高管理水平,扩展企业竞争空间和提高综合能力。
    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丰富的企业竞争手段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ERP将广阔的网络商机和传统信息系统中的企业资源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
    企业、客户、供应商、交易商和企业员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透过网站结合在一起。
    ERP
    也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ERP

    可以取得如下效果:
    一、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多个部门;
    二、业务流程合理化,各级业务部门根据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
    三、绩效监控动态化,绩效系统能即时反馈以便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管理改善持续化,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

    下面我们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什么是ERP  
    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
    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 (订货意向)
    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
    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蛋花汤……。你看可吗?”(商务沟通)
    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 (订单确认)
    妻子记录下需要做的菜单 (MPS计划),具体要准备的东西:鸭、酒、番茄、鸡蛋、调料…… (BOM物料清单),发现需要:1只鸭蛋,5瓶酒,4个鸡蛋…… (BOM展开),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 (共用物料)。 打开冰箱一看 (库房),只剩下2个鸡蛋 (缺料)。 来到自由市场,
    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采购询价) 小贩:“11元,半打5元,19.5元。
    妻子:我只需要8个,但这次买1打。” (经济批量采购)
    妻子:这有一个坏的,换一个。”(验收、退料、换料)
    回到家中,准备洗采、切菜、炒菜…… (工艺线路)
    厨房中有燃气灶、微波炉、电饭煲…… (工作中心)
    妻子发现拨鸭毛最费时间 (瓶颈工序,关键工艺路线)
    用微波炉自己做烤鸭可能来不及 (产能不足)
    于是阅览室在楼下的餐厅里买现成的 (产品委外)
    下午4点,接到儿子的电话:妈妈,晚上几个同学想来家里吃饭,你帮忙准备一下。” (紧急订单)
    好的,你们想吃什么,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吃吗?” “菜你看着办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鸡蛋,我们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来。” (不能并单处理)
    好的,肯定让你们满意。” (订单确定)
    鸡蛋又不购了,打电话叫小店送来。”(紧急采购)
    6
    30,一切准备就绪,可烤鸭还没送来,急忙打电话询问:我是李太,怎么订的烤鸭还不送来?”(采购委外单跟催)
    不好意思,送货的人已经走了,可能是堵车吧,马上就会到的。门铃响了。太太,这是您要的烤鸭。请在单上签一个字。”(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
    6
    45,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现在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 (呵呵,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
    不行呀,女儿,今天妈已经需要准备两桌饭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点说,一定给你们准备好。” (哈哈,这就是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起码的提前期)
    ……
    送走了所有客人,疲惫的妻子坐在沙发上对丈夫说:亲爱的,现在咱们家请客的频率非常高,应该要买些厨房用品了 (设备采购)
    最好能再雇个小保姆 (连人力资源系统也有缺口了)
    丈夫:家里你做主,需要什么你就去办吧。”(通过审核)
    妻子:还有,最近家里花销太大,用你的私房钱来补贴一下,好吗?”(最后就是应收货款的催要)
      现在还有人不理解ERP系统吗?记住,每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都是生产厂长的有力竞争者。

     

     

    ERP系统介绍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名称产生于产业界,学术界并未对其有统一而具体的定义。根据目前产业界和学者们的一般看法,ERP可以描述为:
      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ERP使用90年代后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客户服务机结构、GUI等,以提供对组织人员、组织结构的适应性。ERP在应用过程中,常伴随着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
      ERP有狭义、广义两种解释,狭义仅指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广义是指将代表着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经营管理系统--有些人将其称为扩展式ERPExtended ERPEERP)。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产业界将ERP视为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代名词,因此当市面上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扩张功能时,ERP的意义也随之扩大。
      探讨ERP的功能要从基本功能、扩展功能两方面来看。基本功能是所有ERP系统软件必须提供的入门功能,强调将企业"内部"价值链上所有功能活动加以整合;扩展功能则是将整合的触角由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的后端厂商和前端顾客,与后端厂商信息系统加以整合的是属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方面的功能,加强整合前端顾客信息的则是属于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和销售自动化(Sales Force Automation,SFA)方面的功能,而最近最受瞩目的则是推出了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方面的解决方案。
      一、基本功能
      目前市场上ERP软件的基本功能大同小异,一般至少应提供五个基本功能:
      1. 物料管理
      协助企业有效地控管材物料,以降低存货成本。包括采购、 库存管理、仓储管理、 发票验证、 库存控制、 采购信息系统等。
      2. 生产规划系统
      让企业以最优水平生产,并同时兼顾生产弹性。包括生产规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控制及制造能力计划、生产成本计划、生产现场信息系统。
      3. 财务会计系统
      提供企业更精确、跨国且实时的财务信息。包括间接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会计、利润分析、 应收应付帐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流水帐、特殊流水帐、作业成本、总公司汇总帐。
    4.
    销售、分销系统
       协助企业迅速地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对顾客需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包括销售管理、
    订单管理、发货运输、发票管理、业务信息系统。
       5. 企业情报管理系统
       提供决策者更实时有用的决策信息。包括 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计划与预算系、利润
    中心会计系统。
       除这五个功能块外,很多厂商也提供了其它基本模块来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能
    力,例如SAP提供了13个基本功能模块。
      二、扩展功能
      一般ERP软件提供的最重要的四个扩展功能块是:供应链管理(SCM)、顾客关系管理(CRM)、销售自动化(SFA)以及电子商务(E-commerce)。
      1. 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是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中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程序流、服务和组织加以整合化、实时化、扁平化的系统。SCM系统可细分为叁个区隔:供应链规划与执行、运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
      2. 顾客关系管理(CRM)及销售自动化(SFA
      这两者都是用来管理与顾客端有关的活动,销售自动化系统(SFA)指能让销售人员跟踪记录顾客详细数据的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则指能从企业现存数据中挖掘所有关键的信息,以自动管理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数据的系统。CRMSFA都是强化前端的数据仓库技术,其通过分析、整合企业的销售、营销及服务信息,以协助企业提供更客户化的服务及实现目标营销的理念,因此可以大幅改善企业与顾客间的关系、带来更好的销售机会。目前提供前端功能模块的ERP厂商数、相关的功能模块数都不多,且这些厂商几乎都是将目标市场锁定在金融、电信等拥有客户数目众多、需要提供后续服务多的几个特定产业。
      3. 电子商务(E-commerce
      产业界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存在分歧。电子商务(EC)一般指具有共享企业信息、维护企业间关系,及产生企业交易行为等三大功能的远程通讯网络系统。有学者进一步将电子商务分为: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等两大类。目前ERP软件供应商提供的电子商务应用方案主要有三种:一是提供可外挂于ERP系统下的SCM功能模块,如:让企业依整合、实时的供应链信息去自动订货的模块,以协助企业推动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二是提供可外挂于ERP系统下的CRM功能模块,如:让企业建置、经营网络商店的模块,以协助企业推动其与个人间的电子商务;最后则提供中介软件来协助企业整合前后端信息,使其达到内外信息全面整合的境界。
      在上述四个延伸的功能中,SCM是最早发展且最成熟的领域,CRMEC都尚在初始阶段,有待ERP供应商投入更多心力去研究。

     

  • KPI 绩效管理

    2008-06-23 13:36:52

    KPI 绩效管理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关键业绩指标

    企业的和平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
    .按工作岗位分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
    .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的(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2
    .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
    .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
    .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
    .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KPI
    考核的三大内容:
    月度工作计划考核表——一个月只需7天,日常管理工作就轻松完成;
    员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表——有助于主管权威的树立;
    知识管理防错提醒单——避免员工重复犯错。
    设立KPI管理目标的最有效技巧——SMART法则;
    KPI
    绩效管理的精髓——20/80原则的活用,抓大放小;
    员工的考核指标该定多高?——目标值=基准值+勉强值;
    考核指标不易量化的职位如何考核?——掌握5个关键词QCDMS任何职位的考核不再是难题;
    员工希望考核指标越低越好,老板的愿望则正相反。如何使双方达成共识?
    ——
    恳谈的艺术;
    导入KPI,企业不再怕骨干会被竞争对手挖走——大智若愚,扮猪吃老虎;
    KPI管理中建立起来的资料库,可以使新人很快上手;
    KPI
    如何发现管理中的盲点,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IE合理化提案,发动全员挖宝;
    企业导入KPI失败的原因——老板的决心和霸气不足,目标值的设定不正确,没有奖到心动、扣到心痛;
    绩效考核指标与员工收入该如何挂钩——工资的40%与绩效考核挂钩。
    员工凡事推三阻四,主管束手无策。
    员工说的比唱的好听,但工作效率低落,而团队执行力普遍不足。
    员工一味要求高薪,主管却欠缺一套公平合理的薪酬和考核制度
    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企业怎能发展?
    老板期望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员工自订5000万,指标该如何订?
    业务骨干跳槽或被竞争对手挖墙角怎么办?
    6
    .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
    .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
    .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
    .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备注:当企业人数变动个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计算:反之,应采取加权平均数计算。
    C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
    .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
    .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
    .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出勤率(%= 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
    .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 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消耗量和产品产量的对比。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加值勤)等表示: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1
    .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2. 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 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
    或: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三)劳动报酬指标的统计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称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 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其中主要是职工工资总额。
    A
    . 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应由六个部分组成。
    1
    .计时工资。指按计时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
    .计件工资。指对己做的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可分:标准计件工资和计件超额工资。
    3
    .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
    . 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劳动报酬。
    5
    . 加班加点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B
    . 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 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备注:平均工资的统计,可以按企业不同的职工范围(全部职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部门主管人员、工程技术待分类统计)计算, 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范围(月、季、年)计算。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应视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要求而确定。
    --------------------------------------------------------------------------------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关键绩效指标)
    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SMART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S
    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
    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
    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
    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
    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建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指标体系确立之后,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做多少的问题。
    最后,必须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
    每一个职位都影响某项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或影响过程中的某个点。在订立目标及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职位的任职者是否能控制该指标的结果,如果任职者不能控制,则该项指标就不能作为任职者的业绩衡量指标。比如,跨部门的指标就不能作为基层员工的考核指标,而应作为部门主管或更高层主管的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是管理双方就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者给下属订立工作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上级部门的KPI,上级部门的KPI来自企业级KPI。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
    善用KPI考评企业,将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集成化,提高企业的效率,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不必要的流程和不必要的系统。
    KPI
    设计的总体思想与基本原则
    1.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19 世纪初- 20 世纪初)
    •  
    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2.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约 20 世纪初- 20 世纪 90 年代)
    •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3.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
    •  
    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  
    那些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业绩评价
    •  
    指标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非财务指标日益显得重要
    •  
    综合平衡计分卡

     

  • KPA

    2008-06-23 13:33:05

    KPA

    KPA= key process area 关键过程域

      
    什么是关键过程域(KPA
          
    除第一级外,CMM的每一级是按完全相同的结构组成的。每一级包含了实现这一级目标的若干关键过程域(KPA),这些关键过程域指出了企业需要集中力量改进的软件过程。同时,这些关键过程域指明了为了要达到该能力成熟度等级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每个KPA都明确地列出一个或多个的目标(Goal),并且指明了一组相关联的关键实践(Key Practices)。实施这些关键实践就能实现这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从而达到增加过程能力的效果。

     

  • [论坛] 化验室质量手册(ISO17025).ppt

    2008-06-18 15:19:16

    200112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认函[2000]046号文颁布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按照考核规范要求编写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不再适用,在新旧评审标准替代过程中,必须按新颁布的考核评审依据——《评审准则》建立质量体系,其中,首要的工作是根据《评审准则》要求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化验室质量手册(ISO17025).ppt
    (2008-06-18 15:08:21, Size: 1.39 MB, Downloads: 0)

  • [论坛]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rar

    2008-06-18 15:16:30

    概述
    第一章 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rar
    (2008-06-18 15:13:53, Size: 3.82 MB, Downloads: 0)

  • [论坛] 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7-08-31 15:24:3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通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不懈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质量总体上安全放心,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有保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还存在产品档次和标准水平低、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有的农产品农兽药残留量低超标问题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少数企业缺乏诚信,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有的甚至逃避检验监管,致使不合格商品流入国外市场,授人以柄。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产品质量出问题,不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企业信誉,而且影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形象。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二)坚持从源头抓质量。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特别是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要依法依规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要建立严密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对农产品,要着重加强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及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对工业品,要着重加强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厂等环节的控制。要严防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一经发现,坚决退市和召回。
       (三)严把货架关和餐桌关。全面实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严格查验和标识标签管理。对所有食品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制,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进一步强化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食品、农资、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
       (四)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要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尽快实现质检、海关之间的通关单联网核查,依法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严防有问题的商品进出境,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和疫病进入我国。要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严格实施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
       (五)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单位、食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重点产品。要把小作坊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对达不到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的必须限期改造。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物质和回收食品作原料、滥用添加剂等行为。同时,鼓励大企业帮助小企业、小作坊提高生产水平;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和食品放心乡镇、食品放心社区建设。
       (六)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所有企业都要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剂、农业投入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凡生产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要运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权的世界知名品牌,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优质产品的标志。
        三、强化基础,加快标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
       (七)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要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制订修订快速应急机制,完善国家标准,涉及健康和安全的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标准。要抓好食品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尽快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订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八)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各监管部门要重心下移,抓基层,强基础,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加强一线监管工作。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加强以各监管部门一线为重点的装备建设,配备一批先进设备,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突出问题。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
        四、加强对外工作,妥善应对贸易保护和歧视
        (九)加大对外交涉力度。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和歧视之实的行为。有关部门、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及时澄清事实,正面回应,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对口部门的对话与磋商,积极开展同国外相关产业协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尊重国际规则,消除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分歧。加强与出口目的地国政府,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信息通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广泛沟通,扩大交流,增进理解,争取支持。
        五、完善应急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一)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防范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事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切实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研判、妥善处置。重点加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食源性疾病防治等工作,尤其要防控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群体食物中毒事件。
        六、全面加强舆论信息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十二)加强舆论宣传,树立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尽快起草和发布《中国食品安全白皮书》,实事求是地全面介绍中国政府和广大企业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组织各类媒体到名优企业和检验机构采访,更多地了解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主流面,形成积极的舆论声势。
       (十三)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有关监管部门要主动发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发布查处问题、改进工作的信息,及时发布查处问题、改进工作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抓紧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会商制度,定期联合发布信息。一旦发生产应,核准事实,统一口径,迅速稳妥发布信息。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逐一查实,及时澄清,不回避问题。
       (十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要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予以曝光,推动改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对各级各类媒体的管理,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个别恶意炒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媒体和个人,要依法处理。
        七、以产品质量诚信体系为重点,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
       (十五)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增强法律法规之间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堵塞漏洞,严密监管;实现行政执行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行为。同时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修订食品卫生法、计量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
       (十六)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重审批、轻监管和少数执法部门及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实行地方保护、地区封锁的,要予以纠正;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地方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要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依法打击纵容包庇质量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十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积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把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诚信档案。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要大力普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防假辨假能力;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八、加强领导,明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十八)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大力支持各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十九)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各地方、各有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管好本行政区和本行业的产品。各监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实行全面监管,不仅要管有证照的生产经营者,也要管无证照的生产经营者;权利与监管责任必须一致,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企业要对其生产销售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负责,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检验检测机构要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法律责任。
  • [论坛]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007-08-31 15:2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产品除食品外,还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
      对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被吊销许可证照的生产经营者名单;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监督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法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有合法标识的产品。
      第四条 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违反前款规定,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在产品集中交易场所销售自制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当比照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的规定,履行建立产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销售;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六条 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应当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销售者的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条 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法律规定产品必须经过检验方可出口的,应当经符合法律规定的机构检验合格。
      出口产品检验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程序、方法进行检验,对其出具的检验证单等负责。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予以公布。对有良好记录的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简化检验检疫手续。
      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逃避产品检验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进口产品应当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进货人、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进口产品的进货人、销售者弄虚作假的,由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口产品的报检人、代理人弄虚作假的,取消报检资格,并处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第九条 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对销售者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出现产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十一条 国务院质检、卫生、农业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快制定、修改或者起草相关国家标准,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协调配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体系。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产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生产经营者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遵守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的情况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作为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定期考核的内容。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生,并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
      (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
      (五)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
      (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本规定的义务的;
      (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定的。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因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
      第十五条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下列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六条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七条 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授予其资质的部门吊销其检验检测资质;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发生产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安全事件时,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依照国务院规定发布信息,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第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举报的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本帖最后由 gulixiang 于 2007-8-31 14:38 编辑 ]
  • [论坛] 蒙牛生产考核文件(机密)

    2007-08-09 10:04:31

    液体奶察北事业部
    生产二处内部制度汇编


    第一部分:共项制度
    1、        生产二处人员出勤制度
    2、        生产二处人员三工转换制度
    3、        生产二处人员管理制度
    4、        生产二处培训考评制度
    5、        生产二处奖罚比例的考核制度
    6、        生产二处上交稿件考核制度
    7、        生产二处薪酬管理及审核制度
    8、        生产二处三E卡及旬清卡、台账填写制度
    9、        生产二处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
    10、        生产二处手机开机的管理制度
    11、        生产二处班组评比方案
    12、        生产二处办公室管理制度
    13、        生产二处办公室现场管理制度
    14、        生产二处行政人员值班制度
    15、        生产二处行政人员各岗位考核制度
    16、        生产二处工作连带制度
    17、        生产二处奖罚员工制度
    18、        生产二处市场链运行工作
    19、        生产二处岗位交接管理制度
    20、        生产二处会议制度
    21、        生产二处精神文明活动制度
    22、        生产二处预处理工段交接班制度
    23、        生产二处灌装工段交接班制度
    24、        生产二处包装工段交接班制度
    第二部分:专项制度
    一、质量考核制度
    25、生产二处市场反馈考核制度
    26、剔除市场反馈的相关规定
    27、生产二处市场反馈考核制度补充说明
    28、生产二处工厂质量事故考核规定
    29、过程问题考核制度
    30、成品库反馈的考核
    31、关于加班放卡、做出库产品的考核制度
    32、处理零包的制度
    33、手工清洗考核制度
    34、关于换样的考核制度
    35、关于报表不签字的考核制度
    36、保温室报表填写的考核制度
    二、成本考核
    37、物料衡算报表的考核制度
    38、上交报表的考核制度
    39、牛奶考核制度
    40、成品干物质考核制度
    41、容量的考核制度
    42、保温室牛奶回收制度
    43、关于操作工剪包回收奶制度
    44、关于辅料交接及多备料的考核制度
    45、关于辅料及物耗的考核制度
    46、辅料分线做耗用制度
    47、废品退库回收制度
    48、处理零包的制度
    49、成本处与设备处签订电子称的制度
    50、使用双氧水桶的通知
    51、生产二处费用预算考核制度
    52、用款计划及付款的流程及制度
    53、生产二处费用报销制度
    54、生产二处借款管理制度
    55、生产二处差旅费报销制度
    56、关于原辅料库管理及考核制度
    57、原辅料库制度
    58、生产二处产量考核制度
    59、关于生产任务交接的制度
    60、关于成品入库单上交的制度
    61、关于未完成产量的考核制度
    62、关于交原奶证明的制度
    63、关于影响生产能力的考核制度
    64、关于物耗的考核制度
    65、关于辅料及物耗的考核制度
    第三部分:各工段考核制度
    66、预处理工段违规操作考核制度
    67、包装工段违规操作考核制度
    68、杀菌工段违规操作考核制度
    69、灌装工段违规操作考核制度
    70、能源浪费考核制度
  • [论坛] ccaa新准则及考试大纲

    2007-07-19 15:29:51

    ccaa新准则及考试大纲

    ccaa新准则及考试大纲.rar
    (2007-07-16 09:50:21, Size: 594 kB, Downloads: 3)

  • [论坛] 食品GMP认证体系细部作业程序

    2007-07-10 10:49:19

    食品GMP认证体系细部作业程序
    一、 申请资格
    申请食品GMP认证,应具备下列资格:
    (一)领有公司执照或商号之营利事业登记证者。
    (二)领有经济部工厂登记证,并载有申请认证之产品项目者。
    (三)符合现行食品有关法令、食品工厂GMP通、专则及本规章有关规定者。
    (四)从事分装或改装产品之厂商,得申请食品GMP认证,惟其分装或改装前之产品应先取得食品GMP认证。
    (五)加工层次轻微之产品,得视同分装或改装产品。如判定困难时,得提请食品GMP技术委员会研议。
    二、食品GMP认证作业流程图
    三、认证作业说明
    (一)受理申请及登录
    1.申请食品GMP认证时,应检具下列文件,向推行委员会申请。
    (1)食品GMP认证申请书(如附件十一)。
    (2)公司执照或商号之营利事业登记证影本一份。
    (3)工厂登记证影本一份。
    2.其它下列文件,可径送认证执行机构办理资料审查作业。
    (1)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之学历证件与相关训练结业证书影本各一份。
    (2)食品工厂GMP通则及申请认证产品有关专则所规定之各类标准书。
    3.推行委员会秘书处于受理申请案件后,进行初步之资格确认。
    4.资格审查通过后,移请推广宣导执行机构办理登录。
    5.登录完成后,依产品类别转请认证执行机构办理资料审查。
    (二)资料审查
    1.认证执行机构应于申请案收文日起二星期内审查完毕,并将资料审查结果通知申请厂商,副本抄送推行委员会。
    2.资料审查未通过者,认证执行机构应以书面通知申请厂商补正或驳回。
    3.资料审查通过者,由认证执行机构报请推行委员会办理现场评核。
    (三)现场评核
    1.现场评核作业由推行委员会「食品GMP现场评核小组」执行,该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1)共同领队:食品GMP认证体系推行委员会执行秘书 一人
    (2)共同领队:食品GMP认证执行机构主管 一人
    (3)评核委员:经济部工业局代表 一人
    (4)评核委员:经济部标准检验局代表    一人
    (5)评核委员:行政院卫生署食品卫生处代表    一人
    (6)评核委员: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处代表    一人
    (7)评核委员:食品GMP认证执行机构代表    一人
    (8)评核委员:相关学者专家(视需要) 一至四人
    2.执行方法:
    (1)现场评核作业时间,原则上每厂安排一天。当天之午餐及休息时间由领队视实际情况决定。
    (2)食品GMP认证之现场评核程序如下:

    顺序



    工作项目



    预计时间



    人  员



    主 要 内 容



    1



    厂方致欢迎词



    5分钟



    工厂负责人





    1.厂方代表致词





    2.介绍工厂主要干部



    2



    评核小组致词



    5分钟



    领队





    1.领队致词





    2.介绍评核委员



    3



    工厂概况演示文稿



    20分钟



    工厂负责人





    1.公司营运概况





    2.工厂简介(含厂区环境)





    3.工厂组织与人事



    4



    加工流程及



    厂房配置演示文稿



    20分钟



    生产部门等





    1.加工流程





    2.厂房及机器设备配置



    5



    GMP实施



    现况演示文稿



    90分钟



    工厂各部门





    1.卫生管理制度





    2.制造管理制度(含制程及品质管制工程图等)





    3.品质管制制度(含异常处理、仪器校验、客诉处理、成品回收等)





    4.食品GMP管理制度(含文件管制、合约管理、内部品质稽核制度、供货商评鉴与管理等)





    5.仓储与运输管理制度





    6.员工教育训练制度





    7.食品GMP之建置经过





    8.现场评核路线图



    6



    讨  论



       



    评核委员



    厂方人员





    评核委员针对演示文稿及认证内容提出问题,厂方人员回答或提出说明。



    7



    资料评审



    90分钟



    评核委员



    厂方人员





    评审厂方与GMP有关之书面作业程序、标准、生产报表及纪录报告等书面资料。



    8



    现场评审



    60-90分钟



    评核委员



    厂方人员





    由厂方各部门主管陪同评核委员赴现场评审GMP之实施状况。



    9



    内部讨论



    60分钟



    评核委员





    由现场评核小组领队主持内部讨论,并请厂方人员暂时回避。



    10



    评核总结



    15分钟



    评核委员





    1.评核委员与厂方人员逐项确认评核缺点后,请厂方代表于「食品GMP现场评核缺点纪录表」上签名。





    2.由现场评核小组领队宣布评核结果。



    (3)食品GMP现场评核之评审结果汇总程序如下:
    a.现场评核小组于「资料评审」及「现场评审」后,应请厂方人员回避,并由领队召开小组内部讨论会议,讨论评核结果。
    先就各评核委员所提缺点事实逐项讨论,并列入「食品GMP现场评核缺点纪录表」,讨论时原则上以「共识决为主、多数决为辅」。若委员间未能达成一致共识,得由领队发动无记名投票表决。
    b.「食品GMP现场评核缺点纪录表」之缺点事项经讨论确定后,再针对各项缺点事实逐项讨论「现场评核表」之缺点及扣分项目,讨论时委员间如有异议,得由领队发动无记名投票表决。
    c.统计现场评核表之缺点及扣分项目,判定现场评核之评审结果。
    d.「食品GMP现场评核缺点纪录表」及「现场评核表」由推行委员会另订之。
    (4)现场评核结束后,由推行委员会行文告知评核结果,并副知认证执行机构。
    (5)现场评核通过者,当天由认证执行机构进行产品抽样。
    (6)现场评核未通过者,申请厂商应于改善后提出改善报告书,经推行委员会确认改善完成后,方得申请复核,如超过六个月未申请复核者,应重新办理资料审查。
    (7)复核仍未通过者,申请厂商于驳回通知文到日起三个月后,始得重新提出申请,且应另案由资料审查重新办理。
    (四)产品检验
    1.产品抽样由认证执行机构人员于工厂抽样。
    2.抽样检验未通过者,由认证执行机构以书面通知改善,申请厂商应于改善后提出改善报告书,经认证执行机构确认改善完成后,方得申请复验,惟复验以一次为限。
    3.复验未通过者,于申请案驳回通知文到三个月后始得重新申请,且应由资料审查重新办理。
    4.产品之抽样与检验费用依认证执行机构之既定收费标准酌收工本费,并由推广宣导执行机构代收转付。
    5.取样数量
    以申请认证产品每单位包装净重为依据:200公斤以下者抽10件,201至500公斤者7件,超过500公斤者抽5件。
    6.新增产品
    申请新增产品认证事宜,应备齐相关资料报请认证执行机构办理资料审查及产品检验。
    7.产品检验项目
    (1)各类产品之检验项目由食品GMP技术委员会订定。
    (2)产品标示应与其内容物相符,其标示方法并应符合食品GMP通(专)则之相关规定。
    (五)确认
    1.申请认证工厂于通过现场评核及产品检验,并将认证产品之包装标示样稿送请认证执行机构核备后,由认证执行机构编定认证产品编号,并检附相关资料报请推行委员会确认。
    2.前款所称认证产品编号共有九码,前二码为认证产品类别,第三码至第五码为认证工厂序号,后四码为产品序号。
    3.认证执行机构应将推行委员会确认结果逐案函知推广宣导执行机构,并副知推行委员会及申请认证工厂。
    (六)签约
    1.推广宣导执行机构于接获认证执行机构通知申请认证工厂通过确认函后,应函请申请认证工厂于一个月内办妥认证合约书签约手续;申请认证工厂逾期视同放弃认证资格。
    2.食品GMP认证工厂申请新增产品认证,应径向认证执行机构申办,经产品检验合格及确认产品标示后,函请推广宣导执行机构办理签约手续,并由推广宣导执行机构逐案报请推行委员会备查。
    3.新增认证工厂或产品,于办妥签约手续后,应由推广宣导执行机构函请推行委员会备查,并副知认证执行机构。
    (七)授证
    申请食品GMP认证工厂于完成签约手续后,由推广宣导执行机构代理推行委员会核发「食品GMP认证书」。
    (八)追踪管理
    认证工厂应于签约日起,依据「食品GMP追踪管理要点」接受认证执行机构之追踪查验。依认证工厂之追踪结果,得按食品GMP推行方案及本规章之相关规定,对表现绩优者予以适当鼓励;对严重违规者,得予取消认证。
  • [论坛] BRC全球标准

    2007-05-12 11:28:39



    |
    背景

    根据“1990年英国食品安全法案”规定,与涉及到食品供应的所有部门相同,零售商有责任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克尽职责,避免在研发、制造、配送、广告宣传或销售食品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

    零售商对其自有品牌食品的责任包括很多方面,在食品加工场地的技术表现的审核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每个英国零售商根据自己制定的内部标准,独自对食品的加工场地进行审核。大多数审核工作由零售商内部的技术人员执行,其他则交由独立的检验机构执行。1998年,英国零售商协会(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BRC)编写并引入“针对零售商自有品牌食品的供应商的BRC技术标准和规程”(BRC食品技术标准)。本标准最初是用于零售商自有品牌食品的供货标准,但近年来BRC 食品技术标准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工业的其他部门,例如:食品服务业和食品配料的生产。有很多具体事例表明BRC 食品技术标准不仅在英国本土之外被采用,

    而且已经成为一些公司编写供应商评估程序的基础架构。

    BRC食品技术标准”首版于1998年发行,现已进行了三次修订。“标准”的第四版已于2005年发行。每次的审议和修订,英国零售商协会都会广泛地征求建议,以确保可接受性和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形成最有作性的标准。2003 年1 月,为了反映“BRC 食品技术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变更,英国零售商协会认

    识到其名称和范围需要改变,并更名为“BRC全球标准──食品”。BRC相信通过这种变更,能确保与食品工业的其他伙伴继续合作,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并保障消费者安全。经过对零售商和股东征求意见,对“BRC全球标准──食品,第三版”有很多较大的改动,经过磋商、评审形成第四版。第四版与旧版本有相似的标准,而不同的地方如下:

    只有一种层次,取消了基础证书和高级证书的区分

    没有“良好操作规范的建议”的表述,因此认证机构不做相关的评估和评论

    为了与评审过程相适应,合并了一些要求和条款

    评审过程中,根据基于不符合项的数目和性质的计分系统,得出结论,并确定评审的频率

    要识别对那些需要良好建立,持续监控并保持,并且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信誉有重要意义的特

    定要求

    | 通过表格和图示,提供了更详细而具体的认证流程

    | 对规程中特定扩展的细节,进行了合并

    在过去版本的标准中BRC虽提出了“良好操作规范的建议”,但现在认为可以创建一系列适当的特定产品或者流程来充实标准。BRC也拟认可国际上已经明确的“最好操作指南”。同所有版本的BRC技术标准一样,BRC认可了在出版发行和全面应用之间存在“转换期”。至于“BRC全球标准──食品”,其转换期是2005112005630,并且在2005630日后,将不再认可依据第三版执行的评审。所有在200571日前通过评审发出的证书在其规定期限内仍然有效。


    BRC全球标准.doc
    (2007-05-12 11:21:55, Size: 181 kB, Downloads: 0)

  • [论坛] Iso2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22000应用指南讨论稿

    2007-04-25 09:17:34

    Iso2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22000应用指南讨论稿

    [ 本帖最后由 gulixiang 于 2007-1-22 16:16 编辑 ]

    Iso2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22000应用指南讨论稿.pdf
    (2007-01-11 14:36:29, Size: 186 kB, Downloads: 20)

  • [论坛] gb5749_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稿)

    2007-04-13 09:29:20

    现在网站上挂的是报批稿,我把正式版发上去,请管理员挂到网站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gb5749_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pdf
    (2007-04-13 09:13:10, Size: 787 kB, Downloads: 2)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