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一个很公开的人. 我乐于交往,也忠于自己的职业,如果你爱我,就进来吧! 丰富的工艺饼干和工艺糖果项目开发经验,在国内最先开发出打印饼干和打印糖果,同时本人主导开发的工艺饼干工业化生产项目日渐成熟。有意做工艺饼干和工艺糖果的朋友们,请电15858213840,QQ416889198

发布新日志

  • 王炼利:告诉你一个震惊的高房价真相

    2010-03-12 01:30:53

    中国房地产业中的道道坎坎实在多,人们很容易将表象当真相。将表象当真相,有人就会偷着乐!
        两会期间,有代表说,房价高的实质是地价高 ,需要将地价降下来。这种说法获得代表们一片掌声!
        人们普遍认为,土地是国家的,国家只要将地价降下来,房子就不贵了。事实是这样吗?人们哪,你们太不明真相了!
        当然,我以前也曾经这样认为过。但“认为”只是种感觉,感觉不能作为依据,我必须找事实做佐证,为了找到佐证,在2006年底,我根据在权威的“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上登载的2003年到2006年9月的《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汇总表》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公布的《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按照每一个土地出让合同号,将每一个出让地块的地点、地块面积、有偿使用方式(分挂牌出让、协议出让、项目招标出让、公开招标出让等)、土地用途(分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商品住宅用地、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实收土地出让金等逐一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令我自己大吃一惊的结论:在房价高涨的2004年和2005年,政府部门收的土地出让金低得惊人!同时我也发现了为什么土地出让金会这么低的秘密、土地出让制度的弊端根源在哪里——我毕竟搞了十年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九十年代初就持有上海市审计局颁发的建筑工程审计岗位证书、安装工程审计岗位证书。
        本着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良知,我写了3.5万字的《弊病丛生的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解剖上海土地麻雀》,将发现的问题图表化,并将分析的步骤一一列出。此文在高层内参《香港传真》上全文刊登。
        2007年4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接到举报,要来上海调查有关陆家嘴中央公寓楼盘买卖方面的问题,柴静听人介绍说我对上海房地产问题有颇多分析,就希望我能接受采访,主要让谈我对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看法。我就在浦东东方路向城路上的一家宾馆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柴静提问,我回答。录制完毕,告诉我将在4月21日的晚上央视一套《新闻调查》时段播放。到了4月21日早晨,《新闻调查》栏目的小伙子仲伟宁打电话给我,说有关我的镜头全部删了,领导通不过。他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而我一个劲地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们知道了一些真相也就可以了。”仲伟宁在电话中问:“王老师,你的心态怎么那么好?”我回答“我根本就没有指望过能播出!”
        无独有偶,《经济观察报》主编仲伟志看了此文后,让我分成几篇,《经济观察报》准备分期刊登,我分成了六篇,寄给了《经济观察报》,仲伟志说改得很好。但是我很快又接到他的电邮,说是不方便登载了。
        完整的《弊病丛生的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解剖上海土地麻雀》一文,应该将土地价并不决定房价高低、相反,是房价拖涨了地价的真相梳理清楚了,可是,这是一篇用大量表格说明问题的文章——我分析的依据《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汇总表》、《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就是由几千个土地出让项目组成的表格,经过我的整理,这些表格“活”了,能说话了,能说明问题了!但我不可能在博客上发表这样的表格,所以,认真的读者要信服我分析的结果,还真需要看我的全文。不过,既然条件不允许我发表表格,我就在此简单叙述一下。相信还是能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

       (一)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是出乎想象的低;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土地价格是出乎想象的低。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在用人民币计取土地出让金的统计数字中,2003年,上海出让土地面积610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91.75亿,出让每平方米土地政府收取不过150.4元,2004年,出让6573.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出让金140亿,平均出让金价213元,2005年,出让5941.3万平方米,实收出让金100.4亿,平均出让金单价169元,2006年1~9月,出让面积3637.2万平方米,实收出让金50.1亿,平均出让金单价137.9元。(此处统计的出让土地面积数字比《上海统计年鉴》公布的少2%,因为我将缺乏对应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的出让面积项都剔除了)
        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即政府直接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市场上),由于土地出让的方式分挂牌出让、协议出让、项目招标出让、公开招标出让等,每种出让方式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挂牌出让”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最高,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和协议出让收取的土地出让金都很低,工业用地又比住宅用地收取的出让金低出许多。按“平均价”计,2005年“挂牌出让土地价”是3644元/m2,“协议出让土地价”是1542元/m2,“公开招标出让土地价”1363元/m2,“项目招标出让土地价”740元/m2,“邀请招标出让土地价”647元,没有前缀的“招标出让土地价”是1625元/m2,另外还有“公开招标”的特例,譬如土地出让合同 “沪房地普字(2005)040号”,是普陀区的金光北块一期配套房,土地价每平方米324元,楼面价218元。再譬如在浦江镇的六块世博会动迁基地,土地面积共67.73万平方米,土地等级为六级,土地出让合同是 “沪闵房地(2005)230、231、242、243、247、248号”,笔者在《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查到在这六块土地上,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总价是568.97万元人民币,再根据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总价的30%的规定,计算出土地总价(也就是得地者付出的总价)是1896万,这样,每平方米的土地单价是1896/67.7=28元/m2,由于这六个地块容积率都为1,土地单价28元也就等于楼面单价28元。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单价则是568.97/67.7=8.4元/m2。这样的土地价和土地出让金价,能说高么?低到不可想象呵!
        2004年,地处黄金地段的老西门和豫园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的“协议出让”楼面价只有每平方米112.5元、67.7元,土地单价274.5元、161.1元,出让土地面积分别是9.4万平方米和14.9万平方米(合同号:黄房地【2004】57号、64号,土地单价根据政府实收出让金单价是土地单价的30%计算,政府实收出让金是773.7万和721.8万元),这样便宜的土地价,不知道这些位于中心区中的核心区的拆迁户的拆迁补贴是多少?在这23.33万平方米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上造的房子,又会以什么价格卖出去?
        为了招商引资,上海的工业地价是很便宜的——到2006年上半年,上海八级、九级地段的工业用地协议出让单价有的还不到90元(楼面价),普遍是133元(楼面价)、175元(楼面价),最多200元(楼面价)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二)人们所说的“地价高”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地价高”的问题,我们必须将最后得地造房子的房地产商和最初从政府手中转让到土地的房地产商分开,能从政府手中用很便宜的价钱转让到土地的,往往不是最终造房子的。我有个朋友属于“最后造房子”的房地产商,他告诉我,他造房子用的地,都是转卖过三、四次了;有的房地产商造房用地,是经转卖了五、六次,地价对于他们,当然是太贵了。我这个朋友还说,他不会做直接从政府手中得地的梦。即使土地转卖了三、四次,他还是有赚的。
        房价涨带动了地价涨是假象,从2006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传来的数据这样显示:与飞涨的房价相比,地价上涨是不足道的。2003年5月,与南京路永安公司只隔一条马路的九江路福建中路6713平方米商业用地出让,每平方米楼面价6252元人民币;2005年9月,与大世界只隔二条马路的金陵东路西藏路3998平方米商业用地出让,每平方米楼面价6631元人民币,两年多时间内,上海最繁华商业地段的商业地价就只上涨了6%!而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住宅房价上涨了多少?当然地价的确在涨,那主要是“挂牌出让”的土地价在涨。但挂牌出让的土地仅占2004年、2005年上海市政府对房地产业土地供应面积的5%、11%!因此,起码2006年的房价上涨是没有理由从“土地上涨”中找借口的!
        由于地价对于房产开发的影响是滞后的,2006年前后还在使用前几年置下的低价地的房地产商,他们喊“地价涨”,是为进一步涨房价找借口。
        不明真相的人说“地价上涨影响房价”,其实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总是先涨房价,再涨地价的。没看到还未等土地“升值”,房价就上蹿得老高了!
    这两年的土地价我是没有作统计分析,因为从2003年到2006年我做了这么详细的计算,有关方面就是不理你,我也不劳神了,反正已有的计算足够能说明问题了。
        大家今天知道了政府供应的土地非但不贵而且还是“超低价”,然而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并非是为市民“超低”的,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房地产商中的“凤毛麟角”将从一级市场得来土地能炒卖出个好价钱,同时又能使土地转让市场四茬五茬的接盘者多少也有点钱赚。至于买房者,注定是被宰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一级市场上的土地有什么理由这么便宜?

        (三)土地出让金分“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两部分

        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是照搬香港的。在香港,这个制度为港英政府的财政收入服务,谁出价高谁得地,土地出让金就是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在内地,这个制度主要为相关利益者服务,这个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收取出让金本身,而在于要收取“出让土地使有权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因此,土地出让金分为“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两部分。
        在我们这里,土地出让如同其他国有资产出让一样,买卖双方都在算两笔账。一笔账是土地(国有资产)本身值多少钱,一笔账是要得到这块土地(这笔国有资产)的使用权需要付多少“交易费用”。即账面价格(有没有低估暂且不管)和交易价格。这两部分价格合计就构成国有土地或国有资产出让的全部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这两笔账是一会事,土地所值(资产所值)就等于为了得这块土地(这笔资产)所需要支付的,而我们这里,一笔生意就必须算两笔账。因为两笔账的“落入口袋”不一样。在香港,全部土地出让金归香港政府,在我们这里,是“桌面上的”出让金归政府财政,“桌面下的”归谁则除了“案发”,只有天晓得。
        在香港,政府掌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但谁来承让土地使用权,由市场来说话,由“出价”来说话,出价高者得地,天经地义。在内地,政府不但掌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还掌握“由谁来受让土地使用权”的决定权。这两个权利哪个大?当然后一个大!那怎样得到后一个权利?一靠“关系”,二才是“金钱”。因为中国凡能在生意场上称得上“关系”的,这“关系”的价值往往远不够用金钱来衡量!
        话说回来,“关系”是比金钱金贵,但金钱也能换来“关系”。所以,才有“桌面下”的交易。
        因为存在桌面下的交易,桌面上的交易价格才“看起来很便宜”。“少收土地出让金”少收的是进入财政的部分,少收的是“桌面上”的部分,另有“桌面下”的部分、进入“关系”口袋的部分是不见阳光的。那得地者会“亏”吗?才不会。需要得地的商人非常精确地掌握着与政府打交道的得失分寸:本来得一块地应该花消1000万元,其中30%是缴纳土地出让金,70%是支付开发成本;经过“操作”,“桌面上”交200万土地出让金,“桌面上”交467万开发成本,“桌面下”的“交易费用”233万,房地产商总计化900万就得到了土地,整整省去10%的得地费用,还落得皆大欢喜。而官方宣布的中标价是667万:30%的土地出让金是200万,70%的开发成本是467万,全都上缴政府有关部门,真是天衣无缝。若问为什么是这个中标价?你管得着吗!
        那些栽在“土地”上的官员,不就是这么“栽”的吗?我承认我没有证据,官方没有具体公布过“栽倒”的官员“栽”的过程,然而我是根据数据在怀疑,由怀疑导出我这样的推理。

        (四)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商怎样分好处的?

        政府从“土地使用权利出让”中得到了土地出让金,但更重要的是官员个人来自得到了得地者——主要是房地产商支付的不进入财政的 “得地权利交易费”,这两项就是内地政府和政府官员在“土地使用权利出让”中的全部所得。房地产商也有所得,他实际交付的土地费用比应该交付的要少,这也是房地产商的一种所得,但这决不是房地产商从现有土地制度中的主要得益之处,房地产商的主要得益之处是:有转让、抵押、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即有着炒卖土地包括炒卖土地上附着物——房产的权利。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给了土地转让以限制,限制条件是“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但是,法律条文是敌不过房地产商的智慧的,现在有几个房地产商是在转让房产地产的?他们是“转让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大多是项目工程公司,转让了公司就等于转让了项目工程;转让房产地产等具体工程还要交土地增值税,转让公司连土地增值税都免去了——全部归地方政府所得的、房地产业缴纳比例达70%的土地增值税,偏偏是地方政府最不肯积极收取的税收!1999年到2005年,全国的地方税务局总共只收到298.4亿土地增值税,并且47%是2005年这一年缴纳的!而298.4亿土地增值税只占同期地方税收40769.4亿的0.7%(见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政务公开→税收统计),298.4亿中属于房地产业支付的大约还只有200亿。
        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第483号令修改土地使用税率,这个修改让外资企业用地税率与内资企业用地税率得到了统一,但由于房地产业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不过占整个土地使用税的4%,即使修改后城镇土地使用税率比原先提高两倍,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部分的承担主体95%以上仍是非房地产企业。
        政府之所以不忍收房地产业的税费、政府之所以给房地产商炒卖土地炒卖房产的权利,在于最初几代房地产商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政府官员利益与房地产商的利益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在上海的土地出让中,还有一种让房地产商“靠政策得地”的说法。这是怎么操作的呢?出让土地面积分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和“带征地面积”。所谓带征地,是不属于项目建设用地的附带征地,是应政府需要而“带征”,其用途多属于“公共用地”。本来,土地出让总价是按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计算的,开发商需要的只是项目建设用地;但你要得到建设用地,就要在带征地上承担土地开发费用,开发后的土地仍归政府。所谓“靠政策得地”,就是你得答应为政府免费开发一块土地,政府才会根据这个政策给你需要的一块土地。而房地产商开发“带征地”则是盼望“行得春风有夏雨”,盼望政府的回报能超过房地产商在带征地上付出的“开发费用”。
        这也能称为市场?很难。
        但我们因此理解了政府不愿多收房地产商税费的经济学意义——本来就不是市场交易,怎么能要求这个交易按市场规律办事?
        不是市场交易,房价地价上涨的借口就被釜底抽薪。
       
       
    (五)是中国法律在支持中国房价的暴涨

        国务院第55号令第四条赋予“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的权利,《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这样制订:“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这就颠覆了罗马法系中使用权者不得有处分权的规定。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核心,处分权包括了转让、出租、抵押、赠与、继承、销售、封存、丢弃等权利。国务院第55号令和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使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具备了处分权,使用权就成了事实上的“有期限的所有权”。我国的土地出让制度就成了允许和鼓励土地炒卖、允许和鼓励不动产炒卖的制度——“炒卖”皆因“处分权”而来——如果没有转租权、转让权、抵押权等“处分权”,土地就不可能通过土地使用权利的交易而增值,土地使用权也就不过是实物意义上的对土地的“使用”而已。
        使用权人兼拥有处分权,这在西方法律制度中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公元六世纪制定的《法学总论》即罗马私法第五篇中明确规定:“使用权人不能把使用权出卖、出租或无偿让与他人”;《法国民法典》第631条规定:“使用权人不得出租或出让其权利于他人。”;《德国民法典》第1080条条文是:“用益权不得转让。”“用益权既不得抵押,也不得用作担保或者再设定用益权。”用益权是所有权的组成部分,是比使用权内容更广的一种权利,用益权不得转让抵押,使用权更谈不上转让抵押了。
        为什么呢?因为“转让、出租、抵押”这些“处分权”才构成了所有权中的核心权利。当所有权者把使用权出让后,使用权者行使“转让、出租、抵押”权利势必会削弱所有权者的权益!试想,如果是你的房子出租给别人后被别人转租出去、你的房子出租给别人后被别人抵押了,你作为所有者,你的利益不是被削弱、被侵犯了吗?所以,民法法系都明文禁止对“使用权”这个权利的出租、抵押、转让。普通法法系的英国法律允许不动产承租人对不动产的转租转让,但大多数不动产所有者却通过立契约的形式禁止承租人转租转让,即不让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来削弱自己的所有权。
        然而,西方法律制度中对使用权人的权限限制,到了我们这里是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权=有期限的所有权,就是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实质。并且这种有期限的所有权在我国还被提前兑现——我国规定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就能动用转让权,国外的惯例是土地承租人在完成全部建筑物以前,不得转让土地使用权——因为房产和地产不能分割交易。
        所以,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就是由土地使用者动用“处分权”来“处分”使用权的制度,是让“使用权”为“处分权”服务的制度。而我国房价的暴涨,就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被土地使用者“处分”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恶果。
        自从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的特大城市上海移植了香港土地制度中的核心部分——批租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准许转让、抵押、转租土地使用权开始,中国的城市就都步入了高房价、高地价的陷阱——土地炒卖就是由于土地的使用权者具有了对土地使用权的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所致,而在市场经济的鼻祖西方国家,公有土地国家不准这么做,私人土地业主一般不会同意这么做。也因此,这些国家“市场化”了几百年,老百姓的住宅用地价并没有因为“市场化”而“化”上去。
        必须指出,当十九世纪精于法律的港英政府制订了把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全都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港英政府的殖民心态就曝露无遗——正是因为他们出让的土地本来就是中国“出借”给他们的,他们不会对真正的土地主人负责,在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前提下,让使用权人能同时具有对使用权的出租、抵押、转让等“处分权利”,这正是港英当局用法律形式对炒卖地产者提供的“炒卖权”保障——所以香港的房价地价都很高呀!
        这个制度移植到我们这里,自然也导致了我们这里的房价飙升。于是我们不得不问:我们移植这个制度是为了什么?就为了侵害土地所有权人——全体人民的利益?就是为了方便一部分房地产商炒卖土地炒卖房屋?逻辑很难解释得通。

  • 王炼利 ——解剖上海“土地”麻雀

    2010-03-12 00:55:07

    [北京大军观察中心编者按:现发出王炼利和丁立民两人的有关房地产研究的文章,目的是阻止地产和住房这一资源过度向政府、开发商和少数私人手中集中,房地产业目前是中国市场化革命问题最多的领域,除了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有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总之,目前看不从政治方面进行反思难以解决大众无房的问题。]

    弊病丛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储备制度

    ——解剖上海“土地”麻雀

    王鍊利

    2007年4月13日

    lianli1208@163.com

        在这篇篇幅不算太短的论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的文章呈现在读者眼前时,请大家务必先掌握这样几个地产运作基本概念:

    1. 土地使用权出让: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出让在土地一级市场进行。

    2. 土地使用权转让:指已按规定得到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按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其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

    3. 购置土地面积:指通过各种方式(招标、挂牌、拍卖、协议、划拨等)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4. 开发土地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购置或新征用土地进行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工程建设及场地平整(简称七通一平)的面积。土地开发过程也就是将土地从“生地”变成“熟地”的过程,对旧城改造所进行的七通一平也属于土地开发。

    5. 待开发土地面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进行开发的土地面积。

    6. 土地开发投资额:指在土地从“生地”变成“熟地”过程中所投入资产和对旧城改造七通过程中(不含一平)投入资产。在针对农村的统一征地开发成本中,包括了动迁和劳动力安置成本。

    6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积压是“空转”出让所致

        从1995年到2005年,十一年中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共购置了7300万平方米土地,完成土地开发面积4400万平方米(引自《中国统计年鉴》)。然而,这十一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面积只是1990年到1994年五年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90年代前期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地面积的79%——前五年的得地面积约9200万平方米——截止到1994年,上海市政府共向社会出让土地面积9907.34万平方米,其中非成片开发地块上的工业用地出让663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出让对象是非房地产企业。(数据来源:年鉴类刊物——《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上海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编)。

        1995年这一年,上海房地产企业的待开发土地面积足足有6521.7万平方米(建设部网站《1995年各地区土地开发情况表》)!是后十年购买土地总面积的94%。所以,即使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这后十年中把完成开发的土地全都转卖出去、并且没有把未开发土地转卖到非房地产业系统,那么到2005年,房地产业未开发的土地面积也足有9000多万平方米:1995年待开发6522万平方米,后十年间购置6900万平方米,共计13422万平方米,减去1996年~2005年 开发的3600万平方米、2005年正开发面积估算600万平方米,差数是9222万平方米。

        上海在90年代前期有多少房地产企业?这些房地产企业对土地的吸容力怎么会那么大?

        1992年,有着11812户工业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678户(1990年数据)的上海第一波“房地产热” 开始涌现,随之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包括各种企事业单位的房地产公司一下冒了出来,这一年上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有849家,1993年增加了67.8%,达到1425家:本市1000家(增加424家)、中央部属单位和外省市在沪组建公司217家(增加167家)、外商投资企业208家。1425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包括专门为受让批租土地而成立的195家公司。这195家公司中,纯粹中资的仅25家,外商独资52家,中外合资118家。另外,为配合外商投资建设内销商品房,1993年还成立了外商投资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20家。自此,上海全城卷入了房地产大潮(资料来源:《上海市房地产市场(94)》P25)。

        巨量的土地积压在房地产业,主要是积压那些专为受让批租土地而成立的公司,特别是积压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浦东新区成立的以各开发区名称冠名的公司。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这些开发公司,就是为了让这些公司承让政府出让的土地使用权然后再把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去——政府自己不能做土地买卖,要与国际接轨的政府就成立“开发公司”,让这些开发公司代替政府做买卖。而土地要从政府手里移交到“政府的公司”手里,是通过“空转土地使用权”。

        所谓“空转”,是指政府没有拿出一分货币而是以一张“空转”的支票作为对土地的投资,土地因为政府的“投资”有了价值;开发公司则没有交纳一分货币而“空转”到了成片的、被注入价值了的待开发的土地。在浦东,“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可以是已经完成市政设施的土地,也可以是成片待开发的土地”(见《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地管理若干规定》,1990年9月10日发布),政府把土地使用权出让给这些公司,由这些公司来经营“从生地到熟地”的土地开发,并授予这些公司能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赠与、出售和交换)、抵押、出租的权利。

        到1995年,浦东各开发公司累计受让的“空转”土地面积是6324万平方米(引自《土地空转,滚动开发》,前浦东新区建设局局长助理、前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马淑燕撰文http://www.spred.net/all/e-book/2000/2000-5/snhg_detail.htm),占浦东出让地块总面积8673万平方米(包括内、外销)的73%。占全市出让地块总面积11111万平方米(包括内、外销)的57%;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即生地变熟地)3079万平方米,累计转让土地面积2100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地产市场(96)》P49,但《上海房地产志》提供的累计转让土地面积数据有所不同,《上海房地产志》提供的数据是:到1995年为止,浦东各开发公司的累计转让土地面积是1814.69万平方米,该数据可能扣除了从开发商中“回收”的土地面积)。

        从土地“空转”得来到土地“转让”出去,这期间的回报是实在和丰厚的。先看开发成本:1991年,上海市统一征用农业用地的土地开发成本是每亩26.3万元,包括动迁和劳动力安置费用(此费用占29.3%),折合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是394.5元,(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地产市场(92)P124》)。

        再看得地成本:虽然开发公司以“资金空转”得到了使用权,但等到土地产生了转让收入时是需要归还政府“空转资金投入”的(起码理论上需要),那么政府的“空转资金投入”是多少呢?在重点开发公司受让的6159万平方米土地上,政府注入的“空转资金”是61.3亿人民币(引自《土地空转,滚动开发》,前浦东新区建设局局长助理、前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马淑燕撰文),这也就是90年代初政府“赋予”这些征用来的土地的价值,这些价值是人为赋予的,但却是实在的,这便是这些公司当从“转让”上取得收入时要归还政府的真金白银,也就是政府对这些“政府公司”延期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价格。这价格换算为单价是平均每平方米99.5元,每亩6.6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前期,浦东各“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开发公司”其开发土地的成本加上受让土地的支出(得地成本)是平均每平方米497元(计算式:395+102=497)。那么转让价格是多少呢?

        1994年上半年,陆家嘴金融中心的熟地转让价是500-600美元/m2,陆家嘴其他地区熟地转让价是300-400美元/m2;金桥出口加工区工业用地的熟地转让价是50年使用期118美元/m2,30年使用期104美元/m2,生活区用地的楼面价是200~250美元/m2;外高桥保税区工业用地的熟地转让价是140~160美元/m2,商贸用地的熟地楼地面转让价是180~220美元/m2。1997年,外高桥地区综合用地的土地价是950元/m2人民币(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地产市场(94)、(98)》)。

        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开发公司就这样以“空转”受让的方式获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从而拥有了不断增值的土地资本,能每年从中外金融机构获得大量的抵押贷款和银团贷款,用这些资金来滚动投入土地开发,再以土地转让收入偿还借贷。

        土地从“空转”中得,赢利从“转让”中来。“空转”使土地有了价值,“转让”使土地得以大幅升值。然而,从1996年起,“转让”风光不再。

        到1995年为止,浦东各开发公司累计开发土地面积3079万平方米,到1996年,开发的土地面积一下跌为负的10万平方米,1997年开发393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上海房地产市场(96、97、98》)。1998年以后土地开发情况更不景气:1995年、1996年时包括浦东在内的全市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开发投资还有五、六十亿之多,1998年只有18亿元,1999年更跌到14亿元,进入21世纪回升到20多亿元,一直到2004年,全市土地开发投资才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注:这倒充分说明已开发土地的供应量其实很“富裕”。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1998年全市土地开发投资骤减不是偶然的,这是1996年开始浦东土地转让数量大幅回落的滞后效应。 1993年浦东“空转”土地的转让面积累计已达546万平方米,1994年和1995年的转让面积都是630多万平方米,1996年一下跌落到280万平方米,1997年是250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上海房地产市场》)。现在我们能通过搜索引擎查到“到2001年土地空转制度基本结束时,浦东共计空转出让了土地88.6平方公里(即8860万平方米)”(《国际金融报》2005年4月18日第15版:“土地转让”和“阳光财政”,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特稿),却无法查到到目前为止这些“空转”来的土地总共开发了多少、转让出去了多少;我们只能根据来自各开发区的不同年份的不完整的“转让出去的土地面积”,估计到2005年为止,浦东受让“空转”土地的开发公司其转让出去的土地面积在3500万平方米左右,转让出去的土地面积只有“空转”得来的土地面积的40%。 “空转”造成的土地积压面积大约超过5300万平方米,超过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全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面积总和5011万平方米(购置土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接近于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上海城镇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的土地面积5178万平方米(注:5178万平方米中土地不包括协议出让得来的土地992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站)。

        是“空转”让政府只消开空头支票就能无本生利,巨利的诱惑再加上是政府自己在遥控操作,使得政府大胆放心将更多的土地投入“空转”,“空转”后是否能转让出去,政府顾不上管,由此造成了巨量的“存量土地”。“存量土地”集中“存”在有实力的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开发公司”——土地积压其实还是积压在政府自己手里。

        所以,浦东土地的大量闲置一开始并不是开发商在有意囤积居奇,这是政府的“失算”。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对浦东土地的实际需要与政府对土地的“计划出让需要”相差悬殊造成。土地出让是在“计划”着进行,土地转让却市场化了——90年代前半期的浦东投资者大多是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的,他们不受“计划”影响。

        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当年低价受让政府土地的土地使用者是完全有可能故意囤积土地的,因为绝大多数土地从90年代前期的土地一级市场得来,一级市场得来的土地着实便宜,而2001年以前凡储有土地的开发商转让土地的价格也不可能贵,好不容易熬过了上世纪90年代盼到了房价疯涨的年景,房地产商希望把土地“高抛”,再“高抛”。

        当巨量的土地积压由政府“空转”造成,那谁来追究政府的责任?现实是,非但不会有人来追究政府责任,相反“空转”还被当成引以自豪的业绩:“浦东开发十年,吸引总投资逾百亿美元,其中70%以上为重点开发公司以地招商所引进的”(马淑燕:《土地空转,滚动开发》), 那么,献出土地来成全政府招商的农民得到多少好处?他们真实得到的好处与各级官员上报的好处相称吗?吸引了逾百亿美元的投资,人民化出的代价又是什么?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不成立“政府公司”也能招商、也能出让土地、也能收取土地出让金——土地是人民的,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人民向外商收取土地出让金天经地义。只不过如果不成立“公司”,很多“操作”就不方便、不顺畅,就少了“市场经济”这堵“挡风的墙”——今天回过头来看,就是这么一回事。

    土地应该是什么价格?

    上海土地市场没有市场价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到2004年,上海房地产业购置的土地面积分别是1010.3万平方米、1469.1万平方米、1038.76万平方米;购置的总价分别是139.9亿、173.3亿、172.1亿;平均土地单价是:2002年1385元/m2,2003年1180元/m2,2004年1657元/m2;根据浦东新区公积金中心曹徵明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总176期)》登载文章,2002年土地平均中标价是705元/m2,2003年土地平均中标价是1581元/m2;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站提供数据计算,2004年房地产行业的公开招标土地平均中标价是1358元/m2,2005年是1234元/m2(并非笔误);2004年挂牌平均竞得价是1730元/m2,2005年是3644元/m2。

        这些数据是上海全市土地市场的“市场价”吗?不是。

        虽然上海的“市区面积”从1990年的748.7平方公里扩展到1997年的2643.03公里再扩展到2005年的5155.01公里,但常住人口密度(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在每平方公里2万到4万的仍然集中在9个中心城区(面积289平方公里),宝山、闵行、浦东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四、五千人,其余行政区大多是每平方公里一千挂零,最多两千人(嘉定区)。而每平方公里一千人到两千人的行政区的区域面积却占了全市市区面积的72%。这些区在上海的土地等级划分上都属于八级到十级地段(崇明县是十一级,滩涂地是十二级),并以十级地段为多;宝山、闵行、浦东新区区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的23%,中心城区只占5%,然而占市区常住人口38%的居民是居住在面积占5%的中心城区(1996年时52%的居民居住在占3.51%的中心城区)(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003年到2005年,上海土地一级市场向全社会出让(包括向房地产商出让)一级至四级地段土地(大致相当内环线界内4/5面积,约85平方公里)只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2.8%、2.1%、0.8%,出让九级及九级以上地段土地约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56%。(根据上海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站登载《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数据计算)。这说明,在土地一级市场上,繁华和较繁华地段出让的面积已经少到微不足道,其对一级市场地价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而出让远郊土地(包括崇明县的土地)要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远郊的地价在影响上海整个一级土地市场价格。

        因此,以上的“中标价”、“挂牌价”都不能代表上海整个土地市场价格,更何况土地二级市场的转让价我们还无从知道!

    土地不是普通商品

        那么,从已经成交的土地价格上能判断上海的土地价究竟是高还是低吗?那要看以什么为参照系,如果以欧美亚发达国家地价绝对值为参照,欧美亚发达国家是严格区分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商业用地价格是住宅用地的155倍(伦敦)、18倍(旧金山)、2.4倍(巴黎)不等。相比之下,上海的住宅地价高极了,而商业地价又低极了;而如果是以香港地价绝对值为参照系,上海的土地价就很便宜。

        表一、80年代末欧美亚城市土地价格

    东京

    巴黎

    台北

    大阪

    汉城

    伦敦

    法兰克福

    旧金山

    住宅地价(日元)

    1080000

    489200

    261905

    227060

    51480

    35964

    32448

    19599

    商业地价(日元)

    14800000

    1174080

    1047618

    6100000

    1084200

    5565930

    150072

    352783

    住宅/商业

    7.3%

    41.7%

    25.0%

    3.7%

    4.7%

    0.6%

    21.6%

    5.6%

        资料来源:赵尚朴:《欧美亚各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研究》, 1996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

        表二、80年代末欧美亚城市土地价格(折1988年人民币)

    东京

    巴黎

    台北

    大阪

    汉城

    伦敦

    法兰克福

    旧金山

    住宅地价(元)

    31409

    14227

    7617

    6603

    1497

    1046

    943

    570

    商业地价(元)

    430414

    34145

    30467

    177400

    31531

    161868

    4364

    10260

        1996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欧美亚各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研究》这本书是潜心研究国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多年的原建设部城乡建设研究所研究员赵尚朴先生著的,《80年代末欧美亚城市土地价格》用日元标价,资料可能来自日本(赵尚朴先生早年是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

        我们看到: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除了日本,城市的住宅地价并没有涨到天价,与这些国家的居民收入相比,他们的住宅地价才真正是便宜,如果折成楼面价,那就还要便宜!所以,“经济发展了地价应该上涨”是有条件、有尺度的,而居民住宅用地与商业用地要严格区分、住宅用地价要远远小于商业用地价,这才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都遵循的——这是涉及到社会安定政权稳定的大事,哪个政府敢掉以轻心? 

        此表东京地价最高,商业地价高到相当于每平方米43万人民币(1988年汇率)。东京地价为何最高?据赵尚朴先生研究,是各行各业的大企业都囤积土地参与投机,结果,1955~1980年25年间,全日本批发物价上涨2倍,消费物价上涨4倍,土地价格上涨32倍,在投机需求拉动下,东京地价在1983年~1988年五年中涨了3倍。日本国土是美国的1/24,地价总值却是美国的2倍,居80年代末世界各国地价总值之首。土地上涨使日本社会矛盾空前尖锐,1988年,自民党公开反省“我们自民党在战后的经济恢复和起飞方面是成功的,可是在土地政策方面是失败的”,“我们土地政策的错误,就错在拿不是商品的土地当做商品来对待这一点上。” ( 赵尚朴:《欧美亚各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研究》 P25、P26) 

        1988年12月,经历了由土地投机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的日本痛定思痛,在周密对比了世界各国土地政策以后,公布拔本塞源的《土地基本法》,日本的土地政策由此发生划时代的转变,开始了使私有土地还原为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资源的努力,并用税收杠杆来保证《土地基本法》得以实施。自那以后,日本土地市场价格长期下跌,炒风不再。一直到2006年秋天,日本国税厅公布的数据才显示了东京土地均价比上年上涨5.4%,而上年的上涨幅度是0.4%。(关于东京土地上涨信息,见:s.xinhuanet.com/world/2006-09/17/content_5100162.htm)

        我们一直以为资本主义社会既然强调产权明晰到个人,在土地上问题上也一定是持有这种观点。然而,根据赵尚朴先生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观念已经成为历史残迹。城市土地利用社会化进而实现土地公有化的思想已遍及全球”,“英、德、法等国采用渐变的办法,一方面采用立法、行政、税收等社会化的手段使城市土地的使用纳入社会化的轨道,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收购和发动先买权等办法,用发给补偿金的办法扩大公有地。现在,瑞典、新加坡已经基本实现了土地公有制。其他国家的土地公有正在扩大中。” ( 赵尚朴:《欧美亚各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研究》P31)

        由于英、法、德、日私有制土地较多,实现土地公有需要庞大的收购补偿费,所以他们采取渐进法,利用土地征购和先买权制度不断扩大公有地;而瑞典和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容易实现土地公有制。

        “英国的土地公有化分为两个部分。即土地的全面公有化和土地的部分公有化”。全面公有化指扩大公有用地,把土地所有权逐步转移为国家所有或公共团体所有,成为公共用地。部分私有化指在承认土地私有状态下,通过土地开发权公共化,把土地的开发利益(既土地增值部分)用土地开发税的形式返还社会,税率占开发增值部分的60%~80%。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18世纪前就实行土地公有制,以后因租地给市民演变为土地私有制,1950年以后又恢复公有制,城市商业区50%以上土地、居住区70%以上土地是政府所有,不属政府所有的不可转卖只可出租。

        新加坡是用非商品交易的行政行为进行土地收购。到90年代前期,全国54%是国有地,27%是公有土地由国家租给国家机关使用,少量土地租给民间。居民大多居住在国有地上,新加坡是世界上住房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居民住房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

        一直信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的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土地应该公有”,是他们发现了土地是“越长期不卖越增加价值”的特殊物品,一旦土地成了私人财产,土地私有者必然因为土地“越长期不卖越增加价值”的特点而惜卖居奇,除非是抬高价钱炒卖地皮,这样土地流动越来越少,价格越炒越高,随着价格炒高,土地流动更加稀少;作为保障有产者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本来是许可这种现象存在的,但这种现象存在,却使广大居民住房供应得不到保障,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是要影响到执政者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他们必须改弦更张。

        “城市土地由于社会资本的投入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而产生了价值,并且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形态互相影响而增加了价值。因此,土地是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资源,和其他生产性商品有完全不同的特性。土地不能和一般商品那样按自由的市场机制交易和转卖。土地所有权一定要属于国家、土地的使用权一定要服从城市规划,土地的开发权应该由政府掌握。” ( 赵尚朴:《欧美亚各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研究》P31)

      赵尚朴先生的多年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拓宽了在土地问题上的“国际视野”,使我们能对照上海近年招投标出让、挂牌出让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判断上海土地价格和土地管理是否与国际“接轨”。

    上海的土地市场经营没有与国际“接轨”

    商业地价相对低,住宅地价无定规

        上海的土地分为十二级。一至四级是繁华区和次繁华区,九级和九级以上区域属于原远郊范围,五至八级是市区非繁华区和原近郊区。如同欧美亚国家一样,我们也将商业地价和住宅地价区分开,然后看上海的地价是否“同国际接轨”。先看商业用地出让情况:

        查看《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此表反映土地一级市场向全社会出让土地情况,出让对象不仅是房地产商),2003年5月22日,出让二级地段福建中路以东九江路以南(南京东路永安公司附近)的土地6713平方米为商业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6252元人民币(楼面价);2003年9月15日,出让二级地段金陵东路西藏路口(近大世界)的土地3998平方米为商业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6631元(楼面价); 2003年12月31日;出让四级地段虹口提篮桥2.3万平方米商住楼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4170元人民币(楼面价)。

        2004年12月30日,挂牌出让三级地段十六铺附近会馆弄(近黄浦江边)土地1.17万平方米为商业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14133元人民币(楼面价)。

        2005年6月23日,公开招标出让三级地段北外滩汇山码头东块3.5万平方米土地为商务办公用地,政府实收出让金每平方米10366元人民币(楼面价),按照出让金是中标价30%的标准计算,中标价是每平方米34554元人民币(楼面价)——这便是准备建造“世界第一摩天轮”、“黄浦江边又一座景观性、标志性、文化娱乐性建筑”的地块,但已于2006年12月30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收回后重新出让。

        2005年2月23日,挂牌出让四级地段虹口多伦路(四川北路鲁迅故居附近)商务办公用地4.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出让金每平方米1175元人民币(楼面价),按照出让金是中标价30%的标准计算,中标价是每平方米3917元人民币(楼面价)。

        再看住宅用地出让情况(包括商品住宅用地):

         2004年3月11日,招标出让五级地段虹口水电路丰镇路5.2万平方米商品住宅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2737元人民币(楼面价)。

        2005年2月18日,招标出让六级地段杨浦区新江湾城17.68万平方米商品住宅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5326元人民币(楼面价)。

        2005年5月13日,公开招标出让五级地段虹口三门路5.3万平方米商品住宅用地,政府实收出让金是每平方米437元人民币(楼面价),按照出让金是中标价30%的标准计算,中标价每平方米1457元人民币(楼面价)。

        2005年6月6日,公开招标出让位于九级地段的闵行浦江镇70.33万平方米土地为世博会动迁商品住宅用地,政府实收出让金是每平方米楼面价44.12元,出让金总价4747.8萬元,土地出让总价(即中标价)4779萬元,(土地出让总价见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站《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全社会公布情况汇总》)。

        2004年3月12日,公开招标出让七级地段嘉定江桥镇7.132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商品住宅用地,中标价每平方米1665元人民币(楼面价)。2004年7月12日,公开招标出让同地段嘉定江桥2号地块11.85万平方米土地,用来建造“中低价‘四高’示范居住区”,中标价每平方米楼面价20.6元。2005年6月15日、6月21日和10月26日,公开招标出让嘉定江桥5号地块13.09万平方米、6号地块7.74万平方米和9号地块10.93万平方米土地,用途同前,中标价分别是每平方米楼面价16.5元、20.1元、13.6元。(所谓“四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体现“造价不高,水平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特色。在总体设计上,以多层住宅为主,局部为 4至 5层;“小户型”比率占总房型的 75%以上,其中约 60%为建筑面积 70至 80平方米的二室一厅,15%为建筑面积 50至 6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

        将这些土地中标价格与欧美亚城市土地价相比,上海的土地一级市场商业用地价实在太便宜:2004年底,靠近十六铺的次繁华地段其商业用地楼面价才1.4万元,到2005年,上海又一“形象工程”、北外滩的 “世界第一摩天轮” (现已成为泡影)商业用地其土地单价是4.15万元,楼面价3.46万元。而这个地价已是上海一级土地市场地价之最高——圆明园路外滩源的土地价虽然是每平方米8.12万元,但楼面价只是1.46万元。相对应,住宅用地价就不低了:2004年,五级地段每平方米楼面价2737元,2005年,六级地段每平方米楼面价5326元,(请注意:这仅是土地一级市场的价格,上海称这个价格为 “起板价”,相当于“原始股股价”,在土地二级市场即转让市场上还有一茬接一茬的接盘者,接盘价是一茬高过一茬的),四级以下地段在一级土地市场上则基本没有住宅用地供应,也就无从知道价格(在土地出让一览表中出现的四级以下地段中的住宅用地都是“协议转让”,有些是“补地价”性质,有些是市政府批准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旧区改造项目。与其地段相比,价格很低,是不能用来作比较的)。

    土地定价缺乏规范

        住宅用地定价是缺乏规范的:2004年七级地段嘉定江桥镇的商品住宅用地是每平方米楼面价1665.3元,然而,同年和隔年在同一个镇上政府建造的 “示范居住区”,楼面价只有每平方米13.6~20.6元,这与商品住宅楼面价要相差80多倍到120多倍,这些土地都是经过公开招标的、政府收取了土地出让金(占土地总价30%)和土地开发成本费(占土地总价70%)的,也就是说,土地开发成本都已经包括在内的!这样定地价,很难说没有随心所欲的成分。

        同一个镇上的土地,同样的土地用途,楼面价悬殊达一百倍,真是匪夷所思。不知道在楼面地价悬殊的不同地块上,农民得到的 “征用价”是否也这样悬殊?另外,“示范居住区”顾名思义,应该是先示范后推广的,那么,这“示范居住区”每平方米十几元、二十元的楼面地价是否也应该推广?如果回答“是”,说明是政府在补贴地价,那就是市民和农民的共同福音了!如果回答“不”,那政府要“示范”什么?“示范”给谁看?

        九级地段金山亭林有101.69万平方米土地是2005年6月9日批准投入使用的,用途为造“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出让方式是“项目招标”,中标总价6.8亿,中标楼面价是每平方米882元,规划建筑面积77.097万平方米,土地面积64.25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第187项)。

        同年11月1日,这64.25万平方米土地又由一级市场公开招标出让,用途是造“商品住宅”,政府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1927.4万元(出让合同号:沪金房地[2005]282号,见2005年12月《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

        于是,我们不知道这64.25万平方米的土地出让到底以6月9日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总价为准,还是以11月1日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总价为准?仰或以6月9日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总价加上11月1日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总价为准?

        因为在这同一块土地上,6月9日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2.04亿、土地出让总价是6.8亿;11月1日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1927.4万,土地出让总价6425万。6月9日的土地楼面出让单价是每平方米882元,11月1日的土地楼面出让单价是每平方米100元。

        这样提问,不是要故意为难有关部门。由于政府部门对土地的定价标准从未向社会公开,而在九级地段,每平方米100元的土地在土地一级市场又普遍存在。因此,只要政府不向公众公布一级市场土地是如何定价的,市民是有权向政府问个明白的。

        以上除了金山亭林的101.69万平方米土地没有标注是在哪个市场的交易,其余都是政府在一级市场的土地出让。土地一级市场,就是政府一手出让土地使用权,一手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市场。土地一级市场定价不规范,整个土地市场价格就不可能规范。

    土地市场难窥全貌——了解“出让”市场易,了解“转让”市场难

        土地二级市场,是从一级市场得到土地使用权者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也就是政府以立法形式准许炒卖土地的市场。但我们对这个市场知之甚少。由于二级市场的交易性质是“互通有无”,“愿买愿卖”,因此很多信息是得不到反映的。也就是说,对于土地交易,我们真正能有所了解的还是限于一级市场。

        从官方渠道得到的二级市场唯一信息,是房地产业的土地转让收入。

        表三、全国房地产业土地转让收入与上海房地产业土地转让收入对比表,单位:亿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全国土地转让收入

    194.4

    120.3

    103.3

    132.2

    103.2

    129.6

    189

    225.1

    228.7

    上海土地转让收入

    40.6

    45

    33.9

    30.1

    15.3

    23

    59.5

    61.1

    78.5

    上海占全国

    21%

    37%

    33%

    23%

    15%

    18%

    31%

    27%

    3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

        上海土地转让收入占全国三分之一,说明上海房地产商在二级市场“面上交易”的活跃。有的房地产商得到土地转让收入,有的房地产商就转让到了土地。至于转让到了多少土地和转让单价,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房地产商之间的交易,就不能妄加猜测,况且,现在房地产商更感兴趣的是转让“项目公司”,转让到了公司,就是转让到了土地,但土地转让交易就难以从数据上反映了。 

       因此,很难说有哪个部门能全面把握了上海整个土地市场的交易,而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不明朗,上海整个土地市场的交易价格就难以“平均”得出。

        但是,土地二级市场一茬接一茬的转手交易现象存在的本身(行业中人认为能够在第三次转手中拿到土地都属不易),我们可以看到一级市场的利润空间、一级市场得地者的“背景级别”;由此可见,二级市场再炒卖、再不规范,如追本溯源,问题还是出在一级市场。

    地价的决定权在于政府

        2006年11月份,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通过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站向社会公布了《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汇总表包括的时间段是2004年和2005年。这个信息的取名甚为绕口,但公布的情况是重要的。然而,如果不对这些情况加以归纳,这个信息汇总就是流水账,而且是并没有纪录完整的流水账。这样一本记录不完整的流水账是有碍于我们作进一步分析的,笔者通过艰难排查,将其中的迷团基本弄清。

        下面两个表反映2004年和2005年上海城镇房地产业已经被利用的土地是通过什么方式受让到的情况,数据来自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从表中虽然可以清楚看出通过各种形式受让的土地面积和与此对应的单价,但因为数据来自官方网站,只能反映“面上的交易”。

        表四、上海城镇房地产业已被利用土地的土地受让方式汇总(2004)

    出让方式

    协议

    协议(注)

    公开招标

    挂牌

    项目招标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

    招标

    招标

    合计

    面积(万m2)

    890.1

    79.2

    958.9

    159.5

    311.2

    561.2

    1.29

    444.4

    1.2

    3407

       #建设用地

    814.71

    79.2

    888.87

    145.63

    288.78

    529.48

    1.29

    418.37

    1.2

    3167.5

       #带征地

    75.39

    0

    70.03

    13.87

    22.42

    31.72

    0

    26.03

    0

    239.5

    出让总价(亿)

    173.76

     

    120.7

    25.2

    11.5

    44.65

     

    55.1

     

    >431

    单价(元)

    2132.78

    0

    1357.90

    1730.41

    398.23

    843.28

    0

    1317

    0

     

        资料来源:http://www.shfdz.gov.cn/gsgg/tdcr/200611/t20061130_68433.htm,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以下简称《汇总》) 受让总价按建设用地面积计算。本表格是对每一宗土地受让情况的汇总,表中空格是因为与“受让面积”项对应的“受让总价”项数字缺失所致。但土地确已成功受让。

        注: 此协议出让的79.2万平方米土地全部位于黄浦、虹口、长宁三区的繁华区和次繁华区,其中黄浦区面积占84%,其余16%面积皆处四级和四级以下地段。此栏是《汇总》中26个项目的总汇,这26个项目的单价总价在《汇总》中皆不见反映,但笔者在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站的刊登的《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查到了其中三项共26.1万平方米土地面积的实收土地出让金,这三项的出让信息如下: 出让日期——全部是2004年8月31日,合同号“黄房地(2004)57号”,出让面积93950平方米,位于三级地段老西门,用途为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实收出让金773.7万元,协议出让总价2579万元,土地出让单价每平方米274.5元,容积率2.44,楼面出让单价每平方米112.5元;

        合同号“黄房地(2004)61号”,出让面积17652平方米,地处北京西路以北南北高架以东的二级地段,用途为商办楼,实收出让金11093.7万元,协议出让总价36979万元,出让单价每平方米20949元,容积率3.49,楼面出让单价每平方米6003元;

        合同号“黄房地(2004)64号”,出让面积149318平方米,地处紧邻豫园的三级地段,用途为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实收出让金721.8万元,协议出让总价2406万元,土地出让单价每平方米161.1元,容积率2.38,楼面出让单价每平方米67.7元。

        表五、上海城镇房地产业已被利用土地的土地受让方式汇总(2005)

     

    协议

    协议(注1)

    协议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注2)

    公开招标(注3)

    挂牌

    项目招标

    项目招标(注4)

    邀请招标

    招标

    合计

    面积(万m2)

    95.77

    1.69

    1

    844.33

    67.7

    28.8

    340.6

    986

    15.3

    350.3

    492.57

    3224

     #建设用地

    95.35

    1.69

    1

    800.78

    67.7

    28.8

    335.86

    827

    15.3

    325.94

    478.7

    2978

       #带征地

    0.42

     

     

    43.55

     

     

    4.74

    160

     

    24.36

    13.87

    246

    出让总价(亿)

    14.7

    13.7

     

    109.17

    0.1896

    1.35

    122.4

    61.2

    0.4955

    21.1

    77.8

    >422

    单价(元)

    1542 

    81171 

    1363 

    28 

    469 

    3644 

    740 

    324 

    647 

    1625 

     

        资料来源:http://www.shfdz.gov.cn/gsgg/tdcr/200611/t20061130_68433.htm,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以下简称《汇总》, 

        注1:此16882平方米是位于“外滩源”即北京东路以北、圆明园路以西地块,《汇总》没有公布协议价,笔者在《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查到协议出让合同号“黄房地(2005)037号”在2005年11月30日出让“黄浦区174街坊”16882平方米,实收出让金41110万元,根据实收土地出让金是土地出让价的30%的规定,土地出让价是137033.2万,每平方米土地出让价81171元,容积率5.57,每平方米楼面出让价14573元。

        注2:此为与市住宅中心签约项目,全部位于九级地段闵行浦江镇,共1号到6号六幅地块,规划用途为商品住宅(浦江镇是世博会主要动迁基地),单价和总价在《汇总》中并无反映,笔者在《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查到实收土地出让金价,再根据实收土地出让金是土地出让价的30%的规定计算出总价和土地出让单价,由于容积率都为1,土地单价每平方米28元也就等于楼面价。

        注3.:此为与市住宅中心签约项目,全部位于七级地段闵行颛桥镇,共二幅地块,规划用途为商品住宅,单价和总价在《汇总》中亦无反映,笔者是根据《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计算的。土地单价每平方米469元,容积率为1.2,楼面价是每平方米391元。

        注4:此为普陀区金光北块一期配套商品房,在《汇总》中,取地方式是“项目招标”,单价总价均无,在《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此地块出让合同号“沪房地普字(2005)040号”,取地方式是“公开招标”,土地价每平方米324元,楼面价218元。

        从2003年开始,房价就大涨了。可是土地价“跟涨”并不明显。2005年全部“公开招标”土地单价是1234元/m2,比2004年的1358元/m2,减少了10%。

        2005年全部“项目招标” 土地平均单价740元/m2,这比2004年涨了86%,原因是楼面单价25元以下的出让面积占得少了的缘故。2004年住宅用地楼面单价在25元以下的要占“项目招标”面积的56%,而2005年住宅用地楼面单价在25元以下的只占“项目招标”面积的16%,2004年“项目招标” 楼面单价在25元以上的平均单价是812元(面积136万平方米,总价11.05亿),2005年只是730元(面积832万平方米,总价60.7亿)。但楼面单价25元以下的得地面积数目没有增减,两年都是170多万平方米。所以,虽然表面上“项目招标”土地单价上涨86%,实际上平均楼面单价并没有上涨,相反还有所下跌。

        2004年的“协议出让”土地单价平均是2117元/m2。计算式:(173.76亿元+4.2亿元)÷(814.7万平方米+26.1万平方米)=2117,比以其他方式得地的出让价都高。这是因为2004年后的“协议出让” 大多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议出让”的地段要比近年招标、挂牌出让的地段好得多,价格会高些。2005年的全部“协议出让”土地单价平均是2927元,那是1.69万平方米“外滩源”钻石宝地的协议出让价每平方米8.12万元“带”上去的(土地用途:商业办公楼),而如果没有这1.69万平方米钻石宝地的出让价影响,2005年的95.77万平方米土地平均协议出让价只有每平方米1542元,比2004年协议得地价还低27%。

        2001年7月,《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试行办法》出台,规定包括商品房在内的经营性土地都要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不过其中开了一个口子,“但经市政府批准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旧区改造项目除外”。2003年7月,上海市市长在上海房地产工作会议上宣布:“今后经营性土地出让要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这个“全部”,不是指2003年7月以后的所有项目,而是指2003年7月以后“新增”的项目用地,2003年7月以前审批的或办理了有关手续的项目是不在此限的。所以,我们对2004年和2005年房地产业还能受让那么多“协议出让土地”不用奇怪。

        挂牌价是“跟涨”明显的,2005年比2004年涨1.1倍。2004年挂牌竞得单价(楼面价)在每平方米1000元以下的占挂牌出让面积81%,占总价的46%;而2005年挂牌竞得单价(楼面价)在3400元以上的要占挂牌出让面积40%以上,占总价33%。2004年最高挂牌竞得单价(楼面价)是6227元, 2005年最高挂牌竞得单价是14329元(楼面价)。

        总而言之,2005年的土地出让价只是挂牌出让价在上涨,挂牌价的上涨幅度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东京土地上涨幅度。如果不计算协议出让价,那么,通过招标、挂牌而得到的土地平均出让价在2004年是1133元/m2,2005年是1356元/m2。上涨幅度为20%,这都是挂牌价上涨效应所致。

        房地产业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土地“挂牌出让”是很难“作弊”的,而“招标出让”就不一样了。

        说是房价涨带动了地价涨,地价涨又促进了房价涨,可是从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传来的数据却这样显示:与飞涨的房价相比,地价上涨就不足道了。但地价的确在涨,那是真正把土地当成商品并将土地在真正的市场中交易了的那部分——挂牌出让就如是。至于招标出让价实际是在跌而不是在涨,招标出让表面上把土地当成商品在交易,招标“市场”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由于地价对于房产开发的影响是滞后的,现今房地产商使用的土地大多是前几年置下的低价地。他们是借着“地价涨”在找涨房价的借口。

        说“地价上涨影响房价”,这是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总是先涨房价,再涨地价的。没看到还未等土地“升值”,房价就上蹿得老高了!挂牌价上涨不假,但针对房地产业的挂牌出让仅占2004年、2005年官方对房地产业土地供应面积的5%、11%!因此,这几年的房价上涨是没有理由从“土地上涨”中找借口的!

        2004年,地处黄金地段的老西门、豫园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的“协议出让”楼面价只有每平方米112.5元、67.7元,我们不知道这些位于中心区中的核心区的拆迁户的拆迁补贴是多少?让我们共同关心吧,关心这总共23.33万平方米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上造的房子,将来会以什么价格卖出去?卖给谁?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和附注,我们看到了与欧亚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上海的商业地价相对于住宅地价是很便宜的!钻石地块“外滩源”商业办公楼楼面价只是每平方米1.46万元,二级地段北京西路南北高架以东的商办楼用地的楼面价是6003元,而且是最近两年的价钱!要知道六级地段新江湾城的商品住宅的楼面价也要5326元,按照巴黎城商业用地价是住宅用地价2.4倍的最低倍数关系计算,六级地段的商业地价就应该是1.3万元了! 

        看看欧美亚国家的住宅地价(折成楼面价还要便宜)和商业地价,看看欧美亚国家的收入,事实上我们已被利益联盟玩傻了——单价六、七千元的房子还认同它是中低价房!殊不知,商业地价超便宜而住宅地价贵意味着市民用买房支出在贴补经商者的利润!为了政府的招商引资,上海的商业地价的确不高、工业地价则比住宅地价还便宜得多——到2006年上半年,上海八级、九级地段的工业用地协议出让单价有的还不到90元(楼面价),普遍是133元(楼面价)、175元(楼面价),最多200元(楼面价)(见《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2006.1~5)》,上海房地产估价师网)。一级市场 “有偿出让”给商业、给工业的土地其地价都不贵,单单贵在供给居民居住的土地上——单价几十元上百元的住宅用地虽然有﹐能拿到此类地的是房地产商中的凤毛麟角,这些“凤毛麟角”得地不是为了造房,到土地转让市场去炒卖才是目的。得地的底价越低,利润空间就越大,所以,等到在土地上盖住宅了,往往是土地转让到第四茬甚至第五茬了——这时的地价怎么会不高?这样,除了一部分本来就有购房实力的人士和占购房者20%的投机投资者,上海几十万商业动迁居民就是高地价的承受者和承担者(市政动迁另当别论,如今的上海市民是在盼望市政动迁,特别是世博会之类的市政动迁,但不知道世博会的动迁成本最终谁来买单),而普通居民想改善居住环境,只能望房兴叹!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并没有真正成为商品。商业地价和工业地价如果随行就市,商业地价如果远远高出住宅地价,“商”不来了,“资”也不来了,政府不愿意。住宅用地其实也没有成为商品,政府收购农地和动迁城市居民用的是“计划价”,出让土地给房地产商用的是“协议价”,﹐房地产商之间的一茬接一茬的“转让价”是从不透明的,房地产商在这些出让来转让来的土地上建造的住房出卖给居住者,用的是房地产商信口定的“一口价”。这个“一口价”,他们硬要说是“市场价”!单个的居民怎么玩得过政府、玩得过政府支持的房地产商?

        上海土地价是涨了还是跌了?只能说,在一级市场上,政府想让它涨就能涨,想让它跌就能跌,有着“市场经济”这堵挡风的墙,涨跌都有了理由和借口。而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并非是为市民“超低”的,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的存在既能让房地产商中的“凤毛麟角”将一级市场得来土地炒卖出好价钱,又能使土地转让市场四茬五茬的接盘者多少也有钱赚。至于买房者,注定是被宰的。

        我们的城市土地制度还不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土地制度以纳税人为本哪!

    我们能与世界各国达成“土地共识”吗?

        虽然房价飞涨淹没了地价上涨的信息,虽然出让土地的政府部门即使想涨地价也要先考虑与政府部门有密切关系的那部分房地产商的利益,从而使地价上升的速度趋缓,但只要把土地当成一般商品来对待,土地是必然要大涨的。如果“招商引资”不是作为地方政府的任务和地方政府的政绩体现,上海的工业商业用地价格是会涨上天的。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又是任何社会任何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城市土地升值是必然会发生的,然而“土地的价值是依社会资本的投入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的,是和其他土地利用形态互相影响而增加价值的,而不是由每个单位或个人制造的。因此,土地是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资产,和其他生产性商品有完全不同的特殊性质,千万不能在认识上与生产性商品等同对待。不能象一般商品那样按自由的市场机制交易和转卖……这些观点,虽然认识它的时间先后不同,深度不同,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则是肯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出现过投机有功的言论,那都是旧皇历了……现在,禁止土地投机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只是有些人还不知道罢了。”“认为土地应该是商品,应该通过以经济为杠杆的办法达到土地合理利用的目的等等……殊不知这些论点,在英、法、德、日、瑞典等国早已是过时的了。他们现在正在千方百计以公有地为杠杆促使土地合理利用。由于我们消息闭塞,有些同志还不知道。”“英、法、德等国把土地政策的核心放在不让土地成为私有财产上,即逐步实现土地公有制。所以这些国家的土地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地价基本稳定、上涨率不高。由于惜卖、居奇、炒地皮、多占不用、隐形市场等歪风得到扼止,靠占用土地谋取暴利的行为就没有市场,土地合理利用就容易实现。” ( 赵尚朴:《欧美亚各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城市土地市用制度研究》P2、P264、P157、P158)。

        现在,日本都已经醒悟到并正在改正的错误——“拿不是商品的土地当做商品来对待”,在我们这里却正被奉作圭臬,土地挂牌出让是“公允”了,竞买过程是“市场化”了,但结果是,2005年上海土地挂牌价的涨幅不逊东京——东京五年涨三倍,2005年上海土地挂牌竞得价一年就上涨1.1倍(见表四、表五)。日本房地产泡沫最大时东京圈房价收入比是8:1(尹中立:用税收手段遏止房地产投机,《新财经》 http://www.xincaijing.com/ReadNews.asp?NewsID=1105),上海2005年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是56121元,按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个人购买住宅的平均单价6700元/m2计算,购买70平方米住宅,其房价收入比就达到8:1,购买90平方米住宅,房价收入比是11:1了!而根据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2003年时上海的房价收入比就达到15.7:1,2004年是16:1,仅次于杭州,为全国第二(《中国金融年鉴(2005)》P604)。

        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升值和增值是必然的,问题在于谁是土地升值和土地增值的受益者?西方国家已经逐步搞清楚的问题,在我们这儿是越来越搞不清楚。

        这就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现行的土地制度从何而来?怎样来的?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制度?

    “搬来”的土地制度原本是让少数人得益的殖民地制度

    短期内争取土地利益最大化是殖民地香港土地政策的根本宗旨

        现有的土地出让制度是基本招搬香港的。香港土地制度的核心是有期限有偿的土地使用权制度。香港这套制度是怎么来的?不是从殖民地宗主国英国承继过来的。英国本土没有“租地皮”的概念,英国法律把建筑物和土地统一成不动产。也不是从其他英属殖民地照搬过来的。

        十九世纪20年代,英国往南非开普移民的初衷是为了抗衡布尔人社会、增加效忠英国的力量,同时也为了缓和国内的就业问题,当时英国政府采取的土地政策是让新移民都成为向“女皇陛下”租借“公共土地”的农场主;随着英国机器毛纺业的发展,开普经济重点转向生产羊毛供宗主国使用,为了发展畜牧业而扩张土地就成了开普殖民地的经济政策。有了土地还需要有人来使用土地,1832年英国政府为了在开普增加农牧业雇佣工人,竟将算盘打到了自家“同胞”头上,用取消租借地、提高地价、强迫白种移民购买租借地的办法,迫使已经成为农场主的“同胞”为了挣到足够的买地钱而沦为较长一段时期的雇佣工人;而土著黑人住到指定的“保留地”里,并向英国当局纳地税。但这项土地政策并未起到增加雇佣工人的效果。于是英国当局又用兼并剥夺黑人土地、让80%的黑人占有不到10%的土地的办法,逼迫黑人为了生存只得当雇工。(见《殖民主义史非洲卷》,郑家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出版)。

        在十七世纪英属北美弗吉尼亚,凡移民就有权占有五十英亩土地,并只需缴纳一先令免役地税,但前提是要向总督保证引进殖民地的人数,分配土地的数量将由引进人数的多少来决定。这是因为当时在英属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上一个人创造的利润相当于英国本土上七个人创造的利润,所以英政府希望在北美洲南部也能坐享这样的利润。(见《论英国的公共收入与贸易》,[英]查尔斯·达维南特1698年著,1995年商务版,根据伦敦圣保罗教堂1698年版译)

        这些例子说明,英国殖民地的土地制度有一个宗旨,即“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使殖民地经济为宗主国服务,为“女王陛下”服务。

        1840年以后一直到香港回归前,香港的土地制度从未偏移这个宗旨。不过因为香港这块“地”与开普、弗吉尼亚是不相同的,具体的政策当然不会一样。

        香港与开普、与弗吉尼亚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在于法理上,香港土地所有权从未落到英国人手中。香港是“租”给英国,而不是“送”给英国。所谓“割让”香港,对于事后的中国人,是一种激奋的言辞表达,对于当事的英国当局,则是别有用心在编造“既成事实”。

        1842年8月29 日《南京条约》签订。条约中, “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话:“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这两句话用“大皇帝” 的口吻大白话解读,是挺“高姿态”的:英国人千里迢迢的来了,船只难免有损坏,在沿海给人家一块修船的和储存修船材料的地方,也是应该的。就把香港这个岛给英国人去守着去掌管着,他想怎么治就怎么治吧。大皇帝我批准了!而在此前一个月, “大皇帝”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惩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四册)这姿态就更高了:香港是“赏借”出去的!

        后人可以嘲笑道光帝的“死要面子”,但只要这面子不撕破,香港的所有权就是中国的!尽管1841年1月英舰“硫磺号”就强行在香港岛登陆;尽管在英舰强行登陆后“女王陛下全权代表”义律狂妄到根本没有英政府授权就悍然公告:香港岛及其所属范围内的之一切土地、港口、财产或私人设施,其所有权归英国女王并由英国女王所支配,并自封暂由他这个“驻华全权特使兼商务总监海军少佐”执掌政权;尽管义律公然造谣香港岛已由中国钦差大臣琦善签字割让给英国,但只要英国拿不出由琦善签字的“穿鼻草约”,香港就在法理上没有被“割让”!香港从1841年开始就被英国人霸占了,这是侵略,1842年的《南京条约》是满清政府对被侵略现状的默认和屈从,但道光皇帝 “精神胜利法”式的行文毕竟使得后人能理直气壮收复全香港,“主权是不能谈判的”,中国当然理直气壮。

    强调这些,是为了证明这样一点:港英当局一开始实行的土地政策就因为香港是 “借来的”而立足于要在短期内争取“女王利益最大化”,本来,港英当局的土地政策乃至其他一系列制度政策,都不会以香港本土居民利益为重的,而要在短期内争取利益最大化,就更要“以快为主”尽多地掠夺香港的土地资源。

        南京条约是1842年8月签订、1843年6月交换批准的,香港也是在1843年由首任港督璞鼎查宣布为殖民地,受英国殖民地部(亦称理藩部)管辖的。但大大没有道理的是,由英国人出面来出卖香港土地,却从1841年6月14日就开始了!那天,义律在澳门公开拍卖了香港33块土地,共九英亩。拍卖收入3272.1英镑(冯邦彦,2001)。3272.1英镑相当于1842年维多利亚女王20天的个人收入、坎特伯雷大主教62天的个人收入,而当时英国的普通居民人均生活费用只是每年5.7英镑、每天3.75便士!(英国女王等人的收入数目见《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1815~1870年的英国》,1961年商务版)。

        不否认,英国“以法治国”有传统的,但限于在他们国内。当英国人以

  • 中国足球内幕

    2010-01-26 23:35:59

    中国足球内幕【连载一】

    2、赌球指南:那些被盘口预知的结果

    在阎世铎的“快乐足球,健康联赛”冲击下,澳彩经常推迟开盘时间,不惜赛前犹如过山车一般调整盘口,以便迎合地下消息的变化。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越来越觉得有心无力,不得不减少中超联赛的开盘场次。

    2001年10月7日,球迷奔走,狂欢。经过了首次进军世界杯的不眠之夜,前一天甲B联赛的丑剧似乎正在远去,足球事业第一次尝到了甜蜜。

    像中国人只为入世而欢呼,丝毫没意识到这是危机和机遇双重逼近一样,韩日世界杯中国收获的不仅仅是连丢9球,还有随之而来的大大小小的庄家。

    此时的中国足球,盘口成了毫无争议的决定力量。钱,盘口。利益就像冲上沙滩的浪头,将原有的痕迹全部抹平。

    学徒,恩师,队友,前队友,上下级,闺蜜??这是原先的中国足球江湖。

    2002年大连队主场对八一,赛前,大连外围的地下赌球庄家对开出的主流盘口是:大连实德队让一球。

    以当时两队的实力比较和实德夺冠的战略目的来看,让一球略显“保守”。远在南方的一些地下庄家开出实德让一球半,追捧实德的买家仍然不可胜数。不过,在大连,比赛之前很多庄家都像得到了消息--这直接从大手笔下注者的趋势都能看出,盘口从一球直接降到了半一。也就是说,不太看好实德赢球。

    90分钟激战中,八一队孙新波与黄勇为本队各进一球,而实德队直到全场补时阶段才凭借外援尼古拉斯的一粒进球,爆出了冷门。

    该年联赛中,实德队屡屡在和一些弱队比赛时失手。据悉,每一次都有大量大连拥趸者中招。在比赛中球员并没有太过离谱的个人表现,但仍然引来了一些猜测:“为什么盘口总能预知最后的结果?”

    当时被耍的是科萨,人们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外国教练而已。很快,本土“老革命”也连连摇头,看不懂。

    2002年,戚务生率领的云南红塔队在主场对战青岛海牛队,赛前大戚信心十足,很少夸下海口的他赛前聊天时说“拿下了”。此时的云南红塔在休赛期前排名第一,有主场之利,赛前红塔让半一的盘口似乎也验证大戚的说法十有八九可以实现。

    比赛开始后,云南红塔似乎比对手更有高原反应,迟钝成为红塔队后防线最显着的表现。比赛不到20分钟,青岛队曲波便利用一次机会射入区楚良把守的大门,但是这个场面对于当年实力并不差且在高原成绩相当好的主队来说,没有人怀疑红塔会输掉这场球。不过,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在丢失了第一个球之后,门将区楚良脱掉了手套,然后愤然摔在地上,准备离场。这个镜头让观众闻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果然,红塔不仅没有获胜,连扳平都没做到,甚至还丢了第二个球,比赛结果是0比2,从盘口上解释,青岛倒可以让红塔

    半一。

    戚务生因此勃然大怒,关机,离场,并提出辞职。2001年他逮到了几名主力球员“卖球”的铁证,想废掉其中的一名红塔老臣,但集团负责人并不相信,大戚随即拨通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一位朋友的电话。最终,这位球员2002年初被挂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比赛让红塔集团也失去了信心,第二年联赛结束后,红塔退出了足坛。

    老江湖显然不甘心就此离开。2004年后戚务生执教天津,目标是夺冠,但居然七轮未尝一胜,就此离开。前五轮比赛他忧心如焚,眼看着比赛中创造出那么多得分机会,但就是拿不下来比赛。在那段时间里,他几乎天天晚上都在寻思:到底在什么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他后来终于明白,“再总结技战术等方面的不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也许有些问题是我无法解决和控制的。”2006年他出任广药主教练之前,一位弟子还曾想托人给他带话,“现在的江湖早已不是原来了,光是业务和人脉不行了。”

    一度被认为是“人脉之王”的戚务生,2006年在广药也未能实现冲超目的,挂印而去。而更惊悚的是,不少人传说,在这些戚务生与假球的斗争中,他并没有那么高尚。他只不过是一个与其他势力的斗法者,甚至在他的挚友、武汉经纪人杨巍被抓后,有圈内说法直指戚务生也参与到其中。但没有证据,没有证人。

    2003年联赛10月30日,申花主场打青岛,当时青岛是上一年足协杯冠军,申花主场让球从半球飙升到临场的两球半,比赛直到60分钟仍为0比0。不过走地盘口依然坚挺在申花让两球半,也就是说在剩下的30分钟,押注申花的只有净胜三球才可以胜出,如果这个是一场五大联赛的比赛,一般押注上盘的没有可能胜出了,但随后,拥有国奥门将杨君的青岛队突然松劲,连丢三球,申花赢球赢盘。

    贵为“十冠王”的辽宁队,在职业联赛之后从未染指顶级联赛冠军,而他们在盘口时代的表现却是影帝级的,其剧本也可以直接入围最佳惊悚片提名。

    阎世铎经常提到的中超联赛的特色是“快乐足球”,而中超在2004年到来时,确实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经常有惊奇,肯定是快乐的。

    中超元年,第二轮联赛,深圳健力宝主场对辽宁中誉,盘口变化之大令人心惊,比赛开始受注时的盘口是深圳让半一,但到了比赛开始前的半个小时左右,盘口开始猛升,一球、一球/球半、球半,在赛前半小时左右,最高点竟然冲高到球半/两球。而比赛的结果当然不会出乎意料,比赛中辽宁队一直“唾面自干”,让深圳队肆意狂攻,比赛成了一边倒的攻防演练,最终0比3告负,刚好让对方赢盘。期间澳彩数度停盘、封盘,但是最终还是为这个疯狂的赛果买单。

    也是在这一年,辽宁在主场迎来了山东队。以双方当时的实力和主客场对比,比赛前一天中午辽宁中誉硬当当地让了半球。从当天晚上开始,不知发生了什么,辽宁队让半球降成平半、平手,越过平手这个阴阳界后,他们又勇敢地受让平半、受让半球、受让半一、受让一球到受让一球/球半,一共跨跃了8个区。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最后辽宁队虽然2比3输了球,但以最后下注的受让一球/球半盘口而论,买辽宁的人还可以赢钱。这就是传说中经常在联赛中很多记者赛后频频响动的腹语:恭喜你,某指导,输球赢盘!

    这一年辽宁队主教练是马林。不是老革命,是少帅。历史书上,上一个辽宁的少帅,活了一百多岁,人们都还记得他“不抵抗”。

    2004年的确是个神奇的年头,有通灵能力的球队还很多,而辽宁队也不会永远做输球的霉鬼。

    第13轮,尚在争冠行列的申花,赛前让辽宁半球,不过庄家好似神仙一般预感不妙,盘口剧烈震荡,倒变成辽宁让申花,这还不算,只见辽宁越让越多,温良恭俭让,最后一直让到了球半(赢两球才赢)。比赛的过程说明,庄家果然“通灵”,他们开赛5分钟就丢球,随之被打成了筛子,输成了2比5。

    2004中超第19轮申花对天津,赛前大小球盘口分界线在两球半(双方总进球达3个算大),最终盘口四个半(5球为大),开赛后双方进球如拾草芥,以4比4收场。

    光看比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年连京沪9比1也正常。不过这个被“预告”了的2比5,2008年再次又被提上了台面。当时两队再次在辽宁主场聚首,辽宁队先丢4球,好歹扳回一个时,东方卫视解说员还在一厢情愿地YY,“申花再还辽宁一个5比2。”5比2没有等来,最后是4比4。顺便告诉大家,当时的申花队赛前喜欢集体看电影,这场比赛看的是《过界》。

    《过界》反映的是都市人心理重压之下寻求释放和解脱的电影,先进4球后丢4球,酣畅淋漓,够解脱。此时的盘口已经流行到大家都不喜欢说的地步,觉得一提盘口就特庸俗。所以申花老板朱骏也只好什么也不说。

    朱骏不言不语,没准是想起了这一年年初,青岛主场对上海的比赛。

    当时申花队前三轮场场都是硬仗,并且都赢得漂亮。从实力上看,主场作战的青岛队几乎无法阻止申花队连胜。庄家因此开出申花客场让半一的看口,比赛开始后,这个盘口还在,但只坚挺了10分钟就降为半球盘,如此短时间内大幅度的降盘确属罕见,而半球盘开始就是上海让0。98高水,到下半场比赛后盘口已经降为平半,盘口降得过快,可见庄家已经不看好上海赢球。这时的庄家对中超比赛结果把握之准,令人咂舌。

    在申花队强大的攻击力面前,青岛队疲于招架,但每当出现险情的时候,总是有裁判出来“帮忙”,吹掉申花队的很多好球。最终双方0比0战平。申花队不可能赢得比赛,不仅有青岛队的阻击,还有裁判等诸多场外因素“力保”一场平局。

    2004年末,徐明、罗宁等人准备G7起事,此时荒谬的一幕出现,有线人给他们电话报告--在辽宁对冠城的比赛现场,有一个人在体育场现场报比分。在手机里他不停地说:“现在还要一个!还要一个!”场上随之进球频频,四川冠城6比3大胜。赛前庄家开出的盘口是主队让半球,即看好主队小胜,水位却始终很低,只有0。3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押了100元赌辽宁队负于四川队,回报只有30多块。秘密在于大球赔率,一直在走低,水位不低于0。8,在前面15场比赛只打进14球的四川队六破辽宁队大门,让很多追捧大球的神秘人物赢得盆满钵满。

    中超爱自由,这一年的足协杯也未能免俗。

    当年的足协杯有川渝德比,重庆队实力明显处于下风,加上准备放弃足协杯,因此输球不是新闻,关键是这样的比赛大球开到了3。5球,3比0后,对于无力攻破对手大门的重庆队球员来说,似乎在等待什么,果然,终场前川队打进了第4个球,电视直播看到的是重庆队后卫欢快地跑进自家球门捡球!

    这场比赛让重庆队大为光火,因为赛前传出了有人接触俱乐部买球,被拒绝。但这些人又转而对球员进行“利诱”,所以这场比赛让球开到了天下无敌的四川让3球!同级别球队比赛开出如此悬殊的盘口,最后居然不多不少,0比4。这让力帆老板尹明善气冲牛斗。一年之后,他才开除了张宇等3名大连球员,不知道这算不算迟来的处罚。

    一位中超球员对此毫不避讳,“有时候上场队员都搞不清楚,教练又能怎么样?”他说,在一些球队里,首发11人上去后,“先踢十分钟看,看谁和谁是一伙的。”相对于澳门博彩,很多小庄家非常胆大,他们早早开出盘口。

    2004年深圳和冠城因为场地问题,提前数月就宣布对调主客场。这一信息很多小庄家居然不知道,仍然照样开出盘口,遭受损失后宣布“无效”,结果招来了下注者的声讨。

    在阎世铎的“快乐足球,健康联赛”冲击下,澳彩经常推迟开盘时间,不惜赛前犹如过山车一般调整盘口,以便迎合地下消息的变化。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越来越觉得有心无力,不得不减少中超联赛的开盘场次。一度,澳彩甚至暂停对中超开盘。“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澳彩对中超的品质不认可。”乱象频出,足球行业等于在自杀。

    2005年川渝对抗赛,重庆队连主教练也没有来,两队尽遣替补,观众寥寥。据悉,这场比赛的胜方奖金仅有3万元。

    4年前,商家不惜用2001克黄金铸成“雄起杯”。此时有人电话问原四川队总经理许勇,雄起杯安在?许勇不语。他只是不想说出这个沮丧的事实,本来被炒作为两座城市足球最高荣誉的雄起杯早就被重新回炉,变成了戒指、项链,在解放碑或春熙路上和新主人来来往往。

    用黑泽明的一部作品名来形容此时的中国足球,乱。4、看球与看比分

    有盘无球,或者说有盘无求。对于2002年前后介入足球博彩,简称为赌球的人来说,观看韩日世界杯无疑是视觉的盛宴和无上荣誉感的体现,但是摆到国际赛场的中国足球以毫无竞争力的表现让国人感受到看球只是一种奢望,倒不如玩点彩头来得更实际一些。不夸张地说,这10年来参与赌球的各路人士中,在2002年前后下水的至少占据八成到九成,此后的发展是每次大赛会发展一批人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浪淘沙,或者说是洗牌出局者众多也属事实。自1998年的世界杯起(澳彩从此诞生),历次世界杯、欧锦赛是赌球这个群体最容易爆发增长的时机,这和每个赛季的欧洲联赛以及欧冠赛事完全不是一个当量级。

    和一个球迷在**球与和一个赌球者**球完全不同,在一个押注了小球的赌徒看来,双方无精打采的踢法最好,于是一场0比0的比赛在他看来最满意;而对于下注了大球的赌徒来说,当两个队各入一球后,他会称之为“听牌”了,只要任何一个队进一球,他就稳稳获胜了。这种情况下,和原始心态下支持任何一方的人相比,这样赌大小的赌徒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族。

    比分网的盛行是由2001年前后引发的,在此之前仅有一个LIVESCORE的英文网站可以较快地查阅即时比分,如今谁也说不清网络有多少个即时比分网站存在,“啾啾”成为这些年表示入球最有代表性的声音。

    比分的瞬间变化造就了悲喜。2004年欧锦赛小组赛英法大战,一位此前输得“来不起了”的下注者痛下重注,押在受让平半的英格兰队身上。90分钟过去,英格兰1比0领先。此君马上集合朋友,吃饭庆祝。伤停补时阶段,齐达内任意球将比分扳成1比1平;开球,杰拉德鬼使神差的回传,直接造成亨利单刀。出击的詹姆斯除了将亨利放倒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点球!齐达内点球破门,梅开二度,反败为胜,乾坤倒转!远在万里之外,此君瞬间从一个赢家变成一文不名的输家,朋友们不知如何安慰,只好散去。

    其他盘

    应该说这10年是体育博彩发展最迅猛的时期,随着互联网和资讯搜集手段的提升,博彩公司和投注者之间的庄闲博弈愈发微妙。

    1。开盘赛事广泛化。1998年澳彩只给英超、意甲、德甲、西甲、法甲这五大联赛开盘,除此之外也仅为世界杯、欧锦赛和欧洲冠军杯、欧洲优胜者杯以及联盟杯开盘;2002年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顶级联赛都列入开盘范围(最具代表性的是为北欧联赛、日本联赛等开盘),2004年后,澳彩尝试为中超、韩国联赛以及巴西、阿根廷等每周联赛开盘;2006年后,活跃于中国大陆的外围博彩公司几乎为所有有确定结果的赛事开盘。

    2。开盘项目多元化。2005年以前,澳彩以及一般的博彩公司仅开出让球盘和大小球盘,最多是有比分波动的竞猜。但是随着2006年世界杯的到来,借助于英国博彩公司的一些做法,特别外围博彩公司为比赛中的角球、红牌、黄牌、越位、换人乃至哪一方先开球、哪一方先换人都开出了盘。

    3。开盘赛事无序化。这一点体现在外围博彩公司上就是开盘的赛事甚至渗透到少年比赛赛事,据传有一场类似于萌芽杯的赛事在西安举行,上午9点算上工作人员和有关人员,看台上不超过30人,但现场某记者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比分网站,甚至是先于自己的目光“发现”了入球,不得不让记者惊悚怀疑是比分网间接地指导了这个入球发生。环顾四周,似乎并无有关人员提供现场比分直播迹象。

    高科技博弈

    澳彩发展力度不大,但是外围博彩公司的竞争确实是如火如荼,从网站设置的人性化,到发展客户的优惠政策,再到构建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投注方式,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博彩网站甚至可以利用手机WAP方式进行方便的投注。

    博彩公司和投注者之间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庄闲博弈,这个和娱乐场的赌客对荷官完全不同,庄闲之间的这个博弈是在看不见的战线举行,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是明证。

    虽然现在满世界的比分网站和足球网站有数不尽的改单广告的诱惑,但是就各大外围网站的技术防备和反黑客技术而言,绝大多数是属于电话诈骗级

    别的。

    不过高科技始终是博彩公司和赌客之间争夺的一道生死线。

    有一场青少年比赛发生的千古一怪是:一名现场记者,由于平时也好赌上一把,这天在西安看到网上盘口显示进球了??

    他迷惑不解地抬头看,因为此时两队根本没进球,他以为盘口摆了大乌龙,正想骂几句不专业的盘口时,发现真实的比赛中--进球了,而且正是盘口显示进球的那支球队进球,只不过时间相差了5秒。从此他开始注意盘口进球和真实比赛进球的时间差,发现很多比赛正是按照盘口显示的时间进球的,只不过中间有些场次比盘口慢了几秒。盘口不会预知真实的比赛进程,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进球,是被提前操纵的。

    2006年前后,香港警方打击外围博彩中就有消息披露,一伙专业赌球人士利用超快速的光纤电缆在出现危险球的时候就输入下注金额,并利用电视转播网络传播以及自身速度的优势,屡屡在赛事举行到最后的时候把大球注单打进博彩公司的主机上,仅此一项短短数月就非法获利数千万港币;此后外围博彩公司对自身的网络投注系统进行了不间断的改良,从出现危险球入球的封盘,到危险球注单延迟确认,再到取消团队机器注单等,以此对付各种企图获取非法营利的团队或者个人。

    打水,这个最早出现于欧洲博彩公司之间的名词,这几年也不断成为地下赌球团伙口中的名词,依靠不同公司间水位不同变化,通过不同的投注组合,保证在自身不会产生亏损的情况下获取稳定利润,是这个方式这几年来方兴未艾的存在理由。不过随着投注者的方式转变,打水不仅是一种手工劳动,很多集团化运作,是采取数十台电脑安装不同软件并实时读取各博彩公司水位和赔率后自动做出的投注。作为博彩公司一方也以突然取消注单等方式展开顽强的反击,而一旦某些注单被取消,也会使得打水的客人遭遇重大的损失,此为

    后话。

    2003年3月13日晚9时左右,澳门彩票公司在其网页上历史性地为甲A联赛开出了盘口,为了占领内地市场,澳彩方面对开盘甲A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澳彩公司网站拥有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三个版本接受各方投注,而作为同期筹备的泰文、葡文、日文版本都先给简体中文版本让了路。

    但在开盘4轮共10场甲A比赛后,澳彩公司一位主管即表示:“从目前来看,内地的地下庄家对我们冲击很大。我们从有关方面得知,现在内地的非法庄家不少,他们私下接注大面积分流了澳彩的生意,最后回笼到澳彩的投注总额有可能不到真实投注额度的1/20。”这位主管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忧心忡忡,不断提醒,散户们在黑庄那里下注是非常危险的。但内地的庄家们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们正利用澳彩给甲A开盘形成的热度肆意出手操纵比赛。

    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从第17轮联赛开始,澳彩再也不敢给陕西的比赛开盘了,国庆节过后,第18轮甲A联赛开战,澳彩的甲A盘先是开盘时间延后,周五的晚上还未出现周日比赛的盘口,再就是开盘的比赛大幅缩水,仅对其中4场比赛开盘,四川对大连、云南对陕西以及重庆对八一的比赛都由于流言较多而被迫放弃。在当年联赛最后一轮,澳彩仅对上海申花对上海国际的这场德比大战开盘,澳彩在一轮比赛中仅对一场比赛开盘在本赛季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这应该是甲A联赛已经无法控制的信号。

    除了内地黑庄从中作祟,让澳彩无能为力的还有2003年那让人难以想象的、输球进中超的千古怪事。
    新书引爆足坛重磅内幕 李承鹏表态欢迎对号入座
    昨天,知名足球记者李承鹏、刘晓新、吴策力3人合著的《中国足球内幕》新书在京发布。对于新书内容涉及的人和事,李承鹏高调表态:“欢迎对号入座、欢迎诉讼公堂、欢迎上级调查、欢迎群众举报。”

      李承鹏透露,《中国足球内幕》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重磅事实:2003年甲A联赛价值1200万的连环假球;2004年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子夜被赌博集团的人用枪顶着头押出家门;2007年沈阳金德队员李振鸿为何遭到活埋;中国足协不作为等等劲爆内幕。

      书中披露的某国足队长涉赌被绑架失踪3天一事,日前引起广大球迷和媒体的关注,李承鹏在书中描述这位国脚技术全面、能攻善守,很容易让人分析出这人是谁。对此,李承鹏并不愿点这人的名:“中国足协这几年选了16个国足队长。技术全面和能攻善守,很多媒体都是这么描述中国球员的,包括李毅都是这样。”

      昨天,出版方确认为三位作者购下三份百万元巨额人身保险,李承鹏透露:“因为书中涉及的很多人物实在重大,有的家喻户晓,有的甚至官居高位,所以出版方特意给我们买了三份百万人身保险,签字画押。”
    1.jpg

      江苏人民出版社
      李承鹏 刘晓新 吴策力 著

    高尚的假球 时间:1978年到1994年
      
      1、劳玉晶千里寻夫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广州所有的报纸都在报道政府打击有组织犯罪,“水产黑帮”辛氏兄弟落网,辛氏兄弟拥有开山刀、仿六四手枪甚至还有AK47冲锋枪,每年控制着千万以上的海鲜水产。CCTV的新闻联播罕见地播放了足球新闻,胡锦涛主席在全运会上讲话,“继续发扬志行风格”。天气预报还宣布了“气温将骤降12℃,沈阳今年提前入冬”。

      劳玉晶不会认为这和她有什么关系,还是如平日那样正常上班、下班,接听杨旭的电话。杨旭说准备几件厚衣服,要去北京。劳玉晶习以为常。

      知道杨旭被抓是几天后的事情了。一开始打杨旭电话没人接听,直到关机,劳玉晶才觉得不对。没有人能说清杨旭到底去了哪里,直到向派出所报人口失踪,才被告知,杨旭去的不是北京,而是沈阳,同去的还有另外五个人,接受足球有组织犯罪调查。

      劳玉晶认为警方搞错了。在她看来,杨旭是一个好人,他有能力、敢担当、爱单位也爱家庭,甚至算得上一个中年帅哥。直到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公开做出“杨旭涉假纯属个人行为”的表态,劳玉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前往沈阳,寻找老公杨旭。

      劳玉晶不是一个普通女人。虽然方向茫然,毫无门路,但劳玉晶打定主意,就绝不改变。她毅然踏上北上沈阳的飞机,出发前还特意去找了做体育服装公司的朋友买了一批衣服,专门要求绣上几个大字:杨旭,我支持你。

      从温暖的广州来到冰天雪地的沈阳,没有更多的细节能够展现劳玉晶瑟瑟发抖的样子以及她的活动路线,只是知道,她在一番折腾后,最后站在了辽宁省公安厅的大门口,一直朝里面望,身上穿着一件醒目的运动服,胸前绣着“杨旭,我支持你”。

      很难描述一个来自南方的女人穿着那样的衣服站在寒风里的情景,我们也无法探寻她内心真实的情感。一连数日,无功而返。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一起震惊全中国的巨案,也许隐约有不祥的预感,但她必须这么做,一个女人的举动,往往盲目而令人感动。

      我们的故事,是从女人开始的。就在劳玉晶北上寻夫的时候,还有一个女人,她是尤可为的妻子。没有打听到她的名字,因为她一直是以尤可为妻子的名义出现在各路电话中。

      尤可为被抓之后,她在家中翻到了一本他的通讯录,就每天一页一页逐条打过去:“你好,我是尤可为的爱人,我想问的是,你知不知道你们之间体育彩票的那个事情呢……”

      无数人都接到过她的电话,同样的台词,谨慎而且一根筋。大家都知道,“体育彩票”是因为她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词汇来形容赌球,于是就采用一个合法的名词。没有人接过她的话茬儿,因为这是一个笨拙而危险的举动。

      她坚决不相信尤可为参与了金钱交易。在她眼中,尤可为是一个老实人。尤可为不抽烟,不喝酒,不擅言辞,为人低调也不结仇,从不进夜总会,甚至连麻将也很少打。她也是典型的东北老婆,开朗,但毫无野心。他俩没有孩子,但过得还算开心,在成都居住的这段时间,两口子从来没有成为聚会中的主角,有时,大家还会忽略他俩,以至于大家会忘记,这个女人,当年也是中国田径一位著名的跳高运动员,拿过冠军。

      劳玉晶已不会再只身前往沈阳了,但她会等待,而尤可为的妻子,仍在一个一个打着毫无用处的电话。

      其实还有第三个女人。她是许宏涛的妻子。

      和前两个女人不一样的是,自许宏涛被抓以后,她从来没有寻找或者打听过他的动向。

      没人找得到她,就连警方正式批捕要求签字时她也绝不现身,最后只能由俱乐部官员帮忙签了字。这是因为,她和许宏涛一年多来都没有来往了,形同陌路。

      如果许宏涛不被抓捕,明年就会跟妻子办好手续,据说,他已经把在英国的车、房子都划归了妻子所有,只是舍不得孩子。

      没有任何人联系得上许宏涛的妻子。辗转听到的消息是,她也说,许宏涛是一个好人。

      按照四川骨灰级的领队王茂俊的说法,许宏涛是因为一心钻到足球中,才顾不上照顾家庭,以至于妻子怨恨之下带着两个孩子与他分道扬镳的。

      王茂俊说,无论如何许宏涛对四川足球是有功劳的,十几年来没修好的基地,许宏涛来了以后,七片国际化草坪就摆在眼前,简直就是把昆明搬到了成都,还有从中甲打到中超第七名,下一步还想打进亚冠……

      喜欢使用感叹词的老王坚持认为许宏涛是个好人,他简直不相信许宏涛这个好人居然会干这种事情,啧,作为一个老板,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除非请人吃饭,啊,从来都不进高档馆子。

      老王最后一句话总是:啊,造孽啊。

    2、“好人”许宏涛的落网

      多年以来,无数中国人都在问,中国足球为什么上不去,它的根源在哪里?

      其实,这里面一直有个巨大的阴谋,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把足球当成足球,而是其他。

      中国足球是个很怪的容器,就好比拿着一管没有开口的牙膏,一使劲,牙膏却从管尾上挤得满手都是。

      之所以要以三个女人来开头,是因为做不到为历史负责,只能小心翼翼书写一些人,其实也不是书写,而是这些人呼之欲出。

      我们只是碰巧世界冠军劳玉晶绣上了几个大字,碰巧尤可为的妻子找到那个通讯录,碰巧许宏涛要跟老婆离婚。

      她们与足球结缘,深爱以足球为业的男人,或者因足球与男人分手。

      情境不尽一样,一样的是,她们从不知道自己的男人在干着什么。从这些女人,从这些女人以为的好男人,才能还原中国足球的历史。历史,就是大家把误会一个个串成合理的烧烤。

      事实上连许宏涛也认为自己是好人。

      他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座上宾,他还曾是西安的政协委员。

      挟西安市政协委员的头衔来到成都,他还有一个闪光的英国背景,当他2005年底来到成都,这座城市里的很多商人甚至官员都围绕着他,大家纷纷传说他背后是数十亿英镑的财团,他是谢菲联老板的亲信。

      有一段时间人们争相跟托尼(许宏涛英文名)做生意、吃饭,并以此为荣。

      托尼一开始也不是很确定这样风光的真实性,在争取那几块土地时他曾多次不放心地问,会给我吗,会吗?但后来他发现其实不需要太多钱,一样能拿到地。所以他最后相信这是真的了。

      这样的时代,当一个人从拥有50亩地到拥有220亩地直到拥有东二环的600亩地时,不由得他不相信自己是真的了,真的好人了。

      然后他就按照好人的路线一直发展,他手上已帮人办出去三十多个子女,包括足协官员的子女。

      随着这些子女的出国,他的信誉在增加,土地在增加,危机也在增加。

      事实上他不是没有恐慌过,尤可为被抓以后,许宏涛一度被形容为身上揣了一块火炭,坐卧不安。

      他受邀参加过一个生日聚会,刚进屋,主人热情地向他介绍在座的有电视台台长、报社总编,以及公安局……回头一看,许宏涛已经不见了,连招呼都没打,跟平时待人接物颇有分寸的托尼大相径庭。

      关于许宏涛怎么被抓一直是个谜。他一度跑路,假称去巴西选外援,其实是躲在香港。

      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经验的人会听得出,因为在香港,手机打通时听到的铃声是全世界唯一的特别的短促声……

      公安干警是很有经验的,给电视报纸透露的指向都是在调查厦门、陕西甚至新加坡的事情,大家以为这次抓的主要是网络赌球。

      这让他以为2007年那件事情被掩盖过去了,和这次警方的主攻方向无关,何况尤可为一向是较为忠心的,他一直也是西安、成都、深圳……每一座城市的好人,好人怎么可能被抓呢?

      他万万没有想到,深圳公司的一位副手打到尤可为账上几十万的情况尽在公安掌握,那个人已经招了,并交代了许宏涛的回程,他刚回到内地,就在深圳被抓。

      这就是他被抓的过程。戴上手铐后,他还以为自己是个好人。

      一直想从精神层面探讨一下这些人,比如许宏涛被抓之后,背靠铁窗,却能够侃侃而谈,他对中国足球充满乐观,希望中国足球按照职业规律办事,那样子好像史可法。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在为一座城市做贡献。

      这一点跟王珀又很相似,  传说是某位首长干孙子的王珀在刚来西安时就跟当地资深记者打电话: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收拾这帮赌球的孙子们。你们跟着我干,可以挣大钱,我带着你们赌球,我有消息的啊……这样一段思路矛盾的话,是可以从王珀嘴里说出的,因为他从不觉得自己是坏人。因假赌黑被彻底解除注册资格时,他居然对着电视镜头说了一句很文艺的话:我对中国足球很失望,它让我心碎。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80年代入党的好人尤可为身上、好父亲好兄弟好干部的范广鸣身上、青岛黑帮大哥身上,这是他们精神状态的事情,更是价值观的事情。了解他们的人都说,他们从来没认为自己错了,而认为自己是在为中国足球作出重大牺牲。

      这才是切入故事的关键。错误的价值观,让从事中国足球事业的人们内心深处真以为自己是对的。

    3、“中国足球是面破鼓”

      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分水岭,遗憾的事,它一直被当成一本普通的年历簿般被忽略了。

      1994年3月10日,亚足联官员声称:中国队在泰王杯的比赛和辽宁队在亚俱杯的比赛中分别与赌博公司相互勾结,打假比赛,亚足联已就此事展开调查。消息传出,一片哗然。

      辽宁远东队则郑重声明,希望亚足联弄清事实真相,还辽宁队清白。主教练杨玉敏愤怒表示:打假球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根本站不住脚的。代表团团长马林甚至在墙上写下拳头大字号的标语:不实之词,予以澄清。

      中国足协成立特别调查组以组织名义走访辽宁队相关队员,对事实进行调查后,对亚足联不实指控进行了有力驳斥。权威人士指出,这起针对辽宁队的指控其实是对整个中国足球的污蔑,也是对正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进行攻击,这和国外一些势力的险恶用心是分不开的,通过污蔑和陷害中国足球,来达到政治上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时的著名球评家们也在组织的授意下写出这样的文字:

      中国人太老实了,致使别人肆无忌惮,如果我们不给以坚决斗争,仍像过去那样,人家打你左脸你忍了,明天又打你右脸,让你有苦说不出,倒不如他打你左脸你去打他右脸,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今后即使不能对你产生敬意,但毕竟知道你也不好欺负,好歹规矩了点。

      中国足球就算是面“破鼓”,那也留着自己捶,用不着别人出手。

      1994年5月亚洲足联将召开大会,进行领导层换届选举。对“亚足联主席”这一席位觊觎多年的“西亚帮”势必要与现任亚足联领导人的“东南亚帮”在台前幕后展开激烈的角逐。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极有可能给有威望很高的现任亚足联第一副主席的中国人陈成达先生以机会(其实陈成达先生无意竞选主席)。这时亚足联现任领导人突然爆炸式地对外界公开表示辽宁队和中国国家队涉嫌参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事实上,当时亚足联发言人声称,手中握有中方人士在酒店与赌博集团接触的影像材料。凭借奇怪的比分——中国队(也就是国奥队)1比2负于泰国B队,辽宁队1比4负于阿曼俱乐部队,以行业经验和行规,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指控。但中国足协及国家体育总局对此严厉抗议,认为这根本不足以说明问题,并动用相关人士展开了工作。

      后来不知为何,维拉潘忽然就宣布:中国的两支球队在泰国比赛期间,没有受贿打假球。于是“受贿”风波宣告平息。

      这样一个在当年亚洲足坛轰动一时的事情,其化解公式是这样的:中国队员在酒店大堂与赌博集团人员接头——亚足联纪律部门拍下影像资料——亚足联秘书长向全球宣布中国足球涉嫌受贿——中国足协走访自己的队员后说没打假球——中国足协提出严正抗议,媒体也万炮齐轰亚足联反华——亚足联突然说,中国足球队和辽宁队没有受贿行为。

      靠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彻底否定了1994年中国队和辽宁队分别涉嫌受贿踢假球一事。

      当时的中国人从内心深处,真诚地认为中国队员不可能参与受贿踢假球。于是举国暴怒,并上升到这是对整个改革开放的中国的污辱。因为,中国的体育,从一开始,就属于爱国主义的范畴。

      一个荒谬的逻辑存在着:谁敢怀疑我们的体育运动员,就是怀疑我们的国家英雄。

      1978年,曼谷,第八届亚运会,中国足球队首战以0比2负于伊拉克队。当时一位名叫“约翰·雷德森”的美联社记者这样写道:

      “中国人在第八届亚运会足球赛中谋求‘朋友’的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的后卫在比赛的后半阶段把对方的球送进自己的球门……”

      这个来历:一是中国乒乓球队曾在国际比赛中主动将金牌让给别人(友好国家),以此来显示两国之间“情深谊长”。而这一举动在中国国内是大受赞扬的,以致在中国的足球场上也曾出现过“比、学、赶、超”的一幕:日本一支刚组建不久的足球队来华访问,人家本想真刀真枪地锻炼队伍,结果某城市足球队拿出不欺负弱小的“君子”风度,比赛中频频“放一马”,导致对方大为反感,对方领队很不高兴地说:“送我们其他礼物可以,但以输球为‘礼’,这是讽刺我们!”

      二是1978年以前,“发展足球运动,增强大众体质”的“健身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感情球”,“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良心球”,乃至“宁可技术上输,不可政治上出问题”的“政治球”等各式各样的“变种球”在中国足坛上大行其道。

      这,就是中国足球假球遥远而模糊的身影。

    中国足球内幕。【连载二】

    堂口时代时间:1994年到2001年十强赛出线

    1、堂口时代

    中国足球,在15年前甚至更早前,价值标准就错了,那句“中国足球就算是面‘破鼓’,那也留着自己捶,用不着别人出手”生动地说明,我们把足球当成爱国主义的面子,拒绝承认全球每年生产出10万亿美元的足球产业。在中国经济试图跟世界接轨时,由于足球项目的特殊性,它却彻底与世界脱轨,而且为脱轨找到神圣的理由。

    中国假球,不是从尤可为、王珀、许宏涛开始,也不是从1994年开始,很早以前它就始于中国体育、中国文化,甚至中国人性本身。那时假球横行,不仅外战时“为国争光”,甚至内战时,也都打着高尚的名义。

    我们还是忍不住从久远的事实,来述说中国足球假赌黑的来历:

    1983年第5届全运会决赛,北京对广东一战就是最早引起公愤的“问题球”。当时河北3比0大胜北京,0比1小负广东,规程规定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的情况下,先比较90分钟内进球总数。河北队进球总数已经定格为3个,领先于广东的1个,领先于北京的0个,出线在望,除非京粤打成4比3以上。可北京和广东的比赛开始后,双方不谋而合地展开猛攻,连中后卫都长时间在对手禁区内射门,绝不回防,打成北京4比3领先广东后,两队又都不进攻了,连中圈都不过,最后双方的进球数果真是4个,河北出局。因为,河北是小省。

    总被人高马大的新西兰、伊朗队欺负,为强化头球,中国足协于1985年规定,联赛中凡头球和角球破门的多加1分。当时提前3球大胜对手的北京军区队本该出线,可是山东跟大连90分钟内居然打出6比5高分,几乎个个都是头球。充满喜感的是,有时候明明一脚可破门,队员却要挑起来(甚至对方后卫帮忙挑起来)头球破门。最后优势大好的北京军区队被淘汰。

    一个惊爆的事实是,因为目睹假球,刚刚当选中国足协主席的袁伟民甚至辞职了。

    “辽宁山东是一家,2比2平进前八”,这个着名的句子始于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由于规则漏洞,如果辽鲁踢出胜负,输了球的一方就要被淘汰;如果打平0比0,辽宁被淘汰;打成1比1,辽宁队与上海队要抽签决定谁出线;打成2比2,则辽鲁双双出线。比赛开始后,国家队中卫镇守的防线竟在5分钟内让对手打出4次单刀赴会,国门傅玉斌面对来球飞起一脚,却踢了个空,让球滚进去了,黄崇带球闯入无人之境,得分全不费功夫??果然2比2。

    当时袁伟民就坐在看台上,看到传说中的事情就在眼前变为现实,全然不顾公平竞赛原则,愤而离席,一脸怒气回到大本营。不久之后,年维泗就接替袁伟民上任了,据说就是因为袁伟民处罚这两支球队后,承受了太大压力,提出辞职。袁伟民是之后几年才重新回到中国足协主席位置上的,但已变了一个人,对足坛黑幕已经无能为力,所谓主席,只是一个名义。

    15年后,当袁伟民面对臭名昭着的“11比2”和龚建平的冤死,不仅不作为,还压制了浙江局上交的材料,一定是想到了15年前辽鲁2比2那一幕。

    袁伟民在龚建平案中的不作为,之后我们会详细叙述。创造女排辉煌,以铁胆铜心驰名疆场的袁伟民,最终屈服于猥琐的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就是这样深不可测,你从不会听说某省长为该省排球或羽毛球名次打招呼,但一定听说过很多省市领导暗中斡旋,因为足球牵动的东西太多了,它才是真正的第一运动。

    袁伟民不是被足球弄成鸵鸟的,他是对足球背后的强大势力无可奈何,这是他的痛,也是体制上存在巨大漏洞的中国体育的失败。

    所谓“堂口”就是这样,是青木堂跟赤焰堂的关系,是锐金旗与巨木旗的关系,一边称兄道弟,一边暗自角力。现在想来那是一个还有稍许可爱的时代,至少相信人情和面子。其实1987年看台上的袁伟民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那时假球虽然公开,但只涉及到各省各市领导的面子,和金钱无关,更和大力发展GDP、疯狂地扩张城市无关。他不知道,再过7年之后,中国足球将从“人情球”“关系球”直奔“堂口足球”而去。由于1994、1995这两年神州大地各个城市急需“足球”这张名片,几乎所有政治经济的能量都集中到这里,出现了足球省长、市长、书记。过去的人情球不过是互相卖个面子、给个关照,而现在则是掺杂金钱和城市排名,企业为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不惜掏出上百万去疏通关系。在城市名片的激荡之下,甚至个体户老板也可以站在看台上挥舞10万现钞,进一球奖10万。

    郁知非就是这样出现的,这个以生产洗衣机为主业的街办工厂厂长,因为两碗馄饨就跟徐根宝一拍即合,因为赞助了上海足球迅速成为上海政府的座上宾,成为这座城市的英雄。他爱足球,为足球所害,如果没有他跟徐根宝那两碗馄饨,就不会有后来的郁知非,就不会有上海赛车场的郁知非,就不会有现在??

    王健林也是这样出现的,他从拆迁巴掌大的小地皮开始,赞助了大连足球让他一夜成名,一夜得到数不清的政策支持。他比郁知非幸运的是,冲冠一怒为裁判,远离足球让他摆脱了后来更猖獗的事实,这才有财富榜上的王健林,才有万达影城在全国连锁的景象

    还有徐明,李书福,潘苏通??还有余东风,殷铁生,陈亦明,戚务生??

    1994年至2001年,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我们称之为激情,深以为没有这样的激情基础,我们2001年都不能世界杯出线。但正是这段被每一个城市的领导、企业都很重视的年代,牢实奠定了假赌黑的政治基础。

    下面,我们就要正式开始中国足球假赌黑实质上的第一个部分:堂口时代。保卫成都、保卫重庆、渝沈悬案、甲B五鼠,那段风花雪月的事情,现在看来,却是风声鹤唳。

    2、成都保卫战:万众瞩目的假球

    一些主力球员为难地说,这个赛季全兴老板杨肇基有进前四的名次要求,如果输掉比赛就完不成任务,而任务是和年底的奖金挂钩的,能不能略微在经济上表示一下,哪怕比奖金低很多也行??

    如果说1994年是被忽略的一年,是以国家的名义愤怒反击境外反动势力,那么1995年就是被过度重视的一年,以城市的名义疯狂打造一张又一张名片。这一年,中央经济改革中有一条重要指示:大力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模式,突出城市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年,上海高架桥大肆修建;这一年,北京三环胜利竣工;这一年,全中国都按自己的理解打造着现代化的城市,包括基础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足球。

    在平民百姓看来毫无乐趣的这段话,却是各个城市官员的尚方宝剑,其重要性一直指引着从建造超高建筑到承包出租车到街边开一家包子铺,在上一个年度兴起的甲A联赛,当然会被席卷进来。当时风起云涌地出现“足球省长”“足球市长”“足球书记”这些时髦名词,不是偶然的,搞好足球队,建造漂亮的草坪,安上辉煌的霓虹灯??是地方政府官员你追我赶的要务。

    这一年赛季前的成都洋溢着嘉年华的气氛,分管文体的副省长徐世群在誓师大会上一番激昂陈辞后,突然转头问旁边人:“全兴一年打多少个主场?”下边人答:“11个主场。”徐省长慷慨下令:“那,我们怎么也要拿下10个主场吧!”领导重在鼓励,下边人赶紧点头,大家集体鼓掌,觉得省长有气魄。

    领导开了一个业余玩笑,全兴不是曼联,即使曼联也难以保证主场胜率90%以上,但领导重视就是福音,之后俱乐部一干人等就出击斡旋??这是圈子里一个潜规则了,客场不怕输,关键在主场领导面前一定要争面子,稍加统计就看出,中国球队客场胜率之低,在全世界是个奇迹了,不是赢不了客场,而是要用客场换主场。

    但中间也会出很多问题,因为人人都想成为光荣的名片,那一年全兴客场1胜3平7负,主场竟也是5胜1平5负,早在还剩8轮的时候,时任《足球》总编的严俊君就发表社论文章《保卫成都》,因为保卫成都,就是保卫职业联赛的金牌球市。当然,也有人认为严俊君此举是自私地保卫报纸在成都的发行量。

    关于赛季最后两轮复杂的形势,不用专业叙述了,人们只需要搞懂一个事实:四川全兴,必须在最后两轮连胜,才能保级成功。经过一场跌宕起伏的进球大战,全兴以3比2力克同样保级的青岛海牛队,青岛队的教练兼队员汤乐普虽然进了一个漂亮的球,但泪流满面,他们也没有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关于汤乐普这个人,以后会再次提到,但1995年的时候,他绝对想象不到,9年以后,他会遭遇一个影响一生的黑色情节,那把冰冷的枪口对着他的脑袋??

    全兴终于要面对八一队,只要取胜就能保级。大家轻易就可以在网上查到某球迷拎着一麻袋钱跪在八一体工大队李富胜脚下,让他放全兴一马,如不放,就从楼上跳下去,他真的跳了,被李富胜像扑点球一样扑倒;大家还可以知道,看台上打出“贾政委你好”“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之类沟通情感的标语,一个叫沈胖子的球迷哭得我见犹怜;还可以查到,最后还剩8分钟时,四川队的刘斌见全兴迟迟进不了球,对小时候要好的玩伴、八一队门将江津大喝一声:“江津,他妈的只剩8分钟了”,然后翟彪一个并无难度的头球,滚入江津的腋下。

    这种公然让对方门将放水的做法,在当时传为美谈,成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表征,当保级成功的全兴队在体育场高唱《真心英雄》,当数万球迷举着燃烧的拖把沿着最宽阔的人民南路一直游行,高喊着“全兴万岁、中国万岁”,当所有记者都在用最煽情的语言讴歌这座城池的血性,一个以保卫城市名义进行的假球,被当成了风花雪月的故事。

    那是14年前的事情了,为了这场假球,成都一票难求,提前3天就有许多群众搭着行军床在体育场外排票,怕出现群体性事件,杨肇基站在两张桌子搭起的高台上,高喊“群众同志们,我保证你们都能看到比赛”,下面直呼全兴雄起,全兴万岁。

    据统计,全兴保级的第二天,成都新婚的人数比日常提高了3倍还要多,而全兴酒那一年的销量比往年提高了10倍。

    14年后,直到尤可为和许宏涛相继落网时,最忠诚的球迷,前全兴领队现成都谢菲联副总王茂俊才嘟囔了一句:“看来,现在要反思成都保卫战了。”

    其实在1999年,我们就反思了这场成都保卫战,自此以后,保卫延边,保卫重庆,保卫北京,保卫天津,保卫上海??甚至为了保卫的“保卫”,就泛滥成灾了,而且都打着高尚的名义,都脱不了地方政府暗地的支持,人们浑然不觉自己正在干着伤害自己的事情。

    在价值标准上,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变化,但足球一直没变,直到2009年年底还固守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人都在喊打假扫黑,人人都希望司法部门坚决铲除毒瘤,但涉案俱乐部所在地的本土报纸和电视,却代表着众多球迷呐喊着:“我们是冤枉的,不要让我们降级,我们的城市需要球队。”这里面,包括成都,包括广州,包括青岛。本土情结,主队情结,让球迷和媒体就会认为自己是情有可原的,甚至可以超越法律。

    就在许宏涛被捕之后,马明宇甚至说:“看在我们是灾区唯一一支球队的份上,请宽大处理我们。”

    重复一遍,从1994年到2009年,中国足球最大的失败,不是技战术,更不是人种,而是丝毫没有改进的体制和价值观的改变。

    有一个天意般的例子是:1998年,四川全兴队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再次面对当年的恩人八一队,只不过这次是八一保级。赛前八一队当然会派人去找全兴放一马,全兴也不是不想放水,但一些主力球员为难地说,这个赛季全兴老板杨肇基有进前四的名次要求,如果输掉比赛就完不成任务,而任务是和年底的奖金挂钩的,能不能略微在经济上表示一下,哪怕比奖金低很多也行??

    当时八一正好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关于撤消八一足球队编制的问题已被提了出来,更不用说拿钱出来买球了,所以只能正常踢。但全兴队员表示,为了表示对当年的回报,不会硬碰硬的,“到时候你们尽管攻,我们能防就防”。

    比赛开始后,看台上响起“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歌曲,心照不宣的写照,实力明显高出一筹的全兴队并不想进攻,只是在中后场倒脚,偶尔推进也是佯攻,而八一队则发挥自己快速反击的特点频频威胁全兴大门,整个比赛正朝有利于八一队的方向发展,没有悬念,只等时间??但,历史总是由小人物改写的,这时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四川队替补队员彭晓方出现了,当时是八一队一轮进攻无果,皮球正好落在这名全兴替补脚下,他心知肚明,也不组织有效进攻,只是略略带了一下球,见有队员来阻截,抬脚就是一脚胡射--但是,一个世界波出现了,就像贝克汉姆打进的远射一样漂亮,皮球呼啸着擦着门柱进去了。

    很多年后,在西安碰到一个关键的人物,早年汪嘉伟的队员以及当年八一队的副总李建新,他回忆:那个球进了以后,本来喧嚣的球场竟然鸦雀无声,足有30秒钟鸦雀无声,像一座死城。而彭晓方进球后,没有人去激烈地拥抱他,他跪在地上,嘴里念念叨叨。

    后来问过他念叨什么,他说,我只说了两个字,天意。

    “我和罗纳尔多受一样的伤,也和他一样雄起!”这是自1997年髌腱断裂后第一次首发就踢进这脚球的彭晓方对“天意”的正解,显然,对他下意识蹦出来的这两个字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没有预计。不满他恩将仇报的四川人和别有用心的外地人,自此无休止地笑他“瓜”,戏谑目光的包围远比“彭弹腿”“彭飞机”更有杀伤力,他完全失去了在川足待下去的自信,不得已,他在捱完了1999年后出走成都五牛。

    “天意”变成魔咒跟着他走!代表五牛出场的海埂第一场教学赛,彭晓方就与八一队狭路相逢,结果教学赛变成一场拳脚大战。据说八一队员私下说“要废了彭晓方”,肖坚兜腹的一脚直踹让彭晓方在地上痛苦地翻滚好久。爬起来后他杀红了眼,气势汹汹,俨然变身孤胆英雄。在他躲过无数飞腿踉跄着又打进一球后,八一队员干脆上来围殴,他这才脱身退到另一块场地上,咬牙切齿地念叨:“老子就是克八一队,下一场我还进你们球!”只是之前憋了满胸腔的气在他开口的瞬间全泄了,这话说的没有一点雄壮和铿锵。

    “我不懂行规。”就在那之后不久,彭晓方说,转变有点突然,点化他的不是八一队员的拳脚,而是亲手把他挖到五牛队的陈亦明。长着一双元宝手、点化过“兵马”的陈亦明,也正是在1998年,用那句“一切尽在不言中”证明了他对江湖人情的了然,他用职业执教生涯最后的5个月,给彭晓方来了个醍醐灌顶。

    在城市主义疯狂打造城市名片的“堂口时代”,我们列举一下有多少事实发生过的“保卫”:

    一、 保卫延边。金光柱扳平,凭借宝贵的1分,延边在长白大帅李虎恩的率领下浴血保级,赛后全场观众半数以上点燃手中打火机,如星星点灯,如民族地区最后一颗足球火种。不少朝鲜族观众当场流下热泪。

    二、 保卫重庆。“三连败”的寰岛队被逼到了降组的悬崖边上,满城提出“保卫重庆、保卫寰岛”的悲壮口号,大田湾淹没在“寰岛,雄起”的吼声里,保级后,看台上挂出了“贺龙英灵保卫大田湾”的标语。

    三、 保卫广州。球迷打出“保卫广州”的标语,广州队20号曾庆高成了“救世主”,凭借伤停补时阶段大禁区外一记远射成功保级。广州球迷纷纷越过护栏,涌进球场内与广州队员们一起紧紧地相拥,构成广州足坛历史上少见感人一幕。但因大量主场球迷冲进场地,这个广州主场遭到中国足协吊销主场资格的处罚。

    四、保卫北京。2005年5月13日,李士林宣布“个人退出足坛”后,15日晚又宣布中信国安总公司退出足坛。中国足协紧急和首都球队斡旋,达成一致,最后李士林忽然宣布不退出。

    这样的保卫还有很多,每支球队背后都有一座城池,都有数百上千万人民,都有代表着人民的领导,那段时间中国足协很忙,王俊生面对其中一场“保卫”时曾拍着桌子大吼:“这样的比赛不抓,中国职业足球永无宁日!”传令联赛部即刻调查,可一个电话打来,他从一脸严肃到一脸木然,再到一脸谦卑,最后竟是一脸讪笑:“好的好的,我一定??”后来,他开始秃顶。他来自于这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必然无法处理这些利益纠结。何况,正如某要员所说:“咱随便挑个人去就是副部级,怕他个屁。”王俊生及他的继任们,无一不从热血沸腾坚决打假,到了后来无奈曲意迎和。最终,中国足协成为一个“鸟巢”,并养下更多的鸵鸟。

    所以,陈亦明顺势而上,在那两场大比分告负遭到足协处罚后,终于在央视说出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后来,他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在地当教练,自在地玩球,最后把自己也玩丢了。

    3、陈亦明:从顶级教练到职业赌徒

    生性狂野的陈亦明公开扬言要进京“申冤”,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答应了张斌约他做直播的要求,要大胆爆料,“我能说出中国足球到底有多黑”。

    陈亦明无疑是中国知名教练里最早参赌的人。但他爱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陈亦明说出这句把假球形容得妙到毫巅的话语之前,他正在央视导播间里面对一大堆包子,他一边吃,一边把本来要和盘托出的真相,全部当成包子,咽在肚子里。不过这时,神州大地上至少有8000万人,在急盼着这场央视罕见的电视真人秀的登场,急盼着真相的登场。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甲B联赛第21轮,重庆红岩0比4负于云南红塔,辽宁天润2比4负于成都五牛,明显拙劣的比赛过程激起一片公愤。事后中国足协在完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猝然作出对陈亦明、王洪礼两名主教练吊销高级教练员证书的严厉处罚。

    这个故事真正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时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都认定,河南建业在前一个赛季的搅局,把自己放在了所有球队的对立面,而故事的发展过程却演变为,以重庆红岩、成都五牛和云南红塔为主的“烟草商”,最后联手干掉了河南建业这个“房地产商”。

    在本质上,这与3年前成都万人空巷等待“保卫成都”,其实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人们对足球的看法已经开始产生了价值观的巨大变化。3年前,人们给一场假球,赋予保卫城市的悲壮色彩;而短短的3年后,人们却要把陈亦明和他的重庆红岩队送上道德审判的法庭。这一年的重庆看台上出现了“假踢”的标语牌,西安的球场边树起了“假B”的横幅。这个微妙的演变就像中国人曾经无比狂热地追捧国产牛奶品牌,也曾经无比愤怒地因为三聚氰铵而抵制所有国产奶粉。

    就连王俊生,正如上面说过的,他其实是为很多“保卫”拍过桌子的,这一次逮着稍软一点的陈亦明当然要杀鸡儆猴。但生性狂野的陈亦明公开扬言要进京“申冤”,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答应了张斌约他做直播的要求,要大胆爆料,“我能说出中国足球到底有多黑”。

    这个消息经央视隆重预告,便有了一档足球节目8000万人守看的盛况。

    在央视体育中心副主任张斌第七遍听完了《足球之夜》那时很爱使用的画外背景音《辛德勒名单》后,泪流满面,扭头看了一眼正在导播间里大口嚼着包子的陈亦明,但是,吃完了一堆包子的陈亦明神情却很诡异。他头一天的冲动其实早就冷却下来,吃包子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思考怎么应付张斌。

    事实上,在陈亦明宣布进京“申冤”后,当他的脚踏上北京的第一步,就得到来自足协的警告,那是一个熟悉的座机号码,联赛部一个老大,对他随便答应媒体采访进行严厉批评后,当然还有嘘寒问暖,还有幕后的交易--王俊生以及他代表的机构显然意识到,如果让陈亦明这个异类在央视直播中道出中国联赛的丑闻,那将是他仕途的重大打击,也是对他力主举办的职业联赛的重创。毕竟,当时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对足球职业化持反对意见的人并不在少数。足协的人士说:“职业改革成果来之不易,你一个人申冤,不要把所有人都搁进去,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一个机构改革方向,是中国足球未来生存或死亡的事情,想想现在你的收入比五年前涨了多少倍吧,如果改革成果败在你一个人手里,你承担得起吗??其他的事情好说,圈子里的事情,就不要拿到外面更不要拿到电视上去说嘛。”

    节目正式开播,主持人张斌思考了整整一天的连珠炮似的发问,通通被陈亦明闪展腾挪地避过。他几乎把这次面对面的“真人秀”变成了一场战术研讨会。直播间里强烈的聚光灯,也不会对还要在圈子里混的陈亦明形成任何刺激,而那些极富想象力和诱惑力的所谓真相,真就成了刚刚被他吃进肚子里的一堆“包子”,除了在节目结束时留下了一句看似耐人寻味、实则狗屁不是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来大多数媒体都喜欢用这样的文字来记录这段历史:我们曾经无限接近中国足球的真实内幕。但是,这注定是一个神圣而荒唐的夜晚,精明的陈亦明其实从未真正地愤怒过,他作势把天捅破,也不过是为了给中国足协一个警告。

    陈亦明,南人北相,反应敏捷。谈到中国足球的假赌黑,永远绕不开这个人。

    陈亦明永远跑得比别人快,永远跑在时间的前面。陈亦明已经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中国职业联赛第一笔转会:以42万买进了马明宇,45万买进了黎兵。当那些教练还在模仿世界打法时,他已经把边后卫黎兵改造成了高效率的强力中锋,别人也开始把后卫改成中锋时,他却把速度奇快的前锋凌小君变成了最疯狂的边后卫。这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思想走在前面的一批人,在具备无限可能性的各个领域内,迅速成为引领潮流的成功者。

    老资格的球迷会记得,1995赛季结束,在《足球之夜》,徐根宝、金志扬、迟尚斌和陈亦明四人在黄浦江边“煮酒论英雄”。那是陈亦明真正怀念的片断,因为,这更像是一个被默许的排行榜,在资历、成就上都无法与前三人相提并论的陈亦明,偏偏就凭着自己的酣畅淋漓、古灵精怪,挤进了秩序森然的“光明顶”。

    成也古灵精怪,败也古灵精怪,本来前程大好的陈亦明,最终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步伐。他早就在与各种赌球、庄家密切相关了。据说这来自于一次开奖,迷信的成都人至今津津乐道于陈亦明的“大个小手,必然聚财”。有一年四川体彩中心请陈亦明开奖,他顺手抽来,居然就开出了奖池中全部的8个500万头奖。接下来的一周,好胜心极强的塔瓦雷斯主动请缨,却没有开出一个头奖。

    陈亦明在成都也是因为一些负面传闻而退出的,成都五牛俱乐部官员直言:“他们是上半年挣分,下半年卖球。”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连开8个500万让陈亦明印证了自己潜在的能量,总之此后数年中,他执迷于开盘坐庄,执迷于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去抓住任何一个可能让自己一夜暴富的机会。他甚至迷上了澳门葡京,他频繁出没于各大赌场,有朋友偶然撞见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他,他忙不迭地从自己穿着的皮大衣各个口袋里往外掏钱,大声告诉对方:“我有钱,我到处都是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了。”

    这个中生代教练中最有才华的教练,这个1995年就名列四大教头的聪明人,就这样放弃了自己吃饭的营生,几近专职赌博了。

    陈亦明最后一次出现在电视镜头里时,远没有当年在《足球之夜》的狡黠和洒脱,因为输给广州太阳神而递交辞呈的他,对着摄像镜头不断赘述,他以前的隐疾都发作得厉害:“我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了,特别是胸部和背部一直疼痛,晚上睡觉都不敢翻身。同时我的咽喉发炎很厉害,有一段时间话都不敢多

    说??”“要看中医、要喝汤药。”陈亦明最后说。那份急切和声嘶力竭,仿佛在求救。那一天是2000年5月6日,距离彭晓方被他挖过来不过5个月。

    现在有必要揭晓一下,这位导师级的江湖人物带彭晓方这个“瓜娃子”的成果,在陈亦明迅速隐退成为江湖传说后不久,彭晓方被中国足协一纸禁赛令打入了黑名单。原因是,他在2001年的“甲B五鼠案”成都五牛11比2胜四川绵阳的比赛中,打进了第2个、第4个和第9个球。“天意”不足以说明这个帽子戏法,“球都滚到对方球门线上了,作为前锋你能不踢进去?”彭晓方这一次的解释可以充分显示,他无愧恩师,他出徒了。

    事实上,与彭晓方一样在实践中成长的人还大有人在,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中,千禧年前后的几年被证明是中国人学习实践能力增长最快的几年,这个规律在足球圈同样适用。“保卫成都”中两队间不甚光彩的部分被悲情擦拭得不留痕迹后,“做掉建业”马上升级为几支队间的联合作战,当这其中的阳谋也被陈亦明就着包子吞掉后,1999年“渝沈之战”的戏码已经有了出钱斗狠的情节,港片里才会出现的黑风衣和密码箱最后只被中国足协用算盘二一添作五,这就难怪2001年会有甲B五支球队设计精密、规模宏大的联合出演。至于彭晓方,那时候已经是个雀跃却不能影响大局的小角色。

    我们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下看到他,是在马尔代夫,米卢带队的世界杯预选赛客场,那场比赛中国队勉强打成1比0,国内球迷纷纷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他“下课”。那场比赛,陈亦明公开的身份是某报前线观察员,但很多人都认为他其实是庄家派来观战的。

    后来陈亦明就失踪了。圈子里几乎所有人都清楚他被庄家追得无处藏身的经历,足迹甚至远及南美,而把庄家每天三遍的催债电话,留给了无奈的家人去承担。那爽朗的笑声早已不再,那个精明的广东佬,一直在往前跑,一直在寻找更简单更快捷的方式奔向自己的财富梦想,赌球当然比教球来钱快,百家乐、押大小当然比赌球来钱更快,但是,历史却用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把他抛弃得无影无踪,然后留下一句画外音:陈亦明,中国足球职业化过程中,被赌球所害的最着名的教练。

    他的光荣曾经有目共睹,他的落魄却只是传说。关于此人的鲜活记忆将定格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在成都的某家最有名的夜总会的包间里,依然可以嗅到陈亦明熟悉的气息。当时,他端坐于正中,像一尊大佛,脚下散落着一大堆空啤酒瓶,头顶上冲出一团团热气,仿佛云雾缭绕。酒色财气,一个男人的四大境界,陈亦明都占了,这样的男人必然出众,也必然为众所不容。

    寻人启事是:陈亦明,你现在到底在哪里?

    4、开价300万的渝沈之战

    深圳平安的副总黄康记得很清楚,那一天自己的确是拎着钱箱上飞机的,直接对手四川全兴早就表达了愿者上钩的意思,而重庆方面也有人开价300万,希望他们“买凶拍人”,可以死拼沈阳海狮,保他们一条生路。

    一、李章洙的假球第一课

    章健讲述中国赌球百慕大“渝沈悬案”,是在北京百粥铺。他刚刚在东三环旁的“天上人间”K完歌,喝得有点多了,于是到这家通宵营业的粥铺里,打算喝两碗红枣枸杞粥,据说能醒酒养胃。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在毫无拘束的生活里,这是自我调理。

    现在,这已经成了章健最惯常的生活。一年前,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和马向东先后落马,这被很多人认为,直接导致了与慕绥新关系密切的华晨集团退出足球圈。半年前,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出走美国不归,因为在新项目的上马中与政府直接对抗,使得曾经豪情万丈的华晨集团随之衰落。一年之内,章健连续失去了两层身份,因为掌握着华晨集团对沈阳海狮俱乐部的全部资金,他一直是俱乐部的实际操控者,也因为与仰融的关系亲近,他一直在集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他几乎成了一个寂寞的寓公。

    章健一直很狂很疯,标准的猛人,酷爱大场面。跻身足球圈不久的他,便在1998年底的足协摘牌会上当堂指责马克坚不公,一骂成名。话剧演员出身的他,对足球绝不缺乏娱乐精神,但在经历了几年足球圈生活的风风雨雨后,这显得很缺乏内容,也很没有意思。心里像长了草,总想找人说话。

    这天晚上的百粥铺倒是去了几位朋友。有人看他谈兴正浓,开始撩拨他说出渝沈悬案的真相。但几分酒劲没有让章健失去起码的警惕,反倒使他说起话来更像是一个高深的哲人:“有些事情,其实探讨真与假没有意义,不管怎么说,我都相信那是一场对沈阳足球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比赛。”

    这是章健的角度,1999年12月5日的那场比赛,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但总是很容易被人提及,因为,那是一场纷繁复杂的大戏,远非章健曾经停留的话剧舞台所能比拟。也因为,那必定会在中国足球的浩瀚历史中留下重重的一笔。对于得意者来说,当时越惊险,回忆越刺激,但对于失意者而言,就注定会是抹不开的疼痛。

    那一天,皇历上说忌远行,但章健和沈阳海狮队不得不远赴重庆,去完成一场将决定他们命运的比赛。

    1999年的中国,兴奋而躁动,吕梁的中科创业,唐万新的德隆系,这些天才的“庄家”正在股市上掀起阵阵狂澜。一个叫胡润的外国人,正在努力炮制他那份混乱而模糊的“百富榜”,华晨的仰融很快就将被他收录其中。人们并不知道这样的躁动与足球界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12月5日,当年甲A的最后一轮,并不比纷乱的股市简单。

    大连万达、深圳平安28分,青岛海牛、广州松日27分,沈阳海狮25分,直到最后一天,还有5支球队并不清楚自己最终的命运。一直以来处境最危险的青岛海牛,已经凭借此前两轮的连胜,站在了一个很有利的制高点上,事实上,这支球队当年的确就以一种说到做到的姿态,创造了连拿9分成功保级的奇迹,这几乎可以被看做是青岛足球的传统。

    记忆很蒙太奇。深圳平安的副总黄康记得很清楚,那一天自己的确是拎着钱箱上飞机的,直接对手四川全兴早就表达了愿者上钩的意思,而重庆方面也有人开价300万,希望他们“买凶拍人”,可以死拼沈阳海狮,保他们一条生路。可是,接下来的记忆,黄康却显得模棱两可,为什么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到最后也没有打开自己带来的钱箱,是平安集团已经不想再花这种冤枉钱了?还是他们怎么也不相信,那些排在他们后面的球队,就真的想赢就赢?

    如果需要的话,中国足球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深圳平安很不幸,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不给钱不办事。但深圳平安又很幸运,因为还有一个叫潘苏通的人,也在紧张地盘算着这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也和他们一样心存侥幸。潜规则就是如此凛然不可侵犯,甚至于,拿不到钱后的报复性心理,会比拿了钱后的责任感更强烈。天津人绝不给投机者任何机会,他们拼到最后,3比2,把广州松日死死地摁倒在地。但是,松日主教练还是偷偷地松了口气,因为,还差1分钟,重庆那边的平局就将把他们安全地保送上岸。而老板潘苏通始终没有答应天津方面200万的“买路钱”,也将在日后演绎成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一腔正气。

    然而,1分钟后,重庆方面传来了比分被改写的消息,沈阳海狮客场获胜。

    潘苏通是在后来状告中国足协的时候,才详细了解了重庆发生的一切。在这场牵涉众多的折子戏中,只有沈阳海狮没有任何退路,必须3分,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某些知情人完全可以认为,重庆方面此前向深圳平安的“询价”,如果不是为了求得一个意外的“惊喜价”,就是在为自己跟海狮谈判时找到一个“托”。那时候,海狮面包已经卖得如火如荼的华晨金客,绝不可能放弃“为沈阳足球作出巨大贡献”的机会,他们是一个铁定的买主。后来,有心人还去瞻仰了曾经的谈判现场--重庆金山宾馆。至于180万、200万,还是300万,数字不详。

    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足协规定最后一轮统一开哨,但渝沈之战还是坚持晚开了7分钟。这是中国式的聪明,2004年那场让中国队饱尝耻辱的“11·17”中港之战,就是因为科威特人在下半场开场前活活补了5分钟的球网,得以从容地算着比分来打,所以,“11·17”中港之战真正的耻辱绝不在于中国队的输球,而是在于,我们居然被脑筋一向不太转弯的西亚人,算计得如此不堪。

    就是那7分钟,让海狮队足以谋定而后动。重庆队在上半场的领先是剧情的需要,下半场重庆队转攻为守,也是必然的默契。第60分钟,重庆队门将符宾先反方向移动丢掉重心、然后再回身扑救不及的动作,显得有点技术含量不足,这也让符宾在很多年里,都需要用专业术语来解释自己当时留下的“破绽”。这个扑救在很长一段时间像刻在光盘上一样清晰,大家认为符宾不该失误,他的手非常残疾地缩了一下,漏过了皮球。

    虽然当时的守门员教练徐涛不断说这个漏球从技术上是正常的,但没有人相信,甚至把他也裹进来议论。关于徐涛这个人之后还有介绍,总之,他的解释无济于事。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第94分钟,浴血奋战的海狮队终于打进了制胜球,替补席上的章健状如疯魔,用平生不曾有过的速度冲进场内,仰天长啸。很多时候,明知是假的东西,也会让人悲喜交加,甚至开始信以为真。

    整整10年后的今天,饱受假球折磨的韩国人李章洙,终于捅开了这层窗户纸。他承认自己在中场休息时便已经发现了问题,并且被劝之以“维护集体利益”,也承认这是自己教练生涯中关于假球的第一课。但是,漫长的10年过后,这更像是一段过了追索期的大胆戏说,物依旧人已非,否则,历史会被迫翻开这久远的一页,把那些苍白的叙述,变成最沉重的口供。

    二、被足协40万罚款了结的渝沈悬案

    从保卫成都引发的全民追捧,到“尽在不言中”导致的全民愤怒,再到渝沈悬案后对真相的追讨,中国足球的职业化,的确使这个行业被放在广角镜下反复曝光。但是,这样的变化,也许最多意味着人们认知方向的改变,至于真相,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无限接近,就等于无限远离。

    全国舆论的一片声讨,广州松日也像秋菊打官司一般地执着上诉,足协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曾经一再指责足协的不作为,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足球和任何行业一样,存在着潜规则,甚至是恶性规则,却很少有人去捅破这铁幕,可能是利益纠缠,也可能是投鼠忌器,偶尔出来一个无畏者,不是傻子,便是英雄。

    当然,12月17日,距离渝沈之战仅仅12天时间,足协终于还是硬着头皮组织了专案调查组,并指定央视、《中国体育报》和《足球》3家媒体的9名记者,随团报道。当时,专案组的成员手里已经拿着一大堆材料,无非是12天时间内对各路相关人员的例牌询问。比如说,问李章洙,为什么上下半场重庆队的表现判若两队?李章洙回答,当队员听到四川那边已经进球时,情绪发生了变化。这简直像是一个冷笑话,在成绩上早已无欲无求的重庆队,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分会对他们产生刺激?又比如说,问程鹏辉,为什么重庆队显得缺乏斗志?程鹏辉差点没笑出来,他很想调侃一下无聊的提问者,但一想,这毕竟是个严肃的话题,于是想了想回答,我们俱乐部也对球员的表现很不满意,已经专门召开全队会议,让队员们进行深刻的反省总结。

    提问者的目的,其实往往就是提过了问题,并且记录了答案。事实上,以新闻办主任冯剑明和监察部主任秦小宝为首的特别调查小组,在出发前便已经明白了,自己究竟能有多大作为,他们一段时间来一直勤于记录,甚至不放过每一个时间点上的每一个细节。调查组肩负重要使命,但与其说他们的真正使命在于查出真相,还不如说,他们必须为此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足协将来处理此事时,提供最为详尽的书面材料,以表示足协的确一直在“作为”。2002年,足协联赛部主任马成荃负责调查“关联关系”,并搜集了整整一麻袋的证据,同样,除了达到“作为”的目的,便是迅速占据了足协那间仓库的一角。

    12月21日,调查组及随团记者一行,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海狮集团董事长助理章健和俱乐部总经理许晓敏等人,以一种对待中央工作组的虔诚态度,进行了热烈欢迎,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调查。

    次日早上,“积极”的海狮俱乐部果然叫来了一大堆球员。没人知道,他们是不是头天晚上连夜背好了台词,但是,把他们逐一回答调查组的说法,稍加润色,便是一篇反映海狮队奋斗不屈、以弱胜强的优秀通讯。

    9时30分,监察部主任秦小宝及工作人员,一左一右陪同海狮俱乐部的一名女会计,下到9楼俱乐部办公地点。秦小宝肩挎一个背包,背包中露出一个白色的算盘。她一直笑容可掬,但她的这套抢眼行头仍然清楚地暴露了她的真实目的。此行之前,坊间已经盛传海狮俱乐部的账目上出现了完全来历不明的180万巨款,这应该引起了足协的美好联想,也应该是监察部人员进入调查组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绝大多数人头脑中调查经济犯罪的认识,存在太大的偏差,一个白色的算盘,居然是兴师动众的调查组中,唯一的“刑侦工具”。5分钟后,女会计走到门口,像突然猛醒一样,失声大喊:“我忘了带财务室的钥匙。”然后匆匆离去,丢下秦小宝与自己的助手完全不知所措。

    半小时后,女会计再次出现,粉面通红。12月的沈阳已经寒意刺骨,她大概在呼呼北风中疾走了很长一段路。北陵大街9号,海狮俱乐部所在地翔云楼宾馆,偏北,并不是热闹的居住地。三人进屋,没有任何寒暄,进入工作的节奏很快。3分钟后,虚掩的大门后传来第一句对话:“对不起,当时我还没有来。”“积极配合”的海狮俱乐部,想必是派来了一位刚刚招聘进来的小出纳,桌子上早就摆好了一本精心挑选的账本。小出纳刚才的半小时因此变得很可疑,也许她只是去了这个宾馆当中的某个房间,向他们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来了钥匙,然后到大门外跑了几圈后重新回到九楼,而且,对于财务室内紧靠两面墙壁的两排立柜和保险柜,小出纳再也找不出任何办法来打开上面的锁。

    章健后来曾经跟朋友说起过,他们完全可以不接受足协在这方面的调查,他们的财务室只对税务部门开放。这一天,是一个正常的星期二,直到上午10点,这间财务室始终没有第二个财务人员出现,调查组的到来,给他们提供了一次意外的放假。在确认秦小宝等人离开宾馆后,相信这个房间将很快坐满原来的工作人员。

    那个挑选出来的账本,也许只记录了一些购买办公用品的往来账目,其实秦小宝连算盘都不用带,那会是一些只需要心算,或是掰掰指头就能得出结论的数字。但是,最重要的是结论,因为那代表着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流程,180万和180块,写在纸上,是一样的数字。

    杨旭、尤可为和许宏涛,其实后来也被控制在类似的宾馆当中,有些年头,装修一般,接近北郊,入冬以后的老北风经常像是有人在敲你的窗。可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面对的绝不可能是一个白色的算盘。

    调查组很快返回北京,随后足协公布结果的时间也不断后延,直到2000年3月17日,103天之后,处罚结果终于出来。对两个俱乐部各罚款40万,同时警告了比赛监督王有民,罪名大概是任由海狮队的球员在开场前花了7分钟来检查装备。足协似乎从来都在回避一个逻辑,如果他们有问题,那就绝不是罚款这么简单,如果他们没问题,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来罚他们的款呢?而避开这个逻辑的最好办法,就是通通以“消极比赛”论处,连假球都不是,因为假球是行为上出了问题,而消极比赛不过是态度上出了问题。当年,吊销陈亦明和王洪礼高级教练员证书的理由是指挥了两场消极比赛,今天对渝沈课以罚款仍是如此,如果不是辽宁省公安厅的出现,这个词汇还将用来处理一切可疑问题。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3天后,两家俱乐部各将40万打入足协指定的账号,相关财务人员为两家填好了回执,上面写着3个字:已收讫。

    从1994年汇率并轨后,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l美元兑换8。28元左右,这个数据显示,人民币在过去十几年前并没有明显的升值或者贬值。足协收讫的80万元的罚款,无论是在当年还是现在,都不是个小数目。

    人民币没贬值,那是什么东西贬值了呢?

    在渝沈之战过了10年后的2009年11月,央视反赌报道中曝光的广药买下与山西路虎一战的价码,只有区区20万。1999年广州松日的潘苏通在保级路上因为心存侥幸,没有掏200万来买个平安。2006年广州医药在冲超途中却不敢大意,用20万取下3分,1999年的200万和2006年的20万应该说都是当年均价,其中的差距在于,1999年假球这种商品是稀有的、神秘的,人情还很值钱。2006年王珀、尤可为们已经大面积开始廉价批发,经营者也都变得异常纯粹。

    没有就范拿出200万的潘苏通,就此完成了对足球的了断。这与轻易妥协的广药投入两亿收获耻辱相比,实在够讽刺

    5、潘苏通:6年花掉1个亿的耻辱足球往事

    熬了几年,领导没多看过几眼,赏钱没领过几分,一个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却被小小的足球玩弄得死去活来。所幸他解脱了,听着MP3,随随便便让英皇旗下的谢霆锋、Twins、梁洛施代言一下,他就身家70亿了。

    2008年,渝沈之战过去9年后,潘苏通被人肉搜索。起因是,在当年2月29日松日的春茗晚会上,他醉酒后先是对已经对外宣布要嫁给梁朝伟的刘嘉玲上下其手,接着又对刚刚爆出“艳照门”的阿娇钟欣桐又抱又吻。各路网友实在不知道这个饥不择食的男人是谁,于是,一个从渝沈之战后就很少被人提起的名字,再次成了搜索热门。

    搭肩膀,摸下巴,亲吻脸颊,潘苏通在酒精的作用下意兴阑珊,当然,他在亲吻阿娇后,没有忘记也在阿Sa的脸上留下他的痕迹。“阿娇要坚强!”在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潘苏通大声高呼,引得在场的人一阵哗然。

    随后网络上迅速有人把他的资料曝光出来,个中词句颇为传神:“貌似连Sogou拼音都打不出名字的这个人真是一个莽撞的没见过世面的酒醉领导吗?其实不然,这位先生是身价70亿的松日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潘苏通。”后面一句更精彩:“他曾经因搞足球倾家荡产??”

    历史瞬间被这段话带回到1999年。渝沈之战虽然早已被潘苏通选择性遗忘了,但他无法遗忘的是,那个节点彻底改变了他的“足球人生”。2004年12月4日,本来已经决定要用200万买条生路的潘苏通,在填写空白支票之前,突然产生了难以抑制的侥幸心理。200万,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会给他造成太大的压力。偏偏在1999年12月4日这一天,潘老板柔肠百结、辗转反侧,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把他死死地摁在地上,动弹不得。他没想到,因为没花这笔买路钱,他的松日只能无奈降级。

    其实,徐根宝早就告诉过他一个真理:足球绝不是完全靠脚踢出来的。明白这个道理,对潘苏通来说毫无障碍,套用这句话,电视也绝不是完全靠手造出来的。这里面富含哲理。所以,当俱乐部总经理、天津人王学智拍着胸口向他承诺,绝对可以凭自己这张脸,搞定松日最后一场的对手天津队时,潘苏通深信不疑。可是,当12月4日晚,王学智一再向他表示,自己已经费尽唇舌、鞠躬尽瘁,但对方仍然咬定200万不松口,潘苏通却突然变得满腹狐疑。很多时候,哲理是需要用钱来买的,没钱的时候,哲理往往就成了悖论。结果,那个夜晚的潘老板,毫无来由地就一头扎在自己心里的死胡同里,怎么拔都拔不出来。一个每天都可以随意在餐馆里点鱼翅捞饭的人,偏偏就可能面对一颗新鲜的菜心,因为摊主死活不肯便宜5毛钱而一走了之,顺手拎根大葱回去当蔬菜。

    因为渝沈悬案,原本保级无忧的松日居然被人做掉,这使得整个2000年,潘苏通变得敏感而易怒,足球于他而言仅仅是一种不甘的挣扎。球员因欠薪罢练,主教练不辞而别,球队成绩一落千丈。中国足球此前有过前卫寰岛连升三级的纪录,松日却填补了连降三级的空白。这是潘老板人生经历当中的奇耻大辱,作为一个生意人,他甚至最后一分钱都没有卖出去,就地解散,血本无归。

    那个时候的潘苏通没有想到,在9年后,他能赚到70亿身家,离开足球圈的潘苏通,从此绝口不提足球。外界盛传两年后他收购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并将之易名为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自此开始致力拓展数码电子消费产品,包括MP3、优盘及液晶显示屏等,倒是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港商”。但实际上,那就是香港娱乐大亨杨受成的英皇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跟潘苏通素有交往的杨受成在了解潘苏通在足球圈的艰苦后,把当时手头一个总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项目,大大方方交给了落魄的老潘,助他从头开始。早年松日起家时,潘苏通曾经哭着喊着都要找自己的梦中情人林青霞做形象代言人,一晃六年在足球里兜了个圈,没有林青霞,他每年生产的MP3销量已经能占领市场一半份额了。

    至于足球,一次在深圳的产品推介会上,有记者颇煞风景地想让潘苏通再谈谈中国足球,潘苏通倒是干脆得很:“我不懂足球。”潘苏通愿意去回忆自己年轻时在广东韶关市政府里给领导开小车的往事,但他情愿去忘记,1995年他在飞机上看到报纸上一则“广州二队正在寻找买家”的消息后,就此“误入歧途”的过程。当年小车司机潘苏通并没有太宏大的理想,在小车后视镜里他曾经看惯了领导们或严肃或放松的表情,他希望更大的领导在看球时,能向他这位“老板”点头微笑一下,或者听一听“昨日、今日、明日,尽在松日”的口号,当然,最好是一高兴了,签字给他免两年税。为此,他在6年时间里花掉了1个亿。

    潘苏通不是傻子,更多时候他是个疯子。李书福敢把车卖到2万块一辆,潘苏通也敢把电视机卖到800块一台。他一直认为自己豁得出去,也收得回来,可足球带给他的,不是单纯意义上对一个经营项目的放弃与坚持的问题,而是一种深深的、从未有过的屈辱感。熬了几年,领导没多看过几眼,赏钱没领过几分,一个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却被小小的足球玩弄得死去活来。所幸他解脱了,听着MP3,随随便便让英皇旗下的谢霆锋、Twins、梁洛施代言一下,他就身家70亿了。

    绝口不提足球,这是他赚进这副身家过程中唯一信守的理念,更是对中国足球最大的嘲讽。

    “渝沈之战”发生后不足5个月,中国足球发生了一次政权交接。2000年4月24日,阎世铎走进足协,面对蜂拥而至的众多足球记者,强抿着他那张笑起来就大得夸张的嘴,像领袖般轻摇着蒲扇一样的手掌致意。政法干部的出身,让他毫无羞涩地招摇,很多人听见他雄浑有力的演说,都在头脑中把他想象成魄力十足的权威人物。事实证明,与

  • [论坛] 黄河边上走一回(图片视频版)

    2009-05-10 21:44:06

    上个月出差河南,顺访了黄河。黄河作为中华母亲河,也算圆了我多少的心愿
  • [论坛] 英语老师不想让你知道的一些网站

    2009-04-08 07:33:26

    1、
    练习听力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 (请大家在百度搜索"npr",搜索结果的首条就是NPR)。
    特点:标准美式英语。
    建议:每天花三十分钟左右,反复听英语广播,这是听力过关的必经之路。点击网页中左边“BROWSE TOPICS”下面的“News”选项。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新闻链接,点开“Listen Now”左边的红色小喇叭图标,然后反复听该新闻的广播。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BBC(请大家在百度搜索"news.bbc",搜索结果的首条就是BBC)。
    特点:标准英式英语。
    建议:点击网页中左边选项中的“Video and Audio”,再选择视频短片。

    2、练习阅读
    路透社(请大家在百度搜索"reuters, news",搜索结果的首条就是路透社网)。
    特点:内容丰富、全面。文章都为标准英语,多阅读对于写作也很有帮助。
    建议:每天花二十分钟左右,选一篇自己有兴趣的文章阅读,以泛读为主。对于生词的发音,可以用韦伯字典网站查发音。对于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可以用Google英译中来翻译。

    3、词汇记忆
    我要模考网词汇练习(请大家在百度搜索"我要模考网"或者”51mokao”,搜索结果的首条就是我要模考网)。
    特点:在线词汇练习,不枯燥,效率高,在答案页面上还可以听单词发音。
    建议:在“各类语言”页面中搜索标签“记忆练习”,然后选一组词汇,反复练习,直到做到全对为止。对于发音没把握的单词,在对答案时要记得查听一下该单词的发音。每天花十分钟左右,放松心情,把练习当作游戏来做可能效率会更高。

    4、单词发音
    韦伯字典(请大家在百度搜索"merriam-webster",搜索结果的首条就是韦伯字典网)。
    特点:世界权威词典,发音绝对标准,对于纠正发音很有帮助。
    建议:在网页中间的输入框中输入你要听发音的单词,然后点击“Search”,在搜索结果页面上再点击单词旁边的红色小喇叭图标就可以听到发音了。

    5、翻译
    Google翻译网(请大家在百度搜索"Google翻译网",搜索结果的首条就是Google翻译网)。
    特点:方便,实用。单词、句子都可以翻译。
    建议:主要用来翻译单词、词组、和短句。长句的翻译有时候可能不太准确,需要加以分析和判别。
  • [论坛] 原红塔董事长褚时健再创业 种2400亩果园

    2009-02-24 07:31:08


    褚时健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部分亲朋好友参观了自己的果园

    褚时健亲抚一棵橙子树,摘掉了多余的枝丫   
    生活新报2月23日报道  褚时健的果园是绿色的王国, 每一位初来乍到的客人都因此而沉醉。高高的艳阳、清甜的花香,这浪漫的场景和一位老人紧密相连。褚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信守诺言,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部分亲朋好友参观了自己的果园,这或许就是褚时健骨子里自信的展示,而且这位82岁的老人,这次终于为自己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开辟荒山搞果园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你眼睛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褚时健的果园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的两片山头。在哀牢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中,连片的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透露无限希望。21日中午,褚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邀请亲朋好友,参观打理多年的园子。春天的果园里,处处洋溢着清香,每一棵橙树上,白色的小花次第相连。艳阳下的蜂蝶偏偏起舞,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于果园中。去年的果实刚刚摘去,今年的丰收仿佛又要来临。

      烈日下,褚时健用厚实的双手亲抚一棵橙子树,并摘掉了那多余的新长出了枝丫,“今年的花苞比去年的大。花苞不能小,但也不能密,否则要消耗更多的营养,过不了几天都会掉下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褚时健说,看到这些花苞,他心里就有了底,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去年更可观。

      褚时健的园子里有200多名工人,他们都来自附近的山区。去年年底,戛洒镇建新乡43岁的农民李永成在这里拿到了万余元的结算工资,这相当于是他承包看护的3000株橙苗的年底分红,而每月,他也能在这里拿到500元的生活补助。

      农户称,每个在这里劳作的果农,都能拿到在家务农10倍左右的收入。因为实行承包制,果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只有那些实在学不进技术又懒散的农民才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但今年,这样的农户只有一家。

      这是褚时健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客人参观自己的果园,所以当昆明卷烟厂曾经的两任党委书记瞿怡静与何忠禄站在果园里的山头时,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惊叹:“我知道他在搞果园,但想不到面积这么大。”

      褚时健幽默的回答说:“你眼睛看到的还只是很少的那部分!”这样的对话耐人寻味,别有一番深意。

      褚时健的果园总共有2400亩,有34万棵果苗,他说,这样的规模在全国来讲,并不是特别大,“我不追求数量,我只追求质量。”而对于多年的低调,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这样的话语很容易让人回想到数十年以前。上世纪60年代,褚时健在戛洒镇的一个小糖厂担任了10年左右的厂长,之后来才跨入烟草行业。之后,褚时健为烟草行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狠抓烟叶的质量,终于把握了改革的先机,为云南的烟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出了一把力。

      如今戛洒小镇颇似一座小县城,而20年前,这里连公路都没有。糖厂甘蔗的清香在戛洒的大街小巷里飘扬,褚时健的二次创业再次选择在这里并不是偶然,他说:“我熟悉这里的气候,这里也有很多我熟悉的人。”在外人看来,这其中或许还有一些乡土情结。

      如今褚时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不久前,昆明一些销售商打出了“褚时健种的冰糖橙”的广告语,销售异常火爆,这让褚时健本人都始料未及。
     “真诚是我成功的基础”


      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入了其人生的低谷。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林政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紧接着云南省委便着手调整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褚时健显然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后来还走得更远。

      1995年,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分别被收审。1995年12月,褚映红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马静芬也于1996年4月正式被捕。一年后,褚时健被监视居住,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1998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审褚时健贪污案,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级法院审理一审案件。由于褚时健和红塔集团的知名度,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

      2002年,70多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也就是从这年开始,他转身投入水果行业。从意气风发大批人生谷地,再到如今的二次创业,对于经历的风雨,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已淡然。

      如今,82岁的褚时健精神矍铄,说话的声音沉稳清晰,走路稳健有力,他不需要拐杖,当有人要搀扶他,他多少有点拒绝。但他的耳朵已经不再灵敏,和他说话,必须附耳于其左右。尽管每个月都能从玉溪市和戛洒之间来回跑两三次,但褚时健承认说,这几年,觉得自己老得快了些。

      他的满头银发里,夹杂的淡黑的那部分,已经越来越难以让人察觉。

      褚时健的白衬衫有点发黄,卷开的袖子口有黑色的污渍,他说,自己身上的衣裳都是廉价货,而且他没有修边幅的习惯,以前去美国,他也坚持不打领带。

      褚时健说,如果自己这辈子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的话,那就是真诚,他用诚心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一度缔造了自己的烟草帝国,同样,他再次用诚心为实现自己二次创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并声称要带领园中打工的农户一起走向富裕。

      不少人对褚时健提议,应该出本个人自传的书,但他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认为,如果要留下精神上的遗产,倒是很希望有本家书给后代看,如果有一天,褚时健的后代有了比他更杰出的人物,大家如果认为是因为受了他的影响,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和他的谈话是在当天的晚餐后进行的,他说只聊半个小时,要早点休息,但是在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记者并不愿意以采访的名义占用一位老人更多的时间,他需要休息,而且在说话时,他有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习惯。在一个小时的谈话后,他站起身说,这样的对话不一定深刻,希望有机会深谈。不过在记者看来,对话虽然简短而匆忙,但是其中一些内容,仍是耐人寻味的。

    [ 本帖最后由 白云爱上糖 于 2009-2-24 06:48 编辑 ]
  • [论坛] 草根老板真实经验 浙江人22条经典经商法则

    2009-01-19 20:57:22

    1、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要想把握经济局,必须关注政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类似9.11事件和中东局势。
      


      2、不要轻易相信和约或合同哪怕合约让你的律师看过了,公证处公证了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你客户把钱已经汇入你指定的帐户以后你都必须确认,这笔钱你能不能拿出来,能不能动,而和约以外的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任何口头承诺与解释你都必须当他是放**,无论香还是臭,在对方兑现承诺以前都不要沉湎其中,更无论对方是谁,哪怕那是你交了十年的朋友甚至是和你上了床的女人都必须如此。
      3、你自己必须守信,一诺千斤,但对不守信的人例外!!你确认你一定能够做到的事情你才可以承诺,但不要夸大其辞;你如果想一直做个商人,那么你必须树立自己的信誉!虽然你可以不在乎外界对你的争议甚至你也可以制造争议但你不能失去信誉,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骗子;信誉具体包括你如果和别人约了2:00见面,那么你绝对不可以1:50以前或者2:01以后出现,如遇交通堵塞或以外事件,那你必须及时通知对方,除非你出了车祸遇到空难昏迷不醒或者已经死亡,否则你都没有理由爽约、早到太早或迟到太迟,而你的涵养则体现在对待对方不守时不守承诺的态度与包容等方面;而一旦当你确认对方是在为了利益而一再欺骗你,那么你对对方做出的一切行为都不过分,甚至你可以将计就计,反过来给他画一个饼!
      4、你能赢得起但你可能输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在做任何生意以前,你都必须考虑清楚,如果你输了,那么你是否输得起,而不是去考虑你如果赢了会怎样怎样,输不起的事情你最好别做!而考虑输的范围时你也不要只考虑钱财方面,作为半个商人,有些东西你永远都输不起,包括你爱的女人,你的家人,你的江湖地位甚至你的信誉;所以你必须在做任何生意以前全面考虑清楚你究竟输得起输不起,如果输得起,那么OK,你去义无返顾的DOIT吧!
      5、不要先期投入太多,给自己留够底牌不要把自己手里所有的牌全部亮出来,因为牌局随时会中途停止,而对方也随时会出新的牌,不到最后关键时刻,最好不要亮出你手里最有分量的牌,最后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6、天下无事不可为,但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菜根潭》上有句话说的好“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做人的道理,而生意也是如此:“不要因为利润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风险小就去做“;而同样在中国,违背法律的事情可以做,但违背道义的事情则坚决不能做。
    7、慎重选择合作伙伴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有能够和我们一起联手打天下的黄金搭档,但亲密战友是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选择的,慎重是对彼此而言并非只针对单方,而亲密战友一定要符合下面这些前提条件才可以成为你的亲密战友;其一,他和你一定需要在一个战壕里一起战斗过至少一年;其二,在你没有负他的前提他对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他自己都能负责任;其三他必须是个实在而且能塌实干事的人,其四他考虑得更多的是你们之间共同的利益(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而这个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其五关键时刻他没有躲开更没有出卖你或者大家在他能获得比合作利益还大的更大利益的前提下,五点缺一不可,否则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会长久。
      8、不要在你的团队里有你家庭成员的影子无论是你老婆还是你父母,都不可以在以你为核心之一的商业团队里有太多插手,因为以你为核心之一的团队接受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家庭成员,在你的团队全体成员主动接受并邀请你的家庭成员成为你们团队一员以前,无论你的家庭成员是谁,有多大的本事,或者可以给你们的团队带来多大的前进帮助,都不能成为你让你的家庭成员成为团队一员的理由;而当在你团队(三人或三人以上)里的异性成员一旦与你上了床,那么你必须考虑让对方立刻离开这个团队,要么她(他)另谋高就,要么她(他)成为你的专职情人或者太太(老公),总之,她(他)已经不能继续留在这个团队,所以在团队里不要随便考虑和异性上床或者动情。
      9、不要与和你有利益冲突的女人上床无论谁会占谁的便宜,或者大家之间可以同时并行两种关系,都不应该与之上床,更无论这个女人有多性感,多煽情;这样的女人包括:与你有生意往来的女人,在你手下工作的女人或者是你手下与同事的家眷,甚至是管理着你的政府机构、职能部门里的女公务员,原因有二:其一,这样的女人可以让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其二你虽然是半个商人,但另一半也不是出卖肉体的男妓。
      10、不要给你的女人讲你的商业细节无论这个女人是你包了的娼妓、二奶、还是你众多情人之中的一个更或者是你已经结婚多年的妻子,你都应该不和她们谈你的商业细节,第一你谈了可能她们也不懂,第二你谈的商业细节里面会有能让你入狱的内容,第三,那涉及到商业机密;无论你有多少信任你的女人都不应该谈太多和你有关的商业内容;还有一个无须单列的商规就是千万不要在夜总会歌厅等色情场所给小姐和应招女郎发名片,一定要记住!
      11、你可以行贿但不要做污点证人到法庭去举证不管收受你贿赂的官员多么无耻,多么不够意思,你只可以行贿而绝不可以去做污点证人到法庭举证;除非你以后连半个商人都不想做了;而如果是你主动行贿,对方收受了而且也为你办了事情,那你更不应该由此来当作能抓住对方小辫子的罪证要挟对方继续为你顶风开绿灯,也无论对方是政府官员还是执法人员还是银行官员甚至办事人员的;最基本的,请客送礼吃饭洗桑甚至大到澳门游这些感情投入都千万不要单独记小黑帐,而财务帐面上的处理也一定要不留痕迹。
    12、不要偷税漏税但要学会合理避税大头小尾的发票最好别开,营业税以及附加的教育基金等你该交多少交多少,增值税你更别动脑子(记得找上家要税票正常抵扣就可以了),除此以外关税你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企业所得税是可以全部避掉一分钱都不交的,但最好给地税点面子,少交点别一分钱都不交,交多交少你自己看着办,而个人所得税呢,视当地政府给纳税人办了多少实事是否把咱纳税人真当纳税人人看待的具体情况而造工资表吧。
      13、你可以利用新闻记者但不要相信记者你可以给记者一些钱或礼品,但你不能告诉记者很多你的底细更不能相信记者会给你保守商业秘密,甚至你不能和记者靠的太近且必须学会面对记者而设防,无论你面对是是否是漂亮风骚的女记者还是能发内参的大腕记者都如此。
      14、不要摆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切记天外有天,不要在任何场合摆大,哪怕你真的很大,而当对方是个摆大而且肤浅的人,你如果想灭掉他,那么最好随便找块砖头砸他一个跟头,然后你走你的路!但切记,这个砖头一定不是你自己的砖头,而且这个砖头最好和你自己没什么关系。
      15、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政治派系纷争在任何派系纷争面前都应该保持中立,尤其是在政治派系纷争面前,事实证明,把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有派系纷争可能的任何一方面都是危险而且不明智的,在派系纷争之间,你必须冷静的保持中立。
      16、不要太在乎金钱与利益得失切记有所得就有所失,而有所失就有所得的古训,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天下自然有得是你赚不完的钱和商业机会,所以何妨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大度一些呢?更何况,更大的商业机会正在等着你去把握呢?基本上你应该没有时间计较一时的得失才对,哪怕你有的是时间去品茗赏色。
      17、不要过多用金钱粉饰自己虽然面子对你而言很重要,但相对于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言,有没有名车,带游泳池的别墅,高尔夫以及你的服饰,甚至发型这些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当然你可以按自己的喜欢穿一双“内联升“的布鞋,甚至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飞到异国他乡去看一场你喜欢的球队的主场或客场比赛,更甚至你可以在很多人面前抽你自己喜欢抽的劣质香烟!
      18、资本决定发言权,但你不应该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关心一下你的属于你的资本和你能控制的资本是正确的,甚至你该关心的包括你的坏帐和现金收益以及现金流量,但这些不应该让太多人知道;而当你以外的获得一笔巨大财富的时候,你更应该学会别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包括已经和你患难很久的妻子,否则她可能会要求离婚并分割你的这笔不小的资产!记住,男人的金钱应该和女人的年龄一样永远属于秘密,哪怕有一天连女人的年龄都已经不是秘密的时候,你的金钱也应该还是秘密;除非在你临死时即将捐献你的全部家产时,你都绝对不可告诉别人!
     19、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但国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会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你首要应该做的是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全部原因,取其长,补其短,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国外类似微软等那些故事,离你实在太遥远,你大可以不去管他,所以一定意义上,现有的MBA对在中国做生意的你而言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20、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上的冲突商业永远是商业,而商业是有商业自身的游戏规则在的,所以哪怕你确实是黑道人物,也不能随便利用黑道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同样,即将你有很好的白道背景与资源,你也不能轻易利用这些资源来解决你在商业中的冲突!既然选择了商人,那你必须遵守商业中的一切游戏规则,愿赌就得服输.
      21、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亲不要把自己搞的没有时间与朋友交流,更不要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泡女人和INTERNET,最要紧的是不要让自己没有时间放松与思考,所以,应该学会让别人去帮你打点生意,处理业务,虽然,业务的核心部分你自己必须牢牢把握;同样,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的风险你要考虑清楚并能够预防,以免你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以后,你自己又成了一名忙碌的救火队员,记住消防和救火是有区别的,消防的口号是“消防结合,预防为主“。
      22、给自己留条后路,预防众叛亲离你可以在沉寂江湖多年以后重整旗鼓,但你不可以倒下以后就不再起来,因为你是一个男人!所以你必须给自己留一条属于你自己的后路,后路包括藏起一个存钱罐,虽然里面只有几块钱但你将来就是要靠这几块钱东山再起; 后路也包括一栋法律意义上并不在你名下的房子(你可以有个地方一个人疗伤,恢复元气),更包括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但很仗义而且你也给过他很多帮助的朋友(他可以在关键时候收留你,陪你喝酒,而这样的朋友一生中你能遇到一个也已经很幸运了);如果实在没有后路,那么你就必须有去露宿街头沿街乞讨的心理准备,但那时候你只可以去向陌生人伸手,而绝对不要向你过去帮助过的还欠着你很多债务或者人情但装做不认识你的人低头。
  • [论坛] 强!从夜景看中国各省发达程度 (组图)

    2009-01-19 20:55:18

    强!从夜景看中国各省发达程度 (组图)

    1.jpg


    2.jpg
  • [论坛] 降龙十八掌:十几年面试经历总结18条基本经验

    2009-01-19 20:51:59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获得应聘者的准确信息,以提高面试效率,降低用人风险,这是摆在HR面前的现实挑战。笔者从十几年的面试、阅人经历中总结了十八条基本经验,简称面试中的“降龙十八掌”,以供HR同仁参考。
      一、相由心生,直觉判定
      “相由心生”并非无稽之谈,作为常识性感觉,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概念:贼眉鼠眼之人会有偷盗之嫌;目露凶光之人暗藏杀机,使人远而避之……中国古代有 “识人八相”之说,比如“威相”的人威仪刚猛,一般具有决断力与行动力:“厚相”的人厚朴稳重,一般性情温和,心胸宽广:“清相”的人清秀疏朗,气度纯和,一般性情爽朗,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古相”的人形象古怪,一般性格内向,性情孤傲:“孤相”的人体形微弱,神色浑浊,摇摆不定,一般性格内向,心胸狭窄:“恶相”的人凶神恶煞,一般性情卑劣,不讲信用:“薄相”的人体格劣弱,身轻气怯,一般孤僻、内向、无主见;俗相的人粗俗鲁莽,一般喜怒无常,惟利是图……当然,面试不能仅仅以貌取人,要辅以其他测评手段来综合判断。
      笔者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岗位与个性特质的适应度,在实践中发现:同一职业人群的个性特质在总体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曾在一商业地产公司工作时,我将前台接待人员、销售人员、人事经理、财务出纳的个性特质做了这样的定位:前台接待人员——“顺眼不惹眼、吸引不勾引”;销售人员——“铜头、铁嘴、飞毛腿”;人事经理——“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财务出纳——“四平八稳、胆小如鼠”……这些,是职业人群共性特质的一部分,是同一类职业人员因实际工作的需要长期形成的共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面试感觉而初步定位。当然,这需要在阅人无数、积累了丰富的识人经验后方可判断,而且只是初步判断,是否录用,一定要结合其他测评工具。
      二、兵不厌诈,验明正身
      各类证件是否真假,工作经历是否属实,不一定通过网络查询、调查取证的方式进行,因为调查有一定的难度,有时费时费力。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尝试用杜撰对方毕业学校、前工作单位等的领导或同事姓名或其他虚拟场景来试探对方,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唯唯诺诺,以假乱真,那一定有诈;如果对方立即纠正错误,而且清晰地告诉正确答案,说明情况属实。
      三、开门见山,直抵核心
      为节约面试时间,要尽量减少寒暄,直接进入面试主题,抓住要害。结合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核心素质要求以及应聘者简历的内容,直接进行实质性面试,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应聘者的反应能力、专业深度等情况。
      四、避实击虚,见缝插针
      简历中发现的一些疑点或在面试中对方回答问题的漏洞应当引起面试考官的关注,围绕这些问题要及时进行询问与验证,以了解事情真相,避免面试盲点。
      五、顺藤摸瓜,步步为营
      当我们问到某些问题的时候,对方在回答时可能会反馈出很多信息,我们要随时把握突破口,富有逻辑性地顺藤摸瓜、刨根问底,获取对面试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比如面试人事经理,当我们问及薪酬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如果对方在回答时涉及到了绩效考核、职位价值、市场调研方面的信息时,等对方把这个问题回答完毕后,我们可以接着问关于绩效管理、岗位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谈到绩效管理时,对方若涉及到企业文化或执行力的信息时,我们再接着聊关于企业文化或执行力的话题……随着问题的深入,我们会越来越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知识、经验、价值观等有效信息。
       六、案例讨论,旁观者清
      招聘时,笔者有时会用案例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几个备选人共同探讨某一个话题。作为面试考官,只在一旁静静的观察,必要时予以适当的引导。这时候不仅仅看发言人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观察其他备选人的反应,如果旁观者聚精会神地聆听或认真地思考,甚至记录或点头微笑,说明他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关注并分享他人的感受,这当然是我们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相反,如果别人发言的时候,有的人漫不经心,甚至表现出不屑一顾,这说明他不尊重别人,情商指数有待提高,他将是我们首先PASS的对象。
    七、龙马过招,自有分明
      这是在几个候选人基本条件相近,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让面试考官在短时间内难以选择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手段:让几个备选人互相提问(当然提问的问题与应聘岗位的工作有关),规则是提问者在对方回答完毕后,其本人也要阐述对自己所提问题的看法。通过这种过招方式,看谁能在整个过程中发挥自如、游刃有余,以此来判断谁是比较合适的候选人。
      八、真刀真枪,实力作证
      在招聘某些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人员时,可以先进入实操性测试,再进行综合测评。例如平面设计人员可先直接上机操作,根据要求现场设计作品;招聘司机,直接在车场设置障碍物,现场测试其驾驶技术;招聘编辑人员,先直接根据要求现场写一篇文章,看其文采与创作思维……有没有实力,立即会露出真实面目。
      九、车轮战术,全面评定
      招聘一些需要经常与相关部门协作的岗位人员时,需要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轮流面试,从不同的角度考察,相当于车轮作战。这样会从多个视角全面把握这个人能否适应公司的文化,当大家都认同他时,录取后他会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角色,与大家愉快
  • [论坛] 学了这几招,社交时人人都对你刮目相看

    2008-11-27 09:25:03

    1、 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 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 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4、 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5、 不要向朋友借钱。
      
      6、 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 册。
      
      7、 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 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9、 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2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6、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27、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28、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